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29+1》:「土星周期」背後的唏噓感嘆

2020-12-05 人生即是電影

土星繞太陽運轉一周需要三十年,以此做喻,人生每過三十年即可算作是一個「土星周期」,照此說法,如何順利地度過人生第一個「土星周期」和規劃好並順利進入人生的第二個「土星周期」是影片裡林若君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老實講,這部《29+1》裡講述的的故事很普通,兩位女主角或許就是生活中「樸素」的你我,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種自然「親民」更容易將各自人生境遇與她們相似的你我拉近影片。

兩位女主角是即將踏入三十歲的林若君和黃天樂,從這個角度來說,三十而立的年輕人,特別是女性觀眾,更容易從這部《29+1》裡找到或者發現自己的影子,至少是某個側面。林若君和黃天樂的個人境遇不同,相同的是林若君與黃天樂都處在「三十而立」的同一人生隘口。

或許是因為改編自舞臺劇,所以「語言對白」成了主創和編導賦予這部影片的最主要表達方式,也是片子最突出的特點。從頭至尾,所有角色人物的個性表現,全靠語言對白,對了,還有旁白。

作為一位典型的職場女性,從起床開始,日復一日的機械而反覆地勞作打拼,枯燥乏味,但終歸是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的主要生存方式,為謀生賺錢而工作給人生帶來的種種不爽,誰又能逃得過呢?即便是升職,也無法為林若君換來更多的歡愉:她逐漸感覺與原來真實的自己漸行漸遠;同時忙碌的工作又使得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日漸疏離;而原本自以為與男友「穩定」 的感情關係,實則早已失調。

出門上班在樓道裡與房東搭訕;坐公車偶遇學生時代的老師,說說彼此各自的近況;晚上打「的」回家和熟識的計程車司機聊天,這些情節設置並非故意拼湊,而是普通人生活的真實寫照,編導安排這些場景,無非是想讓林若君這個人物角色更真實可信。沒錯,她確實就在你身邊。

與林若君相比,患癌的黃天樂似乎更不幸一些,同樣是即將跨過三十歲的門檻,同樣內心理想滿溢,只是唯恐再無兌現的可能。於是在某一天,她毅然決然地奔赴「日落巴黎」,選擇一段不一樣的人生,而這才只是新生活的起點。

女導演似乎更易於打造出最優的女性人物角色,編劇兼導演彭秀慧將劇中的女性角色細膩地加以個人詮釋,只是鄭欣宜飾演的黃天樂的戲份有些偏重「煽情」,過度誇張的表演,尤其是表情,可整理出無數個「表情包」了,想表現得樂觀、堅強,可因為表情誇張,結果讓觀眾感覺更像是「強顏歡笑」。

29+1歲,是成熟女性的年齡,你可以選擇結婚生子,安穩度日;也可選擇繼續奮鬥;同樣可以為了自由,選擇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無論你的選擇是哪一種,只要你的決定不違初心,快樂就好。總之,個人心情是最重要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做自己想做的事,凡事不必苛求完美,但求無愧於心就好。

