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醫學中新技術與新裝備」國際學術會議—— 分會場學術報告

2020-11-24 澎湃新聞

第二屆「醫學中新技術與新裝備」國際學術會議—— 分會場學術報告

2020-11-23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cine in Novel Technology and Devices」

2020年11月29日(周日)19: 00-20: 00(北京時間)

騰訊會議ID: 331 5471 2554

主辦單位:

中國生物材料學會材料生物力學分會

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力學分會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康復工程分會

承辦單位:

北京市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

生物力學與力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Medicine in Novel Technology and Devices(MEDNTD)期刊編輯部

贊助單位: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

講座題目:機械刺激對支架降解-骨生成耦合動態演化過程的效應

嘉賓簡介:

陳強,博士,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骨生物力學及心血管生物力學相關問題的研究。2005年獲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學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東南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碩士,2012年獲都靈理工大學固體力學博士學位,2014年義大利特倫託大學和德國基爾大學訪問教授。2009年以來,主要聚焦骨/骨組織工程中相關生物力學問題的研究,主要包括:設計骨支架結構並評估其力學/滲透性能;發展機械刺激作用下,脂類聚合物骨支架降解、不可降解支架內骨長入、脂類聚合物骨支架降解-骨生成耦合的數學模型。已發表SCI期刊論文48篇,一作及通訊36篇,近30個SCI期刊審稿人。

內容簡介:

