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化學卷「穩定中有變化」,試題開放性增強

2021-01-20 瀟湘晨報

對湖南高考生來說,2021年新高考各科目到底會怎樣考,題型有哪些變化,一直是備受老師和考生關注的事情。

日前,2021年高考首場考試——浙江省2021年首場選考和學考落下帷幕。1月10日,浙江省公布了物理、思想政治、化學、歷史、生物、地理等選考科目的命題思路。

有專家和老師表示,作為第一批高考改革省份,浙江高考的一些命題思路和新題型極有可能被2021年實施新高考的第三批共八個省(市)借鑑。那麼,浙江這場高考的各選考科目有著怎樣的命題思路,體現了哪些考查新方向呢?

化學科目

命題思路:改變個別題目形式,確保考生不「功虧一簣」

結合化學學科的屬性與應用,浙江這次的化學試題選取了在生產、生活、科學研究活動中和能源、材料、藥物等相關的真實情境為素材,第8題常見無機物的性質和重要用途,第21題鋁矽酸鹽型分子篩,第22題鎳鎘二次電池,第29題以高鈦渣和Cl2為原料加碳氯化製備TiCl4,第30題K2Cr2O7的製備,第31題非天然胺基酸的合成等。

命題組還表示,全卷充分考慮考生人數的變化、疫情對教學的影響等因素,難度與2020年選考試題基本保持一致。另外,適度了改變個別題目的形式。比如之前第28題分為28-I和28-II關聯度不大的兩部分,主要是延續合卷命題時的考查內容不變並有利於考生得分。本次將28-I和28-II兩部分整合,小題數量、考查內容和設問方式不變,但設問有梯度,確保考生不會因為推斷不出最終結果而得零分。

同時,試卷充分考慮考生的學習基礎,緊緊圍繞高中化學的主幹知識,從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等必備知識出發對試題進行整體性系統化設計。此外,化學學科的關鍵能力包括符號表徵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實驗探究能力、模型認知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等。試題創設緊密聯繫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體現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發展成果的真實情境,以實際問題為測試任務,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新信息重新建構的知識系統解決問題,重點考查化學學科關鍵能力。例如第12、23和29題第(5)小題重點考察模型認知能力;第21題、24題、31題重點考查綜合分析能力;第30題重點考查綜合分析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第31題結構簡式、化學方程式、同分異構體和合成路線的書寫重點考查學生的符號表徵能力;第28題第(2)小題、29題第(3)題、31題第(5)小題重點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名師解讀:增強試題開放性,有些題目呈現較大程度的變革和創新

對於這次化學選考考試,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高級教師劉劍和浙江省富陽中學高級教師邵傳強認為呈現了「穩定中有變化,變化中求創新」的風格,凸顯「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

試題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的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如21題、24題、25題、28題、29題均在歷屆試題的基礎上呈現較大程度的變革和創新,可以引導高中一線教學逐步走出「考什麼、教什麼」、「對題教學、對題複習」的泥沼。

在內容上,試卷較為全面地考察了基本化學用語(4、5)、核心概念(1、3、7、10)、重要無機物、有機物性質與應用(6、8、9、12、14、15、31)、反應原理(17、18、19、20、22、23、29)、物質結構(16、26)和實驗基本技能(11、25、28、30)等。試題較為深入地考察了學生的信息獲取及加工能力、證據推理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思維認知能力,如23題中對CH3COONa溶液加熱其pH變小的原因分析、26題通過數據證據進行醋酸分子締合的推理、陌生物質晶體類型推理、29題關於平行反應的調控機制分析,這些具有一定陌生度的試題情境,需要學生從微觀結構、平衡和速率等多角度系統分析化學變化的本質,還需要具有批判思維意識,能突破固有思維,尊重證據。30題關於「半滴」的操作描述一定程度檢測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中學化學教學要重視實驗,真做實驗,11題D項更是引導師生要關注實驗安全。

具體來說,試題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選擇題1-14題絕大部分知識來自教材本身,學生入手容易,有較強的學習獲得感;試題28、29、30、31較好地實現了不同模塊、不同章節知識的學科內融合,考驗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29通過設置不同梯度的問題,具有良好的區分度;試題23、24、29-(3)(5)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在獲取信息的基礎上解決新問題。

