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說了2021年湖南新高考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今天我們來了解在新高考3+1+2模式下,高中生該如何選科?
湖南、湖北、江蘇、福建、廣東、重慶、遼寧、河北8個省市高考改革方案已經落地。從2021年開始,高考總成績的組成科目由「語數外+文綜/理綜」變成「3+1+2」。以人為本、學其所好、考其所長,高考不分文理科,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孩子偏科的痛點!
高考新模式3+1+2
// 物理、歷史最終還是分道揚鑣了…//
那麼面對新高考「3+1+2」該怎樣選科?新高一的學生和家長都需要了解,畢竟選科將直接關係孩子的高考難易程度。
什麼是「3+1+2 」?
教育部發文,確定了上述8省市正式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3」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分。「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影響等級賦分原則
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每科原始成績為100分,轉換後賦分成績滿分依然為100分,賦分起點為30分。轉換時將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佔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
各科目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時,將A至E等級內的考生原始成績,按照事先確定的比例,依照轉換公式,分別轉換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賦分成績。轉換基數為實際參加該科目選擇考的人數。
具體等級比例和賦分區間為:
那2021屆各省選科情況如何,有哪些現象出現?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3+1+2」各科選考數據
以下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屆學生(高二)的各科選考數據,從整體來看各省選科佔比相對比較均衡,最受歡迎的科目是生物。
1、兩個首選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數較往年有所上漲。
首先從首選的物理、歷史兩個科目來看,總體來說選考兩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選歷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們通過對比2019年其中六個省份的文科生佔比情況(見下表)發現,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漲。
說明:表中2019文科佔比數據是基於2019年各省發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數計算而來,藝術類考生暫未計入。
2、生物成熱門,政治受冷落。
為方便大家直觀的看出各科目選考比例,我們將2020屆七省選考數據轉換成柱狀圖:
從上述圖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選考比例高居首位,緊接著就是物理和地理兩門科目選考人數最多,其次就是歷史、化學。而政治科目選考人數最少,小編認為這可能與政治這門學科背誦內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關。
而選擇生物,地理較多的原因應該是和初中基礎關聯不大,只要高中期間用心學好好準備,誰都有勝出的可能。大多數學生都會在生物或地理中選擇一科,甚至兩科,以緩解其他科目壓力。
3、江蘇出現「棄化學」現象。
江蘇選科數據與其他幾省相比,顯得比較獨特,結合數據具體分析一下:
單從這批數據來看,江蘇選考地理和生物選考人數最多,但選考科人數最少的卻不是政治,而是化學。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自從江蘇新高考選科以來,很多考生或是家長為了在賦分制度下平衡分差,在選擇化學時普遍比較謹慎,甚至在網絡有流傳江蘇重點中學為了保證升學率而不開設化學學科。很多人都認為選化學的基本上都是學習高手,在新高考實行賦分制政策下,和優秀學生PK要吃虧的。
顯而易見,理化成了牛娃們「自相殘殺的戰場」,也就是說學霸們選理化,大多數人選生物、地理。
