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趨勢,新技術——第五屆國際食品質量與安全學術研討會分會場

2020-11-25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8月8-9日,為提升食品質量與安全保障能力,促進食品質量安全界產、學、研、用交流,由《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編輯委員會、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環境與安全研究所、北京網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國際食品質量與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湖北武漢召開。此次會議是我國食品質量與安全領域的一次學術盛會,吸引了來自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以及相關企業、儀器設備公司的300多名代表與會交流。儀器信息網作為支持媒體參與並報導了本次會議。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食品質量與安全領域的研究創新與能力建設」,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進行精彩的報告,與廣大用戶代表共同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取得學術共識,促進我國食品質量與安全領域的快速發展。大會包含8個主題報告並開設食品安全檢測先進設備與技術、農獸藥殘留檢測技術、食品營養與健康、食品接觸材料質量安全控制與檢測等8個專題論壇。其中一個分會場的多個報告都聚焦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

食品安全早已是民生問題,關係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來由於食品安全事故頻發,食品安全與檢測受到高度重視,人們對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促進了食品安全快檢技術的迅速發展。「食品安全快檢」是一種快速檢測食品安全的方式,可短時間內對可疑食品進行初級篩查和對現場食品安全狀況進行初步評判,提升監督成效,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發生。與傳統檢測技術相比,快檢技術的優勢在於樣品前處理簡單、檢測速度快、儀器操作簡單且便攜性強。今天的分會場多個報告聚焦快檢技術。

青島海關研究員  梁成珠

報告題目: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跟蹤評價與國際標準比對研究

報告中首先介紹了國內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檢測標準包括國內標準和進出口標準,前者又包括國家標準、農業部標準和市場局標準;後者則指行業標準。在中國食品監管體系中,農業部負責農產品部門,衛健委負責風險評估和標準制定,市場總局負責食品加工 、流通和消費,海關總署負責進出口食品。關於國內食品安全檢測方法的來源,主要分為四個方面,第一,來源於標準的方法,主要有國家食品安全檢測標準,各部委的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第二,各檢測機構通過非標準方法,主要涵蓋了現行標準體系內沒有規定的基質、目標物或因現行標準技術方案相對滯後、或因方法性能不合理等情況不滿足檢測實際和現行要求的情況;第三,直接引用或轉化的國際標準或國外技術方法,通常是在進出口貿易中,對方要求按照相關標準或技術方法出具檢測結果的情形;第四,相關機構自行研發或文獻發表的方法。此外,報告還介紹了2018年度檢驗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跟蹤評價工作的相關情況。

浙江大學副教授  韋真博

報告題目:電子鼻電子舌在食品品質檢測中的應用

電子鼻電子舌是一種客觀、無疲勞、長時間工作的科學儀器,它不需要複雜前處理,具有無損、快速等特點。報告中介紹了德國Pen和法國Alpha商業電子鼻在食品檢測中的優勢。介紹了兩種傳感器——複合材料修飾傳感器和三維符合材料修飾傳感器,並介紹了智能嗅覺和味覺融合技術,該技術是基於剔除優化數據的PCA和LPP的融合結果。

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  李跑

報告題目:柑橘品質的近紅外光譜無損檢測

柑橘中糖度、酸度等指標是評價柑橘好壞的重要指標。目前,柑橘中糖度的測定主要採用直接滴定、糖度計法;酸度用電位滴定法;維生素、黃銅採用比色法和液相色譜法測定。這些方法都耗時長,且無法實現快速無損分析。近紅外技術則可以實現簡單、無損的檢測柑橘品質。報告中指出,柑橘無損分析的不足有三方面:第一,較厚的柑橘皮幹擾大;第二,可攜式近紅外儀器的不足;第三,算法及軟體的不足。基於此,李跑團隊開發了參數少、簡單的新型化學計量學方法;克服了柑橘皮等幹擾的影響,並基於可攜式近紅外儀器和化學計量學實現了對柑橘品質的無損分析。

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李江波

報告題目:水果質量品質高光譜成像無損檢測

報告中提到,隨著農產品和食品工業對自動化、智能化需求的提高,以無損檢測技術為主流的快速、在線檢測技術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由於有具有快速、無損等特點,成為食品工業走向智能化的重要保障。由於水果分級是產品標準化和商品化的核心,因此水果質量無損檢測不但能可增加國際市場競爭力,還對我國水果產業的標準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報告具體介紹了高光譜漫反射成像技術在水果品質檢測中的幾個具體應用。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  盧瑛

