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31周年祭,當地老人回憶海子真正的死因,或許並非死於臥軌

2020-12-05 米鬥文史

生與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它瑰麗而又脆弱,短暫而又堅韌。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不可複製,不容踐踏,任何人都無權剝奪他人的生命。或許只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自己扼殺自己。

1989年3月26日,也就是31年前的今天,一位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一位才華橫溢的大學老師,用一種近乎殘忍的方式,將自己的生命永遠地定格在25歲的那年。

他隨身攜帶的遺物只有自己生前愛看的幾本書,和人們在他的口袋裡發現的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我叫査海生,是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我的死和任何人沒有關係。」

這封遺書裡透露出的信息,讓那個年代的青年人都驚出了一身冷汗。人們怎麼也想不到剛剛在兩個月前寫出: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這樣一個天才詩人,他用溫暖的詩句為別人撥開迷途,自己卻以自殺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

査海生,筆名海子。15歲考入北大法律系,畢業後任教於中國政法大學,他當時已是80年代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

海子死後,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前往山海關以及他的老家祭奠他。他們中間有海子的生前好友,詩人,文學愛好者,這些前來弔唁者走時總會從內心裡發出這樣的嘆息:海子的死,究竟是為什麼呢?

為情嗎?為名?還是生活的重壓?這些好像都不是。詩人西川在懷念海子時曾這樣寫到:他的死將成為我們那個時代的神話之一,他像一顆年輕的星宿,爭分奪秒的燃燒,然後註定在某一天突然爆炸……

關於海子的死因,隨著時間的流失,不管是哪一種猜測都顯得荒誕無稽。也許當火車的鋼輪滾動著碾過海子身體那一刻,這個答案已隨詩人的生命戛然而止。

2018年,我趁出差的機會到了山海關,在龍家營火車站打聽海子的消息。龍家營火車站是一個貨運小站,位於秦皇島站和山海關站之間,只有貨車在這裡停靠。據當地老人回憶,發現海子自殺的時間已是接近傍晚的時刻。

當時,因為停站的原因,每一趟通過這裡火車均會減速。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事故的概率很小,老人還說,那天開火車的司機也告訴警察,在出事那個時間段裡,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沒有發現任何人。

後來經過一番仔細勘察,警方判斷海子或許並非死於臥軌,極可能是趁火車在減速時,自己鑽進了車輪與鐵軌的空隙之中。

可以想像,海子在選擇生與死的一念間,沒有絲毫猶豫,他堅定地用自己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他離開的地方,不遠處便是碧波蕩漾的大海,這或許也是一種宿命的安排吧,正如他自己在詩中寫的那樣: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相關焦點

