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物理學是新學科嗎?看看科學探索獎得主怎麼說

2020-12-04 悟懂教與育的真諦

從我們有認知,到大學畢業,數學、物理作為自然學科,雖然難學,但是還是得到了很多學習者的選擇,讓國家在需要這方面人才時不短缺。不過提起數學物理學,能認真解釋的人還真不多。我試探地問問我的學生,一臉懵。怯怯地說:「老師我聽說過數學、物理,沒聽說過數學物理學」。我接著說:「你去百度上查一查,看看有沒有相關的解釋」。同學們於是拿出手機一通搜索,不錯還真查到。於是舉手告訴我:「老師,百度上說,數學物理學是以研究物理問題為目標的數學理論和數學方法。它探討物理現象的數學模型,即尋求物理的數學描述,並對模型已確立的物理問題研究其數學解法,然後根據解答來詮釋和預見物理現象,或者根據物理事實來修正原有模型。」讀完之後一陣大聲嚷嚷:「老師不明白?」那怎麼給學生解釋這個數學物理學呢?

一、從科學探索獎得主,看看數學物理學的學科範圍

2019年11月2日晚,北京,舉行了首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這個頒獎典禮名單上第一份禮物就是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陳宇翔、上海交通大學的劉江來、北京大學的劉若川、南京大學的方賢綱、清華大學的王亞愚。看看這五位探索獎得主的科研經歷,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了解數學物理學。清華大學王亞愚鼓勵他致力於關聯與拓撲量子材料中新物理效應和高溫超導微觀機理等問題上的大膽突破。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副教授劉若川,科學探索獎肯定他致力於將經典的複數域上的幾何學理論拓展至p進數域,對p進簇的黎曼-希爾伯特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鼓勵他在非交換p進Hodge理論方向努力攻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陳宇翱表彰他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領域的傑出貢獻,鼓勵他對光與冷原子量子調控技術的探索,並系統地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與模擬和量子精密測量等多個研究方向。

二、數學物理學是數學和物理學在科學研究中孿生兄弟,是很有吸引力的新興領域

從小學的數學、科學課,到中學的數學、物理課,在同學們的腦海中,數學和物理是彼此獨立的學科,各自有各自的學法和解題的思路。相互之間的聯繫同學們可能還沒有太注意。然而通過這次科學探究獎的獲得者研究的學科領域看,數學和物理是基礎科學研究中的孿生兄弟。彼此都很了不起。也產生了一些有世界影響力的領域,比如拓撲、比如量子,這些新興領域是世界科學研究的難題,有很多問題亟待去人類解決,我們的先人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基礎研究,科學研究的接力賽,正在很多喜歡科學的科研人員中,前僕後繼。這是一個很有魅力的領域,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介紹引起夢想著成為科學家的同學們注意。

三、中學生要把兩個學科聯繫在一起學,並駕齊驅,在將來才有可能走進這個領域裡

科學普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廣大青少年從小學到高中,培養他們喜歡數學和物理,為將來我國的基礎科學後繼有人打地基,要從小就給這些孩子做科學普及。數學和物理,作為中學生很重要的課程,因為學起來有難度,也因為學生們不知道學完學好之後會給自己帶來哪些利益,因此有些學生開始放棄,缺乏足夠的吸引力。看著學生們每人拿著一款手機,卻不知道,這個手機有多少是物理知識、多少是數學知識,所以讓中學學生喜歡物理、數學學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讓他們知道科學研究與我們的生活有多遠的距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讓他們天天玩遊戲更有意義。

科學探索獎,給青年科研工作者加油助力,讓更多的年輕人駐足在科學研究的領域裡,成為科學家變成一些具體可執行的案例。得到企業的資助,得到社會的認可,更應該得到廣大中學生知道他們的研究領域,讓這些年輕的科研工作者成為中學生學習追逐的科研明星,為將來教育培養出更多的科學家助力,如果科學研究成為中小學、大學生的一種時尚,中國的科學家走上諾貝爾獎領獎臺可期。

