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解析!2019年高考各科試題有哪些新特點?體現出怎樣的教改風向...

2020-12-04 中國教育報

高考落下帷幕,1000多萬學子將開啟人生新篇章。

此時,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今年的試題命題思路是什麼?各科目有哪些特點和創新?主要考查了哪些知識點和技能?體現出怎樣的教改風向?

對此,中國教育報記者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一線教師等進行解讀。

快來看看吧,對老師們未來的教學一定有用!

文綜試題:凸顯育人功能 考查關鍵能力

6月8日上午9點,2019年高考文科綜合開考。今年文綜試題命題思路是什麼?各科目有哪些特點和創新?體現出怎樣的教改風向?據此,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進行了解析。

思想政治:聚焦時代主題,堅持立德樹人

「2019年高考思想政治試題,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聚焦『六個下功夫』,以高考評價體系為引領,按照全面發展的要求豐富考查內容,推動考查形式創新,更好地發揮高考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奠定支撐終身發展的堅實思想政治素質基礎。」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

「全國Ⅲ卷第39題,以河南省蘭考縣委繼承弘揚焦裕祿精神,帶領廣大幹部群眾艱苦奮鬥脫貧致富的先進事跡為背景材料,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精神財富,另一方面使學生領會到,雖然時代發生了深刻變化,但艱苦奮鬥精神沒有過時,弘揚艱苦奮鬥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該命題專家舉例說。

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一帶一路」、脫貧攻堅、依法治國、對外開放等重大時代主題考查學科主幹知識,今年的思想政治試題的一大特點,充分體現出高考內容改革的要求。

全國Ⅱ卷第39題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原則與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相結合,考查學生對為什麼堅持這些基本原則的理解,明確黨的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精準扶貧等原則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所發揮的作用,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脫貧攻堅工作。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今年的思想政治試題還突出了對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考查。

全國Ⅳ卷第24題要求學生懂得擴大開放對國內企業可能造成的挑戰,進而運用企業運營的相關知識,從品牌、研發、品質、管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試題既貼近社會現實,又富有經濟內涵,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基於所學知識深刻理解國家戰略、關注經濟現象、思考應對策略。

全國Ⅳ卷第23題,列舉了網絡時代信息數據急劇增長下出現的認知現象,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哲學知識對「事實因被忽視而消失」的觀點加以辨析,引導學生通過批判性思考,辯證地分析整體與部分的關係、認識與事實的區別,以提升思維的品質。

歷史:緊扣「一核四層四翼」,突出考查學科素養和關鍵能力

「2019年高考歷史試題注重彰顯歷史學科在育人方面的獨特價值,體現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導向,重點考查核心價值、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有利於高校選拔新生,有利於引導中學教學。」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

今年的高考歷史學科命題特別注重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考查,不僅有學科內部不同模塊之間,如中國史和世界史、橫向與縱向間的綜合,更有不同學科間、不同能力和素養間的結合。很多試題將歷史元素與政治、地理、經濟、文學、藝術、道德修養、價值理念等融為一體,從多個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養。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2019年高考歷史學科命題充分體現了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的要求,不斷深入推動高考考試內容改革。

「2019年高考歷史試題處處彰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該命題專家舉例說,全國Ⅲ卷第25題通過佛教傳播過程中造像服飾、表情的區域差異,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引導考生增強對歷史上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的理解和尊重,樹立正確的文化觀。

高考評價體系中的「四層」即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四個圈層環環相扣、層層疊加。例如,全國Ⅱ卷第32題考查人文主義思想注重人的價值的思想特點,強調對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的考查;全國Ⅱ卷第42題要求考生獨立提出歷史見解,對已有歷史認識進行審辨式思考,著重考查歷史學科關鍵能力中的批判性思維;全國Ⅱ卷第28題要求考生辨別史料真偽,考查其在辨別史料作者意圖的基礎上運用史料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全國Ⅲ卷第40題通過對漢代和羅馬帝國國家治理方式的比較,強調漢代在確立中國基本疆域、強化民族認同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和文化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時,今年的高考歷史試題充分體現了「四翼」(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要求,在考查學生主幹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外,注重考查學生對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的融會貫通,以及運用學科知識和思維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發現新問題、得出新認識的能力。

地理:注重推理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從整體看,2019年高考地理各套試卷以穩為主,穩中求進,在試卷形式、內容比重、呈現方式、試題風格等方面基本延續往年特點,給考生熟悉感,試題通過精選素材、創新情境、巧妙設問,深入發掘地理學科的育人價值。