  • 三十年前的今天,海子臥軌自殺
    三十年前的今天(1989年3月26日),海子臥軌自殺。說起海子,不喜歡詩歌的人不知道他是誰;但說起「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八個字,大都知道。「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是詩人海子寫的一首詩歌。至於海子為什麼自殺,他的遺書中寫道:我的死於任何人無關。但據知情人透露,他應該精神方面出了問題,或者是抑鬱症。海子大學畢業後的工作,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高大上,工資也非常樂觀,前途也一片光明。但為了詩歌而放棄了現實,去詩歌的世界裡獨自飛翔。對於海子的詩,我還是很喜歡的。
  • 關於海子臥軌自殺,我想說……
    在前面的一系列文章中,我已經對「海子臥軌自殺」一事,根據已有資料進行了淺薄分析與個人理解。那麼在今天的這篇文章中我還想表達什麼呢?是關於這件事的不同觀點。但是對於另一種大眾看法——關於海子自殺的否定甚至是批判,我卻沒有細論。因為我認為,寫「海子臥軌自殺」這一系列文章,應該是寫以事實為基調,輔以個人對於事實的看法的,我也的確是這麼做的。那麼這一篇文章,我想說說這種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殺」一事上的批判觀點。
  • 一代詩人海子臥軌自殺,殘酷的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說到海子,不少網友便會想起他寫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也是小編對海子最深的印象。這首詩歌是一首著名的現代詩,詩歌中描寫的「餵馬」「劈柴」「週遊世界」等,都是十分美好的事物,讓人不禁想起溫暖明媚的春天,通過詩歌我們能夠感受到海子溫暖的內心,詩歌是讀者與詩人進行內心交流的媒介,通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感受海子對世界上每一個人的祝福,讀完這首詩歌,我們不由得覺得海子是一個開朗,積極的人,深愛著這個世界的海子,最終卻選擇了臥軌自殺,這兩種完全相反的性格卻出現在了同一個人的身上。
  • 臥軌自殺的海子,詩人已亡逝,永不再有春暖花開
    而寫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選擇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海子後來在夜色中孤獨靜謐的回憶:「在這個下雨的夜晚,如今只剩我一個為你寫著詩歌。」然而因為家庭原因和種種因素,他們還是分開了,海子一度陷入傷痛之中,寫下《渾曲》、《肉體》、《我感到魅惑》等。即使過去很多年,初戀女友的身影還是會出現在海子的詩歌中。
  • 孤獨的海子:寫的春暖花開溫暖了很多人,自己卻臥軌自盡
    海子祝福了每一個陌生人,希望他們在塵世中得到幸福,可是他的內心卻還是一片冰涼。1989年3月26日,無比孤寂的海子把自己交給了山海關的鐵軌,和這個世界做了永別。在他臥軌自殺後不久,也就是1989年5月31日,海子的好友駱一禾也病逝了。很多人都說,駱一禾是為了整理海子的詩稿勞累到腦溢血而亡,這樣的友誼讓人動容。
  • 海子臥軌自殺的真相是什麼?明明是天才的一生,15歲考上北京大學
    海子臥軌自殺的真相是什麼?明明是天才的一生,15歲考上北京大學。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天才,他們的出身和平常人差不多,甚至比平常人還要差。可是,他們卻生來聰慧,並且也懂得為理想而努力。可是在我們的印象中,天才的結局都是不盡人意的。
  • 天才詩人海子為何臥軌自殺?(總結篇1)
    在前面兩篇文章中我已經講述了關於海子臥軌自殺的主要原因——愛情和理想。海子似乎也從練氣功中悟到了什麼。他跟他的一位同事,也是朋友,學氣功。有一回他高興地告訴我,他已開了小周天。他可能是在開大周天的時候出了問題,他開始出現幻聽,總覺得有人在他耳邊說話,搞得他無法寫作。而對海子來說,無法寫作就意味著徹底失去了生活。也是在那時,海子對自己的身體也有了某種幻覺,他覺得自己的肺已經全部爛掉了。
  • 靈魂詩人海子:臥軌是最有尊嚴的方式,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不過,有了進一步了解之後,才發現:海子是一個很奇怪的詩人,他的詩讀起來有點深入靈魂、怪怪的感覺;海子也是一個很悽慘的詩人,最終以臥軌收場。海子就活了25歲,1964年3月24日出生在安徽的一個村莊,原名查海生。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
  • 你還得臥軌的海子嗎——海子雜談
    ,海子在從北大畢業在政法大學任教,後來去山海關自殺了,海子的死驚動海內外。海子從小學習都很好,村裡的人們都知道,但是海子一家人都很低調,也許是因為除了海子以外的家人都沒有什麼文化吧,家人並沒有以為海子多了不起。鄉親們也對於上北大的海子沒有太多讚美,也許那時那裡的人並不了解北大多牛。也沒有人知道他的詩寫得多好,海子在故鄉的名氣遠沒有在海外大。因為我的童年,那裡的人真的就如海子詩裡寫的那樣,只關心糧食和蔬菜。
  • 海子為什麼選擇臥軌?他死後,他的摯友為他整理詩稿時也突然離世
    誰也沒有想到,年僅25歲的海子就這樣結束了生命。在他死後,眾人翻出了他的遺書,上面明確的表明著,他的死與其他人都沒有關係。正是這封遺書,堵住了悠悠眾口,將所有人的懷疑、陰謀論都阻止了下來。可也正是因為這一封遺書,眾人更加疑惑,為什麼剛剛開開心心過完了生日的海子,卻選擇了臥軌?
