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時間增加1天;實行院校專業組投檔……日前,《廣東省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公布,廣東2021年新高考的考試及成績、招生批次與劃線辦法、志願填報、投檔錄取等安排正式出爐。
2021年是廣東新高考落地的第一年,與2020年高考相比又新在哪?佛山師生適應情況如何?佛山日報記者走訪發現,老師同學們都基本適應了走班制度,學校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斷優化。專家表示,選科時,可以從職業規劃、目標院校專業和賦分規則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高考變 "3+1+2",高考時間增加一天
與2020年高考相比,2021年廣東新高考實行一年兩考,即春季、夏季高考。夏季高考由3門全國統一高考科目和3門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組成,實行「3+1+2」考試模式:「3」為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 2 門中選擇 1 門,「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中選擇2門。藝體類考生還需加考相應專業術科考試。
在分數的呈現上,新模式與以往也有所區別。高考總成績750分,統考科目和固定選擇的科目以卷面分計入高考總分 , 另外兩門選考的科目成績採用等級賦分制。具體是指,考生的原始分從高到低劃分為 A、B、C、D、E 共 5 個等級 , 各等級人數所佔比例分別約為 15%、35%、35%、13% 和 2%, 對應的轉換到的分數區間為 100~86、85~71、70~56、55~41 和 40~30。轉換基數為實際參加該選擇性考試科目的人數,得到考生的轉換分。
此外,2020年高考考試時間為2天,2021年高考考試時間調整為3天,考試安排在6月7日—9日舉行。其中,語文、數學、外語的考試時間和時長與改革前一樣,語文科目為150分鐘,數學、外語科目均為120分鐘。
2021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學,每科考試時長75分鐘;6月9日上午化學與地理兩科目之間、下午思想政治與生物學之間間隔75分鐘。省教育考試院提醒,2020年高考數學科目分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2021年高考數學科目不分文理、不分物理歷史。
共分三個批次,首選科目須符合高校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方案》公布了廣東新高考具體志願填報方式和投檔錄取模式。與改革前相比,主要變化為:由投檔到院校變為投檔到院校專業組;考生學考選擇考對應的合格考科目成績合格。專業調劑範圍不同,專業服從調劑志願改革前是指可在招生院校未完成計劃的專業內進行調劑,2021年只能在同一個院校專業組未完成計劃的專業內進行專業調劑。
2021年高考,廣東考生將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填報志願,一個院校專業組即為一個獨立的志願,一個院校專業組即為一個投檔單位。每個院校專業組內設6個專業志願和1個是否服從專業調劑選項。可以填滿所有可填志願,也可以只選擇填報部分志願。改革後普通類本專科各設置45個院校專業組平行志願。
對於選考科目 , 招生高校要分專業組 , 在物理、歷史 2 門科目中提出 1 門科目要求 , 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 4 門科目中提出不超過 2 門科目要求。考生的首選科目須符合高校對首選科目的要求。選考物理的考生只能填報物理科目組合下的院校和專業,選考歷史的考生只能填報歷史科目組合下的院校和專業。
這種改革對學生家長在志願填報時有什麼要求?對此,常年專注中高考升學的通濟教育教學主任胡傳祖表示,相比改革前,2021年新高考需要家長和學生投入更多精力去做志願填報工作。「比如中山大學臨床醫學需首選物理,再選化學生物才能報名;中山大學漢語言文學需要首選歷史,無其他要求。」胡傳祖表示,「院線專業組」新改革需要考生根據自己的選考科目進行志願填報,要對心儀的高校專業進行耐心刪選後再填志願,建議在填報志願前要詳細查看各高校的詳細專業分組清單。