4、傳統理綜、文綜組合仍是熱門。
以下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屆學生(高二)的選考數據,整體來看,首選物理的還是佔多數。
將各省份選科組合的平均佔比(除江蘇外)情況如圖:
從以上數據來看,物化生這個純理科組合顯然更受歡迎,這可能與其專業覆蓋率廣及就業熱度高有關;緊隨其後的就是史政地和物生地選擇人數最多,這兩個科目一個偏文一個偏理;而史地生及史化政選考人數最少,從學科特點來說,原因可能在於學科之間學習關聯度很弱,很難兼顧。
》》單科特性解讀
選考科目與學科本身的特性是分不開的,下面大致列舉各學科學習難度及選科情況,供考生做選科參考。
生物
生物的整體難度在數理化生中最低,更易學習,性價比較高。他注重基礎知識的考察以及信息的提取能力。就近幾年來說,我國生物技術突飛猛進,學科社會價值越來越高,未來前景很好,也是理科能力較弱的考生的首選科目。
物理
物理學科相對來說難度較高,知識之間聯繫很緊密,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涉及的場景與實際生活比較貼近,對現在和將來的理科學習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地理
地理科目文理兼備,學習難度低於理化生,背誦內容少於歷史政治,考題客觀但答案明確,相對比較容易拿高分,對於選擇物理的偏理科生而言,大部分人會選擇偏理科的地理,顯然要比政治容易的多。
歷史
純文科的科目,知識面要求廣,但相較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容易理解,拿分比較簡單。由於是首選科目之一,很多物理弱的這部分人都會選擇這個科目。
化學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難度低於數理,高於生物,要求考生擁有較高的識記能力的同時還要充分理解,這個學科是有助於考生的發散思維,是我們在今後繁雜工作能分析解決問題。
政治
政治學科記憶內容多且與時俱進、貼近生活。也正因為此,它每年試題變化大,所學內容可能和要考的內容就會有差距,而且教材上有可能沒有,所以得高分不容易,而且關鍵是沒有把握,浮動可能會較大。所以,導致選考的人數相對較少的。但政治是大學考研必修科目,如果高中未選考,造成長時間的知識斷檔,對今後的考研之路是有一定影響的。
3+1+2模式下的12種選科組合
1組合:物化政。可選專業:超過96%
組合優勢/劣勢:
專業選擇面廣,利於將來考研和考公務員。
分析及建議:
這種組合的優勢在於第一專業選擇面廣,可報專業超過96%;第二為未來發展有幫助,政治科目的加入,有利於將來考研和考公務員。這個組合中三門學科所學的學習能力各有側重,物理強調邏輯思維能力;化學儘管是偏理科科目,因為知識體系的因素,需要進行大量的記憶;而政治又需要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和文科素養。
三門學科之間關聯性小,學習跨度大,所以,學習該組合需要文理科素養兼備。不具備這種特點的考生,一點要慎選。
2組合:物化地。可選專業:超過96%
組合優勢/劣勢:
記憶背誦內容較少,學科之間關聯密。
分析及建議:
這種這個組合是一個比較偏理科的組合;它的優勢有兩個:一是專業選擇面廣,可報專業均超過了96%;二是學習時記憶背誦的內容較少,理解的內容最多,學科之間關聯密。地理雖說是傳統文科,但是相對其他兩門文科,更偏重於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所以,與擅長文科思維的學生相比,那些能夠選擇物理和化學科目、擅長理科思維的學生學地理更具有優勢。同時,這個組合也存在著挑戰:學習難度大,選科人數多且優生多,競爭尤為激烈。
3組合:物化生。可選專業:超過96%
組合優勢/劣勢:
學習難度大,選科人數多且優生多,競爭尤為激烈。
分析及建議:
物化生這個組合可以說是純理科組合了,一般理科很強的學生,都會直接選擇這個組合,這樣的選擇可能會違背了新課改全面發展的理念,但是新高考選科還是要以學生的個人意願為先,按照興趣愛好為準。一般選擇物化生的學生,要麼是理科特別好的,要麼是文科特別差的。大家都知道新高考採用的是賦分制,如果物化生成績一般的學生選擇這三科,遇到理科學霸,是很不佔優勢的,因為競爭太激烈了。
4組合:物生政。可選專業:92%左右
組合優勢/劣勢:
適合有理科情結但不喜歡化學的學生。
分析及建議:
這種組合雖然也有一些專業不能報考,但是競爭壓力也會小一些,反而會贏得很多優勢。比如,學了物理這科,很多名牌大學都可以報考,因為一些好大學都對物理這科有限制,不學物理就會失去很多考名校的機會。而選考政治這科,很多文科性質的專業又都可以去學了,大大放寬了限制,而且生物這科又不怎麼難,所以高考還是很佔優勢的。
5組合:物生地。可選專業:92%左右
組合優勢/劣勢:
生物學科需要擅長歸納和記憶。
分析及建議:
