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選科人數暴驚天秘密:新高考選科難出天際,最受歡迎的竟是...

2021-01-08 騰訊網

2021屆各省選科情況如何,有哪些現象出現?

1

2021屆高考選課解讀,

如何讓選考才會成為最終贏家?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動,第三批八省市採取「3+1+2」的選科模式。那2021屆各省選科情況如何,有哪些現象出現?

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說明:數據來源於王學森高中物理,為網絡流傳版本,僅供參考,最終以官方公布數據為準。

7省選科分析

以下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屆學生(高二)的各科選考數據,從整體來看,各省選科佔比相對比較均衡,最受歡迎的科目是生物。

1.兩個首選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數較往年有所上漲

首先從首選的物理、歷史兩個科目來看,總體來說兩科的選考比例很接近。而首選歷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們通過對比2019年其中六個省份的文科生佔比情況(見下表)發現,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漲。

說明:表中2019文科生佔比數據是基於2019年各省發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數計算而來,藝術類考生暫未計入。

2.生物成熱門,政治受冷落

為方便大家直觀地看出各科目選考比例,我們將2020屆七省選考數據轉換成柱狀圖:

從上述圖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選考比例高居首位,緊接著就是物理和地理兩門科目選考人數最多,其次就是歷史、化學。而政治科目選考人數最少,小編認為這可能與政治這門學科背誦內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關。

而選擇生物、地理較多的原因應該是和初中基礎關聯不大,只要高中期間用心學、好好準備,誰都有勝出的可能。大多數學生都會在生物或地理中選擇一科,甚至兩科,以緩解其他科目壓力。

3.江蘇出現「棄化學」現象

江蘇選科數據與其他幾省相比,顯得比較獨特,結合數據具體分析一下:

單從這批數據來看,江蘇選考地理和生物選考人數最多,但選考科人數最少的卻不是政治,而是化學。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自從江蘇實行新高考選科以來,很多考生或是家長為了在賦分制度下平衡分差,在選擇化學時普遍比較謹慎,甚至網絡上流傳江蘇重點中學為了保證升學率而不開設化學學科。很多人都認為選化學的基本上都是學習高手,在新高考實行賦分制政策下,和優秀學生PK是要吃虧的。

顯而易見,理化成了「牛娃」們「自相殘殺」的「戰場」,也就是說學霸們選理化,大多數人選生物、地理。

4.傳統理綜、文綜組合仍是熱門

以下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屆學生(高二)的選考數據,從整體來看,首選物理的還是佔多數。

各省份選科組合的平均佔比(除江蘇外)情況如圖:

從以上數據來看,「物化生」這個純理科組合顯然更受歡迎,這可能與其專業覆蓋率廣及就業熱度高有關;緊隨其後的就是「史政地」和「物生地」選擇人數最多,這兩個科目一個偏文一個偏理;而「史地生」及「史化政」選考人數最少,從學科特點來說,原因可能在於學科之間學習關聯度很弱,很難兼顧。

單科及選科組合特性解讀

1.各選考科目解讀

選考科目與學科本身的特性是分不開的,下面小編就來大致列舉各學科學習難度及選科情況,供考生做選科參考。

生物:生物的整體難度在數理化生中最低,更易學習,性價比較高。該學科注重基礎知識的考察以及對信息的提取能力。就近幾年來說,我國的生物技術突飛猛進,學科社會價值越來越高,未來前景很好,也是理科能力較弱的考生的首選科目。

物理:物理學科相對來說難度較高,知識點之間聯繫很緊密,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涉及的場景與實際生活比較貼近,對現在和將來的理科學習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地理:地理科目文理兼備,學習難度低於理化生,背誦內容少於歷史政治,考題客觀但答案明確,相對比較容易拿高分,對於選擇物理的偏理科生而言,大部分人會選擇偏理科的地理。

歷史:純文科的科目,知識面要求廣,但相較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容易理解,拿分比較簡單。由於是首選科目之一,很多物理弱的學生都會選擇這個科目。

