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德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討會成功召開

2020-11-27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為進一步加強國內外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學術交流,推動食品安全相關產業健康發展,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共同主辦了「2019年中德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討會」。會議邀請了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Anderas Hensel教授、Carsten Fauhl-Hassek 教授,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張峰研究員、吳亞君研究員、馬強研究員,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邵兵研究員、深圳海關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嶽振峰研究員等業內資深專家圍繞食品安全前沿檢測技術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提供了國際性的交流平臺。此次會議共吸引了食品安全檢測相關領域工作者200餘人。

 

全體參會人員合影

研討會現場

一、開幕式

1.中方領導致辭

張立書記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張立書記首先對遠道而來的德國聯邦評估所所長Andreas教授以及國內同行業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德國聯邦評估所及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的悠久歷史、科研實力與工作方向。張書記指出兩家研究機構自2009年籤署合作備忘錄以來,已開展了一系列技術交流工作,而本次研討會的召開既是對歷史的傳承,也開啟了合作新篇章,祝願雙方在已奠定的基礎上,繼續精誠合作,相向而行,為中德、中歐的食品安全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2. 德方領導致辭

 Andreas Hensel所長   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

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German 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reas Hensel (泰山)所長致辭,表示非常榮幸能夠受邀參加此次中德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討會,期待與中國同行進行深入交流。他還介紹了德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策環境和發展方向,強調安全性與法規標準的協調統一對全球食品貿易至關重要,並表達對中德雙方合作的願望及設想。

二、大會報告

Andreas Hensel 教授 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

報告題目:1.《 Food and Feed Safety System in the EU and Germany》

2.《Standardization and Harmonization- Prerequisite for Feed & Food Safety in Global Trading》

報告一中,Andreas教授著重介紹歐盟及德國的食品、飼料安全保障體系。完善、科學的風險分析框架不僅對潛在食品及飼料安全問題履行篩查職能,並在實力強大的國際聯合參比實驗室(EURLs,NRLs)技術支撐的基礎上,構建及時、快速相應的風險預警系統(RASFF)及追溯召回體系,最大程度地保障食品安全。Hensel教授也介紹了德國風險聯邦研究所(BfR)科研實力、承擔的工作及合作機構。

 報告二中,Andreas教授強調標準化及協同化對全球食品飼料安全貿易的重要性,並指出沒有標準就沒有市場。以最高農藥殘留量MRLs 為例,闡述標準制定前應先了解標準針對不同人群的飲食習慣,以綜合考量風險評估。以德國大腸桿菌爆發最終溯源至來自埃及的芽苗種為例,啟示大家可追溯性對制定食品安全應急解決方案至關重要。教授還對未來國際化、全球化合作的深化發展趨勢做出預測,並再次強調了標準化、協同化的重要性。

張峰研究員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報告題目:《食品安全:質譜檢測新技術》

報告中,張峰在闡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嚴峻性的基礎上,重點關注了食品安全檢測中以高靈敏度、高精度、高準確度和高解析度著稱的質譜技術,由於常規質譜方法溶劑消耗量大、前處理耗時長、步驟繁瑣的問題,其團隊開發新型方法以推動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報告介紹了張峰團隊在質譜新技術開發及應用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其中包括(1)食品安全質譜聯用技術,例如基於超臨界萃取-超臨界色譜串聯質譜技術(SFE-SFC- MS/MS)開發的殘留溶劑低、提取時間短、提取效率高的綠色安全無汙染前處理技術;應用離子色譜串聯脈衝安培以及質譜技術(IC-PAD/MS/MS)對多糖中單糖組成及含量進行分析;應用離子淌度技術對瘦肉精進行分析顯著提高目標化合物選擇性並明顯降低基質噪音。(2)食品安全質譜鑑別技術,如基於標誌碎片掃描的質譜篩查技術應用於獸藥類、添加劑類篩查。(3)食品安全質譜離子源技術,如實時直接分析質譜技術(DART-MS)用於篩查和定量葡萄酒中的殘留農藥等。(4)食品安全質譜成像技術,應用於食品中碳水化合物分析以控制儲藏加工過程中營養成分的變化等。報告中張峰還對今後食安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做出了展望,指出了實用、便攜、多功能、快速、綠色、智能及實時在線技術將成為發展的必然。

