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成為滬高考改革後更多考生和更多專業的「選項」

2020-11-29 東方網

  本市實行「3+3」新高考制度後,考生對於「語數外」之外的「+3」科目,須從「政、史、地;物、化、生」中進行「6選3」。由於選考科目實行「先考先清」原則,地理、生物都不在高三年級進行等級考,因此,相比改革之前,更多學生選擇地理和生物,以便可以提前完成考試,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用於最後一年其他科目的迎考。在新高考選考模式下,生物不再是冷門。然而,對於生物這門有了新課標的課程,你了解多少?

  生物考生選項多,專業覆蓋八成

  據上海市本科高校專業(類)對首年新高考選考科目的要求,滬上近40所院校共設置具體專業或學科大類約1100個。其中,提出「考3門」科目要求的專業達280多個,最常見的組合就是「理、化、生」這3門,涉及理學、工學、醫學的200多個專業均可接受這一考科組合的報考。

  有人說,21世紀是生命科技的世紀,大健康產業在中國風生水起,考科與專業冷熱關係也因此變化。從具體各科目受高校的「歡迎程度」看,在所有專業(類)中,高校提出最多的選考科目是物理,有415個,佔總數的37.9%;其次是化學,有 337個,佔 30.7%;再次就是生物,有222個,佔20.3%;而地理、歷史、政治都在其後,分別為 47個、41個、26個。從前屬於「少數派」的生物、地理,均在文理不分科條件下「變暖」了。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統計,論傳統高考的專業覆蓋面,選考理科的話,約可覆蓋60%的專業門類;而在新高考「+3」後,考生物的考生,可選擇的專業覆蓋面達80%。

  四大核心素養未提「知識」二字

  生物學科專家們日前齊聚華東師範大學,解讀今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以及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掌握中學生物學。在專家看來,考試評級與課程標準是一脈相承的:課程達標更高,考評等級也更高,高水平的教、學、考往往超越單一的知識層面。

  擁有60年歷史的全國教育類核心期刊《生物學教學》的主編李宏慶介紹,2013年教育部就啟動普通高中各個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其中《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歷時4年修訂完成,將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凝練為16個字:「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這4個關鍵詞中並沒有「知識」二字,更關鍵的字眼是「觀念」「思維」「責任」等。

  從課改到教改,再到招考改革,幾大環節一直在動態調整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趙佔良透露,高中生物教材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中。通常,關於物種之間的種間關係只有4種:捕食關係、競爭關係、寄生關係與共生關係,但在研討中,有生態學家提出,有的物種還存在著一種原始合作關係。於是,教材編寫時採納了這一意見,寫入了第5種種間關係。他認為,新的變化提示生物學教學是與時俱進的。

  因果關係複雜,重在高階思維

  「這次課程標準修訂有兩大突破。」作為國家新課標修訂組核心成員之一,上海師範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胡興昌說,除了凝練核心素養,另一項突破便是首次提出了學業質量(標準),明確學生完成學科學習後應達到的學科能力,其中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無疑也是學科考查重點。胡興昌說,課標水平共分4個等級,以「生態系統平衡」為例,包含物質代謝、能量轉化、物種演進等,最高等級水平絕不是只考出「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知識基礎上構建起生態平衡觀念,並且能夠以此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生態系統平衡」不局限於生物學,也涉及物理、化學、地理等其他學科。

  趙佔良認為,從科學思維角度看,生物學與其他理科學科的比較優勢在於高階思維更多,如辯證思維、整體性思維與複雜性思維等。在生物學上,因果關係相當複雜:有時是一因多果,如藥物副作用;有時是一果多因,如身高決定論;有時還是多因多果,比如環境汙染及其治理——各種因素和結果存在線性和非線性關係。然而,有些考題,如食物鏈推導的問題,「甲—乙—丙」或「丙—乙—甲」之間都是單向箭頭,「這顯然是有礙科學思維發揮的反例,考生不能如此簡單而機械地操作。」