高中選考科目中最難的科目是哪一科?說是物理,可能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會反駁;高中選考科目第二難的是哪門學科?如果說是化學,可能就會受到很大的爭議,這個真的因人而異。但是,對於多數學生來說,化學還是比生物和地理難學難考的。從總體難度上來說,生物和地理是屬於偏「中性」的學科,既需要文科生的記憶,又需要理科生理解,正因為如此,二者學習的深度和考試的難度都不是很大,學生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得分的。
6組合:物地政。可選專業:92%左右
組合優勢/劣勢:
喜歡物理但特別不喜歡生化的無奈之舉。
分析及建議:
物理+地理+政治這個組合的特點明顯:喜歡物理但特別不喜歡生化的無奈之舉。可報專業比例在92%左右。
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在理科思維和文科思維中不斷切換;
另一方面,從已經試點高考改革的省份看,選擇這個組合的考生人數較少,不利於了解自身真實水平;
第三,由於學校師資和場地的限制,大部分學校很難單獨為人數少的組合設計走班課程時間表。
所以,這個組合最具挑戰性。
7組合:史化政。可選專業:65%左右
組合優勢/劣勢:
文科思維有優勢,記憶能力強,邏輯思維能力不太強。
分析及建議:
物理+地理+政治這個組合的特點明顯:喜歡物理但特別不喜歡生化的無奈之舉。可報專業比例在92%左右。
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生有明顯特點:有文科偏好但對地理學科不感興趣。因為有了一門理科的加入,拓寬了專業選擇面。
"歷史+政治+化學」可報專業比例為65%,而在學習化學時,都需要強調對多而零碎知識點的記憶和歸納,所以,這兩個組合適合文科思維有優勢,文字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強,邏輯思維相對不太強的學生。
8組合:史化地。可選專業:65%左右
組合優勢/劣勢:
擅長以記憶為主、文字表達為好。
分析及建議:
「歷史+地理+化學」個組合適合物理不擅長、政治不喜歡,或擅長以記憶為主,動手能力強,文字表達好的學生,學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維跨度大,競爭非常激烈,地理要和學物理的過招,化學、生物要和學物理的比拼,選擇該組合的人要慎重。
9組合:史生政。可選專業:58%左右
組合優勢/劣勢:
有文科偏好,對地理不感興趣。
分析及建議:
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生有明顯特點:有文科偏好但對地理學科不感興趣。因為有了一門理科的加入,拓寬了專業選擇面。
而在學習化學和生物時,都需要強調對多而零碎知識點的記憶和歸納,所以,這兩個組合適合文科思維有優勢,文字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強,邏輯思維相對不太強的學生。
10組合:史生化。可選專業:65%左右
組合優勢/劣勢:
適合物理不理想,化學、生物有優勢。
分析及建議:
該組合更適合對物理不感興趣或物理成績不理想,化學、生物成績相對有優勢的學生。如果將來想要學習生物科學、食品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植物生產類、生命科學、醫學類相關專業的,也適合選擇該組合。
11組合:史生地。可選專業:58%左右
組合優勢/劣勢:
學科跨度小,思維跨度大。
分析及建議:
「歷史+地理+生物」這個組合適合物理不擅長、政治不喜歡,或擅長以記憶為主,動手能力強,文字表達好的學生,學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維跨度大,競爭非常激烈,地理要和學物理的過招,化學、生物要和學物理的比拼,選擇該組合的人要慎重。
12組合:史地政。可選專業:58%左右
組合優勢/劣勢:
學習難度低,選科人數多,競爭異常激烈。
分析及建議:
歷史+地理+政治,該組合是最傳統的文科組合,從學習難度來看,這個組合相對更輕鬆。從已經試點高考改革的省份看,也是選課人數最多的組合之一,因此,意味著競爭異常激烈。
這種組合更適合想選藝術專業、傳媒專業的考生;或致力於考取漢語言文學、新聞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哲學類、經濟學類、法學類、教育學類、文學類歷史學類、管理學類、藝術學類、氣象、地圖測繪、城市規劃、水利水電、酒店管理、旅遊、地質勘探、資源管理、文物保護技術等門類和專業的學生。
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內容,喜歡請關注【雲亮教育】,及時獲取新高考、志願填報、院校專業、招考資訊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