北京協和醫學院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棟樓

2021-01-08 騰訊網

他在圖章上刻著:「博學、審問、慎思、試驗、明辨、篤行」

2020年12月29日,矗立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下簡稱「協和」)東單三條5號的新科研大樓有了新名字——吳憲大樓,為致敬其創建者吳憲院士。

這一天恰逢協和生化學系建立100周年,協和舉辦了紀念活動,並為新命名的吳憲大樓揭牌。

中國工程院院士、協和校長王辰院士指出,吳憲先生的卓越成就使他成為世界級生化大師。大樓命名既表達了對吳先生及其精神的感念,也隱喻醫學院原本局限的空間在功能與產出上能成為「無限大樓」。

圖為吳憲大樓揭牌儀式

發明血糖測定法、

編著國內首部《營養概論》

吳憲是不僅是中國的生物化學和營養學之父,更是第一位為諾貝爾科學獎提名的中國科學家。

自1920年至1942年在協和工作期間,他潛心治學,主要研究領域涵蓋臨床生物化學、蛋白質化學、營養學、免疫化學、氣體與電解質平衡以及胺基酸代謝等六個方面,一生發表研究論文163篇,專著3種,對於國際生物化學和中國生物化學學科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在揭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院校長劉德培教授和吳憲的嫡孫Albert Wu分別介紹了吳憲的生平經歷。

1893年,吳憲在福建福州出生,早期以舊學啟蒙,後受到新學教育。

通過留美考試後,吳憲赴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有趣的是,他最初的專業是造船工程,但受到赫胥黎《生命的物質基礎》一文的影響,於1913年改為主修化學,副修生物學。

隨後,吳憲進入哈佛大學,在奧託 · 福林(Otto Folin,美國著名生化學家)的指導下研究血液化學。他在兩年內完成博士論文《一種血液分析系統》。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又隨福林教授從事為期一年的博士後研究,進一步完成血液化學分析,這些研究發表後成了血液化學經典著作。

吳憲在此期間提出首個血糖測定方法,也就是後來眾所周知的福林-吳憲法,大大推進了後來的胰島素的發現。該方法在國際上沿用長達70年,為此他被譽為國際血液分析權威。甚至當Albert Wu到醫學院讀書時,學校仍在向學生們教授祖父發明的這套方法。

1920年,吳憲應聘回國,進入協和醫學院生理化學系工作。吳憲於1924年晉升為系主任後,將該系更名為生物化學系。當時他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系主任,開啟了中國生物化學研究的黃金時期。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他和他的同事們在血液分析、蛋白質營養、蛋白質變性和免疫化學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

劉德培回憶,吳憲的一枚圖章上刻有「博學、審問、慎思、試驗、明辨、篤行」的字樣,這既是他一生追求,亦是真實寫照。

他的同事說:「無論是他發表論文,還是審閱別人稿件,對文稿中每一句話,每一個數據,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他都仔細推敲、修改,直到他認為滿意為止。」

在協和校園內孜孜不倦地工作同時,吳憲也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伴侶——嚴彩韻。她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獲碩士學位後,來到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任助教。兩人在1924年底結婚。

1929年,吳憲先生與嚴彩韻合著的《營養概論》出版,這是中國最早的營養學專著。他們對中國人當時的的膳食成分進行了大量分析,證明中國人身材比西方人矮小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人的膳食以素食為主,蛋白質營養較低所致,有力地駁駁斥了西方對中國的種族歧視。

在一次分配戰後救濟物資會議上,美國衛生當局有人提議給中國兒童豆粉即可,無需提供奶粉,聲稱中國人腸胃只適應素食。吳憲聞之極為憤怒,當場駁斥。在他據理力爭下,後來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派遣到中國的運送救援物資的船上都載有奶粉。

吳憲/圖源:wiki百科

解決蛋白質變性難題,

首創免疫化學標記手段

吳憲在協和期間主持了一項與蛋白質變性相關的較大規模研究。

當時,蛋白質變性本質的難題在國際上仍懸而未決。吳憲與鄧葆樂(C.Tenbroeck)、林國鎬、劉思職、楊恩孚、周啟源等同事一起,對蛋白質分別經過熱、酸、鹼、醇、振蕩、超聲作用後產生的性質變化進行了系列研究。