相關焦點

  • 土星自轉周期變長困擾科學家
    根據其發出的自然無線電波變化規律來測定這些行星的自轉周期,是科學家長期以來採用的一種準確性很高的測量手段。 根據「卡西尼」號2003年4月29日到2004年6月10日期間收集到的土星無線電信號,科學家們最新測出的土星自轉周期為10小時45分45秒,誤差範圍36秒。這與1980年和1981年美國「旅行者」1號和2號飛船測得的結果相比,大約長了6分鐘。
  • 並非是木星土星匯合周期
    不要再迷信風水,學風水先從正確思想開始》這文所說,三元九運以訛傳訛,搞到連百度百科以及搜狗百科都寫有三元九運周期來源是根據土星與木星只需要稍稍的懷疑一下,木星繞太陽周期為11.86年,土星繞太陽周期為29.45年,他們相遇就恰好是20年?剛剛為整數20嗎?假設是19.7年相遇一次,若還按20年一運計算,那每隔20年就將近差0.3一年,一個元運就將近差1年。那麼是不是三元九運這套元運時間就需要重新編排和計算?學習風水需要有這樣的懷疑態度才行。
  • 一首《歲月無聲》,揭露Beyond生涯的浮沉,黃家駒感嘆歲月唏噓
    在1988年後,Beyond也算走向了正軌,他們的名氣也逐日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們知道了它的存在,而在過去的五年時間,一直處於低迷和無人問津的Beyond,可以說是一段唏噓又充實的歲月。因為在當時,他們一直在努力和堅持,這是充實的,從成就上看,它並沒有取得什麼成就,甚至名氣都沒有,這是讓人覺得是唏噓的。
  • 背後的真相讓人唏噓
    背後的真相讓人唏噓,老了也不得安寧!說起愛因斯坦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這位世界上最接觸的科學記者之一,有種超越常人的智商,相信大家最先接觸到愛意斯坦森好在初中的科學書上,能量守恆定律是多麼的神奇!但是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愛因斯坦喜歡吐舌頭呢?
  • 007夢語 摩羯座水瓶座運勢,9.29土星在摩羯座順行
    星象主要有如下現象, 太陽在天秤座 金星拱火星 火星刑土冥,火星在白羊座 土星在9月29日,在摩羯座恢復順行。 主張創新變革的天王星自2020年8.15日起,在金牛座逆行,2021年1.14日在金牛座恢復順行。 固守穩定傳統的土星在2020年5.11日,在水瓶座逆行 2020年7.2,土星離開水瓶座重回摩羯座。 2020年9.29則在摩羯座恢復順行。
  • 卡西尼號揭秘土星大家庭 星星背後的物理(十六)
    他發現了木星赤道旋轉得比兩極快,這是一種後來被稱為「較差自轉」的現象。對土星而言,卡西尼發現了土星四個較大的衛星,還將土星光環看得比惠更斯更清楚,他發現土星環不僅僅是個「圓盤」,盤中還有一條暗縫,後人以他的名字命名這條縫為「卡西尼縫」。也許是因為天文和物理偏重的方向畢竟有所差別,卡西尼和惠更斯的物理思想表現迥異。
  • 天文知識——土星(Saturn)
    土星的自轉速度非常快,僅次於木星,所以它看去也是扁球狀的。土星的體積是740倍,質量是地球的95倍。由於土星的密度比較小,所以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差不多。土星的大氣稠密,主要成分是:氫、氦、甲烷和氨等。
  • 為何土星的旋轉周期難以測量,它的一天到底有多長時間?
    但對於許多其他星球的旋轉周期而言,迄今為止都還是有一個存有爭議的複雜問題。比如,像土星這種類型的行星,由於沒有可跟蹤的表面特徵,無法實現通過雲層觀察到氣體巨行星上的穩定地標,因而讓測量難度提升,科學家們更為此而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旋轉周期不僅可以描述行星的基本屬性、解釋某些行為,還能提供許多關於其形成的重要線索,那麼,為何測量它的旋轉周期會如此困難,土星上的一天到底有多長時間?
  • 行星故事 | 星辰裡的時鐘——土星
    土星繞行黃道一周,時間是29年半,平均在每個星座停留的時間約為兩年半。土星一直被東西方的佔星學家視為兇星,土星的英文名「Saturn」即魔鬼撒旦之音。在佔星學上,土星循環是很重要的生命現象。土星循環即是土星由出生的哪一點繞行黃道一圈,在年約29歲半時又回到出生點的周期。土星第一個周期,通常代表佔星意義上人類真正的成熟(而非法律上的二十歲成年)。
  • 7月10日土星衝日觀賞時間2019 土星衝日是什麼意思介紹
    7月10日土星衝日觀賞時間  新華社天津7月8日電(記者周潤健)繼6月的木星「衝日」後,本月又有一顆太陽系的大行星上演「衝日」好戲。天文專家介紹,10日土星「衝日」,當晚身披迷人光環的「指環王」幾乎整夜可見,我國感興趣的公眾可對其進行觀測。
  • 土星木星上演星星相「吸」奇觀
    原標題:土星木星上演星星相「吸」奇觀 12月21日是冬至,是北半球各地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除了這個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氣,當天其實還有一個重大天象——那就是二十年一遇的「木土相合」。這次土星、木星這麼近的距離,可是百年難遇的。
  • 下周二,「指環王」土星將迎最佳觀測時機
