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南海:發現稀有生命奇蹟,死後100年還在造福世界!

2021-01-15 數學不太好的小Q

「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TS16科考航次返航,這次任務最大的發現就是深海勇士」潛水艇在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一處「鯨落」,這要是我國南海首次發現鯨落」,所以這次發現對於我國以及深海生物圈來說都是意義重大。

這個鯨落位於南海中部的海底山脈上,初步判斷是一頭鳥嘴鯨,看著鯨屍體方向分布,周圍有大量的海底生物的存在。

全球發現鯨落不超過50個,經常也有新聞說鯨擱淺死亡,發現腹中有大量塑膠袋的,還有體內有機物腐敗產生大量氣體爆炸的。

鯨死亡之後其實不會立即沉到海底,它會漂浮在水面上一段時間,這些鯨脂會被別的生物撕咬之後會慢慢沉入海底。

鯨屍在海底第一階段會引起睡鯊、盲鰻等等這些生物,這些動物每天要吃數十千克鯨屍。然後就是無脊椎動物開始登場,最後就是細菌佔領鯨落,這段時間可以持續50~100年之久。

所謂一鯨落,萬物生生態圈就是這樣漫長而又偉大。

相關焦點

  • 中國南海發現生命奇蹟,死後100年仍造福世界!
    2020年4月2日,「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TS16科考航次返航,這次任務的最大發現之一,科考船搭載的「深海勇士」潛水艇在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一處「鯨落」,這是我國南海首次發現「鯨落」,它在深海生物圈意義上非常重大!
  • 中國首次發現極稀有生命奇蹟!它們死後100年仍造福世界…...
    在深海探索了近一個月之久後,科研者們在昨日宣布了他們的重大成果——我國海域中發現了首個鯨落!在南海的海底,拍攝到一隻3米長的鯨魚屍體。它死亡的時間不算太長,身上大部分的肉質都已經被其他生物吞噬,只留下了尾部少量的肌肉,等待更多食客的到來。
  • 我國在南海海域首次發現多種稀有鯨豚種類
    新華社三亞5月10日電(記者劉鄧)歷時14天、總航程約2500公裡,「2019年中國科學院南海深潛鯨類科考」航次10日順利返回三亞,這是我國也是全世界第一次在南海相應海域開展深潛和遠海性鯨類科學考察。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巖石圈「脫碳換骨」的秘密
    新華社2月13日報導,通過大洋鑽探,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巖石圈「脫碳換骨」的秘密:南海地幔深部存在一種高度富碳的新型巖漿,可在巖石圈的作用下「脫碳」,連續轉化為鹼性玄武巖。 這是本次「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的新發現。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鯨落!全球發現不足50個,卻沒上熱搜
    4月,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順利完成2020年度第一個科考任務,在科學家們返回碼頭時,他們得到了一個重大發現:在中國南海首次發現鯨落。50個,而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鯨落,並且該鯨落尚處於第一階段,擁有非常高的長期觀測價值。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鯨落
    60名科考隊員帶回了本航次一個重要成果——在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何為鯨落?它的存在有什麼意義?海南日報記者特別邀請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松海,為大家講解鯨落的二三事。什麼是鯨落?
  • ...一起了解地球上最為壯美的重生——我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
    4月4日,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炳耀副教授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布了這樣一首小詩。與此同時,「我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一時間也成為了網絡熱詞。  原來,4月2日下午,中科院「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完成2020年度第一個科考航次(TS16航次)後,返回三亞。60名科考隊員帶回了本航次一個重要成果——在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鯨落。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裸露「可燃冰」
    [video:20170923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裸露可燃冰]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日前發布消息,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關鍵區域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支持下,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我國南海海域發現裸露在海底的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我國南海發現鯨落,深海綠洲之一——鯨落
    近期,我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人間最美,不過鯨落。這是鯨給大海最後的溫柔,鯨落是鯨將生命用另一種形式綻放,鯨落於海,星沉於圭。一鯨落,萬物生,雖然海洋物質豐富,但是深海是很貧瘠的沙漠,鯨魚在海洋上層成長,積累了大量的營養物質,死後落入深海,將這些淺水的營養一次性大量地搬運到深海區域,養活了數量龐大的深海生物,形成一個豐富的局部生態系統,一個鯨落的生態系統可以持續幾十年,同時巨大的鯨魚骨頭也給小動物們提供了庇護所,隨著人肉捕鯨的增加,環境中的鯨落也是在相對減少,那些靠鯨落過日子的小動物們也不好過吧