化學: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難度低於數理,高於生物,要求考生擁有較高的識記能力的同時還要能夠充分理解,這門學科有助於訓練考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政治:政治學科記憶內容多且與時俱進,貼近生活。也正因為如此,它每年的試題變化大,所學內容可能和要考的內容有差距,所以得高分不容易,而且分數浮動的可能會較大。所以,選考政治的人數相對較少的。但政治是大學考研必修科目,如果高中未選考,造成長時間的知識斷檔,對今後的考研之路是有一定影響的。

2.各選科組合特點

2

熱門選課組合優劣全分析

物化生 及 物化地 選科優劣分析

新高考的最優組合?

一、組合特點分析

物化生屬於純理科組合,而物化地也是偏理科組合。由於兩種組合的優劣特性及所覆蓋專業較為相似,所以本文把這兩個組合一起加以分析。

我們將物理和歷史看成是強理科和強文科,其他四科標記為偏弱理/文科,並分別標記為藍色和紅色,藉此觀察組合屬性。

選科對比模型圖

由上圖可知,物化生連成的三角形中均為藍色,而物化地連成的三角形中藍色區域佔比較多,所以兩者都是理科的組合。

二、優劣分析

【兩個組合優勢】

1.明顯的理科組合。物理+化學+生物選科組合可以覆蓋97.4%的專業,可以說是最標準、最傳統、最純淨的「理科生」方案。同時地理也是文科中的最強理科方案。

2.專業選擇面廣。物化生這類組合專業覆蓋率為95.75%,不能選擇的4.25%專業基本為哲學類、歷史類專業。物化地的可報專業也超過了95.16%;

3.學科之間關聯緊密。學科之間關聯極大,除了三科之間的關聯,還與數學的一些通用理科思維以及計算能力都是能夠互相印證、互相促進的。

4.記憶內容較少,理解的內容較多。物化生三個科目偏重於對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考察,一般記憶的內容很少。

【兩個組合劣勢】

1.學習起來難度大。尤其是物理學科難度較大,想得高分也不容易。

2.選科人數多且優生多,競爭尤為激烈。物理、化學是理科「學霸」的首選科目,競爭會異常激烈。同時這兩個組合都是是偏理學生最喜歡選擇組合之一,人數多,高考競爭壓力大。

三、適合哪些考生

物化生適合考生類型:

1.理科的邏輯思維能力大幅度優於文科水平;

2.目標基於985/211工程類院校;

3.大學不考慮學習哲學、歷史類專業。

物化地適合考生類型:

適合物化生的考生也同樣適合物化地。但一般選擇物化生的都是成績拔尖的「學霸」,而成績比較優秀但是又不是頂尖的學生,可以通過選擇物理、化學、地理的組合,對尖子生形成衝擊。

解讀:因為賦分制度的存在,成績差的學生,多數選擇政史地組合,這就導致選擇地理的「學霸」不多,地理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雖然人文地理有一定的主觀性,但是自然地理則比較容易拿分,如果「學霸」能選擇地理,多數情況下會賦出比卷面更高的分數,還是很有優勢的。

綜合以上,選擇物理+化學+地理這個組合的學生,可以衝擊更好的大學,甚至可以通過這個組合,和比自己優秀的學生競爭,所以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生,應該屬於新高考的受益者。

除此之外,地理類專業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中其實是屬於理科的。所以這種組合還適合於具有以下兩個特點的學生:

1.善於獨立研究、思考問題的學生。

2.對於自然科學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目標基於各大高校的科研課題(考研方向)。

四、專業覆蓋

根據河北、湖南、湖北、江蘇、遼寧等第三批新高考改革五個省份發布的2021專業選科要求來看,物化生及物化地兩個選科的專業覆蓋率極高,僅次於物化政,位居前三。

1.物化生組合的可選專業較多,專業覆蓋率達95.75%,不能選擇的4.25%專業基本為哲學類、歷史類專業。

可選科目列舉:工科類的熱門專業、計算機類、經管類、醫學也在選擇之列。

限選科目:由於法學門類下的政治學類、民族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公安學類要求再選科目中必須有政治,因此該選考科目組合不能報考以上專業類。