  • 海子:以夢為馬,15歲上北大,25歲臥軌自殺,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他們或許是那個人的讀者詩迷,或許是那個人的親朋好友,亦或許,只是不想看著那個人死。那個人,生於1964年3月24日,死於1989年3月26日。在自己生辰的兩天後,他獨自坐上了從北京到山海關的火車。不過,海子並沒有跟著父親學裁縫,相反,他非常喜歡讀書,經常讓母親念書給他聽。比起大字不識幾個的查正全,海子的母親操採菊算是很有文化了。她本是當地富戶之女,為了嫁給查正全,才放棄優越的生活,與查正全一起開豆腐作坊。
  •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海子所說的德令哈在哪?
    在20世紀80年代,有一位獨特的詩人,或許你沒有聽過《以夢為馬》,但你一定聽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但這位孤獨的詩人,剛滿25歲的時候在山海關臥軌自殺。海子曾迷戀上一位大他二十歲的一個女作家,一路追隨她來到西部,途中經過一個小鎮—德令哈,寫下了這樣一篇日記。
  • 25歲的海子為什麼臥軌自盡?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人們所熟知
    在很多的詩歌朗誦會上,你會聽到海子浪漫的詩歌;在一些廣告傳單上,你會看到海子唯美的詩句;在在人民文學獎的榜單上,你會看到海子閃耀的名字;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上,你會看到有關海子數萬字的文章。就是這樣一位才子,在他過完25歲生日不久,便選擇了臥軌自殺。在海子死後,找到了遺留下的遺書,寫著,自己的死和別人完全沒有關係,但也正是因為這封遺書,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海子會選擇臥軌自殺呢?
  • 15歲讀北大,25歲臥軌自殺!海子痴迷的是什麼?讀者:藝術瘋子
    當然,有一位詩人,至今是一個謎底,這位詩人就是海子,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25歲的時候,臥軌自殺,有人說海子獻身於藝術,也有人說當時因為小說湧現出了非常強勢的一面,詩歌的地位受到了排擠,海子選擇這樣的一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 15歲時考上北大,寫的詩人人都會背,海子為何在巔峰期臥軌自殺?
    這首詩寫得實在太美好了,至今火了30多年,它寫於1989年1月13日,同年3月26日海子便在山海關附近的一條鐵軌上臥軌自殺,年僅25歲。顯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詩是海子的巔峰之作,而25歲也是最美好的年齡。問題來了,海子為何在巔峰時期選擇自殺呢?海子短暫的一生就是開掛的存在。
  • 海子的絕筆詩不是《面朝大海》,而是這首絕望之作,讀完很壓抑
    海子,原名查海生,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神童"級少年,年僅15歲便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創作詩歌,短短不到7年的時間裡寫下近200萬字的作品,25歲臥軌之前留下了大量優秀的詩篇。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死於1989年3月26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於同年1月13日,相差僅兩個多月,可想而知當他寫下這些文字時
  • 詩人海子的臥軌自殺證明了他是個「失敗者」
    自殺絕對不是什麼人生的最高境界~曾在大學人文基礎課堂上聽到過老師介紹海子的詩,滿懷這好奇我也在網上特意買了一本《海子詩選》,金黃色的封面像是海子心中的麥浪,從此我便開始迷戀上海子的詩,有時候甚至還模仿他的詩自己寫了幾首,當時的我幾度還夢想要成為一個像海子一樣的詩人。
  • 海子:生前無聞死後名,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德令哈|百家故事
    摘要:本文以海子的名詩《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為切入點,細述德令哈的前世今生,又穿插敘述海子生命中的三段戀情,以及最終臥軌自殺的悲劇人生。在海子筆下,那雨水中荒涼的邊陲小城,那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從此如烙印般印刻到我們的心上,而德令哈真正的樣子,或許早已無人關心。
  • 天才詩人海子為何臥軌自殺?(總結篇2)
    海子的最後一封遺書:「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這個一生寫了那麼多直擊人心的文字的天才詩人,不知道是否曾想過自己最後寫下的文字竟是這般。極力撇清任何人的干係,將一切緣由歸結於自我。正如西川所言:這個渴望飛翔的人註定要死於大地。但是誰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種飛翔,從而擺脫漫長的黑夜、根深蒂固的靈魂之苦,呼應黎明中彌賽亞洪亮的召喚?我想,越過生活的鴻溝,他已到達理想的彼岸,成為了那個世界的太陽。
  • 高考神童15歲入北大,25歲臥軌自殺,死後只留下9字遺言,他就是海子!
    而今天要說的這位曾是高考天才神童,創造了很多傳奇,後卻臥軌自殺,如今每每被人提及時,依然惋惜不已。 他就是大名鼎鼎海子,說到海子的名字,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他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