相關焦點

  • 8個省份發布高考改革方案 考生須物理歷史二選一
    其中,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50分。選考科目中,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自主選擇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後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選考科目如何賦分?
  • 高考改革:北京大學「3+1+2」專業選科要求,考生及家長請收藏!
    導讀:高考改革:北京大學「3+1+2」專業選科要求,考生及家長請收藏!北京大學,中國頂級高校之一,無數學子心儀的高校。2021年新高考改革方案出爐,河北、遼寧、湖北、湖南、重慶、江蘇、福建、廣東8個省份將推行的「3+1+2」高考模式。「3+1+2」高考模式下北京大學各專業對選科有什麼要求,今天小編就大家帶來北京大學各專業選科要求,供2021年高考考生參考。
  • 2021河北高考綜合改革落地之年招生和錄取實施方案詳情
    再將A至E等級內的考生原始成績,依照等比例轉換原則,分別對應轉換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賦分成績。 高考成績公布時,考生查詢到的再選科目成績是等級賦分後的成績,不需要考生自行轉換。 6.改革後,高職分類考試招生、對口升學考試招生有變化嗎?
  • 2021年多省全面實行新高考制度,2020年高考失利後還能復讀嗎?
    新高考考生從高二開始選科(有的學校會從高一開始進行選科) ,在物理、歷史2門中選擇1門,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中選擇2門,一共有12種選科組合。現在高三的同學,採用的是語數英+文綜/理綜的舊高考模式。
  • 解讀未來高考改革的七大動向
    針對高考改革最受關注的多個熱點及難點問題,本文從考試和測量的專業角度進行了回應,並從理論和實際操作的不同層面梳理出關於未來高考改革7個值得關注的動向。  國家陸續出臺了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系列文件,提出了多項高考改革的任務和措施,抓住了教育改革的關鍵,使之成為牽引教育發展的「火車頭」。
  • 高考結束後,選擇什麼專業能進入國家電網?這些專業考生應該知道
    國家電網對於學生的學歷要求並沒有那麼嚴格,更多的是需要技術性人才,因此學這類專業的學生機會更多。哪些專業的畢業生有機會進入國家電網?第一個、電氣類專業國家電網大多數工作都是和電氣相關的,因此學電氣類相關專業,可以進入國家電網。第二個、通信類和計算機類近年來,通信發展迅速,任何行業都離不開通信,離不開計算機。
  • 報考師範類專業的考生,要注意這5大專業,就業前景很一般
    文/曉寧說教育2020年的全國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這幾天全國各省市的高考成績也已經陸續的公布了,很多考生今年的高考成績還是很不錯的。然後接下來的近一周時間裡,就是大家選擇院校和專業的志願填報時間了,相信這期間也會有很多考生以及家長開始煩惱,專業到底要怎麼選才能不入坑呢?
  • 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麼辦
    浙江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選考人數下降問題,正持續引發輿論關注。圖為2017年6月8日,浙江義烏市,在義烏市第四中學考點,考生在結束了最後一門考試後走出考場。這不僅對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深入推進有重要意義,也有利於其他省份在推進高考改革時有更完善的頂層設計。不能讓上海和浙江已出現的問題在其他省市繼續發生:對上海和浙江來說,在改革推進過程中修改相關措施,確實存在著「打補丁」、引發新的不可預料的後果的問題;但是在其他省市,在剛啟動改革時,就根據浙江和上海已發現的問題設計本省的高考改革方案,是對高考改革應有的負責任態度。
  • 廣東2021高考有大變化!
    四、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視高考綜合改革工作,將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及時研究解決高考綜合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強風險防控和輿情應對,保障高考綜合改革平穩順利實施。
  • 2021年高考改革正式實施!這類考生有福啦!
    「3+1+2」方案是指高考考試科目設置為「3+1+2」組合方式。3:語文、數學、外語共3門科目,每一門滿分150分,以原始分計入總成績。1:考生在物理和歷史中任選1門,每一門滿分100分,以原始分計入總成績。