提示:如果家長不打算讓孩子未來報考公安警校的話。考慮學科的相關性,選擇物化生以及物化地的組合,都要比物化政更科學。

2.物化地組合的情況與物化生組合極為相似,大學可選的專業也有很多。

可選專業大類列舉:地理科學、測繪、地質學、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統計學、農學、工學(如機械、水利、計算機、礦業類、建築類等)、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化學、海洋科學、材料科學、製藥、哲學、經濟學、管理學、體育類、藝術類、新聞傳播。

限選科目:法學門類下的政治學類、民族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公安學類專業與物化生一樣,不能報考。

對於這個組合的學生,首先,大部分理科類專業都會需要物理基礎;其次,很多醫學、生物相關的專業也會需要生物基礎;最後,一些水利水電、測繪類專業會需要地理基礎。所以,選擇物理生物地理組合的學生,以上這些專業大多都可以選擇。

物化政 選科分析

專業覆蓋率高達98%!

一、學科組合特點分析

物理+化學+政治是一個偏理科組合。我們將物理和歷史看成是強理科和強文科,其他四科標記為偏弱理/文科,並分別標記為藍色和紅色,藉此觀察組合屬性。

選科對比模型圖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物化政的組合連成的三角形中還是藍色偏多。因此,組合屬於偏理科。

優勢分析:

1.有利於考研和考公務員。由於大學之後參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階段選考科目未選擇政治的話,大約會存在1-2年的知識斷檔期。對今後的考研和考公務員之路影響頗多。

2.專業選擇面廣。由於有物理這個專業覆蓋率較廣的學科,大部分理工科專業都在可報範圍內,並且政治學科也可以覆蓋到一些偏文的專業,因此,它的可報專業超過96%以上,一些頂尖大學的專業可報率甚至能達到100%。

3.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從目前已經掌握的幾個省的選科情況看,選擇這個組合的人還是在少數,所以相對這個層次的競爭壓力還是相對較小的。

劣勢分析:

1.學科難度較高。一方面是「物理+化學」組合的高難度,加之政治科目中大量的「背誦+理解+拓展應用」的知識點,使這個組合學習難度飆升。

2.政治學科變化較大,考高分難。政治學科因為涉及大量時政內容,所學的內容可能和要考的內容有差距,而且容不得出錯,答案比較固定,所以得高分不容易,而且分數浮動可能較大。

3.整體關聯度小,學習跨度大。該組合中的三門學科各有側重:物理需要空間想像、邏輯推理與實驗能力;化學需要的是分析推理及實驗能力,但由於知識體系的因素,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記憶;而政治又需要良好記憶、思辨與評價能力。這樣學科關聯度不大,學習時很難起到聯繫促進的效果。

二、適合的考生類型

1.理科優勢較大,且有較強的自信心的考生;

2.具備文理科的素養,綜合素質較為均衡的考生;

3.更適合政治科目突出,文理科思維可以自由切換的考生;

4.對未來步入大學有著明確的目標,有考研打算,或者有意向公務員這類職業的考生。

綜上所述:選擇物理+化學+政治這個組合,專業覆蓋率不用擔心,更適合政治科目突出,文理科思維可以自由切換,有考研打算,或者有意向公務員這類職業的考生。

三、專業覆蓋情況

1.專業覆蓋率極高根據河北、湖南、湖北、江蘇、遼寧等第三批新高考改革五個省份發布的2021專業選科要求來看,物化政這個組合可以說是專業覆蓋率最廣的一個組合。

2.可選專業範圍極廣物理+化學+政治可報專業大類較多,比如政法類專業、工科類熱門專業以及經管類專業幾乎都能選。除法學門類下的民族學類專業以外,其他所有本科專業都可報考。