「試題充分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地理試題聚焦能力考查,不僅考查邏輯推理能力,還考查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目的是為高校選拔基礎紮實、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

高考地理試題從整體性的視角,注重對學生地理過程推理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夠綜合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整合學科知識與能力,橫向聯繫、縱向貫通,面對真實、複雜的現實情境解決問題。例如,全國Ⅰ卷第37題,以湖泊演化為線索,充分體現了地殼、湖泊、地形、氣候等各種自然體都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的理念,同時,將區域聯繫和區域過程展示給考生,要求考生具有要素綜合、空間綜合與時間綜合能力。

地理學科與生活、生產實際密切相關,試題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要求考生在準確理解與熟練掌握學科主幹內容的前提下,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與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促進考生真懂會用,學以致用。全國Ⅰ卷第6—8題,通過提供小尺度森林鐵路地圖,既包含當地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信息,也包含歷史發展等人文地理信息,考查考生從日常生活和身邊事物中思考、探索和發現地理問題的能力。

「這也引導學校在地圖的教學上,由學習地圖知識,轉為培養學生利用地圖工具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該命題專家分析說。

今年地理試題還通過增強開放性和探究性,引導考生運用創新的思維方式應對問題情境。例如,全國Ⅱ卷第37題第4小題,通過設置開放性任務,要求考生能夠圍繞滑雪場的利益相關者及其關係,提出有針對性的發展思路,突出考查獨立思考能力。

(本報記者 王家源 趙秀紅 焦以璇)

理綜試題:理論聯繫實際 開闊科學視野

6月8日,理科綜合考試拉開帷幕。2019年高考理科綜合試題主要考查了哪些知識點和技能?背後又反映出怎樣的育人方向與目標?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就此進行了解析。

物理:緊密聯繫生活實際,促進學科素養養成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2019年高考物理試題嚴格遵循考試大綱,以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的物理學科素養為導向,更加注重對核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考查,鑑別學生的基本學科素養,引導學生夯實學習發展的基礎,促進課堂回歸教材。

「比如,全國Ⅰ卷第15題考查庫侖定律和帶電小球在靜電場中的受力分析,全國Ⅱ卷第20題考查帶電粒子僅在電場力作用下的運動問題。」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這些試題都是定性判斷的選擇題,引導考生加強對基本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促進考生物理觀念的形成和發展。

各套試卷中的計算題也注重基礎、強調主幹,淡化解題技巧,突出考查學生運用基本物理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比如,全國Ⅲ卷第25題考查兩個物體多次碰撞和多階段運動,要求考生加強對物理過程的分析,建立清晰的物理圖像,運用基本物理規律解決問題。

注重聯繫生活實際,一直是近年來物理試題的命題趨勢,今年的命題體現得愈加鮮明。

比如,全國Ⅱ卷第19題以冬奧會跳臺滑雪項目為背景,在圖像中給出運動員先後兩次空中滑翔時在豎直方向上的速度—時間圖線,考查考生對運動的相關物理概念與圖像中數學元素對應關係的理解。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物理學研究自然界物質的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通過物理學科可以更好地研究和認識體育運動的規律。

今年的高考物理試題還融入了勞動教育的元素。比如,全國Ⅰ卷第33題第2小題以材料加工中廣泛應用的熱等靜壓設備為背景,要求考生分析相應的氣體變化過程,建立物理模型並應用氣體定律解決問題,引導考生關注生產勞動中的物理原理。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今年的試題加強情境化設計,增加緊密聯繫科學技術進步和日常生活實踐的試題情境,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考生學科素養的發展。比如,全國Ⅰ卷第16題以我國正在研製的「長徵九號」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為背景,考查學生應用動量定理計算發動機在單位時間內噴射的氣體質量,引導考生關注我國在重型運載火箭研發方面的進展,增強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生物:凸顯學科特色,注重實驗探究

「2019年高考生物試題保持一貫的風格特徵,穩中有進,突出應用性和創新性,倡導學以致用、開拓創新。試題發揮了生物學科育人功能,試題凸顯生物學科鮮明特色,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