  • 高考改革研究報告:新高考如何融匯中西
    選考就要賦分,加入高考改革的14省市有5種賦分方法,山東的5等8級賦分制區分度最好。現在只有接近50%的專業提出了選科要求,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專業提出選科要求。 本輪高考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各地應該儘快加入本輪高考改革。
  • 2021年新高考改革全面解讀
    目前新高考改革已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門話題!尤其是2021年新高考的8省市及未來即將實施新高考的省市地區。  為助力各地家長、考生更加全面了解和透析新高考報考政策,為大家帶來了《新高考報考進階100問》,研究價值極高,供廣大師生、家長參考學習。
  • 高考英語命題的改革之路——孔德惠教授訪談錄
    現在各省執行情況不一,儘管高考改革步伐在加快,還處在調整期。高考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經過浙江和上海的高考試點,考試權進一步收攏,全國還有8套高考英語題。考試命題仍然是個大問題。考生怎麼能考出水平,高校怎麼能選拔出人才,這些都和命題直接相關。
  • 從「物理之殤」到「加權賦分」,浙江新高考改革真的失敗了嗎?
    作為新高考試點省份之一,2019年是浙江省進入高考改革的第三個年頭。本著打破「一考定終身」的美好願景,然而,卻似乎並沒有那麼順利。加權賦分11月初,浙江省進行了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
  • 新高考改革的特點和規則
    就目前而言,已經實現新高考的是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這六個地域,而在2021年來說的話,會有八個省份,也將會實行新的高考,分別為廣東,湖南,湖北,河北,遼寧,江蘇,福建,重慶。當然,前六個地域採用的為3+3模式,而明年實行新高考的省份採用的為3+1+2的模式。
  • 高考改革後,4類老師將受益,報考師範專業有方向了
    新高考制度的實施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增加了學生的多樣化發展。在以往的文理分科的時候有的學生對自己所學科目並不感興趣但迫於對以後大學專業和就業的考慮,不得不去學習。而現在學生們可以在七門課程之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達到了揚長補短的教育。
  • 高考卷化學第9題A和D選項均有爭議,標準答案A,考生:我選了D!
    對於高考尤其是全國卷,往往涉及到考生有幾百萬之多,要想以一張試捲來衡量所有考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嚴謹。雖然高考結束了,但是全民對高考的關注度依舊不減,自從高考試卷公布之後,儼然變成了全民來找茬,對高考試卷還真被一些人挑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全國一卷高考理綜化學第9個選擇題,題目如下圖。這道題的標準答案是A,但是目前關於D選項仍有爭議。
  • 廣東首屆新高考今年正式落地,佛山高中生如何迎戰?
    共分三個批次,首選科目須符合高校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方案》公布了廣東新高考具體志願填報方式和投檔錄取模式。與改革前相比,主要變化為:由投檔到院校變為投檔到院校專業組;考生學考選擇考對應的合格考科目成績合格。專業調劑範圍不同,專業服從調劑志願改革前是指可在招生院校未完成計劃的專業內進行調劑,2021年只能在同一個院校專業組未完成計劃的專業內進行專業調劑。
  • 新高考「3+1+2」模式一改革,物理成了寵兒,這門學科卻遭冷落
    新高考改革正逐漸覆蓋各省各地,越來越多考生即將加入「3+1+2」模式的隊伍中來。而「最優學科選擇和組合」等相關話題的熱度越來越高,如何選科,成為家長考生最頭疼的問題。
  • 廣東新高考方案及志願填報方式出爐!
    「1+2」的另外3門科目為廣東省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所報考高校和招生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及自身興趣特長進行選考: 「1」為物理、歷史2門科目2選1 「2」為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4選2 (廣東省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由我省自主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