    新華社資料圖下周二,土星衝日將在天空上演太陽系的「指環王」土星將迎最佳觀賞時機,並整夜可見。如果使用天文望遠鏡,您會看到美麗的「土星環」。天文專家表示,近年來,土星光環已經大大傾斜,便於觀察。什麼是衝日呢?北京天文館專家寇文介紹,土星在地球軌道之外圍繞太陽運行,稱為外行星。外行星還包括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 土星今天「衝日」,公眾可睹「指環王」風採
    土星今天「衝日」,公眾可睹「指環王」風採繼7月14日太陽系的「大個子」木星「衝日」後,有著「指環王」美譽的土星也將在7月21日上演「衝日」好戲,公眾憑藉肉眼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可一睹土星的靚麗風採。土星是夜空中最美麗的星球之一,它是肉眼易見的大行星中離地球最遠的。用肉眼看來,它呈現為一個明亮的淡黃色的天體;在望遠鏡中,其外形像一頂草帽。土星「衝日」的定義其實是土星和太陽視黃經相差180度,簡單理解就是土星、地球、太陽排成一條直線。
  • 太陽系五大行星運行周期和質量
    太陽系五大行星公轉周期和質量及交會周期;木星公轉周期11.8618地球年,木星質量約為318個地球質量,土星公轉周期29.5767地球年,土星質量約為95.18個地球質量,火星公轉周期1.88地球年,火星質量約為0.11個地球質量,金星公轉周期0.666地球年,金星質量約為0.82
  • 難得一見,冬至日木星合土星!
    「行星相合」原本是相對普通的天文現象,然而,即將發生在12月21日的「木星合土星」,將會是近400以來「最近的相遇」。如果天色晴朗、大氣潔淨,市民不妨到戶外光汙染較少的地方進行觀測,共度冬至日祥和的時光。這次木星合土星屬於它們之間的「大合」。何為木星和土星的「大合」?
  • 土星21日「衝日」,公眾可睹「指環王」風採
    新華社天津7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繼7月14日太陽系的「大個子」木星「衝日」後,有著「指環王」美譽的土星也將在7月21日上演「衝日」好戲,公眾憑藉肉眼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可一睹土星的靚麗風採。土星是夜空中最美麗的星球之一,它是肉眼易見的大行星中離地球最遠的。用肉眼看來,它呈現為一個明亮的淡黃色的天體;在望遠鏡中,其外形像一頂草帽。
  • 土星21日「衝日」,公眾可睹「指環王」風採
    新華社天津7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繼7月14日太陽系的「大個子」木星「衝日」後,有著「指環王」美譽的土星也將在7月21日上演「衝日」好戲,公眾憑藉肉眼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可一睹土星的靚麗風採。土星是夜空中最美麗的星球之一,它是肉眼易見的大行星中離地球最遠的。用肉眼看來,它呈現為一個明亮的淡黃色的天體;在望遠鏡中,其外形像一頂草帽。天津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李梅叢介紹說,當土星、地球和太陽大體在一條直線上,地球位於二者中間時,稱為土星「衝日」。「衝日」前後,土星離地球最近,亮度也最高,是觀測的最佳時機。
  • 土星將「衝日」 民眾可一睹「指環王」風採
    【解說】繼7月14日太陽系的「大個子」木星「衝日」後,有著「指環王」美譽的土星也將在7月21日上演「衝日」好戲,民眾憑藉肉眼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可一睹土星的靚麗風採。  【解說】土星是夜空中最美麗的星球之一,它是肉眼易見的大行星中離地球最遠的。用肉眼看來,它呈現為一個明亮的淡黃色天體;在望遠鏡中,其外形像一頂草帽。
  • 盤點10部榮獲「土星獎」的高分科幻電影,科幻迷別錯過!
    土星獎土星獎所提名的影片大多是在當年具有一定影響力、引起過轟動的影片,像《星球大戰》《異形》《超人》《外星人E.T.》《終結者》《星際迷航》《侏羅紀公園》《黑客帝國》《X戰警》《復仇者聯盟》《鋼鐵俠》《阿凡達》《盜夢空間》《地心引力》《星際穿越》等超級科幻大片,都曾獲得過土星獎。這些大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就不用我再推薦了。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是另外十部榮獲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獎」的高分電影,每一部都值得一看哦。1.《第五屠宰場》第一屆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於1972年上映。
  • 九大行星:土星
    這表明土星和木星一樣有內在能源。後來「先驅者」11號的紅外探測證實了這一點,測得土星發出的能量是從太陽吸收到的2.5倍。土星的光環1610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觀測到在土星的球狀本體旁有奇怪的附屬物。1659年,荷蘭學者惠更斯證認出這是離開本體的光環。1675年義大利天文學家卡西尼,發現土星光環中間有一條暗縫,後稱卡西尼環縫。他還猜測,光環是由無數小顆粒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