可報專業大類:法學、教育學類、化學、海洋科學、材料科學、製藥、地質學、農學、醫學、數學、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統計學、工學(如機械、水利、計算機、礦業類、建築類等)、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哲學、經濟學、管理學、體育類、藝術類、新聞傳播等。

限報專業:歷史學、漢語言文學等人文科學類的學科;英語、法語等部分小語種專業;舞蹈等藝術類專業;

僅針對大部分重點大學情況做以上限報說明,這個學科組合專業限報情況相對比較少。

物生地 及 物生政 選科分析

實用派和實力派的選擇

一、組合特點分析

物生地和物生政均為偏理科組合,由於兩種組合的大多特性及專業覆蓋較為相似,所以本文把這兩個組合一起詳細分析。

學科特性分析:

我們將物理和歷史看成是強理科和強文科,其他四科標記為偏弱理/文科,並分別標記為藍色和紅色,藉此觀察組合屬性。

選科對比模型圖

由上圖可知,物生地和物生政所連成的三角形面積中,藍色區域佔比較多,所以兩者都是偏理科的組合。

二、優劣分析

兩個組合優勢:

1.偏理科組合,可選專業範圍大。兩個組合均有物理、生物,理科可選專業範圍大,且要求地理或政治的專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兩個組合可報考專業比例趨同,達80%以上,接近90%。

2.思考和背誦兼顧,利於時間分配。在平常學習時,物理需要大量刷題,生物重課本知識,地理偏思維理解,政治則需要背誦。兩種學科組合都有益於考生學習的文理結合。

3.兩個組合各有所長,頗具實用性。物生地選科中的地理科目注重理解和思維能力,記憶量小。雖然中學地理屬於傳統文科,但大學地理科目更偏重理科思維,所以物生地選科的理科思維有利於以後進入高校專業學習。物生地選科中的政治科目則是考生未來選擇考研和考公務員的基礎。

解讀:物生地和物生政兩個選科組合避開了學習難度較大的化學科目,是物理成績不錯但不喜歡化學科目考生的首選。另外,選擇了生物科目就可以選報半數醫學類相關專業,為想要報考醫學類專業的考生留有餘地。

兩個組合劣勢:

1.學習難度大。兩個選科組合整體偏理科,物生地要求考生的理科思維強,物生政要求考生能夠文理科思維自由切換。

2.部分專業受到限制,如要求化學的化學、化工、製藥類專業和部分高校醫學選科不能報考等。

3.據目前各省選科數據來看,生物、地理選科人數較多,中等考生賦分不佔優勢;政治科目本身很難得到高分,不利於考生在高水平層次的競爭。

三、適合哪些考生

1.物理成績不錯,理科思維較好2.想要往醫科方向深造3.以理工類專業為目標,物理成績不錯,但化學成績不佳4.(選物生政)計劃考研或考公務員。

整體來說,選擇物生地和物生政的考生是「實力+興趣」的群體,需要擅長物理學科,會基於學習興趣和未來專業、職業方向進行選擇。

四、專業覆蓋

根據河北、湖南、湖北、江蘇、遼寧等第三批新高考改革五個省份發布的2021專業選科要求來看,物生地和物生政兩個選科的專業覆蓋率較高且比例相似。

1.物生地組合專業覆蓋率達89%,不能選擇的專業基本為歷史類、語言類、政治學類專業。除此外,絕大部分專業均可報考。

可選科目列舉:大部分理科類專業,醫學、生物相關的專業,水利水電、測繪類專業均可選擇。

限選科目: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學、外國語言文學等

2.物生政組合專業覆蓋率與物生地類似,大學可選專業很多。

可選科目列舉:法學、教育學類、數學、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統計學、工學(如機械、水利、計算機、礦業類、建築類等)、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心理學、工學(生物工程、食品工程)、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體育類、藝術類、新聞傳播等。

限選科目:漢語言文學、歷史學類等。

史化政、史生政 選科優劣分析

性價比超高的組合!