生物學科發展與勞動實踐密切相關,相互促進。據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今年高考生物試題精選生物學科在勞動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實例,意在引導學生熱愛勞動、強化科學勞動的意識、樹立創造性勞動的觀念、弘揚勞動精神。比如,理科綜合全國Ⅲ卷第29題探究農業生產實際問題,以探究農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為素材進行設計,傳達勞動實踐需要科學指導的理念,有助於增強學生勞動生產的科學意識,促使學生將科學勞動的觀念內化於心。

今年的高考生物試題尤其注重對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考查,體現科學思維。「今年多道試題要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和結論』,綜合考查考生對生物學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力,對中學實驗教學有積極的導向作用,有助於中學教學注重實驗探究中科學思維的訓練和科學方法的掌握。」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說,理科綜合全國Ⅰ卷第29題要求考生驗證植物在乾旱逆境條件下氣孔關閉適應性表現的直接誘發因素,考生需要根據給定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

關注生態文明,倡導環境保護理念,也是今年生物試題的亮點之一。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說,理科綜合全國Ⅱ卷第37題針對土壤汙染問題,創設篩選能降解土壤汙染物細菌的情境,考查學生對微生物分離、培養、篩選等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理科綜合全國Ⅰ卷第37題要求考生對高效降解環境汙染有機物細菌的分離過程進行深入思考,深度考查對微生物分離、純化等內容,積極倡導環境保護理念。

化學:精選試題情境素材,開闊學生科學視野

「高考化學試題自覺傳承我國科學文化,注重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術創新思想,選取我國古代的陶瓷製造、物質鑑別等古代化學技術方面的成果,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文化自信。」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

該命題專家舉例,2019年高考理科綜合Ⅰ卷第7題以陶瓷性質為載體,考查矽酸鹽的物理化學性質;尤其對「雨過天晴雲破處」所描述的瓷器青色的考查,一方面考查考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化學知識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對常見化合物性質的掌握情況。

在挖掘古代科技成就的同時,今年的化學試題注重呈現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對於超導材料的研究我國已經取得巨大的成功。理科綜合Ⅱ卷第35題以鐵基超導化合物的晶體及相關化合物為載體,考查原子結構、分子結構、分子間力和氫鍵以及晶體結構等核心知識點。」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

今年的高考化學試題還很「新潮」,展現全球最新的科研成果,幫助考生增長見識。

「今年的高考化學大部分試題是以學術專著、科技期刊、會議論文等資料為素材背景編寫的,呈現新穎的結構、新的功能物質、新的合成裝置,以這些文獻為基礎命制的試題有利於開闊考生的科學視野,讓考生通過試題情境認識化學學科價值。」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說,理科綜合Ⅰ卷第13題以頂級化學期刊上發表的新型合成氨生物燃料電池為載體,將科學研究與應用熱點課題作為情境,考查電池的相關知識與原理。理科綜合Ⅱ卷第36題以新型環氧樹脂的合成為情境,考查有機物分子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係。

「今年的高考化學試題還通過精心設置問題,在考查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同時,測評學科關鍵能力,評價科學態度和價值理念等學科素養,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評價,促進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升和發展。」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試題對學生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與推測能力、歸納與論證能力、探究與創新能力等關鍵能力進行了重點考查,以情境化試題加強生產實踐中化學原理和方法的考查,提升學生運用科學知識和思維方法解決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本報記者 焦以璇)

英語試題:加強全面考查 重視學科素養

6月8日下午5點,2019年高考英語科目考試結束。

總體來看,2019年高考英語全國卷命題在穩定中求發展,試卷質量不斷提升。」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今年高考英語命題立足全面發展育人目標,落實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依據高考評價體系的總體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教育根本任務,進一步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嚴格控制試卷難度,在為高校選拔人才服務的同時引導中學英語教學和素質教育。

2019年,教育部考試中心依據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命制了4套英語試卷,供27個省份使用。

立足全面發展育人,加強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

「2019年高考英語各套試卷的選材,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全面考查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取材廣泛、體裁多樣、時代性強,在鞏固德育、堅守智育的基礎上,加強對健康意識、審美情趣和勞動精神的考查。」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

在關注體育鍛鍊方面,全國Ⅰ卷閱讀理解部分第二節語篇介紹呼吸新鮮空氣和接近大自然有益於身心健康;全國Ⅰ卷短文改錯語篇介紹作者如何通過一次小「意外」而喜歡上足球運動。全國Ⅱ卷書面表達部分設置了考生作為學校排球隊隊長寫信告知隊員近期活動安排的情境,在具體的體育情境中考查考生書面表達能力。這些語篇及所設置的相關試題在考查閱讀理解或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同時,體現了關注體育鍛鍊、倡導健康意識的理念。