相關焦點

  • 2019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突破獎得主公布
    2200萬美元用於獎勵治療致命嬰兒疾病的藥物、超解析度成像、新型電子材料的發現和其它重要成就 2019生命科學突破獎得主為弗蘭克-貝內特、阿德裡安-克雷納、安吉麗卡-阿蒙、莊小威和陳志堅 2019基礎物理突破獎得主為查爾斯-凱恩與尤金-梅萊 2019
  • 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在京頒獎
    深圳特區報北京11月14日電(特派記者 周雨萌)14日下午,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來自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等9大領域的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 「科學探索獎」是在騰訊成立20周年之際,由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公益性獎項。
  • 1位遂平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獎300萬元!是你同學嗎
    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來啦!11月14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50位國內科學家攜家眷走過紅毯,聚集在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他們是本屆「科學探索獎「獲獎者,每人將由騰訊公益基金會拿到300萬元獎金。本屆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約40歲,最年輕的獲獎者僅30歲。
  • 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聽華人「朱棣文」怎麼說 作為中科院外籍院士的朱棣文,這一生獲得的成就數不勝數,其中最重要的當屬1997年獲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於1948年2月28日出生於美國,是第12任美國能源部的部長,現在在史丹福大學擔任教授一職。
  • 諾獎得主是個愛開跑車的拉風漢子?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你知道彗星的尾巴,朝向哪個方向嗎? 你知道這次諾獎得主之一,是個喜歡圍著紅圍巾開跑車的拉風漢子嗎? 另一方面,我國清華大學科學家等和其他地區科學家一起,正在探索利用光鑷操控超高真空環境下納米大小的晶體,探索宏觀物體的量子力學效應。 那麼,在未來,光鑷有沒有可能進入臨床醫療領域,例如直接進入癌細胞,將其修復為健康細胞呢?吳教授對此不敢斷言,他說:「雖然原則上有可行性,但相較於科學研究時的單細胞環境,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
  • 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獎得主揭曉
    Foundation)今天宣布了2021年科學突破獎的獲獎者名單,表彰了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取得的眾多突破性成就。作為科學界獎金最高的獎項,科學突破獎相比其他科學獎項,會給予更多研究人員現金獎勵,自2012年起,科學突破獎已授予近3000名優秀科學家超過2.5億美元。該獎項旨在幫助科學領袖不受資金限制,從而全心專注於思想世界;提升基礎科學和數學的影響力和聲譽,形成求知能獲肯定的文化氛圍;並激勵下一代科研工作者以這些傑出的科學家為榜樣。今年的科學突破獎得主非常多元化。
  • 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獎得主揭曉
    總獎金1875萬美元,用於嘉獎在最深層次問題上取得的進展戴維-貝克、卡特琳-迪拉克、盧煜明、理察-尤爾獲生命科學突破獎馬丁-海勒獲數學突破獎埃裡克-阿德爾貝格爾、詹斯-岡拉克和布萊尼-赫克爾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 宇宙探索屢現「高光時刻」,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帶來這些驚喜
    2020年諾獎,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今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據諾貝爾官網介紹,羅傑·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他因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而獲獎。
  • 宇宙探索屢現「高光時刻」,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帶來這些驚喜
    2020年諾獎,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今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霍金好友發現神奇的「黑洞」
    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大學期間先修數學後轉物理。1992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她在今天得知自己成為第四位女性物理諾獎得主感到非常高興,希望能夠激勵年輕人加入自然科學研究。自然科學著名科學家中,女性還是偏少。在物理學,第一位女性諾獎得主為1903年的居裡夫人,她與居裡先生獲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芭蕾舞者變成探索宇宙奧秘的先鋒!
