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每秒釋放3.8*10^26焦耳能量,相當於每秒425萬噸的質量虧損掉,但是和太陽的整體質量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
太陽每時每刻都在向外輻射能量,在地球軌道處,太陽方向上單位面積的輻射能量大小我們稱作「太陽常數」,大約是1360瓦特,日地平均距離D=1.496x10^8km,於是我們可以計算出,太陽每秒釋放能量大約是:
E=4*3.14*(1.496x10^11)^2*1360
≈3.82*10^26焦耳
我們知道,太陽釋放的能量來自於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主要是氫元素聚變為氦元素,其中就會伴隨著質量虧損,根據相對論質能方程可以估算出,太陽每秒釋放能量對應的質量虧損為:
m=E/c^2
=1.496x10^8/(3*10^8)^2
≈4.25*9千克
=425萬噸
目前太陽的質量大約是1.989*10^30千克,即便按照每秒425萬噸的速度虧損質量,要把整個太陽質量虧損完也需要:
T=1.989*10^30/4.25*9
=4.68*20秒
=1.48萬億年
這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宇宙的年齡,也超過了我們太陽的壽命,所以恆星釋放能量造成的質量虧損,相對於自身的質量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恆星內部的聚變反應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
另外一方面,太陽釋放巨大的能量,部分太陽表面超高速的等離子體會完全逃離太陽引力,形成太陽風輻射出去,這些等離子體都是實體物質,擁有一定的靜止質量,這也會導致太陽的質量損失掉,而且並不比核聚變中的質量虧損低。
太陽內部只有很小的一個區域內進行著核聚變反應,核聚變釋放大量能量並傳導到太陽表面,使太陽發出熱輻射,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可見光只是太陽輻射的一個很小波段,從量子力學的角度,輻射也就是光子,光子的靜止質量為零,但是光子擁有動質量,正是光子的動質量帶走了太陽核聚變中的質量虧損。
輻射出去的光子,在遇到宇宙中的星際塵埃、氣體、行星等物體時,就有可能被吸收掉,於是光子的能量又轉移到其他物質當中。
在宇宙中,當一顆中小質量恆星進入演化末期後,太陽風會越加強烈,並在半徑1光年內形成一個行星狀星雲,星雲物質主要是星際塵埃和氣體,這些塵埃和氣體吸收太陽輻射後,就會發出耀眼的可見光,從而被我們的望遠鏡觀測到。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