1929年底,吳憲在第13屆國際生理學大會首次提出蛋白質變性學說。他認為天然球型蛋白可摺疊形成緊湊的結構,而蛋白變性是因為蛋白質分子摺疊被打開而變成不定型的開鏈。這為蛋白質的變性作用下了明確定義。

這一理論得到包括X-射線衍射分析、溶液性質測定等實驗的支持,為蛋白質大分子高級結構研究寫下了最具有科學價值的一頁。

此外,吳憲還於1927年開始免疫化學的研究,並作出不少領先的成績。他在國際上首創了標記手段。他用帶色基團的血紅蛋白,繼而又用碘化清蛋白作為標記抗原,這種方法比用同位素作標記進行類似的研究要早許多年。利用這一方法,吳憲等人在其他蛋白質存在的同時進行了抗原、抗體沉澱物的定量分析。吳憲教授還純化了某些抗原與抗體,驗證了免疫反應的一元假說。

吳憲與家人合影

教學、抗戰與家庭

吳憲在協和任教期間,十分重視學生課程設置。他根據自己多年教學和國際生物化學的發展,用英文撰寫《物理生物化學原理》,並親自講授。

他嚴格選擇師資和重視培養青年,除了醫學院學生外,他還先後吸引了十餘位剛回國的青年化學家到實驗室工作,並接受培養進修生和研究生20餘人。據估計,到50年代,「中國的生化教師和研究人員有70%以上曾在協和醫學院受過訓練。」他們後來或在教學、或在研究單位擔任領導任務。

抗日戰爭期間,協和被迫解散,吳憲隱退家中,「埋首讀書、練習書法、整理著作,但抗日之心,未嘗或己。」1944年他離開北平,前往重慶,在西郊歌樂山南麓中央衛生實驗院籌組和領導營養研究所。

同年7月,他被派往美國,作為營養學專家、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中國代表,參加研究戰後經濟恢復與重建會議。

抗戰勝利後,吳憲回到重慶,起草進一步擴大發展營養研究所的計劃。隨後兩次作為訪學教授出國進行教研工作。

1952年,吳憲突發心肌梗死,不能緊張工作,在家人一致勸說下,他辭職退休。後由於心肌梗死復發健康每況愈下,他於1959年8月8日凌晨逝世。

吳憲與嚴彩韻共同撫育了五個孩子:吳婉先、吳瑞、吳婉蓮、吳婉明和吳應。他們長大後都在燕京大學讀書。其中,吳瑞先生後來成為美國康奈爾大學理伯蒂·海德·貝利教授,作為第一個測定脫氧核糖核酸序列的人獲得諾貝爾獎提名,並在水稻遺傳學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

在業餘時間,吳憲改造了自己居住的四合院,在那裡他招待了許多學生、教師和訪問學者,其中一些人至今仍記得在他家聚會的情景。

遠在美國的Albert Wu在視頻最後表示:「我可以想像大樓的樣子。如果我閉上眼睛,我可以看到一個開展實驗工作、進行發明創造的明亮、動態空間,我可以看到才氣橫溢的年輕人在大樓內得到培養。我也可以想像那裡的重要發現將服務於全世界人民。我衷心祝願北京協和醫學院在下個百年繼續繁榮發展。願你們繼續推動科學進步,為子孫後代的健康和福祉造福。」