瀟湘晨報記者 李楠 實習生 譚潔儀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命題組解讀:2020高考試題和2019高考試題有什麼區別?
    也就是說,2020年高考全國有可能會出現基於新教材和舊教材的多套全國卷。 但無論是基於新教材出題還是基於舊教材,每一套高考題的出題方向都有共同特徵可循。今天,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高考各科試題分析,對比2020年高考考點,題型哪些地方不一樣,究竟會怎麼考。
  • 官方發布安徽2018年高考理綜全國卷1試題評析 化學注重基礎知識考查
    二、形式多樣,數據詳實,測評學科關鍵能力高考化學試題立足於培育學生支撐終身發展和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力,重點考查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學會學習等關鍵能力。今年的化學試題在測評關鍵能力方面體現了如下幾個方面主要特點。
  • 2017年普通高考(全國卷)物理試題評析
    一、堅持立德樹人,展現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高考物理試題在考查學生科學素養的同時,突出學科的育人功能,發揮高考的積極導向作用。在試題情境的設計中,注意結合當代中國的重大科技成果,展示我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比如,受控熱核聚變裝置旨在為人類提供巨大的清潔能量,是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
  • 高考頭條:大智專家深度解讀2019年高考試題「新」變化
    高考英語科試卷結構保持穩定,在試題情境的設計上,既有基於考生進行真實口語交際的聽力理解任務,又有需要考生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的書面寫作任務,全面突出「用語言做事」的語言學習目標,強化核心素養,突出「能力為重」。二、典題分析第二節:書面表達假如你是李華,暑假在倫敦學習,得知當地美術館要舉辦中國畫展。
  • 權威|教育部:2018年高考語文數學理綜文綜9科試題評析
    全國III卷《精衛詞》設置開放性答案,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張力。由於時代的變遷、語言的變化,對一些古詩的解讀是可以多元的,為鼓勵考生主動思考、發散思維,能夠言之成理的答案都可視為正確。2018年高考化學試題挖掘古代科技文獻,以我國古代化學化工成果為情境命制試題,例如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26題中提到「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得和使用金屬鋅的國家」,理科綜合全國III卷第35題中提到「《中華本草》等中醫典籍中,記載了爐甘石(碳酸鋅)入藥,可用於治療皮膚炎症或表面創傷」。試題中呈現的這些內容展示了中華優秀科技成果對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可以引導學生自覺傳承我國科學文化,弘揚科學精神。
  • 2017年普通高考(全國卷)化學試題評析
    2017年普通高考(全國卷)化學試題評析一、堅持立徳樹人,傳承優秀科技文化1.呈現中國成就,傳遞愛國情懷通過試題素材、考核知識點以及情景設置等角度,著力引導考生關注我們國家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深圳教研院對新高考選考科目的變化情況分析及備考建議
    2021年是廣東省實施「3+1+2"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年,因此, 2021年廣東省計入高考總分的物理、歷史、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選擇性考試科目的試題將由廣東省考試院組織命制和實施考試。由於新高考方案中考試科目的作用和地位發生變化,考試時間有改變,因此試題的題型、題量等都有所變化,命題的思路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 2020年高考文綜、英語、理綜試題解析來了
    閱讀理解第一節15道小題中,全國I卷中有10道小題,全國II卷有8道小題,考查推斷、歸納和概括等高階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高階閱讀理解能力考查的比例。新高考卷則通過提高閱讀理解試題的分值與比重,進一步強化閱讀理解能力考查。同時,通過優化書面表達題型,設置更加真實靈活的試題情境,加強應用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考查。
  • 2016高考化學試題特點:平穩過渡 穩中求變
    變化的是素材,不變的是原理。北京化學試題特點鮮明,題型穩定,考點穩定。例如,題型穩定,7道選擇,4道非選擇題。題目內容順序不變。例如第27題,廢舊鉛酸電池中的含鉛廢料的處理方法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發明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成果。 (3)加大對實驗的考查。2016年高考更加重視對化學實驗的考查。7道選擇題中,有5道試題涉及到對化學實驗的考查。
  • 最新:2021年廣東省高考選擇性考試科目變化情況及備考建議
