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後地理重要嗎

2020-11-25 高考網

高考改革後地理重要嗎

高考改革以後,作為主科老師,不用擔心,因為英語、語文、數學還是屬於必考科目,但對於小科教師,由於現在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一些科目如果選擇的學生少,就會淘汰一部分老師。

作為地理,以前確實不是一個太重要的科目,很多人擔心高考改革後地理重要嗎?

在上海37所本科高校的1096個專業中,提出選考科目要求最多的是物理,有415個,其次是化學337個,第三位是生命科學222個,地理、歷史、思想政治分別有47個、41個、26個。

總的來說通過地理學科學習,可以明顯提升學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細緻的思維方式、全面的綜合分析能力、地理學科素養。

首先,地理學科學習是思維方式的培養。高中地理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礎上,衍生出人文地理,接著自然和人文又相互聯繫、相互影響;考題主要側重考察學生如何綜合的運用知識的各個框架,理清錯綜複雜的關係,分析現象原因、分析行為影響、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這種思維方式備受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專業的青睞。

其次,地理學科學習是人文素養的基礎。自古以來,中國地大物博,地區差異明顯,文化璀璨讓人應接不暇;而文學、藝術、歷史等領域也著實都以地理差異為根本。因此,對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知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研究古往今來的相關人文文化、社會關係,才能做到更好地參透其中內涵。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到2017年開始,全國所有省市區將不再分文理科,語文、數學、英語為高考必考內容,學生還可以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這六種科目中任選三科納入高考分數當中,這將有利於地理人才的選拔,因為大學地理是以理科為主,高中地理是以文科為主。

據預測,一旦這種方案正式實施,地理課本將進行修改。部分改版內容如下:(官方未證實)

必修一: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單元 地球的自轉及其地理意義

第三單元 地球公轉及其地理意義

第四單元 地球運動的利用

必修二:

第一單元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

第二單元 巖石圈資源的利用與循環

第三單元 水圈與水循環

第四單元 水資源的利用與循環

必修三

第一單元 大氣圈

第二單元 大氣的運動

第三單元 大氣圈與天氣

第四單元 大氣圈與氣候

第五單元 經典氣候學

第六單元 全球變暖與人類

選修1-1(文)

第一單元 人口與地理環境

第二單元 城市與地理環境

第三單元 產業活動與地理環境

第四單元 人類聯繫的活動方式

選修1-2(文)

第一單元 認識區域

第二單元 南極與北極地區

第三單元 世界上主要的國家和地區

選修2-1(理)生物地理學

第一單元 生物與地理環境

第二單元 生態系統的地理分布

第三單元 生物多樣性及自然保護區

選修2-2(理)地理信息技術

第一單元 遙感與函數

第二單元 GIS與函數

第三單元 GPS與函數

第四單元 地理信息技術的利用

選修2-3(理)

第一單元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第二單元 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第三單元 地理環境的遞變