來源:醫學界

整理:從小新

審稿:田棟梁

校對:臧恆佳

責編:潘穎

相關焦點

  • 北大醫學部、清華醫學院、協和和首醫北京四大醫學院哪個更好?
    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清華大學醫學院和首都醫科大學四所大學的分數都很高,各有特點,都非常優秀,看你適合哪個。北京協和醫學院:高考招生目錄在清華大學的臨床醫學大類裡:臨床醫學(協和);所以分數至少達到清華的分數線。
  • 2021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招聘...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以下簡稱為所院)成立於1978年,是一所學科齊全、設備先進、力量雄厚的科研院所。所(院)以學科建設為基礎,重視科研發展和人才培養。現承擔著科研和教學兩大任務:科研方面目前承擔著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科技支撐計劃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創新研究群體、傑出青年基金、創新引智計劃等百餘項國家級科研項目;教學方面承擔著北京協和醫學院八年制醫學本科生和碩、博士研究生的教學任務,是國家首批批准的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 協和醫學院紀念吳憲先生創建生物化學系100周年 傳承大師科學精神
    央廣網北京12月31日消息(記者車麗)見證我國現代醫學教育百年發展,大師與大樓皆不可缺席。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日前在京舉辦「緬懷吳憲先生創建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100周年」紀念活動,並為新命名的「吳憲大樓」揭牌。
  • 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曹雪濤任南開大學校長(簡歷)
    曹雪濤此前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個人簡歷1981年至1990年在第二軍醫大學攻讀本科、碩士、博士學位;1990年至2010年於第二軍醫大學擔任免疫學教研室講師、教授、免疫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兼免疫學研究所所長、全軍免疫與基因治療重點實驗室主任、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任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
  • 2021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考博統考經驗指導
    一、為什麼是北京協和醫學院醫科院腫瘤醫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是我國最高的醫學研究機構和最高醫學教育機構,院校自成立以來人才輩出,碩果纍纍,為我國現代醫學科學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用英文寫《桃花源記》?協和醫學院八年學制75分及格,「神人」不少
    這回是全英文教學了,像在美國大學的課堂上一樣嚴格,所以1949年以前北京協和醫學院「老畢業生」們,同時亦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協和護校畢業的「老護士」們也獲得美國註冊護士資格,全世界承認。且請看吳階平副委員長回憶自己在協和醫學院做學生時的狀況:「早8點從宿舍到學校,12點過後下課,趕回宿舍午餐,午休不超過半小時又趕回學校。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發出全球人才招募令
    12月2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以下簡稱「院校」)舉辦2020年全球人才工作交流活動,面向全球廣納賢才,招募具國際視野和能力的醫界精英。擔當「首席人才招募官」的院校長王辰院士表示,「渴求天下賢才加入協和,與我們共創偉業。」
  • 中國最出名的十大學院,協和醫學院居首,其他九所均具中國特色
    中國的大學命名多以「大學」二字結尾,但也有的大學卻是名為某某學院,別以為名字帶「學院」二字就是不好的大學,甚至是專科。其實,名字只是一個記號,很多名字帶「學院」的高校其實是特色學府,實力驚人,今天筆者就帶大家認識下中國的十大學院。
  • 他曾任協和、湘雅、復旦大學醫學院院長,臨終時卻...
    在顏福慶和胡美的耕耘下,從湘雅醫學院走出了一大批名醫。從1914年起招收13名預科學生,到1920年預科學生已有160名。1921年6月,首批10名醫學生畢業。1921年1月,美國教育考察團來華考察,確認湘雅醫學專門學校與創辦於1906年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均為全國最好的現代醫學院,從此有「北有協和,南有湘雅」之美譽。
  • 中國發布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行趙振東先進事跡報告會
