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事件」打開了2020年的大門,卻也無形中把一些品牌和產品推到了風口。疫情加速國民消費需求走向健康化,「植物奶」一躍成為飲料界近日的新寵。
這位來勢洶洶的飲料界「後浪」,引發業界新一輪的熱議和猜想。有趣的是,關於「植物奶」的定義仍存在一定爭議。從品類上看,目前相關產品都可以歸為植物蛋白飲料,拋開「植物奶」新興詞彙的光環,豆奶、椰汁、杏仁露、核桃乳等均屬此類。
根據天貓發布的《2020植物蛋白飲料創新趨勢》報告,2020年,我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增速高達800%,購買人數上升900%,僅排在飲用水、茶飲料之後,成為飲料市場的一匹「黑馬」。
從數據來看,植物蛋白飲料行業的前景似乎一片大好,而行業頭部企業的日子卻不如想像中那麼好過。
以核桃乳、杏仁露、椰汁為代表的中國三大植物蛋白飲料細分品類,近年來紛紛告別高增長,銷售瓶頸凸顯,六個核桃、承德露露、椰樹牌椰汁等行業領軍品牌無一倖免。
如今的植物蛋白飲料賽道,新概念層出不窮,攪局者輩出,六個核桃、承德露露、椰樹牌椰汁等老牌企業如何禦敵?
01
六個核桃「抓不到本質」
相信你對這句廣告語會有印象——「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養元飲品旗下的六個核桃曾憑藉功能訴求進入消費者心智,尤其受到大量學生家長的歡迎。2015年,六個核桃總營收達到91.17億元。
然而,2015年是六個核桃的高峰,也是一個「回不去的高峰」。
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養元飲品的營業收入陷入「兩連降」;2018年稍有好轉,錄得營收81.44億元,但也遠不及2015年的亮眼業績;2019年實現營收74.59億元。
轉眼來到2020年,疫情陰影籠罩下的諸多快消企業增長乏力,六個核桃也不可避免受到了「黑天鵝事件」的衝擊。養元飲品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同比降幅較去年同期擴大,分別達38.14%和32.48%。
被業績壓力裹挾的六個核桃,也曾把其近年來面臨的銷售挑戰核心問題歸為產品單一,試圖通過多元化產品尋求突破。
顯然,當時六個核桃並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如果是產品單一,如何解釋涼茶品牌的成就?
事實上,目前整個植物蛋白飲料品類在高速成長,體量最大的六個核桃卻連續下滑,這代表核桃乳細分品類在衰弱。這是因為喝核桃乳的人群在減少,或是人們飲料消費習慣正在向其他品類轉移。
作為領軍品牌,六個核桃的戰略核心應該是代言品類,做大品類需求,讓更多的人喝核桃乳。
要知道,「經常用腦」這張牌打動的更多是學生家長,品牌其實可以通過放大經常用腦這個消費場景,讓更多人覺得自己「經常用腦—需要補腦—需要喝核桃乳」,一旦品類規模提升,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領軍品牌。
連年深陷增長困境,養元飲品高層意識到,是時候轉型升級了。2018年,六個核桃完成生產技術創新,產品包裝升級以及產品矩陣完善。2019年是其品牌重塑的轉折點,全面轉型升級。
2020年是六個核桃戰略煥新後的第二年,其聚焦核桃乳,繼續在益智健腦的定位上進行深挖。以六個核桃為主,打造「全能式超級單品矩陣」,對既有產品矩陣進行升級並儲備新品,同時進行營銷策略與渠道的變革,進一步鞏固其行業領導者地位。
新品研發方面,養元飲品2020年明顯加強,如疫情期間推出針對易焦慮人群的抗焦慮新品「卡慕寧」,並推出核桃咖啡、每日養元植物奶等多款新品。渠道方面,2020年在持續下沉和縱深拓展傳統渠道的同時,養元飲品進一步深耕綜合電商,布局新興電商,渠道運營水平得到提升。
縱觀2020年,對於養元飲品而言是一個戰略磨合與適應期,業績受影響在所難免,但能做到聚焦於自身差異化而非盲目多元化拓展,對一個處於戰略調整中的企業而言並不容易。
目前來看,戰略調整方向上養元飲品找對了路,而新產品和新模式到底能否帶領其突破業績增長,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證明。
02
承德露露的戰略迷航
相較於養元飲品營收的連年下滑,承德露露在歷經2015年、2017年的連續下滑後,曾於2018年、2019年有過微弱增長,然而2020年疫情直接將這一趨勢截停。財報顯示,2020年承德露露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均下滑,同比降幅分別為22.11%和17.26%。
對比品牌當前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承德露露和養元飲品六個核桃也有著太多相近之處。譬如,同樣是細分品類老大,同樣連續下滑,同樣認為問題癥結在產品單一……
但承德露露所暴露的問題恐怕更為嚴峻,因為它一直沒有清晰的戰略。
承德露露自稱誕生於1950年,創立時間遠遠早於六個核桃,是中國植物蛋白飲料的開創者。但是作為品類開創者和細分品類領導品牌,承德露露的體量僅有20多億元,不足六個核桃的三分之一。業績近十年來在原地踏步,營收增長乏力。
相比耳熟能詳的「經常用腦就喝六個核桃」,承德露露有什麼呢?一直以來,承德露露並沒有給出消費者一個強有力的購買理由。
承德露露曾於2018年打出「早餐好營養,就喝熱露露」的口號,貌似給了消費者購買理由卻經不起推敲——早餐飲品也可以是牛奶、六個核桃等等,為什麼非露露不可?早上喝熱飲料是所有消費者的習慣嗎?