考生可通過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在填報志願前編制的《廣東省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專業目錄》查詢各在粵招生高校院校專業組的選考科目要求,通過《廣東省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志願填報指南》查詢各在粵招生高校上一年各專業招生錄取最低排位及分數。填報時,一要根據省排名選擇高校;二要找能報名的專業;三要考慮專業排名梯度(專業要根據往年錄取分數由高到低排列);四要考慮高校地理位置等。「由於高三考生目前主要是把精力放在文化科學習上,因此父母要多了解新高考多元升學途徑,提前做好功課。」胡傳祖說。
學生稱已經適應,學校陸續啟動新高一選科工作
兩年前,為了應對新高考政策,不少學校都做了萬全的準備。比如順德一中引入「優彼致願」系統,配置「空中課堂」雲平臺系統、生涯規劃系統、電子班牌等軟硬體,為學生選科、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優勢,確保走班順利實施。石門中學則由傳統的行政班管理轉變成雙軌制管理,走班期間由走班上課老師管理,其餘時間由行政班管理。
如今,正在全力備考的高三學子們已經走班一年有餘,大部分學生表示已經適應走班的學習模式。順德一中的李同學說,相比以前行政班一起上課的情形,她更喜歡走班。在走班的制度下,她能和年級裡選這一科的最優秀的同學一起上課。「總的來說,我覺得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現在都習慣了,對複習沒什麼影響,一切正常。」
記者了解到,在佛山3所卓越高中創建學校中,選擇物理和歷史的人數比例均在8:2左右,和往年文理分科的比例大致相同。「目前,高一年級已經完成第一次預選科,將在本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出來後進行網上定選,按成績和選科合理分班。」順德一中教務處主任何訓強表示,為幫助學生合理選科,學期末學校安排了選科指導會議,並通過各種方式提供基於生涯規劃、高考選科限制及未來專業發展的指導性參考資料。
佛山一中副校長李志偉告訴記者,進入1月,學校迎來考試月。目前,高三學子正在全力準備將在月底舉行的2021年全省普通高考適應性測試以及佛山一模,高二年級正備戰1月學考,高一年級則將在期末考試過後再進行選科工作。「屆時將根據高二、高三年級的具體情況,在寒假期間再做具體安排,並在選科前做好宣傳輔導培訓。」李志偉透露,高考適應性測試嚴格按照夏季高考規範全流程組織考試、評卷、成績公布、計劃編報、志願填報和投檔錄取模擬演練。「如果能拿到相關數據,將對高三學生備考以及高一學子選科有一定指導意義。」
相關連結:選科指導
從職業規劃入手 不要忽視賦分規則
面對新高考的變化,高一高二的同學又該提前做哪些準備?對此,通濟教育教學主任胡傳祖表示,學生的選考科目大多在高一下學期已經確定。因此,高一學生要根據物、化、生、歷史、政治、地理各科成績、自己的興趣及想讀的專業去選擇選考科目。對於現階段的家長和學生,需要多多關注學生的學科興趣、特長和將來的就業方向,將職業規劃「提前」到高中。
「高考科目多樣性的選擇符合學生多元化的發展,同時也會困擾家長和考生怎麼選?這就對學校和家長也提出了要求——做好學生的生涯規劃。學校通過專業的職業生涯課程,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環境探索、職業了解,家長協助學生進行實踐體驗、確定發展目標、選擇專業和高校。新高考的改革不是考生個體的事情,需要家長參與其中,了解幫助考生確立發展方向,和孩子共同努力。」胡傳祖說。
此外,也要參考選考科目的賦分規則。對於「四選二」的選考科目,新高考政策下實際計入總分的並非卷面成績,而是根據等級和公式進行連續賦分後得出最終成績。胡傳祖認為,在這種賦分規則下,學生更應該關心的是如何提升整體能力,從而在排名上上升一個段位。
「對於高一高二的學生來說,可以提前了解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優勢,擴大視野,明確方向。一方面,考生應對照高校招生專業(類)的選考科目要求,精準報考。另一方面,事先做好生涯規劃,多參加校內校外的生涯探索活動,而家長平時也可以通過官方平臺多多了解新高考政策,做好功課。」胡傳祖說。
文/佛山日報記者鄒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