Carsten Fauhl-Hassek 教授 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

報告題目:《Non-targeted Analysis in Food Authentication - Searching the Unknown》

食品摻假或食品真實性問題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關注,而外源性材料的添加由於其存在潛在的健康風險則要求我們格外關注,Carsten教授在報告中如此強調。為了應對這一風險Carsten教授團隊也做了許多相關工作,如採用非靶標方法對未知添加物進行篩查的方法研究,以及建立食品指紋圖譜,這些技術已成功應用於辣椒粉中SiO的摻假鑑別等,但缺乏可接受的公認的驗證方法以及聯合應用資料庫解決方案是這一方向亟待解決的問題。 

邵兵研究員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報告題目:《苯二氮唑類藥物氯消毒副反應研究》

邵兵的報告圍繞著氯消毒副產物的表徵以及副產物在飲用水中的暴露水平及毒理效應。報告向大家分享團隊的最新研究結果:(1)地西泮及其消毒副產物在水源水和飲用水中普遍存在,(2)苯二氮唑類藥物消毒副產物的預測毒性與原型藥物相當,(3)地西泮消毒副產物可以通過血腦屏障進入斑馬魚頭部和神經系統,(4)其他苯二氮唑消毒副產物合成和核磁表徵,(5)苯二氮唑藥物消毒副產物的毒理學效應、環境存在水平、嬰幼兒健康影響。

吳亞君研究員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報告題目:《食品真實性檢測方法和面對的挑戰》

食品種類的不斷增多以及食品產業的全球化大大增加了產業鏈的複雜程度與潛在風險,進而給食品真實性的檢測問題帶來了更為嚴峻的考驗,為了應對這一局面,吳亞君博士在報告中集中闡述以下幾點:(1)食品真實性保障需要嚴格的法制管理,即真實的標籤標識、科學的產品認證、完整的追溯體系以及嚴厲的刑罰。(2)食品真實性保障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一方面基於分析技術的保障體系,例如國家標準體系、分析方法技術儲備、國家或地方抽檢計劃等;另一方面基於追溯技術的保障體系,如認證體系(PDO,PGI)、物聯網、區塊鏈、品牌戰略等。最後吳博士以乳品真實性、衝調飲品二代測序以及蜂花粉功能評價為例,結合具體的分析檢測技術進行講解。 

嶽振峰研究員 深圳海關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

報告題目:《食品中多類獸藥殘留檢測質量控制方法探討》

嶽振峰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多類獸藥殘留檢測的特點與難點,比如不同類別獸殘化學性質差異大難以同時提取及檢測、限量標準差異大、樣品基質種類多等等,並指出了傳統質量控制方法的局限性即方法重複性、精密度及回收率很難同時達標,最後就多類獸藥殘留檢測的質量控制方法與大家進行了探討並給出了建議意見,對於定量方法驗證時靈敏度、特異性、穩健性要求應與傳統定量方法一致,但準確度和精密度驗證要求可適當降低,最終檢測結果採用回收率校正。對於篩選方法應至少驗證靈敏度、特異性及穩健性,而檢測過程的質量控制建議參考SANTE/11813/2017執行。

Simon Hird首席科學家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報告題目:《REIMS LiveID: An Emerging Testing Solution to Safeguard the Food Supply Chain》

此次報告從技術、軟體、食品真實性檢測以及食品品質和安全性檢測等方面向大家介紹REIMS Live ID的原理、工作流程以及相關的應用研究,例如鑑別魚肉種類、鑑別公豬羶味以及促生長劑萊克多巴胺等。

馬強研究員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報告題目:《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質量安全檢測新技術》

 食品接觸材料門類複雜、品種繁多、功能各異、材質多樣,除了其自身的安全性外,隨著與食品接觸程度不同、周期長短、周邊環境差異等變化其安全性風險也隨之不同,因此是一個非常複雜而系統的監管領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馬強博士在此次報告中從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的綠色前處理技術、快速檢測技術、高通量篩查技術三個方面向大家進行了介紹,並將團隊的最新工作進行了分享。例如建立了一種離子液體分散液液微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食品接觸材料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遷移量的分析方法,多靶標高通量篩查以及表面活性劑的相關檢測。