支架是組織工程的三要素之一,而支架材料降解是二、三代生物材料研究的熱點。在組織修復過程中,支架降解伴隨著組織生成,也就是說,支架降解和組織生成兩個過程是耦合的。考慮到骨組織的承重天性,用於修復骨組織的在體支架也必然受到機械作用。因此,了解機械刺激對支架降解-骨生成耦合動態過程的效應十分必要。本報告利用理論模型和數值模擬的手段,研究了不同機械刺激對不同結構支架降解的效應,探討了降解支架-生成骨複合系統的形態和剛度演化過程,以及不同機械刺激對支架降解-骨生成動態耦合過程的效應,同時考慮VEGF緩釋,優化了促進骨修復VEGF劑量。研究結果為可降解支架結構的設計、生長因子劑量的選擇和骨缺損術後康複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第二屆「醫學中新技術與新裝備」國際學術會議—— 分會場學術報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第二十四屆全國雷射學術會議將於10月17-20日在上海召開
    中國雷射雜誌社將於2020年10月17-20日聯合舉辦第二十四屆全國雷射學術會議暨第十五屆全國雷射技術與光電子學學術會議本次大會將邀請我國雷射與光電子領域知名專家、學術帶頭人作專題報告,並開闢高水平分會場,大會將共同探討雷射與光電子技術領域最新發展動態,促進雷射與光電子領域產學研緊密結合。SPIE 將作為 Technical Cosponsor 參與本次會議全文收稿。
  • 《重要學術會議指南2019》11月第2周會議推薦目錄
    中國模式識別與計算機視覺學術會議13. 第二屆中國模式識別與計算機視覺學術會議(Chinese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omputer Vision)14. 第六屆全國石油經濟學術年會15. 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一屆骨科學術會議暨第十四屆COA學術大會16.
  • 2019國際醫學影像物理和工程大會暨第九屆中國醫學影像物理學術...
    2019國際醫學影像物理和工程大會暨第九屆中國醫學影像物理學術年會舉辦 2019-11-28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小】 語音播報   11月22日至24日,2019國際醫學影像物理和工程大會暨第九屆中國醫學影像物理學術年會
  • 我校舉辦「高等學校工程熱物理第二十五屆全國學術會議」
    5月18日,高等學校工程熱物理第二十五屆全國學術會議在吉林省吉林市世貿萬錦酒店召開,會議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工程熱物理專業委員會主辦,東北電力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承辦
  • ...團隊參加第一屆華人能源與人工環境國際學術會議(ICCEBE 2019)
    2019年7月19-22日,第一屆華人能源與人工環境國際學術會議(ICCEB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Global Chinese Academia on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在成都隆重召開。
  • 第15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重慶召開
    第15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於2020年12月4-7日在重慶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化學會、中國力學學會、重慶大學主辦,中國化學會、中國力學學會流變學專業委員會、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承辦。來自全國各地139家單位的380餘名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大會共收到論文和摘要218篇。會議期間共有大會報告8個,專題分會場6個,邀請報告29個,分會場報告160個,海報37個。會議開幕式由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磁流變研究中心主任餘淼教授主持。
  • 我校舉辦第五屆多相流、傳熱傳質與能量轉化國際學術會議
    由我校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第五屆多相流、傳熱傳質與能量轉化國際學術會議於2005年7月3日至6日在西安唐城賓館舉行。大會主席由我校陳學俊院士擔任,組織委員會主席由郭烈錦教授擔任。來自24個國家、121個大學與研究機構的300餘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會,有19位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國際著名學者接受大會邀請,出席大會並作特邀或主旨報告。
  • 第二十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在重慶成功舉辦
    2020年8月19日,「第二十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在重慶保利花園皇冠假日酒店盛大開幕。本屆會議由中國航空學會、中國金屬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中國航空學會失效分析分會、中國航空學會結構與強度分會、中國航空學會材料工程分會、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承辦。
  • 新趨勢,新技術——第五屆國際食品質量與安全學術研討會分會場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8月8-9日,為提升食品質量與安全保障能力,促進食品質量安全界產、學、研、用交流,由《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編輯委員會、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環境與安全研究所、北京網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國際食品質量與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湖北武漢召開。
  •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科技人物研究分會場報告梳理
    張藜總結匯報了近一年來的科技人物研究領域的新進展和新成果,主要包括:(1)中國科學家研究中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正式成立;(2)由中國科協牽頭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繼續推進,相關資料的研究整理工作也在進行中,科學家傳記系列已出版至120冊;(3)由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主辦、以青少年觀眾為定位的「恰同學少年——中國科學家成長足跡展」將於今年底在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展出;(4)專門為兒童定製、由科技史學者與畫家共同嘗試
  • 第十九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召開
    8月15日至17日,第十九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在遼寧省瀋陽市召開。本屆會議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中國航空學會、中國金屬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共同主辦,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疲勞分會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共同承辦,由瀋陽工業大學和東北大學共同協辦。
  • 第15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第二輪)
    兩年一屆的「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是中國流變學界的學術交流的盛會。首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1985年在長沙召開,此後,分別在成都、上海、廣州、北京、武漢、廊坊、濟南、長沙、杭州、廊坊、廣州、西安、湘潭召開了第2屆至第14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
  • 中國力學大會分會場「第八屆全國力學史與方法論學術研討會暨全國力學學術大會力學史與方法論分會場」 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辦
    」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為期三天,包括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國力學學會第三屆理事長鄭哲敏先生等30餘位院士在內的近3000參會代表,老中青三代力學科技工作者參加了會議。吳有生院士、鄭曉靜院士、鎖志剛院士、王成教授、何國威教授、馮西橋教授、廖世俊教授在會上做大會特邀報告,同時還有數百位專家學者在17個分會場做邀請報告,數千位專家學者在97個專題研討會做了報告交流。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係數十位師生受邀參加大會並進行報告交流。
  • 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在合肥舉行
    9月21至23日,由中國力學學會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在合肥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顧問杜善義院士、湘潭大學校長周益春教授和我校工程科學學院吳恆安教授擔任共同主席,伍小平、白以龍、杜善義、郭萬林院士,以及來自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30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第十五屆全國雷射技術與光電子學學術會議10月17日在上海召開
    中國雷射雜誌社將於2020年10月17-20日聯合舉辦第二十四屆全國雷射學術會議暨第十五屆全國雷射技術與光電子學學術會議本次大會將邀請我國雷射與光電子領域知名專家、學術帶頭人作專題報告,並開闢高水平分會場,大會將共同探討雷射與光電子技術領域最新發展動態,促進雷射與光電子領域產學研緊密結合。SPIE 將作為 Technical Cosponsor 參與本次會議全文收稿。
  • 何璽玉在山東第14屆醫學遺傳與優生學學術會議上作精彩報告
    11月28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教授何璽玉應邀出席山大齊魯兒童醫院承辦的山東省第十四屆醫學遺傳與優生學學術會議暨遺傳病精準診療與iPS細胞技術研討會,並作題為《Prader-Willi症候群的診治進展》學術報告,報告引起了與會人員的熱烈反響,現場專家也與何璽玉做了深入的互動交流。
  • 湘潭大學承辦第十四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
    湘潭大學承辦第十四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    中國教育在線湖南站    2018-10-26 大 中 小
  • EI會議通知-第二屆結構抗震與土木工程研究國際學術會議 (ICSSCER 2020)
    第二屆結構抗震與土木工程研究國際學術會議將於2020年12月11日-13日在中國鄭州舉行。本屆會議以結構抗震與土木工程為主題,從結構抗震和土木工程的理論研究、試驗研究、工程應用等最新成果和展示等方面為學者、研究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打造一個平臺推動專業合作與交流,促進相互了解的平臺。
  • SPC2019|第二十二屆全國半導體物理學術會議盛大開幕:千人群賢聚杭州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7月10日,由中國物理學會半導體物理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二十二屆全國半導體物理學術會議(SPC2019)在杭州第一世界大酒店盛大開幕。會議籤名牆  全國半導體物理學術會議最早由已故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黃昆院士於1978年倡導召開,每兩年舉行一次
  • 國內學術會議被指漸成雞肋 部分會議變身旅遊-學術會議 雞肋 旅遊...
    其中,國內學術會議數量不斷增加,從2003年的2146次,上升到2006年的2968次;參加會議人次也不斷擴大,由2003年的26.53萬人次上升到2006年的44.13萬人次。  在我國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數量也在急劇上升。在一線城市大酒店門口, 「熱烈慶祝某某國際會議舉行」的炫目條幅更是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