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
1、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1月份在北緯60°附近,由於亞歐大陸冷卻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亞高壓(亞洲高壓),副極地低氣壓帶被亞洲高壓切斷,使副極地低氣壓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壓中心(阿留申低壓)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壓中心(冰島低壓)。
2、7月份,在北緯30°附近,由於亞歐大陸受熱快,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印度低壓(亞洲低壓)最為突出,使分布在此處的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印度低壓切斷,使副熱帶高氣壓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高壓中心(夏威夷高壓),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壓中心(亞速爾高壓)。
提醒:南半球表面與物理性質比較單一的海洋佔絕對優勢,因而氣壓帶、風帶基本上呈帶狀分布。
氣壓帶、風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1、氣壓帶、風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從全球來講,大氣環流把熱量和水汽從一個地區輸送到另一個地區,使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分得到交換,是各種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的地區會形成不同的氣候。
2、氣壓帶、風帶控制下的類型
(1)受單一氣壓帶影響形成的氣候類型:【1】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2】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3】冰原氣候(極地高氣壓帶)
(2)受單一風帶影響形成的氣候類型:【1】熱帶沙漠氣候(信風帶)
(3)受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1】熱帶草原氣候(實際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乾季受信風帶控制)【2】地中海氣候(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3、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拓展: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1】太陽輻射:大氣運動的最根本能源,是形成氣候的最基本因素。
【2】大氣環流:促進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水分的調整和分布,影響各地氣候;它本身也是一種氣候現象。
【3】下墊面: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不同性質的下墊面直接影響大體的水熱狀況。
【4】人類活動:改變大氣成分(二氧化碳增多)和水汽含量,改變地面性質(興修水庫、植樹造林),影響局部氣候。
鋒與天氣
1、氣團:在對流層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範圍內,溫度,溼度,穩定度等物理性質,分布相對均勻的大範圍空氣,被稱為氣團。它有冷氣團和暖氣團之分。比下墊面溫度高的氣團被稱為暖氣團;比下墊面溫度低的氣團,被稱為冷氣團。
2、鋒: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叫鋒面,其水平範圍可由數百千米到數千千米。由於冷空氣的密度較大,鋒面自地面向高空是向冷氣團一側傾斜的。鋒面與地面相交的線叫鋒線。鋒面與鋒線統稱為鋒。
3、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
點撥:如何識別冷鋒和暖鋒
(1)根據符號判斷:三角所對方向為冷鋒移動方向,半圓圓弧所對方向為暖鋒移動方向。
(2)根據冷氣團的移動方向和鋒面坡度(鋒面與地面的夾角)判斷。冷鋒:冷氣團移動方向指向暖氣團,坡陡。暖鋒:冷氣團移動方向呈環狀,坡緩。
(3)看雨區範圍及位置:冷鋒:雨區窄,主要在鋒後。暖鋒:雨區寬,主要在鋒前。
(4)根據過境前後氣壓、氣溫變化判斷
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
點撥:氣旋與反氣旋的判斷方法
氣旋和反氣旋的判斷,可用物理學的左右手定則來判斷
北半球氣旋、反氣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氣旋中心氣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四周表示四周氣流方向是逆時針,東部吹偏南風,西部吹偏北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氣旋中心氣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四周剃留成順時針方向流動,東部吹偏北風,西部偏南風。
南半球氣旋、反氣旋用左手表示,方法與北半球相同。
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影響,
1、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1)自然原因;厄爾尼諾、太陽活動→全球變暖
(2)人類原因:毀林,使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減少;燃燒礦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全球變暖
2、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1)對海平面和海岸帶來的影響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沒;破壞港口設備,影響航運;海岸侵蝕加強;影響沿海水產養殖業;地下水位升高土壤鹽鹼化。
(2)對水循環和水資源的影響
【1】全球變暖會影響整個水循環過程,可能是蒸發加大,改變區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極端異常事件的發生,導致洪澇、乾旱災害的頻次和強度增加,以及地表徑流發生變化。【2】隨著徑流減少,蒸發加強,全球變暖將加劇水資源的不穩定性與供需矛盾。
(3)對農業的影響
北半球變暖溫度帶北移,有利於作物生長,高緯度地區受益;中緯度穀物蛋的變暖及作物水分虧缺。糧食生產頻率降低,中緯度地區受損。總的來說,世界糧食生產總體下降。
(4)可能導致乾旱、洪澇、暴雨等災害事件的增加
【1】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後,北半球高緯度和中緯度大部分地區的降水將會增加。
【2】大部分乾旱、半乾旱區域則因蒸發增強而變得更加乾燥。
【3】熱帶氣旋的強度和頻率將會明顯增加。
(5)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會增加
全球氣候變暖,熱帶、亞熱帶地區炎熱天氣頻率增加,擾亂人體新陳代謝,改變某種疾病傳染媒介的活動範圍、改變病原細菌滋生環境。從而影響人類健康。
(6)對工業的影響,
溫度升高,將減少高緯度地區供暖的能源消耗,增加低緯度地區製冷能源的消耗;全球變暖可使那些產生大量溫室效應氣體的工業活動承受越來越多的政策性壓力和稅收負擔,而使節水節能技術、耐高溫、耐乾旱的培育技術等獲得廣闊的市場。
(7)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自然生態系統不能適應變化了的環境,人類佔有的土地限制了生態系統的自然遷移→物種遭受損失;海水溫度變化及某些洋流選在變化,魚類聚集地的變化→某些漁場消失,某些漁場擴大;土地荒漠化,生態環境惡化。
六竹書生小微博:
(1)重慶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及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
(2)皖南古村落:皖南古村落指安徽長江以南山區地域範圍內,以西遞和宏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西遞坐落於黃山南麓,雖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蕩,風雨的侵襲,從整體上仍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宏村則以造型獨特,並擁有絕妙田園風光,被譽為中國畫裡鄉村。
(3)明清皇家陵寢:明清皇家陵寢是中國明、清兩朝皇帝悉心規劃營建的文物建築,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喪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會的宇宙觀、生死觀、道德觀和習俗,也體現了當時中國最高水平的規劃思想和建築藝術,林亭分布於北京、河北、遼寧、安徽、江蘇、河北等地,主要建築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寢原貌。
(4)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布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千米。始鑿於北魏年間,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窟窿2300多個,雕像10萬餘尊,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龍門石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5)四川青城山: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道家名山。山內古木參天,群峰環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蹟眾多;後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外桃源,綺麗而又神秘。杜甫《丈人山》詩有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永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