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技術檢測 完善標識管理 將食品過敏原「拒之門外」——食品...

2020-12-01 中國食品科技學會

關注食品過敏

嘴唇紅、腫、癢,皮膚出現潮紅,腹瀉,嘔吐……當身體出現這些症狀,消費者第一反應就是懷疑自己吃過的食物有問題。但在食品安全問題的思考範圍內,卻往往會忽視食物過敏。數據顯示,全球3%—4%的成年人和6%—8%的嬰幼兒對食物過敏,食物過敏發病率逐年升高。企業在生產食品時如何才能保障產品安全,避免食用者出現過敏問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11月25日,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國際食品科技聯盟主辦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首場線上專題活動「食品安全中的食品過敏問題專家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食品科學、臨床醫學、標準法規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圍繞食品加工過程中過敏原調控、檢測方法、過敏原標識等內容進行交流探討。與會專家認為,應以保障國民健康、保護國家經濟利益、促進食品企業健康發展為目的,創建食品加工過程中過敏原的消減和控制技術,建立快速、精準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完善食品中常見過敏原標識的管理。

被忽視的致敏信息標識

目前,食物過敏的流行病學調查不均衡、食物過敏原的閾值數據嚴重不足、食物過敏原標識的差異化、過敏食物風險評估技術體系不完善、食物致敏原的檢測與確證不精準、食物過敏原的加工控制存在缺陷已成為食物過敏安全問題的六大挑戰。」會上,南昌大學中德聯合研究院院長、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陳紅兵教授如是介紹。

食物過敏是指正常進食引起的身體異常免疫反應,是由於某種食物或食品配料等引起的IgE介導和非IgE介導的免疫反應,而導致消化系統內或全身性的變態反應。」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孫勁旅教授坦言,就目前而言,想要預防食物過敏,需要患者在生活中做好進食食物的記錄,找出導致過敏的食物並避免接觸進食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農產品中心副主任張九凱副研究員也提出,食物過敏目前沒有有效地根治措施,只能通過避免食入過敏原來預防食物過敏的發生,其中,詳盡的食物標籤就成為消費者成功避免過敏原的關鍵。也就是說,消費者遠離食物過敏危害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食用食品前了解食品標籤中標示所含有或可能含有的食品致敏物質,提前「避害」。但在這一點上,國內外有著明顯區別。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車會蓮副教授在談到食品過敏原標示時說,美國、加拿大、日本明確規定了含有致敏原成分的配料或食品的具體標識格式,比如,加拿大規定對於無意引入致敏物質的情況,允許用「可能含有」或者「生產用設備同時加工……」等方式告知消費者食品中可能存在致敏物質。與這些國家相比,我國食品過敏原的標示標註不醒目,很容易被消費者忽視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陳豔研究員也提到,我國沒有系統的食物過敏流行病學研究,在現行的《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11)中,食物過敏標識清單直接引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從更有效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角度出發,迫切需要採用基於病人自述、臨床症狀和過敏檢測指標相結合的食物過敏診斷標準開展人群流行病學調查,獲得我國人群的過敏食物排序,為我國食物過敏的風險管理提供有利的支持。

實踐中前行的檢測技術

想要在食品包裝上完整標示相關致敏原信息,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進行過敏原檢測環節必不可少。張九凱介紹,目前,針對食品中的過敏原檢測主要是利用體外檢測方法,包括基於核酸的檢測技術,如實時螢光PCR、可視晶片、LAMP等方法,以及基於蛋白的檢測技術,如ELISA和質譜方法,不同方法有其不同的適應範圍

