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太陽每秒會虧損掉四百萬噸質量!

2020-10-18 艾伯史密斯

太陽每秒釋放3.8*10^26焦耳能量,相當於每秒425萬噸的質量虧損掉,但是和太陽的整體質量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


太陽每時每刻都在向外輻射能量,在地球軌道處,太陽方向上單位面積的輻射能量大小我們稱作「太陽常數」,大約是1360瓦特,日地平均距離D=1.496x10^8km,於是我們可以計算出,太陽每秒釋放能量大約是:

E=4*3.14*(1.496x10^11)^2*1360

≈3.82*10^26焦耳

我們知道,太陽釋放的能量來自於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主要是氫元素聚變為氦元素,其中就會伴隨著質量虧損,根據相對論質能方程可以估算出,太陽每秒釋放能量對應的質量虧損為:

m=E/c^2

=1.496x10^8/(3*10^8)^2

≈4.25*9千克

=425萬噸

目前太陽的質量大約是1.989*10^30千克,即便按照每秒425萬噸的速度虧損質量,要把整個太陽質量虧損完也需要:

T=1.989*10^30/4.25*9

=4.68*20秒

=1.48萬億年

這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宇宙的年齡,也超過了我們太陽的壽命,所以恆星釋放能量造成的質量虧損,相對於自身的質量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恆星內部的聚變反應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

另外一方面,太陽釋放巨大的能量,部分太陽表面超高速的等離子體會完全逃離太陽引力,形成太陽風輻射出去,這些等離子體都是實體物質,擁有一定的靜止質量,這也會導致太陽的質量損失掉,而且並不比核聚變中的質量虧損低。

虧損的質量去哪了?

太陽內部只有很小的一個區域內進行著核聚變反應,核聚變釋放大量能量並傳導到太陽表面,使太陽發出熱輻射,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可見光只是太陽輻射的一個很小波段,從量子力學的角度,輻射也就是光子,光子的靜止質量為零,但是光子擁有動質量,正是光子的動質量帶走了太陽核聚變中的質量虧損。