    值得一提的是,蓋孜是有史以來第四位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學者。人們歷來認為物理學,尤其是探索宇宙奧秘是男人的事情,但蓋孜從來不予苟同。早在十多歲的少女時代,蓋孜就經常在深夜仰望天空思考宇宙問題。潘洛斯通過其發明的巧妙數學方法,來探索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他的研究揭示了廣義相對論如何預測了黑洞的形成。這些時空和空間的怪物會捕獲一切進入其中的東西。沒有任何東西,甚至是光,都無法逃離黑洞。根策爾和蓋婭各自帶領一群天文學家,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研究銀河系的中心區域。隨著精確度的提高,他們成功繪製了離銀河系中心最近的最亮恆星的軌道。
  • 數學最高獎首位女性得主是誰 科學和數學領域中性別平等的強烈倡導者
    數學 獎首位女性得主是誰 科學和數學領域中性別平等的強烈倡導者時間:2019-03-20 19:34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數學 獎首位女性得主是誰 科學和數學領域中性別平等的強烈倡導者 凱倫凱斯庫拉烏倫貝克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了女性。
  • 宇宙探索屢現「高光時刻」!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帶來這些驚喜
    他在1965年提出了用以顯示恆星如何坍塌形成黑洞的數學方法。2020年諾獎,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今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 宇宙探索屢現「高光時刻」!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帶來這些驚喜
    她也成為繼瑪麗·居裡(1903年)、瑪麗亞·格佩特-梅耶(1963年)和唐娜·斯特裡克蘭(2018年)之後,第四位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 1972年,彭羅斯為《科學美國人》撰寫文章:《黑洞必然存在》,本文收錄於《環球科學》黑洞專刊。在這篇半世紀之前的文章中,彭羅斯明確提出:對於某些天體來說,黑洞是它們命中注定的歸宿。
  • 看看今年諾獎的女性得主們→
    10 月是諾貝爾獎的頒獎月,物理學、化學以及文學獎都有女性獲獎者的身影。對她們的科學或文學成就已經有非常多的解讀。今天,讓我們了解她們的成長與態度。Andrea M.Ghez物理學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三位得主,他們都因為在黑洞領域的研究而獲得了該獎。
  • 第4位女性得主: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誰?
    以《改變世界的人》為題,專門用一期雜誌來介紹當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科學成就和個人事跡,已經成為了三聯的一個傳統。這樣一個巨大的科學進展,必然會對物理學產生深遠影響,因此有關黑洞研究的主題獲得諾貝爾獎有其合理性(當然根策爾和吉茲所研究的是銀河系內部的超大型黑洞,與引力波探測並無直接關聯)。
  • 菲爾茲獎得主告訴你的數學之美
    原標題:菲爾茲獎得主告訴你的數學之美 關注微信:DuoDaaMath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 演講 | Cedric Villani(維拉尼,法國數學家、2010年菲爾茲獎得主)
  • 「請放眼世界」: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現場側記
    數學物理學領域的頒獎嘉賓、物理學家潘建偉說。潘建偉為數學物理學領域獲獎者頒獎更多的學者表示 「還沒想好」,但他們普遍認為,支持自由探索是 「科學探索獎」 的好處。在頒獎典禮上,圖靈獎得主、中科院院士姚期智也強調了學科融合的重要性。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發現神奇的黑洞,3位得主分享760萬...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文景繼昨天公布2020年度諾貝爾獎首個獎項後,另一自然科學類獎項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於今天「官宣」得主。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1931年8月8日-),英國數學物理學家與牛津大學數學系W. W. Rouse Ball名譽教授。他在數學物理方面的工作擁有高度評價,特別是對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方面的貢獻。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彭羅斯是一位數學家、物理學家,或許稱不上典型的天文學家,但他用數學的方法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得到了黑洞存在性的結論。」施韡說,「廣義相對論是由基本理論思想建立起的一套理論架構,遵循相對論的思想和引力場方程,能夠得許多推論,也就是所謂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