今年的高考英語試題將美育知識融入其中,比如,全國Ⅰ卷書面表達題目設置了考生得知倫敦的美術館要舉辦中國畫展覽,給美術館寫信申請做志願者的情境;全國Ⅲ卷閱讀理解部分一個語篇以國外視角報導中國文化及中國美學對國際時尚的影響,展現了中國對國際時尚和設計發展的引領作用。這些語篇通過在試題情境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美育知識,引導考生關注和提高審美情趣。

英語試題如何宣傳勞動精神?據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全國Ⅰ卷閱讀理解部分一個語篇介紹了4則面向學生的暑期工作公告;全國Ⅱ卷短文改錯語篇介紹作者希望未來所從事的職業及喜歡的原因;全國Ⅲ卷短文改錯語篇介紹作者要開辦多家咖啡館的工作夢想;全國Ⅱ卷語法填空語篇報導一位年逾90歲的英國女士仍然每周堅持工作而獲得「年度女性獎」的事跡。這些語篇以積極工作為切入點,宣傳勞動精神,引導考生培養勞動意識。

體現高考評價體系總體要求,重視學科素養養成

「2019年高考英語試題以英語學科聽說讀寫四項關鍵能力為重心,突出交際、思辨和學習的學科素養導向。」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通過選擇難度合適且與考生日常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語篇,將思維品質培養、和諧的人際交往以及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等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理念融入到語言能力考查中。

在思維品質培養方面,全國Ⅰ卷閱讀理解部分一個語篇講述一位小學教師通過組織學生演講來幫助學生提高自信心的教學實踐;全國Ⅱ卷閱讀理解部分一個語篇介紹作者自己參與並鼓勵他人參與志願者工作的經歷,論述了志願者工作的獨特意義。

今年的高考英語試題體現了倡導人際關係和諧的理念。例如,全國Ⅱ卷完形填空語篇通過介紹一位男士幫助素不相識的人找回走失的寵物狗的故事,體現了和諧的人際關係;全國Ⅲ卷閱讀理解部分第二節語篇介紹在選修網絡課程時如何與授課教師建立健康有益的互動交流。

「在語篇的選擇上,我們還注重關注自然和生態,探索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激發考生深入思考。」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說,全國Ⅰ卷完形填空語篇介紹了非洲吉力馬札羅山的環境汙染以及當地機構努力治理之後環境的改觀。

深化內容改革,試題質量不斷提升

2019年高考英語命題繼續採用「一綱多卷」形式,各套試卷充分考慮不同地區考生群體的能力水平,合理控制試卷難度與試題區分度,改變相對固化的設問方式,以促使考生著力發展學科能力,提高思辨能力。

「高考英語試卷結構保持穩定,全面考查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試卷結構設計上既有針對各單項語言技能的專門考查,如聽力部分、閱讀理解部分和寫作部分,又有針對綜合語言技能的考查,如語言知識運用部分,體現了基礎性和綜合性的考查要求。」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

此外,在試題情境的設計上,既有基於考生進行真實口語交際的聽力理解任務,又有需要考生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的書面寫作任務,體現了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

「高考英語各套試卷所採用篇章材料的難度水平呈階梯分布,材料難度與往年基本持平。」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題目類型多樣且難易搭配合理,考查要點覆蓋面廣,試卷中難、較難、較易和容易各難度層級試題比例進一步優化;通過創新選擇題設問方式及合理設置幹擾項等方式,穩步提升試題命制質量。

(本報記者 焦以璇 趙秀紅 王家源)

語文試題:挖掘德育內涵 體現全面育人

2019年高考語文科除了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外,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省份自主命制5套。

8套試卷,釋放出哪些教改信號?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今年高考語文試題以德育為魂,積極回應時代重大主題,展現五四運動百年來中國青年的愛國精神和接續奮鬥,突出新中國成立70年的輝煌成就,挖掘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深刻內涵。

試題以智育為基,持續深化新時代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精準落實高考評價體系,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及認知實際,在增長知識見識、注重能力考查、凸顯應用導向、突出情境設計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試題助力體美勞教育,精心擷取素材,科學體現素質教育的全面育人理念。