食品過敏的預防和控制方法有很多,在非特異性治療方法中,對益生菌、活性物質、紅藻等物質研究也在持續展開。集美大學研究生處處長劉光明教授介紹,其團隊圍繞「海洋食品致敏原的基礎研究」「紅藻硫酸糖類對食品過敏的調控及機理」進行研究。解析了海洋食品致敏原晶體結構並進行IgE表位精確定位,構建了海洋食品的體內外致敏評估模型,為海洋食品致敏性消減及調控研究奠定基礎。發現了紅藻硫酸糖類抑制海洋食品過敏反應的生物活性,解析其通過維持免疫穩態緩解食品過敏反應的調控機理,為食品過敏的調控機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李振興教授則介紹了食品加工過程中過敏原結構與致敏性變化的研究進展。他認為,進行致敏性評價要充分考慮不同加工機制對過敏原的影響。加工過程中過敏原會與其它食品組分發生交聯或修飾作用,而加工後過敏原的變化不僅影響到過敏原檢測的結果,而且影響過敏疾病的診斷。這項研究不僅能夠為降低食物過敏原的致敏性和開發低致敏性的食物提供技術基礎,還為建立更加準確的加工食品中過敏原的檢測技術提供了基礎數據

標準與技術需同步跟進

從消費者購買產品需要注意相關標識,到企業生產產品要檢測過敏原信息,再到科研人員不斷探索檢測方法。儘管食物過敏是客觀存在的現象,但是保障食品安全,解決好食品過敏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研究員認為,食物過敏已成為世界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對我國食品工業健康發展提出新的挑戰,夯實食物過敏的系統性研究工作,需要多方力量的通力合作

2019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徵求意見稿在沿用原版本規定的致敏物質目錄的基礎上,將食品致敏原標示相關條款由推薦性標示變成了強制性標示。各項關於過敏原檢測的標準也在完善和探討中。

對於如何加強我國食物過敏原控制?車會蓮提出,要建立有效的過敏原檢測技術及試劑產業化,建立我國的過敏原檢測技術並開發國產免疫檢測產品。完善強化過敏原標識法律法規,重視出口問題。要充分考慮到食物過敏區域特異性和差異,做好充分調查研究。普及相關知識,提高公民預防意識。

拜發分析系統銷售(北京)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廖冰君表示,絕大部分食品致敏原沒有國際上共同認同的閾值,欠缺科研數據支撐。怎樣檢測食品致敏原?首當其衝的是以食品法典為代表以及各個國家相應法規提到的使用免疫學的方法等。方法是原理性、原則性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也要基於多年經驗在食品致敏原檢測上提高注意,在檢測之前,必須正確和準確地將食品致敏原從樣品中提取出來。因為,食品在提取加工過程中,所採取的工藝手段都會影響檢測結果。

加拿大衛生部食品局前局長、加拿大拉瓦爾大學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食品科學系Samuel Godefroy教授表示,食品過敏原管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要經歷長時間的探討。把食品過敏管理以及標籤標註納入到相應的風險管理評估範圍內,把全程食品過敏管理納入到衛生學管理範圍內。從食品法典的角度召喚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參與基礎信息數據研究,以促進下一步工作和相應法規的建立與討論。

與國外系統開展食物過敏研究四十多年相比,我國的食物過敏研究起步晚。陳紅兵說:「作為全球非常關注的問題,科技支撐在這方面起的關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從事相關行業的科技工作者而言,有三點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第一,我們的科研活動一定要服務於人民身體健康,食物過敏是一種疾病,必須關注特殊的人群,必須關注健康,從健康的角度關注問題;第二,食物過敏是交叉學科的問題,對有興趣從事這方面的科學家,要把他們的智慧集中在一起,共同解決行業面臨的問題;第三,在食物過敏研究領域也有許多先進的技術,但是這些技術僅僅是停留在實驗室的階段,未來應該儘快將這些技術轉移落地。」