輻射出去的光子,在遇到宇宙中的星際塵埃、氣體、行星等物體時,就有可能被吸收掉,於是光子的能量又轉移到其他物質當中。

在宇宙中,當一顆中小質量恆星進入演化末期後,太陽風會越加強烈,並在半徑1光年內形成一個行星狀星雲,星雲物質主要是星際塵埃和氣體,這些塵埃和氣體吸收太陽輻射後,就會發出耀眼的可見光,從而被我們的望遠鏡觀測到。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根據萬有引力:太陽每秒損失400萬噸,地球會離太陽越來越遠?
    我們認識的第一顆恆星就是太陽,經過科學家數百年的觀測與驗證,建立起了最可靠的太陽標準模型!但吃瓜群眾們正聽說,太陽每秒都丟失400萬噸質量,這是什麼情況?根據萬有引力,這太陽變輕了,地球距離太陽越來越遠,以後曬不到太陽了?
  • 太陽每秒燃燒6億噸物質,地球一直接收陽光,質量增加了多少噸?
    ,這決定了太陽的燃燒速度,每秒大約有6.5億噸元素參與聚變,產生了大約450萬噸的質量虧損,太陽所發出的巨大能量就是從這個質量虧損中轉換而來! 太陽每秒損失的質量超過450萬噸,會有一天燒完嗎?
  • 根據質能方程,物質能從純能量中產生嗎?
    從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可以推導出著名的質能方程:E=mc^2其中E為能量,m為質量,c為真空中的光速(299792458米/秒)。從中我們知道,任何物質都蘊含著巨大的能量。通過計算可知,只要大約1.1噸的物質完全轉化為能量,就相當於全人類目前一年所消耗的能量。原子彈、氫彈、恆星以及正反物質湮滅都是利用了質量轉變為能量的原理,所以這些過程才會產生巨大的能量,例如,之所以太陽每秒能夠產生3.8×10^26焦耳的能量,是因為每秒有大約426噸的氫原子核轉變為能量。既然質量能夠轉變成能量,那麼,能量反過來能否產生質量呢?
  • 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的思考
    4個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是4.0316,一個氦原子是4.0026。就是說,在聚變過程中,損失了4.0316-4.0026=0.029 相對原子質量。再把相對原子質量換算成國際單位Kg。根據E=mc^2,可以算出,1克氫原子聚變後長生的能量就相當於燃燒2.7*10^6千克煤所放出的能量。或許這裡你會問,質量虧損不滿足質量守恆。但是質量守恆說成質能守恆更好些。
  • 太陽在過去46億年裡已經燃燒掉多少質量?
    直到20世紀初,愛因斯坦從狹義相對論中推導出質能方程之後,人們才逐漸了解這能量源背後的機制——氫核聚變。當較輕的氫原子結合產生較重的氦原子之時,這個過程中會虧損一部分質量,由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個過程只會發生在太陽的中心區域,因為只有那裡的溫度和壓力才足以使核聚變反應發生。在恆星內部,氫原子核會通過兩種方式聚變為氦原子核。
  • 物理學史上最著名的方程——質能方程
    什麼是質能方程?1905年,愛因斯坦在深入研究物體慣性和它自身能量的關係之後,提出了物理學史上最著名的方程——質能方程,即E=mc2。這個方程式出名到什麼程度呢?愛因斯坦第一次揭露了質量和能量的關係,打破了質量守恆的傳統認知。質能方程表明,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質量和能量,這是兩個極其重要的基本物理量。它們原來被認為是毫不相關的,但天才的愛因斯坦卻通過光速的二次方這個因子,直接將它們等價了起來,令人驚嘆。質能方程對於微觀物理的研究有著相當大的作用:它解釋了核變反應中的質量虧損問題,還解決了高能物理中粒子的能量的計算問題。
  • UFO 每秒燒掉四百萬噸燃料,它已燒了五十億年!
    太空中有個星球,它每秒燒掉自身四百萬噸的氫原料,已經燒了五十億年,但也只燒掉了它的萬分之三,這個星球該有多大呢?抬頭看看我們的太陽吧,這個星球說的就是它。在這樣的高溫、高壓條件下,太陽內部時刻產生著核聚變反應,每4個氫原子核結合成一個氦原子核,產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從太陽表面散發出去。在這個核聚變過程中,太陽要損耗一些質量而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太陽發光的就是這種能量。太陽每秒鐘有3.9×1045個原子參與核反應,換算下來每秒鐘由於核聚變而損耗的質量大約為400萬噸,幾乎相當於十億顆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能量。
  • 太陽每秒虧損6億噸質量!地球會不會因此離開太陽系的宜居帶呢?
    地球軌道上的平均太陽輻射強度為1,369w/㎡,由此可以計算出,地球可以獲得的能量為173,000TW。儘管太陽射到地球大氣層的能量僅為其總輻射能量的22億分之一,但是已經高達173,000TW,也就是說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當於燃燒500萬噸煤所獲取的能量。
  • 太陽每秒虧損6億噸質量!地球會不會因此離開太陽系的宜居帶呢?
    地球軌道上的平均太陽輻射強度為1,369w/㎡,由此可以計算出,地球可以獲得的能量為173,000TW。儘管太陽射到地球大氣層的能量僅為其總輻射能量的22億分之一,但是已經高達173,000TW,也就是說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當於燃燒500萬噸煤所獲取的能量。
  • 太陽每秒損失400萬噸質量,根據萬有引力,地球會遠離太陽嗎?
    太陽每秒損失400萬噸質量,根據萬有引力,地球會遠離太陽嗎?大家都知道,地球能夠處於宜居帶上面,並且誕生出大量的生物,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太陽的存在,太陽每時每秒都在不斷的向太空當中輻射出大量的光和熱,而地球就是接收這些光和熱的一個重要的行星,而除了光和熱之外,地球能夠基本穩定在宜居帶當中,和太陽的引力也有著很大的關係,而我們也知道,引力的大小,是和質量成正比的。