一、組合特點

史化政和史生政都屬於偏文科組合。兩者都是歷史、政治兩個文科與一個理科組合,有效規避了傳統文科的專業劣勢,擴寬了專業選擇面。由於特性高度相似,接下來,我們將這兩者放在一起分析。

學科特性分析方法:我們將物理和歷史看成是強理科和強文科,其他四科標記為偏弱理/文科,並分別標記為藍色和紅色,藉此觀察組合屬性。

選科對比模型圖

由上圖可知,史政生和史政地兩個選科組合連成的三角形中均為粉色居多,因此兩者都是偏文科的組合。

二、適合哪些考生

1.比較偏好文科,歷史、政治成績在校內較為優秀;

2.對生物或化學有一定喜好,或生物或化學成績在3門理科當中更為優秀。3、有文科偏好但對地理學科不感興趣。

4.文字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強,邏輯思維相對不太強。

在學習化學和生物時,都需要強調對多而零碎知識點的記憶和歸納,兩個科目相對物理,沒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要求。

三、優劣分析

優勢盤點:

專業覆蓋率優於其他偏文組合。兩個組合都是偏文科,但由於有一個理科科目的加入,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專業覆蓋的問題。尤其是史化政的專業覆蓋率在部分院校甚至達到80%左右,這與一些理科組合的專業覆蓋率相比也絲毫不遜色。

文科的學科優勢較強。三門科目的整體難度是比較低的,並且歷史屬於文科中的優勢學科而政治在考研及考考公務員時有優勢。

三門學科之間沒有太強的割裂感。兩個文科科目之間本來學習關聯度就很大,要求的都是文科思維能力,而生物和化學相對於物理,邏輯思維要求不高,反而有很多文科能力,如記憶、歸納總結等能力的考察。

劣勢盤點:

不適合工科尖子生或想考軍校的學生。因為物理才是最好的選擇,只有學了物理才有機會考進名校的相應專業學習。

可報的理科院校專業會受限。畢竟該組合整體偏文科,但專業覆蓋率還是沒有選物理的可選範圍大。

一本上線率可能沒有理科組合高。一些省市文科生的一本上線率是低於理科一本上線率的,所以想報文科專業可能並不是很容易考。

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轉換能力。在理科學習的具體過程中可能會需要部分理科能力要求,在三個科目兼顧的同時,需要學生能夠進行思維的靈活切換。

史政生組合的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僅為50%左右,生物學科並沒有太大優勢,專業報考非常受限制且專業就業前景並不樂觀。

四、專業覆蓋情況

專業覆蓋率:史化政>史生政

史生政專業可報比例大致在50%。該組合能報絕大部分文科專業以及生物相關的理科專業,但雖然有生物的加入,但實際上生物學科能報的專業並不多,因此它的專業覆蓋率不是很高,報考會有一定程度的受限。

史化政專業可報比例大致在70%。該組合既能報跟化學等相關的理科專業,又能報絕大部分文科類專業,專業選擇範圍還是比較廣泛的。唯一的一個缺點就是,部分名牌大學的工科專業不能報,因為它們要求必須選物理這科,對物理要求高,但是對一般考生沒有太大影響。

史政地選科模型解讀

「老文綜」組合其實並不冷門!

一、組合特點

史政地組合是典型的的純文科組合,也是以前大家所說的「文綜」組合。新高考下,這傳統的三門文科組合整體專業覆蓋率偏低,且學習難度不低,但根據往年上海、浙江等新高考改革地區的選科形勢來看,選考人數並不少且不乏「學霸」。

二、組合優劣

優勢盤點:

對文科專業非常友好。史政地這個純文科組合雖然選科理科專業很受限,報考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8門類下的相關專業基本上不受限制。

利於以後考研、考公務員及考事業單位。如果大學要考研,政治是一定要考的;並且在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或者國企等公職類崗位時,也會涉及大量文科知識,因此現在文科學習以及能力的培養是很有用的。