  • 隨著南海一聲巨響,86萬方燃氣噴湧而出,中國可燃冰再創奇蹟
    歷經兩年多的時間,我國在這片神狐海域進行的第二次可燃冰開採試驗圓滿成功。隨著南海的一聲巨響,86萬方燃氣噴湧而出,中國可燃冰再創奇蹟。南海一直以豐富的資源聞名,近期,我國科學家在開採可燃冰資源時,取得了重大突破,百萬方燃氣噴薄而出,創下兩項世界紀錄。據《人民日報》報導,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取得了重大突破。
  • 我國南海海域首次發現裸露「可燃冰」
    新華社青島9月22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2日發布消息,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關鍵區域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支持下,科學家首次在我國南海海域發現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 我國鑽探南海洋殼成功!獲取蘊含南海形成秘密的玄武巖
    大洋鑽探是深海研究乃至整個地球科學研究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國際合作項目。從1968年美國船隻在墨西哥灣進行深海鑽探開始,50年來,大洋鑽探的規模和水平不斷提高。截至目前,國際大洋鑽探計劃已在全球各大洋鑽井3700餘口,取芯40多萬米,開闢了探索地球深部的有效途徑,推動了地球科學的革命性發展。 1998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加入國際大洋鑽探計劃。20年來,我國通過參加這個計劃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
  • 世界七大奇蹟 中國第八大。你們覺得我國還有什麼是世界奇蹟呢
    塔高146.59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相當於40層大廈高。大小不等的石料重達1.5噸至50噸,塔的總重量約為684萬噸,它的規模是埃及至今發現的110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它是一座幾乎實心的巨石體,成群結隊的人將這些大石塊沿著金字塔內部的螺旋上升通道往上拖運,然後逐層堆砌而成,十萬多個工匠共用約20年的時間才完成的人類奇蹟,當年艾菲爾鐵塔還未建成時胡夫金字塔還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 我國南海海底首次發現古熱液區
    南海下潛最大深度3850米  「我們首次在南海海底發現了古熱液區,並採集到古熱液煙囪樣品。這是一項具有重要價值的科學發現。」周懷陽介紹,由於海底古熱液區分布有限、標誌不明顯,古熱液區的尋找和發現十分困難,至今在深海發現的古熱液區數量十分有限。
  • 世界第八大奇蹟!隱藏上千年才被發現,在180米的巖石之上
    在這大千世界之中,從來就不缺少奇蹟,而世界八大奇蹟作為最著名的存在,哪怕在曾經科技並不發達的情況下,它們在經歷了無數風雨洗禮之後卻依然屹立不倒,其實八大奇蹟通常是我國廣泛流傳的說法,所指的是國際所公認的世界七大奇蹟,第八大奇蹟並沒有定論,所以這種說法更多是代表讚譽並非確指,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便是除了秦始黃陵之外的又一世界第八大奇蹟
  • 南海一「奇蹟工程」,填海造陸成新島嶼,網友:或將成「新省份」
    人生在世,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次是為了愛情,一次是為了旅行,一次是為了國家的領土面積,相信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面對這樣廣闊的土地,為了便於管理,便把土地分成了不同的省,可是在南海境內,卻有網友表示,這樣的事情在我國還會發生。
  • 我國科學家南海首次發現鯨落,它們為什麼被稱為深海綠洲?
    此次科研探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在我國南海領域發現了鯨落,這也是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的鯨落,鯨魚骨骼長達3米左右,有多種多樣的生物在大快朵頤。鯨魚是地球上目前已知體積和質量都是最大的一類動物,它們是海港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在死亡後也可以回饋自然變成鯨落,一個鯨落可以維持數十個種類數萬個生命體的長久生存,因此鯨落又同熱液和冷泉同稱為深海生命的三大綠洲。
  • 鯨落,深海偉大而溫柔的奇蹟,死後還滋養其它動物十五年!
    它的骨肉成為一場盛宴,滋養其它動物十五年……這就是鯨落!也被人們稱之為「偉大而溫柔的奇蹟」!在《獅子王裡》小辛巴問爸爸,我們不是吃羚羊的嗎?老獅子王說,我們死後,一定會成為草,而羚羊是吃草的,這就是生命的循環。巨鯨落,萬物生。巨鯨的死亡有點像盤古開天身軀化為萬物一樣,在深海造就了一個新的生態系統。
  • 世界上除了七大奇蹟外,還有我國的第八大奇蹟
    世界七大奇蹟大家好,歡迎來到文兄看世界,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世界七大奇蹟,但你聽過第八大奇蹟嗎?安琪巴特在尋找到七大奇蹟後,由於戰亂和阿拉伯海上海盜的襲擊,不得不停止到東方去尋覓第八奇蹟的夢想,因此使得古老的東方文化奇蹟暫時喪失了與其他古文明遺蹟享譽世界的機會。2000年後的今天,除了金字塔還依舊屹立在埃及的金黃色沙漠中其他六大奇蹟,早已消失在滾滾的歷史浪潮中。秦始皇兵馬俑的出現,又讓一個古老的世界文明得以展現,也填補了東方奇蹟的缺憾。
  • 是否對我國有影響?2020年1號颱風黃蜂來了,預計17日進入南海
    趣味探索訊 進入2020年以來,全球海洋環境明顯有些異常,颱風數量比往年少了很多,尤其是西北太平洋。往年的1至4月,西北太平洋總會出現2至3個颱風,比如2019年2月20日生成超強颱風「蝴蝶」,2018年3月25日生成超強颱風「傑華拉」,而今年在去4個多月時間裡,沒有生成一個真正颱風,最多只出現了幾個熱帶低壓,隨後「煙消雲散」,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