2020年承德露露最引人矚目的,依然是其與南方露露曠日持久的商標糾紛。在久受詬病的產品創新方面,承德露露依然沒有任何動靜,疫情暴發後,承德露露更是減少了研發投入。根據其三季報,前三季度承德露露研發費用的營收佔比僅為0.51%,同比減少40.06%。
目前來看,承德露露似乎打算吃杏仁露這一單品的「老本」。但是商業競爭也如逆水行舟,除了老對手六個核桃、椰樹椰汁等,維他奶、豆本豆、達利園花生牛奶等植物蛋白飲料的玩家都衝勁十足,甚至伊利等乳品企業也在加速布局,再不思變,留給承德露露的時間還能有多少?
03
椰樹的內憂外患
椰樹牌椰汁所在的椰汁賽道,與前面兩個品牌的情況有所不同。迄今為止,核桃乳和杏仁露兩大品類均處在一家獨大的狀態,同品類中還沒有能夠與領導品牌同勢競爭的對手。
事實上,品類能做多大,品類發展能否繁榮,完全取決於領軍品牌的魅力值有多大。
接下來看看椰樹集團的實力如何。梳理媒體披露的數據發現,椰樹集團產值多年來徘徊在40億元左右,幾乎處於原地踏步狀態。
椰樹集團2020年相關營收情況暫未有明確的公開資料,目前僅能大致推斷其2019年營收情況。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海口市工商聯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國際會議中心發布的2020海口市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中,椰樹集團位列第三。另據統計,2020年海口民營企業100強中有3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40億元,那麼2019年椰樹集團年營收應該在40億元以上。
可見在椰汁品類,市場處於老品牌餘威還在、新品牌尚未成氣候的階段。
事實上,作為椰汁品類中的元老級品牌,椰樹在人們心智中佔據了一定分量。但一直以來椰樹的品牌傳播形式和內容常被外界詬病,「低俗廣告博出位」「又土又汙」的品牌形象頻頻見諸報端,其營銷思維與時代嚴重脫節,品牌內部老化問題日漸凸顯。
而為了實現銷量增長,椰樹寄希望於通過開發多品類產品獲取增長,陷入了不合理的品牌延伸:除椰汁外,還生產開發了椰子糖、椰子味糕點、椰子粉、芒果乾、榴槤幹、咖啡等多種產品。內部老化和品牌過度延伸是椰樹集團必須正視的內憂。
此外,椰樹集團發展還面臨不少「外患」。儘管業內把椰子飲品分為椰子水、椰汁、椰奶三種,但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三者並沒有差別,在心智層面屬於同一品類。因而在這一細分品類中,既有椰樹苦於品牌老化自顧不暇,又有唯他可可等實力選手相繼入場,不斷攪局。
04
如何破局?
同是植物蛋白類飲料,同樣面對業績下滑的處境和行業整體向好的趨勢,想要改變現狀,所需採取的措施各不相同。
雖然都面臨著重新定位,但各有側重點:
六個核桃未來的競爭將源於其他可替代品類,因此要將「擴大核桃乳品類需求」放在首要位置;
承德露露要明確給消費者一個買自己而不買競爭對手的理由,並且要有足夠的信任狀去支撐自己的差異化賣點;
椰樹則要學會基於競爭由外而內的思考,善於利用既有的顧客基礎以及品牌認知,鞏固自己的行業地位。
總而言之,所有的答案都要去市場中尋找。品牌一定要基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根據競爭對手所處的位置,為自己建立一個差異化的定位,然後圍繞核心定位去梳理產品、渠道、傳播等。
疫情讓行業在2020年前半年遭遇了極大的考驗和挑戰,但人們健康觀念的提升又為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而能否真正抓住這一機遇,考驗的則是企業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和執行力。
如果將時間線拉長,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無論是六個核桃、承德露露還是椰樹集團,其出現增長瓶頸的時間都要追溯到幾年來的戰略定位問題,疫情的影響更像是在雪上加了一層「霜」。
相信每個人都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當今世界一切都充滿變數。企業需要建立在品牌戰略層面「居安思危」的意識才能有備無患。有成熟的戰略發展思想支撐,臨陣才能從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