學科之間關聯度很大。不同於文理科搭配的組合,政治、歷史、地理當個科目都是需要大量的記憶以及文科邏輯思維,學習過程中也比較好兼顧。

劣勢盤點:

整體專業覆蓋率低。「老文綜」最大的缺點還是總體專業選擇最受限,因為不少高校專業要求是必須要搭一門理科,所以一門理科都不搭的純文科組合在專業上就受到很大限制。

高分不易拿。由於三個文科科目的學習特性都需要大量的記憶內容,尤其是考前要記憶的內容就更多,壓力也就更大。而且政治、歷史這兩門學習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開放性存在,打高分還是不易的,尤其政治還涉及大量時政內容,所以分值浮動可能會較大。

競爭形式並不樂觀。純文科組合專業受限嚴重,但選考人數並不少,甚至超過了很多偏理科組合。在往年選科形式中出現了有很多中下遊的考生選文科組合,而在高考高分段中也佔有一定人群比例,且這些人都是「學霸」級人才,因此,該組合在高分段之間的競爭也沒有想像中的樂觀。

大學學習理科知識,難度可能會變大。對於文科生來說,雖然可以躲開文科的高難度科目「歷史+政治」,但即使進入大學,這些「欠下的債」早晚還是要「還」的。但該選科組合可選的大部分文科專業,基本不涉及物化生等理科內容,因此這個風險大部分時候還是可以規避掉的。

三、適合考生

1.文科成績優異或理科成績很弱,且對大學的專業選擇有明確的目標;

2.往往會在各類國學大賽、作文大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這類考生往往會在大學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中佔據一定優勢);

3.致力於考取漢語言文學、新聞學、社會學、國際政治等專業;

4.想選藝術專業、傳媒專業;

四、專業覆蓋率

1.可選專業範圍

該組合報考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8門類下的相關專業基本上不受限制。

其他部分院校可報考的還有:理學門類下的心理學類、統計學類、地理科學類;工學門類下的紡織類、建築類、交通運輸類、食品安全與工程類;農學門類下的植物生產類、農業保護類、林學類、草學類;醫學門類下的護理學列、中醫學類;

具體可選專業大致範圍如下:

首選科目為歷史的考生,因為再選科目不同,可報考專業類別出現細微差別。其中選擇歷史+政治+地理組合的考生,可報考專業數目最少。但從學科相關性的角度來說,在首選科目為歷史的情況下,再選科目為政治和地理是比較科學合理的。

2.專業限報情況

因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四個學科門類,大多數專業要求首選科目必須為物理。所以,首選科目為歷史的考生,未來無法報考以上四個學科門類裡的大多數專業。具體專業限報情況如下:

根據河北、湖南、湖北、江蘇、遼寧等第三批新高考改革五個省份發布的2021專業選科要求來看,首選歷史的學科組合專業覆蓋率幾乎相差不大,在50%左右浮動。

五、選科建議

1.新高考形勢下,高校招生的文理計劃被打破,在這種情況下,把其中的一兩門科換成理科,可能對考生的高考志願選擇會產生更大的空間。

2.「3+1+2」模式下,物理和歷史二選一成必然趨勢,但是仍然有不少家長或考生存在歷史比物理更容易學、高考也更容易的誤解。

小編在這裡建議各位考生不要盲目選擇,一定要對考生成績、中學開班情況、專業選考要求等多種因素做綜合考量,儘量以考生的意願為主。

歡迎參與「十三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素讀經典在中小學立德樹人實踐中的應用研究》的課題研究與實驗。