堅持立德樹人導向,厚植家國情懷,激勵奮鬥精神

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表示,今年高考語文命題立足高考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將深厚的家國情懷以貼近現實、貼近考生的方式,生動地呈現在試題之中,營造極富時代特點和青春色彩的語境,從材料選擇、題目設置等方面充分挖掘優秀品德文化內涵,切實發揮優秀文化的浸潤功能、榜樣人物的示範功能,對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養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全國Ⅰ卷名篇名句默寫題要求默寫範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中「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表達的是為國戍邊、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全國Ⅲ卷默寫題要求默寫《論語·子罕》中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喻示的是青少年要有堅定的理想,要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全國Ⅱ卷古代詩歌閱讀選取唐代詩人杜荀鶴的《投長沙裴侍郎》,詩歌表達了詩人立身剛直、不卑不亢、高潔耿介的品格。浙江卷簡答題材料《孟子·滕文公上》中的孟子關愛社會、心憂天下。江蘇卷文言文閱讀材料《臨川湯先生傳》中的湯顯祖持身端潔、不慕權貴。上海卷文言文閱讀材料《項經傳》中的項經愛護百姓、敢於擔當,都是當代青年品德修行的榜樣。命題充分發揮優秀文化的浸潤功能,利用傳統的優秀品格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上海卷積累應用題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鼓勵青年要有長期奮鬥、艱苦奮鬥的精神。江蘇卷古詩詞鑑賞題選用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通過精衛填海的故事,讚揚了堅定信念、全力以赴、埋頭苦幹的奮鬥精神。這些題目的設置也是在營造奮鬥情境,激發青年的奮鬥熱情。

全國Ⅱ卷實用類文本閱讀選用1954年《人民日報》社論《努力修好武漢長江大橋》、2018年的報導《港珠澳大橋背後的科技支撐》和研究報告《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與實踐》三則材料,無論是新中國修建的萬裡長江第一橋,還是新時代竣工的港珠澳大橋,都是新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國家工程、國之重器,代表著不同時期的「中國速度」與「中國技術」,從中可以感受到我國橋梁建設由技術落後、依靠外國援助到技術領先、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歷史巨變,使考生在閱讀材料過程中為新中國建設的偉大成就感到自豪和喜悅,自覺增強奮鬥意識。

落實高考評價體系,深化語文考試內容改革

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黃德初看來,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精準落實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續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增長考生知識見識,提高考生能力素養,凸顯語文學科的應用導向,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設計。在服務高校人才選拔的同時,引導基礎語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全國卷統一遵循頂層設計原則,分別設置現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四大模塊,以對語文學科最為核心的閱讀素養、表達素養及語文關鍵能力的考查為導向,將對語文必備知識的考查融會其中。

「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是新一輪高考內容改革的重點。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處理、邏輯思辨、審美鑑賞、探究創新、語言表達等語文學科的關鍵能力,凸顯應用性考查要求,引導考生重視實踐,學以致用。

信息處理能力是21世紀人才的核心競爭力。為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今年高考語文加大了對考生實用信息處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國Ⅰ、Ⅱ、Ⅲ卷均在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文學類文本及文言文閱讀部分專門設題,重點考查考生面對不同問題情境時的信息處理能力。

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第8題考查對魯迅《理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並不直接提問,而是借用教材中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的話,引導考生在魯迅的作品群中進行綜合思考。全國Ⅲ卷古詩文閱讀第15題要求考生將劉禹錫原詩與教材背誦篇目《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進行語言風格對比,使學生置身於劉禹錫的作品群這一特定情境中進行審美感知、理性思考的遷移和整合。全國Ⅰ卷論述類文本閱讀第3題考查對鐵凝原文內容的推斷,引入老舍的名言,也與之類似。這種綜合的探究情境創設可以幫助考生由此及彼,由試題而教材,連點成面,在綜合思考中獲取新知,實現高考語文對創新性的考查要求。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這些試題設置都著力於引導考生在更廣闊的視野中探究問題,在更開放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語文學科素養拓展了更大的空間。

強化體美勞教育引導,貫徹全面發展理念

「我對今年高考語文突出的感覺,首先是命題在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陸儉明表示,試卷突出體現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試題在充分體現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礎上,遵循德智體美勞五育之間的內在聯繫與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發展規律,進一步加強對體美勞教育的引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他們身體力行。