    由於新高考方案中考試科目的作用和地位發 生變化,考試時間有改變,因此試題的題型 、 題量等都有所 變化,命題的思路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第二卷,非選擇題,共 52 分,共 4 題。其中,必做題 3 題, 全部為必修部分內容。 3 題中,有 1 題為開放試題。選做題共 3 題,要求選做其中 1 題。 12 分。
  • 2020年浙江高考暨7月選考科目命題思路&試題評析
    浙江考試2020年高考暨7月選考科目命題思路語 文語文學科組202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試題命制的總體思路為「穩定」「提升」。數 學數學學科組今年的浙江數學試卷力求平穩,穩定考試的要求與形式,穩固考查的基礎與重點,試卷注意考查知識範圍的寬度,也關注試題設問的角度,更注意關心考生的心理變化,充分體現「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導向教學」這一高考的核心價值。
  • 【超全分析】2018高考各科試題分析出爐,透露2019高考重要方向!_中國
    其次,增強試題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引導學生多角度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全國III卷《精衛詞》主觀題設置開放性答案,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張力。由於時代的變遷、語言的變化,對一些古詩的解讀是可以多元的,為鼓勵考生主動思考、發散思維,能夠言之成理的答案即可視為正確。
  • 2018年高考北京高考英語卷試題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英語(北京卷)(以下簡稱2018年高考英語(北京卷))依照《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和《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考試說明》(以下簡稱考試說明)的要求,延續了北京卷一貫的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和開放性,著重考查在具體情境中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
  •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解析2020年高考理綜試題
    比如,全國I卷第25題考查學生對動量定理的靈活運用,要求學生將動量的變化問題轉化為衝量問題,對學生物理思維的深刻性要求較高。加強理論聯繫實際,增強情境的時代性,是近年來高考物理試題的命題特色。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全國II卷第31題,以人的劇烈奔跑運動時機體生理變化為素材,考查肌肉酸痛感的生理變化分析,運動過程中胰高血糖素維持血糖平衡的調節方式,以及運動大量出汗後補充電解質以維持內環境穩定的方式,引導考生對體育鍛鍊進行深入思考,注重鍛鍊身體的科學性,提高體育鍛鍊的積極性。
  • 2019年高考各科試題有哪些新特點?體現出怎樣的教改風向...
    今年地理試題還通過增強開放性和探究性,引導考生運用創新的思維方式應對問題情境。例如,全國Ⅱ卷第37題第4小題,通過設置開放性任務,要求考生能夠圍繞滑雪場的利益相關者及其關係,提出有針對性的發展思路,突出考查獨立思考能力。
  • 2017高考天津卷理綜化學試題評析:區分度明顯
    一、 總體評價  2017的天津高考化學在試題內容選取上嚴格遵循《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注重對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在試題設計上重視代表性題目的選取,希望考生更好地掌握普遍原理,用以活學活用、理論聯繫實際地分析問題;在試題的難度分布上,梯度設置合理,區分度明顯;在題型分配上,今年的試卷做出了較為明顯的調整,使得主幹知識和基本原理的地位更為突出
  • 專家分析2020高考數學北京卷特點:文理合卷,打造命題新形態
    如第10題關注數學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無理數 ,在中國傳統的「割圓術」基礎上介紹數學家阿爾·卡西的計算方法,樹立文化自信,進行價值觀的滲透;第15題關注現實生活中的環境汙染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民生,樹立有責任的公民意識。 北京卷繼續堅持對「四具備」人才的考查。
  • 2015高考化學試卷點評
    核心提示: 今年陝西高考化學試題使用的是全國新課標1卷,與去年新課標卷相比,在試題結構、格式、題量方面均保持了極高的相似度,整體化學試題緊扣課本、難度平穩、情境熟悉、上手容易,計算量大幅降低,題幹簡約明晰、易讀性
  • 2019年黑龍江高考評卷已完成70%, 各科評卷情況公布!
    語文科  段吉方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高考語文科評卷組長  2019年廣東省高考語文採用全國Ⅰ卷,全卷結構基本穩定,內容上仍分為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四個部分;試卷題型及賦分都與2018年試卷基本一致;試題考查順序略有調整,現代文閱讀部分的實用類文本閱讀和文學類文本閱讀的位置對調
  • 2018年高考理科綜合生物試題評析
    大智高考生物研究院研究員 宋豔冉  2018年新課標I卷理綜考試落下帷幕,生物試題在本次考試中難度中等,考察範圍及形式與去年相比無太大變化,整體較為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