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為什麼選擇臥軌?他死後,他的摯友為他整理詩稿時也突然離世

2020-11-23 君江上

在1989年3月26日的早晨,海子換了一身新衣,背著一個書包,緩緩地走向了山海關至龍營之間的鐵道上。

整個過程中,他走的很慢,因為他已經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渾身都沒有勁。

走到了鐵道上,他興奮地伸出了雙臂,似乎在迎接著什麼東西。而很快,他迎來了飛馳的火車。

誰也沒有想到,年僅25歲的海子就這樣結束了生命。

在他死後,眾人翻出了他的遺書,上面明確的表明著,他的死與其他人都沒有關係。正是這封遺書,堵住了悠悠眾口,將所有人的懷疑、陰謀論都阻止了下來。

可也正是因為這一封遺書,眾人更加疑惑,為什麼剛剛開開心心過完了生日的海子,卻選擇了臥軌?

其一:火車情懷

海子一直以來,都是眾人眼中的"天才"。他年僅15歲就考入北大,這樣的成就無疑讓眾人驚嘆。

在1979年,他拿到北大法律系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不僅全家的人為他歡呼雀躍,當地的村民們也為此喜悅萬分。因為,這一個"天才"來自於他們那個落後貧窮的小山村。

為了慶祝這一高興的事情,當地村民們第一次放了一部露天電影,名為《鐵道遊擊隊》。或許真是因為這部電影,海子內心才會對火車那麼執著。在他打算結束生命時,才會第一時間選擇臥軌的方式。

火車對於海子來說,意義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夢想的起航,正是從火車開始。是火車將他帶到了北京,將他從遙遠貧困的山村帶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大城市。也同樣是火車,讓他能夠回到安徽老家,回到這個雖貧窮,卻讓他覺得溫暖的臂彎。

其二:因情所傷

海子雖然被大家稱之為"天才",但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著人的七情六慾。

尤其是像海子這樣一位充滿著柔情似水的大詩人,他們更容易受到來自於情感的傷害,更容易被無法滿足的七情六慾打倒。

海子這一生,也曾經談過幾次戀愛。而眾多戀愛中,最讓其懷念和不舍的,當屬初戀。

初戀的美好青澀,卻是這位大詩人心中的甜蜜。

可據了解,在海子死亡的前幾天,他意外的遇到了自己的初戀女友。在交談過後,發現對方現在定居深圳,而且已經結婚生子。

這對來說,算是一種不小的打擊。雖然兩人早已分手,但是海子對這個初戀女友還是懷有一份美好的憧憬,如今知道這份憧憬破碎,他心裡自是覺得悲痛。

而後在當天,他喝了很多酒,想要借酒消愁,卻沒想最終愁更愁。

其三:壓力太大

海子從安徽老家走出來,身上承載了無數人的希望。父母們指望他他改善家境,鄉親們指望他造福村裡。

可是,海子這樣的一個寒門弟子,雖然身上有著才華,但想獲得高收入也是很難的事。更何況他是一位走藝術道路的文藝青年,所以,這樣沉重的經濟壓力,時常讓他鬱悶苦惱。

在死前,他的父母們還催促他趕緊給家裡寄錢,因為田裡的莊稼需要施肥了,兩個弟弟的學雜費也該交了。

但海子的生活本來就過得緊巴巴,而且他還欠著其他人錢,哪有多餘的錢往家裡面寄呢?

在他去世前,他專門給好友駱一禾寫了一封信,讓他將《十月》2期稿費收著,至於還欠的錢,他很遺憾今生都沒法還清了。

正是因為海子身上背負了太多的經濟壓力,以至於他時常餓著肚子。因為他既要為家裡寄錢,又要省著錢來買書,想實現詩歌夢想。

這也是為什麼海子在臥軌前餓了好幾天的原因,不是他不想吃飽了上路,而是現實不允許他這樣做。

其四:身患疾病

海子最終選擇死亡,歸根結底是因為他患上了這樣的疾病。

現如今,大家對抑鬱症的不覺得陌生了,這樣的病,曾經帶走了很多人的性命。

抑鬱症雖然不是一種殘害人身體的疾病,但卻是一種摧殘人心理的疾病。

海子頭上頂著"天才"的光環,在學習上是眾人的榜樣,在生活中卻始終不得志。

他寫的詩歌,曾經多次遭到了人們的批判。北京的詩歌圈,他花了很長時間,做了不少功課,卻始終沒辦法擠進去,得不到其他人認可。

這對於將詩歌視為生命的海子來說,是一種沉重的打擊。他為此鬱悶難受,心中的憂鬱悲傷都快溢出來了。

曾經,他在一個夜晚吶喊:我不想活著,這樣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他這些言語驚擾了周邊的人,有人甚至敲開他的房門問他怎麼了?他搖搖頭,對關心的人說道:沒事,就是做了一個噩夢,不好意思,驚擾大家了。

也是這一晚,他送走了上門關心他的人,然後在無聲的夜晚中靜靜的思考著,最後寫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歌。