以美啟真,洞悉人文歷史。全國Ⅱ卷論述類文本摘編自葉嘉瑩《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後之成就》,闡釋了偉大詩人杜甫的「健全才性」及詩歌成就,使考生在審美陶冶中認識到成就一代詩聖的原因。全國I卷關於古琴藝術、Ⅱ卷關於國畫藝術的材料,以及江蘇卷的現代文閱讀《書家和善書者》,加深了考生對民族藝術與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北京卷現代文閱讀《北京的「大」與「深」》,旁徵博引、情趣盎然,導引考生遊歷京城,品味深厚的歷史感與鮮活的生命力,既有感性體驗又有理性思考。

全國Ⅲ卷古代詩歌閱讀,節選自唐代詩人劉禹錫一首具有民歌風味的《插田歌》,描述的正是農人田間勞作的美景,尤其是「農婦白紵裙,農父綠蓑衣。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通過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插田畫面,表達農民勞動的愉悅。江蘇卷現代文閱讀《表妹》,通過表現一對表姐妹在溪灘浣衣的場景,讚揚勞動之美,引導考生思考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全國Ⅲ卷的語言文字運用題以第55屆世乒賽這一熱點賽事為素材,在命題設計上突出中國隊包攬5枚金牌、馬龍成為50多年來首位實現男單三連冠的選手等關鍵信息,意在展示國球的驕人成績,激揚剛健有為的體育精神,激發青年學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全國Ⅲ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材料呼應奧運精神,從志願服務的角度鼓勵青年關注奧運、關注體育,增強參與意識,使體育精神落到實地。

(本報記者 萬玉鳳 柯進 劉博智 董魯皖龍)

數學試題:強調數學應用 考查關鍵能力

6月7日下午3點,2019年高考數學開考。

突出數學學科特色,著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能力,綜合運用數學思維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認為,2019年高考數學卷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試題突出學科素養導向,注重能力考查,全面覆蓋基礎知識,增強綜合性、應用性,以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真實情境為載體,貼近生活,聯繫社會實際,在數學教育、評價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素養導向,落實五育方針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2019年高考數學科結合學科特點,在學科考查中體現五育要求,整份試卷站在落實「五育」方針的高度進行整體設計。

比如,理科Ⅱ卷第13題以我國高鐵列車的發展成果為背景、文科Ⅱ卷第5題以「一帶一路」知識測試為情境進行設計,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社會和經濟發展。理科Ⅱ卷第4題結合「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歷史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技術突破考查近似估算的能力,反映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這些試題都發揮了思想教育功能,體現了對考生德育的滲透和引導。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今年的試題重視結合學科知識,展示數學之美。」文、理科Ⅱ卷第16題融入了中國悠久的金石文化,賦予幾何體真實背景,文、理科Ⅰ卷第4題以著名的雕塑「斷臂維納斯」為例,探討人體黃金分割之美,將美育教育融入數學教育。

今年還體現了勞動教育的內容和要求。文科Ⅰ卷第17題以商場服務質量管理為背景設計,體現對服務質量的要求,倡導高質量的勞動成果。文、理科Ⅲ卷第16題再現了學生到工廠勞動實踐的場景,引導學生關注勞動、尊重勞動、參加勞動,體現了勞動教育的要求。

突出重點,靈活考查數學本質

2019年的數學試題貫徹落實高考評價體系學科化的具體要求,突出學科素養導向,將理性思維作為重點目標,將基礎性和創新性作為重點要求,以數學基礎知識為載體,重點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

「今年的試題特點是固本強基,夯實發展基礎,穩中有變,助力破解應試教育。」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試卷注重對高中基礎內容的全面考查,集合、複數、平面向量、二項式定理等內容在選擇題、填空題中得到了有效的考查。在此基礎上,試卷強調對主幹內容的重點考查,體現了全面性、基礎性和綜合性的考查要求。在解答題中重點考查了函數、導數、三角函數、概率統計、數列、立體幾何、直線與圓錐曲線等主幹內容。

此外,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2019年的數學試卷在整體設計上保持平穩,包括考查內容的布局、題型的設計、難度和區分度的把控等。在試題排列順序上依然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整體平穩的基礎上,在主觀題的設計上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主觀題在各部分內容的布局和考查難度上進行動態設計,打破了過去壓軸題的慣例。

「這些改革釋放了一個明顯的信號,對重點內容的考查,在整體符合《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要求的前提下,在各部分內容的布局和考查難度上都可以進行調整和改變,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考查考生靈活應變的能力和主動調整適應的能力,有助於學生全面學習掌握重點知識和重點內容,同時有助於破解僵化的應試教育。」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