鮑蕾研究員 雀巢中國食品安全研究院

報告題目:《通過創新分析技術促進食品原材料的安全》

鮑蕾博士此次向大家介紹了站在食品企業的角度如何通過各種檢測技術來促進食品原材料的安全問題。指出了食品企業應關注採用新型的微生物、體外、細胞等毒理學自動化檢測技術進行有害物質的風險評估,採用溫和技術來控制病原菌,採用多組學技術對產品中的生物活性汙染物質進行快速檢測,採用各種分析檢測技術對病原汙染物進行鑑定,最後綠色環境包裝技術也是非常重要並值得關注的一個領域。  

頰徵偉首席應用科學家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報告題目:《Target Metabolic Screening Approach to Support the Study of Food and Healthy Relationship》

報告中,頰徵偉介紹新開發的食品及生物代謝組學的靶向篩查方法的相關研究進展及成果,包括肉鹼、胺基酸、脂肪酸以及脂質、蛋白等組分的檢測鑑定方法。

會議現場答疑交流

會議現場答疑交流

相關焦點

  • 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戰略研討會在商丘師院召開
    11月16日,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戰略研討會在商丘師範學院召開。研討會圍繞「高鼓齊唱環保歌,奮力保住安全糧」,抓緊「糧袋子」的這一主題,與會專家進行了研討交流。研討會就「分析化學在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領域的研究和新成就」進行了交流。
  • 2019食品安全與標準法規研討會在京成功召開
    研討會吸引了200餘位食品行業精英,近200家食品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圍繞著食品安全監管、食品標準與法規、風險監測與風險控制等主題進行交流、討論,旨在搭建一個我國食品監管人員、行業專家和企業技術人員進行食品安全與標準法規交流的平臺;促進監管機構和企業在標準法規制修訂工作中的有效溝通,使我國食品標準法規更加符合企業生產實際情況。
  • 食品儀器分析檢測技術網絡研討會
    近年來,儀器分析技術不斷滲透到食品分析領域中,使儀器分析技術在食品分析中所佔的比重不斷增長,並成為現代食品分析的重要支柱。光譜、色譜、質譜等分析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的深入應用,使得食品檢測更加快速、靈敏、準確,各種儀器分析檢測新技術日新月異,有力推動了食品儀器分析的發展,使得食品分析正處在一個嶄新的發展時代。
  • 中新國際食品安全交流研討會召開深化雙邊交流合作
    圖為2017中新國際食品安全交流研討會現場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2日訊(記者 劉瀟瀟) 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以下簡稱「科信中心」)和紐西蘭食品安全學院聯合主辦的「2017 中新國際食品安全交流研討會」在奧克蘭成功召開。這是繼2015年11月21日,中新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推進自貿協定升級談判之後,兩國關於食品安全的最高規格交流會議。
  • SPR分析技術應用研討會在京召開
    「SPR高通量快速篩查食品安全檢測分析技術應用研討會」在京召開  SPR技術自誕生以來,發展速度很快,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在國際食品安全機構有3000餘臺Biacore Q產品在線運行(僅日本就有1000臺),
  • 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舉辦
    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德國魯爾大學(波鴻)共同主辦的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在青島召開。會議以「單細胞技術在微生物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微擬球藻合成生物學」為主題。來自德國、美國、韓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以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學、暨南大學等國內科研院校、企業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中德植物質外體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德國波恩大學共同舉辦的「中德植物質外體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學術研討會」於9月19至22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德國波恩大學、柏林大學、佛朗霍夫學會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及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的50餘位專家參加此次會議。會議得到了德國研究會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組建的中德科學中心的資助。
  • 中德真空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能源利用前沿研討會在大化所召開
    9月22日至27日,由中德科學中心資助的「真空紫外自由電子雷射在分子、團簇和表面研究中的應用——能源利用前沿研討會」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本次研討會的組織者為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和德國哥廷根大學Alec Wodtke教授。來自中國、德國和第三方國家的48位科學家,以及所內相關研究人員參加了本次研討會。中德科學中心主任Heike Strelen博士也蒞臨此會,並就中德合作的以往經驗以及該項目的合作前景進行了詳細介紹。
  • 食品安全檢測樣品前處理新技術
    儀器信息網訊 2014年9月24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科學儀器學術工作委員會、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承辦的「食品安全移動實驗室快檢技術及裝備應用研討會」在中國國家展覽中心(順義館)召開。