報告題目:河豚毒素的快速檢測與消減技術

報告中指出,目前日本政府公認的河豚毒素(TTX)檢測法為小數生物法,日本河豚行業認可的TTX定量檢測法為LC/MS法。我國對河豚也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其中2008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標準指出,用液相色譜——螢光檢測法測定TTX。目前由於我國已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因此養殖生產一線及政府監管部門需快速、便捷的河豚毒素現場檢測方法和產品。磁性幹法試紙條是將磁性納米探針固定結合墊上製作成幹法結合墊,可實現直接滴加樣品進行試紙條檢測,滿足快速檢測要求。該檢測技術具有試劑簡單、信號穩定、不易衰減等特點。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陳翊平

報告題目:磁納米免疫傳感器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研究

由於免疫傳感器具有簡單、快速、高靈敏度等優點,因此在食品安全檢測應用中,具有樣品前處理較簡單,樣品中磁信號背景低的優點。陳翊平介紹,免疫傳感器可用於致病菌、細菌感染生物標誌物和農獸藥殘留的檢測中,且適合現場分析。未來,人們將重點關注納米材料研發平臺、樣品前處理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等多技術融合,並將檢測試劑盒和配套設備相結合,推動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快速發展。

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  劉言

報告題目:基於食品安全檢測的近紅外光譜模型轉移技術研究

劉言首先為大家介紹了近紅外光譜基本分析流程,他提到通過建立模型可以實現對樣品結果的預測,但該分析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具有局限性。常見的模型轉移技術有三種,而校正光譜的模型轉移方法則是用標準品來完成。報告還具體介紹了模型轉移方法的一些計算方法及應用等。

