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考尤其是全國卷,往往涉及到考生有幾百萬之多,要想以一張試捲來衡量所有考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嚴謹。雖然高考結束了,但是全民對高考的關注度依舊不減,自從高考試卷公布之後,儼然變成了全民來找茬,對高考試卷還真被一些人挑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全國一卷高考理綜化學第9個選擇題,題目如下圖。這道題的標準答案是A,但是目前關於D選項仍有爭議。
第9題是一個化學題,考察的知識點是氣體除雜,括號中的是雜質,後面給出的是方法,題目問的是不能實現的是哪一個選項?對於A選項錯誤很明顯,二氧化硫氣體是氧化性的,硫化氫氣體則是強還原性物質,二者如同水火不相容,一旦相遇就會發生歸中反應生成淡黃色的固體硫,如下圖。題目中問的是除雜,事實上二者不可能同時存在,所以A選項有原則性的錯誤。在官方給的標準答案中正確答案也是A選項。
不過目前爭議的地方在於D選項,D選項問的是能不能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一氧化氮氣體(NO)中的二氧化氮(NO2)雜質。這裡可能有一些人已經看不懂了,沒關係我們插入兩個背景知識介紹。一氧化氮不會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二氧化氮會和氫氧化鈉溶液可以發生反應,但是如果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混合之後就會發生如下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圖第二個。
所以我們在考慮用氫氧化鈉溶液除雜二氧化氮時候就要考慮這一點,同樣的我們根據第二個方程式也能看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前面的係數都是一,也就是二者發生反應時消耗量也是1:1。根據題目要求二氧化氮是我們要除去的,一氧化氮是我們要留下來的,但是上述化學反應已經表明了在除雜的同時連一氧化氮也除去了,這個方法是否可行就要打一個疑問了!
看到這裡有同學可能就會說,雜質的量少就算除雜的過程中消耗一點一氧化氮也沒關係,但是這道題並沒有說雜質NO2和氣體NO的量多少的問題,因此不能推斷出雜質的量就一定少,所以我們假設三種情況。情況①:一氧化氮的量>二氧化氮的量,這種情況確實可以達到除雜的目的,但是在除去二氧化氮的同時也消耗了等量的一氧化氮,屬於殺敵一千自損一千。情況②:一氧化氮的量=二氧化氮的量,這種情況在除雜的同時自己也沒剩下,屬於二者同歸於盡。情況③:一氧化氮的量<二氧化氮的量,這種情況在除去二氧化氮的同時自己本身也沒剩下,最後還沒除盡,屬於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所以目前關於這道題還有一些爭議,在考試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同學選了D選項,而一道選擇題的分數就有6分,所以最終這道題怎麼判卷也是眾多考生關注的焦點,畢竟6分就是幾千上萬人。類似的情況在2018年的高考理綜試卷中也出現過,如上圖。果糖是單糖A錯誤明顯,酶也可能是RNA,說酶是蛋白質B選項表述不嚴謹,最終判卷結果是A、B兩個答案都判對。不過今年這種情況最終的判卷結果還是要取決於考試院的標準,你認為這道題選D選項的同學應該算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