這一首詩,似乎是海子這一生所有精血的凝聚,因為這首詩太美了,美的讓讀過的人都忍不住怦然心動。

在這首詩裡面,大家感受到了他對未來的期盼,看到了名叫希望的東西。可是最終,他卻是在死亡裡找到了他夢想中的希望。

其實,海子年紀輕輕就得了抑鬱症,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承受的壓力太多了。不管是經濟壓力,還是理想壓力,這就讓他內心充滿了抑鬱。

而他這個人,又不善於和人交談,不喜歡將這些悲傷訴說給別人聽。於是,這些負面情緒就不斷的在他心裏面堆積,直到有一天,這些情緒奪走了他的生命。

海子的死,給他父母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他的父親查振全為了不讓剩下的兩個兒子步上大兒子的後塵,於是讓他們不讀書,走其它的道路。而他的母親,堅持讓兒子葬在離家300米的松樹下,感覺這樣,她就能永遠守在兒子身邊了。

而除了海子的父母在他的死亡事件中受到了影響以外,還有一個人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便是海子的至交好友駱一禾。

他在為好友整理詩稿的時候,因為悲傷難耐,突發腦溢血死亡,死的時候,他才只有28歲。

相關焦點

  • 孤獨的海子:寫的春暖花開溫暖了很多人,自己卻臥軌自盡
    海子祝福了每一個陌生人,希望他們在塵世中得到幸福,可是他的內心卻還是一片冰涼。1989年3月26日,無比孤寂的海子把自己交給了山海關的鐵軌,和這個世界做了永別。在他臥軌自殺後不久,也就是1989年5月31日,海子的好友駱一禾也病逝了。很多人都說,駱一禾是為了整理海子的詩稿勞累到腦溢血而亡,這樣的友誼讓人動容。
  • 25歲的海子為什麼臥軌自盡?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人們所熟知
    海子在離開後,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人們所熟知。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在安慶一個叫査灣的村子,海子從小被稱為天才少年,上學時每次考試都是班級裡的前幾名,15歲考入北大法律系,18歲開始寫詩。就是這樣一位才子,在他過完25歲生日不久,便選擇了臥軌自殺。在海子死後,找到了遺留下的遺書,寫著,自己的死和別人完全沒有關係,但也正是因為這封遺書,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海子會選擇臥軌自殺呢?
  • 靈魂詩人海子:臥軌是最有尊嚴的方式,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不過,有了進一步了解之後,才發現:海子是一個很奇怪的詩人,他的詩讀起來有點深入靈魂、怪怪的感覺;海子也是一個很悽慘的詩人,最終以臥軌收場。海子就活了25歲,1964年3月24日出生在安徽的一個村莊,原名查海生。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
  • 15歲時考上北大,寫的詩人人都會背,海子為何在巔峰期臥軌自殺?
    這首詩寫得實在太美好了,至今火了30多年,它寫於1989年1月13日,同年3月26日海子便在山海關附近的一條鐵軌上臥軌自殺,年僅25歲。顯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詩是海子的巔峰之作,而25歲也是最美好的年齡。問題來了,海子為何在巔峰時期選擇自殺呢?海子短暫的一生就是開掛的存在。
  • 北大4劍客:臥軌海子、慘死一禾、瘋癲老木和收拾殘局的西川
    有一次,海子得了急性闌尾炎被送進急診室。當他從手術室出來時,發現老木和西川手裡提著湯和水果徘徊在急診室門口。駱一禾比他倆晚一些得到消息。等他急急忙忙跑到醫院時海子已經脫離了危險,他才發現自己因為趕路,連飯都忘了吃。
  • 關於海子臥軌自殺,我想說……
    圖為小彭所拍因為前面我在講述關於海子自殺時,多少是持有偏頗態度的——因為我本人是非常能夠理解他這種做法的但是對於另一種大眾看法——關於海子自殺的否定甚至是批判,我卻沒有細論。因為我認為,寫「海子臥軌自殺」這一系列文章,應該是寫以事實為基調,輔以個人對於事實的看法的,我也的確是這麼做的。那麼這一篇文章,我想說說這種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殺」一事上的批判觀點。
  • 三十年前的今天,海子臥軌自殺
    三十年前的今天(1989年3月26日),海子臥軌自殺。說起海子,不喜歡詩歌的人不知道他是誰;但說起「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八個字,大都知道。「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是詩人海子寫的一首詩歌。我們大概了解一下海子: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4歲的時候就能背誦《毛澤東語錄》。1979年,15歲的他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大學時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享年25歲。
  • 高考神童15歲入北大,25歲臥軌自殺,死後只留下9字遺言,他就是海子!
    而今天要說的這位曾是高考天才神童,創造了很多傳奇,後卻臥軌自殺,如今每每被人提及時,依然惋惜不已。 他就是大名鼎鼎海子,說到海子的名字,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他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了。
  • 詩人海子的臥軌自殺證明了他是個「失敗者」
    自殺絕對不是什麼人生的最高境界~曾在大學人文基礎課堂上聽到過老師介紹海子的詩,滿懷這好奇我也在網上特意買了一本《海子詩選》,金黃色的封面像是海子心中的麥浪,從此我便開始迷戀上海子的詩,有時候甚至還模仿他的詩自己寫了幾首,當時的我幾度還夢想要成為一個像海子一樣的詩人。