  • 沒有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就造不出原子彈嗎?
    是不是有點像原子彈爆炸時的情景~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聊到了質能方程在其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呢?質能公式是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的一個質能轉換方程,是在狹義相對論中提出。其中,E是能量,單位是焦耳(J)。M是質量,單位是千克(Kg)。
  • 太陽每秒燃燒420萬噸物質,地球總在接收太陽光,質量增加了嗎?
    按照質能方程,只要地球接收太陽能量,那麼地球的質量就一定會上升,但關鍵在於,依靠太陽能量增加的質量,每年也就增加幾萬噸而已。相比於地球60萬億億噸的總質量,九牛一毛而已,更別提地球還會通過其它方式流逝質量。
  • 太陽每秒鐘消耗450億噸的質量,它能一直燃燒嗎?
    我們已經習慣了太陽為我們的地球提供光亮,卻不知道太陽正在以每秒鐘450億噸的質量在交換著這些能量,有一天太陽的質量會消耗完畢嗎?距離那一天還有多遠呢?如果那一天來到了,地球會發生什麼事呢?
  • 太陽每秒發出能量有多大,如能收集起來,人類可用多少年?
    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生約0.7%的質量虧損,這部分質量就轉化為能量,以電磁輻射的方式爆發出來。這樣,這個高溫熾熱巨大的等離子球就穩定下來,中心巨大的能量輻射壓抵禦了恆星本身巨大質量的收縮壓,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時期,這就是恆星的主序星階段。
  • 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燒多少噸煤?全球煤炭儲量有這麼多嗎?
    在一個完整的鏈式反應中,反應前後的質量有些許減小,按照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物質的質量和能量是一個統一體,都是物質狀態所表現出來的兩個不同層面,系統的總質量發生了虧損,那麼就會以能量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維持一種總體的能量和能量守恆狀態。
  • 依據質能方程可以將質量轉化為能量,能否用能量生成1g的質量呢?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或者親身目睹物體的質量「轉化」為能量的例子,比如木材的燃燒、通過核裂變釋放能量來發電等等,而我們每天能看到的太陽,其之所以發光發熱,也是由於內部時刻發生著核聚變反應,通過「虧損」的質量形成了源源不斷的能量。
  • 根據質能方程,是否一支粉筆,就有能供人們喝100年開水的能量?
    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公式,從科學的角度闡釋了物質和能量之間的對應關係,表明了質量是能量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如果單純地從這個公式出發,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即使非常輕的物體,它的質量如果乘以質量的平方得出的能量值會非常的大。拿一個粉筆頭來說,其所包含的能量,可以夠地球上的所有人喝100年的開水。
  •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解釋為什麼光速無法超越
    關於為什麼不能超過光速,這可能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個新鮮事,但是如果你熟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最著名的公式E = mc^2,你就會理解這個方程所施加的限制。  但究竟是為什麼光速無法超越呢?  科幻小說中的翹曲速度、超空間或其他能使飛船超光速的方式可實現長距離跨越,不幸的是,物理學表明科幻小說不能成為科學事實,因為我們永遠也無法超過光速
  • 如何理解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質量是如何消失的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在愛因斯坦誇時代的提出質能方程以前,人們總是講質量和能量做了絕對的區分,那時候科學家認為,質量和能量是不一樣的,質量有實體,而能量像是空中樓閣,只能間接的測量,並沒有精準的定義
  • 網友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利用洛倫茲變換,很容易推導出質能方程。質能方程是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論文《物體慣性時候決定其內能?》中提出來的,描述了物質的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關係。利用相對論質增關係,然後結合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就可以推導出質能方程。相對論動能E=mc^2-m0c^2=Δmc^2,其中Δm=m-m0。描述:一個物體包含的總能量,可以分為相對論質增效應的能量,和一個固有能量m0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