相關焦點

  • ...完善標識管理 將食品過敏原「拒之門外」 ——食品安全中的食品...
    與會專家認為,應以保障國民健康、保護國家經濟利益、促進食品企業健康發展為目的,創建食品加工過程中過敏原的消減和控制技術,建立快速、精準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完善食品中常見過敏原標識的管理。  被忽視的致敏信息標識  「目前,食物過敏的流行病學調查不均衡、食物過敏原的閾值數據嚴重不足、食物過敏原標識的差異化、過敏食物風險評估技術體系不完善、食物致敏原的檢測與確證不精準、食物過敏原的加工控制存在缺陷已成為食物過敏安全問題的六大挑戰
  • 食品過敏面臨六大挑戰 精準技術檢測和標識管理亟待不斷完善
    與會專家認為,應積極推進食品加工過程中過敏原的消減和控制技術創建,建立快速、精準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完善食品中常見過敏原標識的管理。  食物過敏安全問題存在「致敏信息標識被忽視」等六大挑戰   「目前,食物過敏的流行病學調查不均衡、食物過敏原的閾值數據嚴重不足、食物過敏原標識的差異化、過敏食物風險評估技術體系不完善、食物致敏原的檢測與確證不精準、食物過敏原的加工控制存在缺陷已成為食物過敏安全問題的六大挑戰。」
  • 河北天山食品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助力您舌尖上的安全
    公司主要從事食品、食用農產品、食品相關產品及保健食品等產品的檢測技術服務,是河北省內一流的民營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公司奉行「科學嚴謹、追本求真、精準高效、優質服務」的質量方針,以完備的技術力量竭誠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全面」的檢測服務。
  • 各國食品法規中對過敏原麩質的限度規定對比
    各國食品法規中對過敏原麩質的限度規定對比匯總表組織/國家麩質的限度規定法規依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無麩質食品≤20ppmCXS 118-1979 麩質不耐受人群的特殊膳食用食品法典標準經特殊加工將麩質含量降低的食品:21ppm -100ppm美國無麩質食品≤20ppm21 CFR § 101.91食品的無麩質標籤歐盟無麩質聲稱≤20ppm2014年7月30日第828/2014號歐盟委員會實施條例極低麩質聲稱
  • 達州市創新構建「精準摸排+追溯監管+檢測管控」冷鏈食品管理機制
    為嚴格防範以冷鏈食品為載體的疫情發生和傳播風險,堅決打贏冷鏈食品疫情防控阻擊戰,達州市市場監管局創新構建「精準摸排+追溯監管+檢測管控」冷鏈食品管理機制。「拉網式+全方位+臺帳化」精準摸排該局通過拉網式排查,排查出從事冷鏈食品零售的農貿市場264個、超市410個、儲存凍庫602個,凍存動物產品52.7噸,未發現異常情況。對從事冷鏈食品生產、倉儲、運輸、銷售、加工等各環節市場主體進行閉環式摸排,摸清入達冷鏈食品主要品種和途徑。組織技術專班深入冷鏈食品經營企業逐戶培訓,督促及時將進口冷鏈食品信息、交易信息錄入追溯系統。
  • 膠州市食品生產企業開展食品標籤標識自查
    本報訊 孫開珍 近日,為規範食品標籤標識管理,推動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優化食品市場發展環境,膠州市市場監管局堅持問題導向,完善監管措施,在轄區內開展食品生產企業產品標籤標識自查,進一步規範食品生產經營行為,遏制假冒偽劣、「山寨」侵權及利用標籤標識欺詐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積極構建食品標籤標識監管長效機制。
  • 迎難而上 擁抱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未來——2020年國際...
    就備受關注的功能性營養成分的檢測、快速檢測技術在乳製品微生物控制中的應用、農藥殘留信息化建設和新發現汙染物檢測等內容進行分享,就強化我國食品檢測方法的技術支撐形成三個科技觀點。   一是以信息化為引領,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創新發展帶來新機遇。
  • 轉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研究
    [1]我國《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對轉基因食品的定義為: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基因組構成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包括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產品;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以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或其直接加工品為原料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在人口膨脹、資源匱乏的今天,轉基因技術的出現對農業生產、食品加工等領域無疑將是一個巨大的契機。
  • 提高食品檢測實驗室能力水平,保障中國食品安全
    本次和德國耶拿公司合辦的培訓班旨在提高實驗室從業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促進檢驗檢測機構及企業檢測實驗室的健康發展。培訓班將在食品檢測實驗室安全管理要點、食品檢驗各環節的風險識別和防控措施、食品檢驗機構誠信管理要求、食品安全檢驗新技術、食品中重金屬檢測關鍵點等內容展開系統性培訓。希望本次參加培訓的學員能夠從課程中獲得所需知識點,為中國食品檢測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 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及其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關鍵詞:食品;微生物檢測;快速檢測技術;質量控制1微生物檢測技術運用於食品檢驗的重要價值微生物檢驗一般涵蓋下列流程:在無菌環境中採集少部分食品樣本,對樣本實施均質處理,稀釋樣液,接種,然後恆溫培養處理後的樣本,取出觀察食品樣本。微生物檢測技術涵蓋兩個方面,分別是基本檢測以及快速檢測。
