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雖然不完美,但是還是要忍者傷痛活下去。自殺絕對不是什麼人生的最高境界~
曾在大學人文基礎課堂上聽到過老師介紹海子的詩,滿懷這好奇我也在網上特意買了一本《海子詩選》,金黃色的封面像是海子心中的麥浪,從此我便開始迷戀上海子的詩,有時候甚至還模仿他的詩自己寫了幾首,當時的我幾度還夢想要成為一個像海子一樣的詩人。
我從來不後悔我曾經的價值觀,當然也不會放棄我原本就有的最初的那顆稚嫩的夢想。一個人年齡不同決定了閱歷不同,而閱歷不同又決定了每個人眼界的不一。只有你讀的好詩多了,只有當你再把一切生活中的瑣事看淡後,你方可可獲得真正的生活真理,才能品味出一本詩作的優良與否。
於是我在此之後又看了例如徐志摩的詩,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泰戈爾的《飛鳥集》等等。而當回再過頭來把海子的詩與他們這些人的詩相比較後,尤其是泰戈爾的詩相比較後,我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海子的詩太自我了。」
如果你細心品味海子的詩,你會發現在海子的詩往往閃現出一種強烈熾熱的氣息,這種純樸寧靜的氛圍的內部竟是充滿著無數的自我意志,一個良好的詩人有自我意志沒有錯,但是如果把這種「自我」發展到超過了一個正常水平,那就會顯示出一種病態的特徵。
在這裡我們可以從海子的性格分析,海子的朋友駱一禾曾描述過海子性格單純,善良,敏感又偏執。他幾乎涵蓋了一切具備嚴重的「自我」的要素,而這些要素也恰好很容易產生精神性疾病。
在小編推斷來,海子實際上是個瘋子或精神病患者,只是天才與瘋子只有一步之遙,也許就因為他瘋,所以他的詩歌才那麼熾感強烈,也許就因為他癲,所以他的短暫的生命才熊熊旺盛。總之,一切都是他特殊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思想。
至少在我看來海子終究是個失敗者。其一,海子自己說過一樣這一首民族與人類相結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針對這一句話我們把海子的詩與泰戈爾的《飛鳥集》對應一下就可以發現其中的鮮明差距。
當你打開泰戈爾的詩時總會感到一種溫柔的暖流在你的心中奔湧起伏,這股暖流在你的心中循環又循環,把你一天在塵世的焦慮全部洗淨,仿佛如獲真理一般。
而海子的詩卻不然,他的是始終都是自我抒情,離不開農村,麥地的那些情緒。但是一個處處都顯示出農村氣息和強烈自我意識的詩人又怎能把詩與全人類相融合呢。
其二,一個靈魂豐富的人不是在生活中自恃清高的人,也不是潔身自好的人,而是敢於迎風破浪的人。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場,大隱隱於朝,真正的靈魂豐富者恰恰屬於對生活體驗最深的人。當你真正洞悉了事件的瑣事後,一切困難都將變為過去的生活哲理。這樣的人又怎能自殺呢,所以,自殺的人等於放棄了大自然給予他的生命,他這麼做本身就是反自然,反真理的。
海子的的性格和悟性造就了他非同尋常的知識儲備,海子對人生看透的太多,從他的每一首詩中都可看出這種對現實的無奈與失落。但是海子有一個最致命的缺點:他不能把內在的聰穎轉變為外在的智慧並投入社會實踐中去,或者說他不能運用自己的知識成就自己的人生,他只具有知識而不擁有智慧。
小編真的無意黑一個偉大的詩人,但是事實的確如此,從心理學上看海子的性格和他的疾病是成就他詩歌很大的原因,當然這幾年也包括海子心中的一顆炙熱而又豐富的靈魂。如果沒有豐富的自我,又怎能成就海子的精神境界。
在這個世界上像海子這樣的瘋人天才還有很多,如梵谷,當然絕大部分是默默無名的淹沒在了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我真心希望有一天,社會上的人能夠更加積極的關心此類特殊「精神病患者」,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某些演講臺上能夠驚喜的露出他們的英姿。
像瘋子一樣思考,向企業家一樣做事,二者結合起來,運用人類的睿智,面朝一切,方能春暖花開。
作者: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