情境真實,綜合考查應用能力

「2019年的數學試題注重考查數學應用素養,體現綜合性和應用性的考查要求。試卷設置的情境真實、貼近生活,同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數學原理和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和作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如理科Ⅰ卷第6題以我國古代典籍《周易》中描述事物變化的「卦」為背景設置了排列組合試題,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理科Ⅲ卷第3題,以學生閱讀「四大名著」的調查數據為背景設計,情境貼近實際,為考生所熟悉。文、理科Ⅲ卷第17題以離子在生物體內殘留情況為背景設計,反映了數學知識和方法在其他學科中的應用。

「這些情境來源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不同領域,結合社會現實,貼近生活,反映了數學應用的廣闊領域,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有利於在中學數學教育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對數學價值的認識,提升數學素養,對中學的素質教育有很好的導向和促進作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

(本報記者 劉博智 柯進 萬玉鳳 董魯皖龍)

來源 |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09日第02版《凸顯育人功能 考查關鍵能力》《理論聯繫實際 開闊科學視野》《加強全面考查 重視學科素養》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08日第04版《挖掘德育內涵 體現全面育人》《強調數學應用 考查關鍵能力》

責任編輯 | 賈文藝

相關焦點

  • 2020年高考試題全科目解析
    03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II卷試題分析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學何夢菲老師在試題分析中表示,2020年高考英語試題科學規範,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創新。體現了高考評價體系總體要求,重視學科素養養成。1.試題區分度較明顯。
  • 有道精品課一線名師解析2019高考全科試題
    201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萬千學子都已交出自己的考卷開始準備填報志願,而新的一輪高三備考即將開始。有道精品課名師團隊帶來各科試題進行解析,幫助考生預估考試結果,讓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可以遊刃有餘。
  • 【超全分析】2018高考各科試題分析出爐,透露2019高考重要方向!_中國
    原標題:【超全分析】2018高考各科試題分析出爐,透露2019高考重要方向!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哪些知識點容易丟分?什麼樣的答題方式能得高分?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的分析,相信同學們仔細研讀之後將大有裨益!
  • 高考頭條:大智專家深度解讀2019年高考試題「新」變化
    齊魯網訊2019年高考落幕,幾十萬山東考生走完高考這最關鍵的一程,至此,2019年高考劃上句點,2020年高考全面開啟。2019年高考對2020年新高考有什麼啟示?一起來看看大智學科研究院專家的研究成果:問渠哪得清如許?
  • 2020年高考文綜、英語、理綜試題解析來了
    - 這是好老師 2020年的第315 篇文章 -2020年全國高考基本結束,新一年的學習徵程也正在開啟。今年的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和英語試題又體現了哪些特色,為未來的教育提供了怎樣的啟示呢?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的權威解讀來了!
  • 教育部命題組解讀:2020高考試題和2019高考試題有什麼區別?
    也就是說,2020年高考全國有可能會出現基於新教材和舊教材的多套全國卷。 但無論是基於新教材出題還是基於舊教材,每一套高考題的出題方向都有共同特徵可循。今天,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高考各科試題分析,對比2020年高考考點,題型哪些地方不一樣,究竟會怎麼考。
  • 2020年版高考物理全國I卷試題分析
    作為高考重要的參考備考依據考試大綱、考試大綱說明及高考試題分析每年都備受教師考生的關注。今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現有高考體系的考試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說明不再修訂,參考2019年版考試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說明。在考綱和說明不變的情況下,為了進一步明確高考內容改革的方向,提醒2020屆考生關注新題型、新動向,教育部考試中心對2020年版高考試題分析進行全面修訂,對2019年各科高考試題,分考查目標、解題思路、試題評析、失誤防範等幾個層次進行了分析,並進一步闡述高考對考生能力、素質的要求
  • 2018年高考北京高考英語卷試題解析
    考點與2017年高考試題基本保持一致,涵蓋了課程標準中要求的主要語法知識,重點語法考查突出,如時態語態、非謂語動詞和從句等。 2018年高考英語(北京卷)單項填空試題有如下特點: 1. 2018年高考英語(北京卷)閱讀理解試題主要特點如下: 1. 體裁題材多樣,體現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 選材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社會,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呈現科技、社會、生態等發展的新成就、新成果,有利於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 2019貴陽市各科中考試題解析