  • 基因測序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的應用
    基因測序技術是分子生物學研究和生物工程領域一項重要的基礎技術手段。近年來,測試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檢測通量有了革命性的改進,同時大大降低了測序成本。此外,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無論是生產者、消費者還是監管檢測機構,都需要開發更精確、更高效的檢測方法,基因測序技術正迎合了這樣的需要,故而,基因測序技術與食品檢測領域的結合也應運而生。
  • 國務院:支持食品檢驗檢測設備國產化
    ,使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等技術支撐體系更加科學完善,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誠信意識普遍增強,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總體水平得到較大幅度提高。
  • 專家談美國轉基因食品標識新規:對轉基因食品發展利大於弊
    此次的新規名為《國家生物工程食品信息披露標準》,它將轉基因食品稱為生物工程食品。新標準規定,轉基因食品的標註閾值是5%,轉基因成分含量不高於5%,就不必標註。轉基因成分含量高於5%的食品,就必須向消費者披露轉基因信息。
  • 加拿大發布食品安全檢測公告(2020-11-18)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1月18日,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發布了食品安全檢測公告。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監測了化學和微生物危害水平,食物供應中未申報的過敏原和麩質,並制定了風險管理策略。
  • 持續發力,珀金埃爾默做大做強食品檢測業務—食品夥伴網專訪珀金埃爾默食品業務中國區總經理石磊
    食品檢測類企業大致可以分為四類:通用設備供應商、專用設備供應商、通用快速檢測技術供應商、食品專業快速檢測技術供應商。「我們快速精準的分析與檢測解決方案覆蓋糧食、穀物、肉類、海產品、乳品、酒類、食用油、加工食品等眾多行業,幫助用戶滿足日益嚴苛的法規要求,提升原材料和產品的質量,降低檢測成本。」
  • 食品接觸材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與食品接觸的家用電器
    圖: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品接觸材料檢測(常州)重點實驗室主任商貴芹  主持人:各位下午好!非常榮幸在新國標實施的第二天給大家做分享。主要內容包括三部分:  一、我國食品接觸材料法律法規  咱們國家涉及到食品安全的法規屬於最高層的當然是《食品安全法》,第二層次的是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再往下走出兩條路線,一條是管理層面的,一條是技術層面的:管理層面包括各部門的規章制度,還有行業以及協會的管理規定;技術路線來自於高位的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是強制性的標準,還有推薦性的產品標準,比如家用電器產品標準GB/T
  •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2018-12-24 10:55:47 來源:中國檢測網 網絡轉載 閱讀: 次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放在首要位置。食品安全對增強人們的獲得感具有重要作用。
  • 加拿大發布食品安全檢測公告(2021-1-13)
    2021年1月13日,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發布了食品安全檢測公告。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監測了化學和微生物危害水平,食物供應中未申報的過敏原和麩質,並制定了風險管理策略。當發現違規情況時,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將會採取適當行動,包括通知製造商或進口商、進行進一步定向取樣或對產品扣押、召回等。
  • 過敏原檢測有什麼項目,為什麼要進行過敏原檢測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過敏性疾病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有時誤吃食物或置身易過敏環境,就會引發輕微或短暫的過敏反應。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對什麼東西過敏,從而很難進行預防。所以過敏原檢測就變得尤為重要,那麼過敏原檢測有什麼項目?
  • 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技術分享
    二、ELISA技術與轉基因食品檢測 1、ELISA基本原理建立在抗體抗原免疫學反應的基礎上。 三、PCR技術與轉基因食品的檢測 1、PCR技術對轉基因食品的定性檢測(1)PCR基本原理 PCR技術由美國Centus公司Kary Mullis發明,20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