第四單元 環境與保護

相對來講,地理的重要性比歷史和政治還要高一些,但總的來看,地理、歷史和政治,都是屬於不重要的科目,能報考的專業極少,以後相對報考的學生也會變少。從上面的數據也可以看出,政治是最不重要的一個科目,以後選考的人會越來越少。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2021高考改革丨選科對新高考蝴蝶效應之地理篇
    據悉,2021年全國共14個省市地區實行新高考,其中8個省市將「3+3」模式改成「3+1+2」,新高考選科重要性逐漸凸顯。根據各地最新發布的高考政策,除了三大必考主科外,作為「選項」的六個學科可以排列組合出的多種方式,每一個學科有哪些學習痛點和誤區,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組合,如何複習備考等等,任何一個細枝末節都可能對新高考產生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今天我們來聊聊新高考選科的大熱門——地理。
  • 上海新高考改革的三個悖論
    而且,選考科目的考試成績是在考後兩周公布,無論成績是好是壞,都得面對,一旦成績不盡如人意,將會對學生造成巨大心理壓力,導致無法以平常心態面對接下來的考試。這也是我作為過來人所深刻體會到的。我在高二第二學期時進行了地理等級考試,出成績時我正在複習期末考,至今還記得看到成績那刻的怔愣、迷茫與崩潰。
  • 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麼辦
    浙江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選考人數下降問題,正持續引發輿論關注。圖為2017年6月8日,浙江義烏市,在義烏市第四中學考點,考生在結束了最後一門考試後走出考場。這不僅對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深入推進有重要意義,也有利於其他省份在推進高考改革時有更完善的頂層設計。不能讓上海和浙江已出現的問題在其他省市繼續發生:對上海和浙江來說,在改革推進過程中修改相關措施,確實存在著「打補丁」、引發新的不可預料的後果的問題;但是在其他省市,在剛啟動改革時,就根據浙江和上海已發現的問題設計本省的高考改革方案,是對高考改革應有的負責任態度。
  • 高考改革後,4類老師將受益,報考師範專業有方向了
    新高考制度的實施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增加了學生的多樣化發展。在以往的文理分科的時候有的學生對自己所學科目並不感興趣但迫於對以後大學專業和就業的考慮,不得不去學習。而現在學生們可以在七門課程之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達到了揚長補短的教育。
  • 中高考改革後,各科分數怎樣計算
    教育部消息:全國中高考改革在2018年已經開始了,以後小學、中學生都將受到較大的影響。中高考改革後,各地的中高考分數規則也將隨之改變,中、高考制度的改革讓很多的家長不安分了,因為中、高考的改革打破了孩子的原有的學習方式,對孩子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同時,家長對於改革新政策難以理解,甚至有很多家長都沒有見過改革政策,一頭霧水,還談什麼理解,難怪很多家長這麼不淡定,擔心、害怕的家長的不計其數。
  • 生物學成為滬高考改革後更多考生和更多專業的「選項」
    本市實行「3+3」新高考制度後,考生對於「語數外」之外的「+3」科目,須從「政、史、地;物、化、生」中進行「6選3」。由於選考科目實行「先考先清」原則,地理、生物都不在高三年級進行等級考,因此,相比改革之前,更多學生選擇地理和生物,以便可以提前完成考試,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用於最後一年其他科目的迎考。在新高考選考模式下,生物不再是冷門。
  • 新高考「3+1+2」模式下,選擇了物理,選政治和地理可行嗎?
    在多次傳出高考改革的消息後,今年有8個省份正式確定了將採用「3+1+2」模式進行高考改革試點。新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文理分科模式。根據方案,3是語文、數學、外語為高考的必考科目,2是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作為考試科目,2則是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選擇兩門科目作為最後的高考科目。
  • 2021年新高考改革全面解讀
    溫馨提示:本文分政策篇、選科篇、考試篇、賦分篇、志願篇,篇幅較長,建議收藏轉發後隨時查看。  政策篇  1、新高考改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答:新高考改革後如果按照選科方案來重新分班,那就有可能出現有的選科組合會有很多人選,超出一個班的人數;而有的組合可能超級冷門,選的人太少了,所以原來的行政班模式就沒法再滿足需求了,所以就實行走班制。  11、新高考後,高考滿分是多少分?  答:語數外每科150分,共450分;選考科目每科100分,共300分;總分750分。
  • 高考改革研究報告:新高考如何融匯中西
    2、指導高考改革的幾個重要文件 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014年9月3日國務院發布《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2019年6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
  • 高考改革後作文這樣寫
    高考需要改革,否則會嚴重地妨礙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妨礙素質教育方針的落實,這已經是全社會的共識。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是繼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我國教育事業的一次革命性的變革。
  • 高考地理考出新高度,地理應該怎麼學?
    每一年的高考都能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關於高考的話題頻上熱搜。高考不僅僅只是一次簡單的考試,而是整個社會都在關注的事。而今年的高考地理就因「平頂山」一題上了熱搜。7月8號,劉昊然還發微博問:"要和我一起爬平頂山嗎?」
  • 北京公布高考改革方案:2020年起不分文理科
    等級性考試內容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基礎性和拓展型課程要求為依據,考試成績作為高中學生升學的重要依據。合格性考試科目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等級性考試科目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   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設合格性和等級性考試。高中學生在完成基礎性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可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選擇其中3門科目參加相應的等級性考試。
  • 2021年高考改革正式實施!這類考生有福啦!
    註:按照物理和歷史分類編制計劃、分類劃定分數線、分類投檔錄取;2:考生在政治、地理、生物、化學4門科目中任選2門參加考試,每一門滿分100分,以等級分計入總成績。此次改革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不再以文理分科,一定程度上解綁了考試科目。改革之前分為文理科,文科的數學要更簡單,政治、歷史和地理是捆綁在一起的文科科目,物理、化學、生物則屬於理科科目。
  • 高考地理大題答題模板
    高考地理大題答題模板2018高考已經進入高考複習階段,那麼對於地理基礎弱的同學來說,該如何學習地理這一門學科呢?有哪些答題模板適合於地理答題的技巧呢?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
  • 異地高考改革能符合「帕累託最優原則」嗎?
    異地高考改革能符合「帕累託最優原則」嗎?晨霧/ 文今天(2013年2月17日)的工人日報上以問答的方式發表了一篇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周光禮的觀點文章《平等對待所有利益相關者》(本文後附有有原文)。在問及如何穩妥推進異地高考政策?
  • 2021年多省全面實行新高考制度,2020年高考失利後還能復讀嗎?
    新高考考生從高二開始選科(有的學校會從高一開始進行選科) ,在物理、歷史2門中選擇1門,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中選擇2門,一共有12種選科組合。現在高三的同學,採用的是語數英+文綜/理綜的舊高考模式。
  • 新高考為什麼學生熱衷地理和生物而棄選物理?
    經歷過老高考的人都知道,地理和生物曾經長期被排除在高考之外,後來實行「3+x"後,地理和生物才分別作為文科和理科納入高考,而現在的新高考改革下,地理和生物卻意外成為最火的學科了,我們不得不感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一、學生為何熱衷選擇地理和生物?
  • 新高考選擇歷史和生物、地理怎樣?兩點詳細講解這種組合利與弊
    2019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國8個省市進行高考改革,江蘇省在2021年將實行「3+1+2」高考模式,屆時江蘇高考480分將成為歷史,用「3+1+2」高考新模式,滿分750分;對家長和孩子來說,高考改革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考改革後我們得面臨著選科問題!
  • 新高考「3+1+2」模式一改革,物理成了寵兒,這門學科卻遭冷落
    新高考改革正逐漸覆蓋各省各地,越來越多考生即將加入「3+1+2」模式的隊伍中來。而「最優學科選擇和組合」等相關話題的熱度越來越高,如何選科,成為家長考生最頭疼的問題。
  • 權威發布丨2018年高考考試大綱(地理)+名師解讀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規範性文件和標準,是考試評價、複習備考的依據。《考試大綱》明確了高考的性質和功能,規定了考試內容與形式,對指導高考內容改革、規範高考命題都有重要意義。《考試大綱》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參照《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並考慮中學教學實際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