    語言運用試題,情境創設是最重要的一環,一般從文化熱點、實踐活動等方面提取與語文核心素養關聯的元素創設情境。今年的語言運用試題「數博會」這一情境,契合的是2019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成功的在貴陽召開這一文化熱點,以會議活動為情境,有序設計了【話數博】【觀數博】【訪數博】三項活動,緊貼學生的語文生活,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進行了考查。
  •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解析2019年高考理綜化學試卷北京試題特色
    近百所高校學長飈方言應援千萬高考生 2019年高考作文專題 2019年高考試題專題 【2019年全國高考首日考點側記】 高考首日結束 家長:粽子先換肉夾饃 明兒再補上(圖) 【眼含深情 情系子女--2019高考首日家長送考瞬間】 【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2019高考首日考生入場瞬間】 【翹首以盼 首考結束
  • 2019年北京高考文綜理綜試題評析
    化 學  傳承中有發展 平穩中蘊新意  2019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化學學科試題,以《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和《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考試說明》為命題依據,以《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評價理念為命題宗旨,堅持體現「四個突出四個考出來
  •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解析2020年高考語文、數學試題
    7 月 7 日,2020 年高考拉開帷幕。在疫情、新高考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語文作為開考的首個科目,備受社會關注。今年的高考語文釋放出了哪些教改信號?圍繞社會關切問題,記者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學者、一線語文教師,從不同角度解析 2020 年高考語文試題。
  •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解析2019年高考理綜生物試卷北京試題特色
    近百所高校學長飈方言應援千萬高考生 2019年高考作文專題 2019年高考試題專題 【2019年全國高考首日考點側記】 高考首日結束 家長:粽子先換肉夾饃 明兒再補上(圖) 【眼含深情 情系子女--2019高考首日家長送考瞬間】 【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2019高考首日考生入場瞬間】 【翹首以盼 首考結束
  • 2019高考命題開始!命題人揭露:題型是這樣合成的!
    可以預見2019年高考英語試題文本選取將更多地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外國優秀文化、科普、社會現實生活、環保話題,更多的體現講述中國故事、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更多地體現家國情懷、文化傳播、「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
  •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解析2020年高考理綜試題
    今年理綜試題主要考查了哪些知識點和能力?背後反映出了怎樣的育人方向?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對此進行了解析。物理: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增強情境時代性「2020年高考物理更加突出物理學科的基礎性,既注重對核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考查,又注重對探究過程、研究方法、科學態度等基本內容的考查,夯實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
  • 高考試題點評·數學|試題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點評人:王習建,重慶外國語學校數學教研室主任,重慶市骨幹教師,重慶數學學會理事,重慶市中學生數學競賽委員會委員,重慶市普通高中數學課程創新基地負責人今年高考數學試題(全國Ⅱ卷)在整體難度保持穩定的情況下突出了應用與創新,體現了新課改的基本精神。
  • 「九章」、嫦娥五號進入高考物理卷,2021年高考首場考試體現了哪些...
    對湖南高考生來說,2021年新高考各科目到底會怎樣考,題型有哪些變化,一直備受老師和考生關注。日前,2021年高考首場考試——浙江省2021年首場選考和學考落下帷幕。1月10日,浙江省公布了物理、思想政治、化學、歷史、生物、地理等選考科目的命題思路。
  • 名師點評福建高考試卷:部分試題選材有創新
    根據課改要求,部分試題在內容、選材及設問上進行探索和創新  福州新聞網訊 我省高考8日順利結束。作為「舊高考」的最後一年,本次試卷相對於明年實行的新課改高考是否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明年高考有怎樣的啟發?我省今後高考又將出現怎樣的趨勢?
  • 高中要換新教材! 2019高考會不會考? 全國卷各科最新命題預測
    原標題:高中要換新教材! 2019高考會不會考? 全國卷各科最新命題預測 最新消息! 其實,不僅從2018級開始,自從2017年12月教育部發布了新的高中課程標準,新課標理念就已經逐漸融入了高中教學和考試命題當中。預計2019年高考,作為新高考改革前為數不多的仍依據「舊教材」命題的考試,勢必會加快滲透新課標、新課程理念。到底各個學科會如何體現?
  • 【重磅來了】2019高考命題各科考點預測——據教育部考試中心最新...
    原標題:【重磅來了】2019高考命題各科考點預測——據教育部考試中心最新消息及《2019高考地理大綱》 語文 繼續聚焦立德樹人,精心選擇試題材料,著力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優秀文化傳統的自覺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