相關焦點

  • 高考秘笈|新高考3+1+2模式,高中生該如何選科?——高曉生
    上期我們說了2021年湖南新高考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今天我們來了解在新高考3+1+2模式下,高中生該如何選科? // 物理、歷史最終還是分道揚鑣了…// 那麼面對新高考「3+1+2」該怎樣選科?
  • 「3+1+2」各科選考人數排名曝光,最受歡迎的竟是這一科
    2021年我國的8大省份將迎來新高考的第一考,這是我國第三批新高考省份。新高考給人帶來最直觀的變化就是選科不同,新高考選科可是愁壞了很多家長和考生。面對新高考,很多人還都沒有完全準備好,大多數人對於新高考其實並不是很了解。
  • 疫情過後,新高考「3+1+2」選科選物理、生物科目人數會上漲麼?
    而此時,不少家長和教育從事者想到新高考的改革,大家對「物理、化學、生物」3門學科是否應該重視引起大家討論!近年部分省份推出新高考「3+3」模式和「3+1+2」模式,打斷了傳統文理分科模式,未來高中學習更有可能趨向於「3+1+2」模式,面對歷史和物理二選一,很多人選擇了歷史而放棄了物理,選擇政治、化學、生物、地理學科時,更是不少學子放棄了化學和生物,在部分省份高一選科,棄物理、棄化學成了常見現象,主要因為物理、化學這兩門學科基礎知識較多,公式較為複雜,再加上計算比較多
  • 史上最全新高考選科攻略!新高考選科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985高校...
    新高考區別於傳統高考有以下幾個特點: 1、取消文理分科,實行選科 2、選科目前有兩個模式:3+3模式和3+2+1模式 3、實行「走班制」教學和特色化辦學
  • 高考3+1+2選科分析(遼寧省為例)
    隨著越來越多省份開始採用3+1+2高考模式,選科也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那我們來討論下如何選科及不同選科帶來的影響。(以下所有數據均基於遼寧省2021年高考招生專業計劃及遼寧省各高中選課情況進行分析)一、選科一定要按照孩子擅長的來選擇,孩子喜歡的學科是最重要的二、結合未來孩子就業選擇,如果孩子未來想當老師,師範類院校對物理和歷史沒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如果孩子想原則的是醫生
  • 新高考3+1+2你了解嗎?怎麼選科才是最科學的?
    高校需要按專業對考生的3門選考科目提出相應要求,因此,在高考改革中,高校保有一定招生自主權,並將以此倒逼,加強專業建設。為此,教育部於2018年初下發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給出了12個門類下的92個專業類(其中藥學類又分為2個子類,因此可視為共93個專業類)的可選科目和選考要求,為高校專業選科給出了「官方指南」。
  • 7省新高考選科統計出爐!學科難度係數爆冷
    高一上學期即將結束,很多家長希望小德能夠多分享一些選科方面的數據和內容指導。本文,小德梳理了新高考省份選科數據對選科中的方法及問題,後期將對各省份新高考選科數據進行詳細解讀,大家可持續保持關注。  多年以來,中國實行的高考政策普遍是3+X模式,即3大學科:數學、英語、語文,X則指的是理科或者文科。
  • 新高考7省市選科情況竟如此相似!
    目前,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8省市(福建、廣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蘇、重慶)考生已經在著手進行選科。 為了避免「3+3」模式下棄物理現象,8省市採用了「3+1+2」的選科模式,其中「1」指的是考生必須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
  • 福建2021屆新高考選科數據出爐!最多人選生物,最少人選政治
    對於參加新高考的學生來說,新高考選科對高考成績、專業報考甚至未來職業都有影響。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動,第三批八省市採取「3+1+2」的選科模式,其中包括福建省。  2021屆各省選科情況如何,有哪些現象出現,對未來有哪些啟發?
  • 2021新高考注意:三大主科成提分關鍵,選科策略要慎重!
    第一年摸著石頭過河,相對傳統高考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來深入剖析一下2020年新高考有哪些「翻車現象」,讓大家對新高考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也給即將要選考的高一高二同學一些警醒和建議。