  • 【食品夥伴網】2020年食品安全與標準法規研討會第一輪通知
    、修訂和完善食品標準法規體系等,2019年末,我國發布了新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對與貫徹食品安全法,對食品企業的生產經營監管做出了更加詳細的規定,這就需要食品企業的管理人員、食品安全負責人、食品標準法規從業者及時了解國家政策、掌握最新的食品標準法規和監管動態,以便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更好地貫徹執行。
  • 第八屆中德水利及海洋工程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行
    第八屆中德水利及海洋工程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行(8th CGJIONT)」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
  • 新趨勢,新技術——第五屆國際食品質量與安全學術研討會分會場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8月8-9日,為提升食品質量與安全保障能力,促進食品質量安全界產、學、研、用交流,由《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編輯委員會、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環境與安全研究所、北京網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國際食品質量與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湖北武漢召開。
  • 第九屆工業企業微生物安全控制技術與實踐研討會主會場成功舉辦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1月4日上午8時30分,「第九屆工業企業微生物安全控制技術與實踐研討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友誼宮召開。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CICC)、中國微生物學會工業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以及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擔任主辦單位。
  • 原子光譜儀器技術系列研討會第一次會議成功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為了促進原子光譜廠商之間、研發單位和生產廠商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加強技術合作,提升國產原子光譜儀器的競爭力,2010年8月20日,由國產科學儀器應用示範中心與儀器信息網共同主辦的「原子光譜儀器技術系列研討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北科大廈隆重召開。
  • 2019 第二屆中國(北京)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峰會報名中,誠邀您參會!
    2019 第二屆中國(北京)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峰會    邀請函   當前,全球範圍內都在關注食品安全這個熱點話題,從標準體系最為嚴格的歐盟,到正在執行新的作為全球出口大國的中國,在食品生產加工及出口貿易領域都面臨著比以前更加嚴格的審驗。作為國內食品生產企業,如何了解和應對食品安全新的政策、標準和審驗體系?   作為備受關注的「2019 第二屆中國(北京)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峰會」,將全面貫徹全球食品安全新的標準與方案,並建立食品安全政策解讀及解決方案最佳信息平臺。
  • 京津冀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創新聯盟工作會議在石家莊召開
    摘要:京津冀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創新聯盟2020年度工作會議在河北省石家莊召開。聯盟三家成員單位北京、天津、河北50餘名代表參加會議,為2022年冬奧會食品安全保駕護航,為京津冀三地食品安全監管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 島津攜食品分析新方案贊助全國進出口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討會
    島津專家提出食品安全檢測方案亮相全國進出口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討會,引發各食品檢驗檢疫部門專家關注。 近來社會屢屢出現食品問題熱點,食品安全直系百姓,相關部門亦擔負著重擔。
  • 食品安全高峰論壇:「乳製品及飲料質量問題分析」研討會
    「2010第三屆國際食品安全高峰論壇」之「乳製品及飲料質量問題分析」食品專場研討會報導  儀器信息網訊 2010年4月16日下午,「2010第三屆國際食品安全高峰論壇
  • 中瑞雙邊研討會成功召開
    10 月 14 日,中瑞雙邊研討會——提升通用航空安全性(Sino-Swiss Seminar—Safety Measures and Technology in General Aviation)成功在線召開。
  • 精準技術檢測 完善標識管理 將食品過敏原「拒之門外」——食品...
    企業在生產食品時如何才能保障產品安全,避免食用者出現過敏問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11月25日,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國際食品科技聯盟主辦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首場線上專題活動「食品安全中的食品過敏問題專家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食品科學、臨床醫學、標準法規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圍繞食品加工過程中過敏原調控、檢測方法、過敏原標識等內容進行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