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移民,是一個貫穿了2個世紀的熱門話題。20世紀,在冷戰的環境下,美蘇兩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使得太空競賽越演越激烈。1961年,前蘇聯太空人率先跨出地球;1969年,美國阿波羅號登月成功,各有千秋,一時間不分伯仲。但他們的舉動卻打開了地外世界的序幕,在那種壓抑環境下,給世人帶來了新話題。星球移民,前往新的星球居住,那是一件多麼值得嚮往的事情。
進入21世紀,社會發展腳步加快,科技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對於某些事物的認知。地外世界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根據公開的探索資料顯示,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具有生命的星球,其餘如同死星般。但是星際移民的話題依然在延續著,可意義卻截然相反了。
20世紀的星球移民是帶著對美好、全新生活的憧憬,與前往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意思相近。21世紀的星球移民則是充滿無奈的感覺,是迫不得已的。在短短數十年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可以讓同一種行為具備兩種不同的含義?這就與地球的未來息息相關了。
21世紀後,雖然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地球的自然環境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各種自然災害頻繁出現。這似乎是一個信號,一個預兆著地球末日的信號。因而,21世紀的星球移民不是為了遊玩,而是為了生存。帶著這層全新的含義,你就會發現星球移民這四個字變得異常沉重了。
既然決定了未來人類的去向,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應該前往哪顆星球定居呢?在過去的數十年時間裡,科學家幾乎把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都作了一番簡單的檢測探索,經過多項數據的比較,發現火星是最理想的對象。
火星,它距離地球比較近,兩者的表面環境極為相似。它的體積是地球的七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十一分之一,具備大氣層和巖石層,運行軌道和運行軌跡都與地球極為相似,其南部儲存著大量的可用冰,儲量大,易開採。由此可見,火星確實是人類移民的首選星球。
在世界諸多國家中,美國一直都是探索火星最為積極的國家,每年都會對外公開大量與火星有關的數據。最近,洞察號探測器給地面傳回了一則數據,其內容是火星大氣層的氧氣含量突然激增,比平時的含量高出了三分之一。
這一點引起了地面科學家的關注,要知道氧氣是生物生存的必備三大要素之一。火星平時的氧氣含量最小,只佔據大氣層的0.16%,如今含量突然激增,不得不讓人深感懷疑。有人分析稱,這可能是太陽輻射增強了,對大氣層中的水蒸氣進行分解,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些科學家不以為然,卻暫時找不到相應的證據。
無論如何,這對於人類而言都是一件好事,為未來人類殖民打造了更好的生態環境。移民火星,似乎是一個勢在必行的行為。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有「矽谷鋼鐵俠」之稱的馬斯克曾發言:「若是未來人類不移民火星,那麼人類文明將會滅絕」。
移民星球,隨著時代背景的不同而發生了含義轉變,可體現出不少東西。朋友們,你們還有哪些類似的詞語嗎?不妨在下方留言,分享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