  • 江蘇2021年新高考:物化生政史地,六科選考人數排名
    8省新高考聯考在即,新高考再次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面對新高考,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說到新高考,最重要的就是選科了,選科與你以後選大學有非常大的關係。很多人都覺得可以自己選擇科目,感覺不要太好,直接選自己最擅長的三門科目不就好了嗎?
  • 高中科目難度係數排行榜出爐,在新高考模式下,應該如何選科?
    高中科目難度係數排行榜出爐 在多數省市實行的3+1+2新高考模式之下,考生們也不再只能選擇文理兩個綜合科目進行考試了,而是要選擇出自己擅長的科目進行考試。
  • 新高考選科【政治+地理+生物】組合怎麼樣?
    2020年起北京開始實施「新高考選科」模式,不同的選科組合適合哪類考生?有哪些優劣?文新學堂整理新高考選科政治+地理+生物組合分析,一起來看! 一、選考政策科普 新高考和傳統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實施「3+1+2」或者「3+3」的選科模式。
  • 新高考「3+1+2」模式下,這樣選科有望985,政治成為不可或缺?
    文/彩玉說教育新高考模式的實行,給大多數高中生帶來了學習上的優勢,因為和以往的高考模式下相比,同學們選擇的範圍更加寬廣,以前那種文理科形式,無論是選擇文科還是選擇理科,基本上都會有一科是自己的弱項。但是在這種新高考模式下,同學們會有很多種選擇,不過面對3+1+2的高考選科模式,難免會有同學感覺到手忙腳亂,選擇的方式多了,自然也會出現猶豫不決的情況,那麼在這種模式下,同學們應該怎麼做呢?新高考模式應該如何進行「選科」?
  • 新高考改革,應該如何科學選科?新高考選科測評系統來助力!
    2020年是北京實施新高考的第一年,比如:新的選科模式、新的錄取模式等,面對這些變化,很多家長和高中學生還是處於迷茫狀態,這時,小編提醒各位考生及家長一定要注意: 選科的4個關鍵點/Attention/ 1
  • 物理歷史都選,在3+1+2選科中如何賦分?專家:兩科不能同時選擇
    新高考很多省市採用的3+3模式,語數外必選,然後在其他6科中選三種,這是第一批實施新高考的省市使用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有可能出現物理與歷史同時被選中的可能,但由於這種模式導致很多考生不選物理或者歷史,所以很多新高考省市,比如江蘇就出臺了3+1+2的模式,也就是說,語數外必選,
  • 新高考:3+1+2選科問題總讓人燒腦?最強圖解重磅出爐!
    高考綜合改革從2014年就開始試點了,直到現在2019年大部分省份都已經加入了改革中來,改革後,教育部門必須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從改革開始,考生總成績由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考生選擇的3科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滿分為750分。即通常所說的「3+1+2」模式。
  • 高考新模式「3+1+2」,全國有8個省市開始實施,怎麼選科很重要
    高考新模式「3+1+2」,全國已有8個省市開始實施,了解充分做準備近日湖北、湖南、遼寧、廣東、重慶、河北、江蘇、福建這8個省市公布了2021年高中考試安排,將在2021採用「3+1+2」的高考新模式。什麼是「3+1+2」?「3」指的是語文、英語和數學這三個學科是必選的,剩下的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是可以自由選擇的科目。
  •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選科要參考哪些指標,「賦分」才能更高?
    文|小玉說「高考」,對於高中生而言,是關乎前程、未來發展的重要考試,所以到了高三,大家都在全力以赴,但是隨著新高考的到來,考生不僅要做到「成績」優異,在「選科」上還要下功夫,不然在賦分制度下報考難佔優勢。
  • 新高考模式 學生如何科學選科
    □本報記者 安迪  2021年高考,是「3+1+2」模式(俗稱「新高考」)在我省落地實施的第一年。12月29日,《河北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出臺,《實施方案》不僅為2021屆高三考生、家長詳細解讀了「新高考」怎麼考、志願怎麼填報等問題,也為高一學生即將面臨的科目選擇提供借鑑。高一學生選科在即,究竟如何科學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