相關焦點

  • 第八屆食品經濟與食品質量安全論壇暨內蒙古食品經濟研究會學術...
    原創 科技信息傳播中心 內蒙古科協1月5日,由內蒙古食品經濟研究會主辦,內蒙古食品商會、內蒙古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協辦的第八屆食品經濟與食品質量安全論壇暨內蒙古食品經濟研究會學術年會在呼和浩特召開
  • 第五屆水產工業化養殖技術國際研討會第一輪通知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特種水產工程分會 第五屆水產工業化養殖技術國際研討會 第一輪通知 各位學術界及企業界同仁: 「第五屆水產工業化養殖技術暨封閉循環水養殖技術國際研討會」定於2016 10月23日學術報告 10月24日學術考察
  • 第九屆工業企業微生物安全控制技術與實踐研討會主會場成功舉辦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1月4日上午8時30分,「第九屆工業企業微生物安全控制技術與實踐研討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友誼宮召開。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CICC)、中國微生物學會工業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以及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擔任主辦單位。
  • ...第九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9月22-23日,由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國家加工食品及食品添加劑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中儀雄鷹國際會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
  • 食品安全高峰論壇:「乳製品及飲料質量問題分析」研討會
    「2010第三屆國際食品安全高峰論壇」之「乳製品及飲料質量問題分析」食品專場研討會報導  儀器信息網訊 2010年4月16日下午,「2010第三屆國際食品安全高峰論壇
  • 島津攜食品分析新方案贊助全國進出口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討會
    島津專家提出食品安全檢測方案亮相全國進出口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討會,引發各食品檢驗檢疫部門專家關注。 近來社會屢屢出現食品問題熱點,食品安全直系百姓,相關部門亦擔負著重擔。
  • 中新國際食品安全交流研討會召開深化雙邊交流合作
    圖為2017中新國際食品安全交流研討會現場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2日訊(記者 劉瀟瀟) 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以下簡稱「科信中心」)和紐西蘭食品安全學院聯合主辦的「2017 中新國際食品安全交流研討會」在奧克蘭成功召開。這是繼2015年11月21日,中新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推進自貿協定升級談判之後,兩國關於食品安全的最高規格交流會議。
  • 第九屆工業企業微生物安全控制技術與實踐研討會第二輪通知
    由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CICC)創辦的「工業企業微生物安全控制技術與實踐研討會」已成功舉辦八屆,會議以專業性、前瞻性、國際性為特色,匯聚行業監管、標準制修訂、檢驗檢疫、高新技術研發機構和工業企業專家,搭建工業領域微生物技術交流推廣平臺,助力我國工業領域微生物質控技術水平升級
  • 「第八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大會...
    「第八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簡稱 CFAS 2019)」籌備工作已就緒,在學界與業界的院士、專家、學者、企業家的大力支持下,將有80場高水平的學術報告及壁報交流,同時將有約1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大會將於2019年7月11日-12日在南京曙光國際大酒店召開。
  • 第三屆全國沉積物環境與汙染控制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研討會共設置主會場、分會場、研究生專場和特色專場,其中大會特邀報告4場;沉積物-水界面過程及地球化學、沉積物有毒有害物行為與生態毒性(一、二)、底泥汙染控制與修復技術4個分會場;研究生論壇2個專場和「我國沉積物質量與基準/標準」、「河湖黑臭治理、環保疏浚與泥處置利用」2個沙龍,以及「沉積物裝備專場報告與培訓」特色專場。
  • 第三屆國際生物醫藥CMC研討會在津隆重舉行
    天津2012年9月29日電 /美通社/ -- 2012年9月20-21日,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辦, 凱萊英醫藥集團承辦,天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天津市醫藥國際交流協會共同主辦,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天津分行協辦的第三屆國際生物醫藥CMC研討會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喜來登酒店隆重舉行
  • 第五屆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會議在北京召開
    第五屆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會議在北京召開 2015-09-16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清華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五屆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The
  • 第三屆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國際研討會—香草蘭加工關鍵技術及產品開發—張彥軍副研究員
    主攻專業為食品加工與貯藏。以香草蘭、糯米香、菠蘿蜜等特色熱帶香料和木本糧食作物為研究對象,開展產品加工過程中組分、結構和品質變化及調控技術研究。主持二類項目1 項、三類項目3 項,已結題驗收1 項,參與國家、省部級項目7 項;以第1完成人獲授權發明專利4 項、第2完成人2 項;以第1作者發表論文6 篇,其中SCI論文3 篇(IF3.0以上的2 篇,總影響因子9.897),國家級3 篇,獲得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菠蘿蜜產業配套加工關鍵技術及系列新產品研發》1 項(第二完成人),代表作「五個品種菠蘿蜜種子高純澱粉提取技術及其性質研究」和「酶輔助結合預凍
  • 第五屆空間光學儀器與應用國際研討會舉辦
    &nbsp&nbsp&nbsp&nbsp11月2日,來自中國、荷蘭、芬蘭、瑞士、法國等國家的空間科學專家齊聚第五屆空間光學儀器與應用國際研討會,以「精確感知 深度應用」為主題開展為期兩天的交流與討論。
  • 2019中德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討會成功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為進一步加強國內外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學術交流,推動食品安全相關產業健康發展,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共同主辦了「2019年中德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討會」。
  • 第二屆「醫學中新技術與新裝備」國際學術會議—— 分會場學術報告
    第二屆「醫學中新技術與新裝備」國際學術會議—— 分會場學術報告 2020-11-23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團隊參加第一屆華人能源與人工環境國際學術會議(ICCEBE 2019)
    2019年7月19-22日,第一屆華人能源與人工環境國際學術會議(ICCEB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Global Chinese Academia on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在成都隆重召開。
  • 中國力學大會分會場「第八屆全國力學史與方法論學術研討會暨全國力學學術大會力學史與方法論分會場」 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辦
    」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為期三天,包括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國力學學會第三屆理事長鄭哲敏先生等30餘位院士在內的近3000參會代表,老中青三代力學科技工作者參加了會議。吳有生院士、鄭曉靜院士、鎖志剛院士、王成教授、何國威教授、馮西橋教授、廖世俊教授在會上做大會特邀報告,同時還有數百位專家學者在17個分會場做邀請報告,數千位專家學者在97個專題研討會做了報告交流。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係數十位師生受邀參加大會並進行報告交流。
  • 第五屆應用生物技術國際會議在我市召開
    日前,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天津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共同主辦第五屆應用生物技術國際會議暨工程生物學1.0國際會議在天津科技大學召開。來自國內外近30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生物數據科學與工程、基因合成與組裝工程、生物分子與細胞工程、智能生物過程工程四個主題展開討論,為應用生物技術和工程生物學領域的發展和突破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前沿性研究思想與成果。會議採取「雲報告+線上、線下雲交流」模式,200餘名代表參加現場會議,近2.2萬人次通過ZOOM平臺和網頁直播平臺參加線上會議。
  • 第五屆大氣光散射和遙測技術國際學術會議召開
    第五屆大氣光散射和遙測技術國際學術會議召開 2017-06-2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氣光散射和遙測技術」國際學術會議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