    11月30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行趙振東先進事跡報告會,師生共同懷念致敬趙振東同志。趙振東同志生前為病原所研究員,課題組長,科技處長,「協和學者」特聘教授。此前,他剛剛結束武漢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聯合檢查。趙振東同志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科學研究、嚴謹治學育人,國家需要時衝鋒在前、發揮關鍵作用。「他是實驗室的「打更人」,熱愛科研到了痴迷地步,他生活在他的感染免疫學研究世界裡。」趙振東妻子王斌在回憶與丈夫相處的細節時說道。
  •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師從世界頂尖專家,學成毅然回國,成領域先驅
    求學:從燕京大學到北京協和醫學院湯曉芙高中畢業之後考上了燕京大學的西語系(西方語言系)。"後來有一次嚴景耀教授給我們做一個講座,講蘇聯的醫療體系怎麼服務人民,我一下就被吸引了,就想讀醫學院。學校同意我參加一個考試,考過了以後,我就轉到醫預科。
  • 北京協和醫學院4+4臨床醫學試點班11月9日起報名
    北京協和醫學院從2018年起開辦臨床醫學試點班,在國內肇啟「4+4」臨床醫學教育的全新篇章。採用多學科整合課程結構,並實行早期接觸臨床、「一對一」導師制和全程科研訓練,還需要完成博士畢業論文答辯。學生畢業學位授予條件參照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畢業時符合條件者授予醫學博士(M.D.)學位,並提供攻讀醫學/理學(M.D./Ph.D.)雙博士學位的機會。
  • 看協和醫學院的招生規模就明白了
    那麼就看看南開大學的醫學院水平,從零開始的南開醫學院發展了幾十年,至今的學科水平都不如一些地方醫學院。那麼中科大為何不選擇更簡單的合併模式?畢竟安徽醫科大學似乎也不是太差!然而中科大希望對標北京協和醫學院,然而看過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招生規模,瞬間覺得安徽醫科大學招生規模有點太膨脹!
  • 發表SCI論文兩篇,保研北京協和醫學院!青大這個小夥很硬核
    半島記者 孫雅琴獲一等獎學金3次,二等獎學金5次,國家勵志獎學金2次,省政府勵志獎學金1次優秀學生、優秀團員、自強之星、優秀畢業生,醫學部第二屆演講比賽冠軍2017和2018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英語四級601分、六級626分,主持國家級創新實驗一項,發表SCI論文兩篇(其中第一作者一篇,IF=3.895),成功保研至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內科專業
  • 中學現「北鬥七星」宿舍樓 均按七顆星名字命名
    來源:市場星報  合肥一中驚現「北鬥七星」宿舍樓  七棟樓分別按七顆星的名字命名  星報訊(金愛誠 星級記者 桑紅青) 天樞樓、天璇樓、天璣樓……當你置身這些樓其中,相信你肯定以為是進了「北鬥七星」陣,而這些樓的主人卻是合肥一中的學生,這些樓原來的名字統稱為合肥一中宿舍樓。
  • 2020年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備考經驗及心得
    (PS:不要覺得分數低,英語和政治都在北京閱卷,專業課出題比較靈活閱卷比較嚴格,所以你懂的。)選擇報考北京協和醫學院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1)受到電視劇【春風十裡不如你】的影響,被學校綠瓦 紅欄 白磚 灰牆 彩繪的建築風格所吸引;(2)因為本科只是二本院校的畢業生,所以心裏面一直有一個名校夢,所以我選擇北京協和醫學院作為報考學校。
  • 北京協和醫學院聯合Rasi成分實驗室發表核心學術論文
    日前,協和醫學院的專業學術論文《大麻二酚在皮膚科中的應用研究》在《醫師在線》雜誌2020年12月第7卷第24期刊正式發布。 《醫師在線》雜誌是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學術性期刊。
  • 中國發布丨這裡的生物化學系創建百年,他是關鍵人物不能被忘記
    朱興鑫 攝中國網12月30日訊(記者 張豔玲)12月29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在京舉辦「緬懷吳憲先生創建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100周年」紀念活動,並為新命名的「吳憲大樓」揭牌,共同回顧協和生化學系百年發展歷程和精神傳承,致敬以吳憲先生為代表的幾代協和生化學系人對中國醫學科學事業發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共謀未來發展。
  • 2019最佳醫學院排行榜,協和第2,中山大學第10,它第1
    (具體詳見最後附圖) 第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在醫學界2018年的醫學院排行榜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就是位列榜單之首,今年繼續蟬聯第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就是曾經著名的上海第二醫科大學,2005年跟上海交通大學合併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 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 - 北京協和醫學院研招網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學科點擁有綜合的和良好的科研與教學實驗基礎,承擔北京協和醫學院藥學、藥理學、生物工程、醫藥生物技術等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