  • 歷史上的今天:詩人海子臥軌自殺,收藏這10篇文章是他最好的紀念
    1989年3月26日,詩人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這一天是在他生日過後的兩天。1964年3月海子在安徽查灣出生,原名查海生,他於1979年考入北大法律系,1983年,分配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任教。從1982年至1989年去世前,他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作品。
  • 臥軌自殺的海子,詩人已亡逝,永不再有春暖花開
    而寫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選擇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回學校時,他也會帶一些家裡的鹹菜,節省開銷。背著柴火帶著鍋是他的生活常態。後來工作後的海子第一次拿到九十元的工資,就毫不猶豫的寄回家六十。貧窮的悲涼深深的鑲嵌在了海子的童年中。他在村莊中寫:「萬裡無雲如同我永恆的悲傷」。
  • 他原名叫查海生,以後我們都叫他:海子
    查海生是海子的本名。 海子的啟蒙教育來自於母親,啟蒙讀本則是別人裁衣捎來的舊書舊報,只讀過私塾的母親會將啟蒙讀物讀給他聽。久而久之,海子竟認識了不少字。 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是海子童年生活的地方,海子4歲時,就成為遠近聞名的小神童。在那個轟轟烈烈的年代,小海子是背誦明星,曾一口氣背誦四十八條,與原文不差分毫。
  • 天才詩人海子為何臥軌自殺?(總結篇1)
    在前面兩篇文章中我已經講述了關於海子臥軌自殺的主要原因——愛情和理想。海子似乎也從練氣功中悟到了什麼。他跟他的一位同事,也是朋友,學氣功。有一回他高興地告訴我,他已開了小周天。他可能是在開大周天的時候出了問題,他開始出現幻聽,總覺得有人在他耳邊說話,搞得他無法寫作。而對海子來說,無法寫作就意味著徹底失去了生活。也是在那時,海子對自己的身體也有了某種幻覺,他覺得自己的肺已經全部爛掉了。
  • 海子臥軌自殺的真相是什麼?明明是天才的一生,15歲考上北京大學
    海子臥軌自殺的真相是什麼?明明是天才的一生,15歲考上北京大學。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天才,他們的出身和平常人差不多,甚至比平常人還要差。可是,他們卻生來聰慧,並且也懂得為理想而努力。可是在我們的印象中,天才的結局都是不盡人意的。
  • 一代詩人海子臥軌自殺,殘酷的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這首詩歌是一首著名的現代詩,詩歌中描寫的「餵馬」「劈柴」「週遊世界」等,都是十分美好的事物,讓人不禁想起溫暖明媚的春天,通過詩歌我們能夠感受到海子溫暖的內心,詩歌是讀者與詩人進行內心交流的媒介,通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感受海子對世界上每一個人的祝福,讀完這首詩歌,我們不由得覺得海子是一個開朗,積極的人,深愛著這個世界的海子,最終卻選擇了臥軌自殺,這兩種完全相反的性格卻出現在了同一個人的身上。
  • 海子: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殺,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
    詩人海子確實溫柔浪漫至極,但是這樣溫柔美好的一個人卻選擇用臥軌的殘忍方式結束自己的鮮活生命。並且一反常態地在臨終前留下了相互矛盾的遺言和遺書。 柔軟的海子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海子的詩句中有山、有河、有陌生人、有他看到的萬事萬物。他記錄著他看到的一切,也用自己柔軟的心臟真誠祝福著他看到的所有。
  • 海子31周年祭,當地老人回憶海子真正的死因,或許並非死於臥軌
    他隨身攜帶的遺物只有自己生前愛看的幾本書,和人們在他的口袋裡發現的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我叫査海生,是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我的死和任何人沒有關係。」這封遺書裡透露出的信息,讓那個年代的青年人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 15歲讀北大,25歲臥軌自殺!海子痴迷的是什麼?讀者:藝術瘋子
    當然,有一位詩人,至今是一個謎底,這位詩人就是海子,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25歲的時候,臥軌自殺,有人說海子獻身於藝術,也有人說當時因為小說湧現出了非常強勢的一面,詩歌的地位受到了排擠,海子選擇這樣的一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 你還得臥軌的海子嗎——海子雜談
    海子從小學習都很好,村裡的人們都知道,但是海子一家人都很低調,也許是因為除了海子以外的家人都沒有什麼文化吧,家人並沒有以為海子多了不起。鄉親們也對於上北大的海子沒有太多讚美,也許那時那裡的人並不了解北大多牛。也沒有人知道他的詩寫得多好,海子在故鄉的名氣遠沒有在海外大。因為我的童年,那裡的人真的就如海子詩裡寫的那樣,只關心糧食和蔬菜。
  • 海子:以夢為馬,15歲上北大,25歲臥軌自殺,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查家世代以農耕為生,到了海子父親查正全這一代後,又改做裁縫生意。查正全13歲就去老裁縫那當學徒,20多歲就成了當地的金牌裁縫。不過,海子並沒有跟著父親學裁縫,相反,他非常喜歡讀書,經常讓母親念書給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