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物: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體人情,衡量氣的指標「度」之三態

2021-01-10 自然科學之玄學原理

文/樸道玄燈

仰觀天文:星辰如海

自然科學的觀物特點是分科,把自然現象分門別類進行微觀細化研究,按華夏玄學的漢語言思維,就是把萬物萬象按氣類屬性,物以類聚方以群分,老子把這種觀物方式稱為「見小曰明」。

華夏玄學的觀物特點,重點在於「心、性」,強調觀察者自身面對自然現象各種境界時的「心與境」的相處對待關係,證道的體悟境界自我進化成長境界提升,認知工夫上做到「大道至簡,天人合一」,強調人的心印在事功上「心物玄同」,「知行合一」,累積觀察者自身的功德道能,《周易》稱為「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知微見著,勾深索隱,彰顯隱幽,知幽冥之故,類萬物之情狀,以通神明之德」。

老子「道」

萬物萬象莫不由「氣」生化形成,結氣成形,「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這裡就把自然科學所研究的七門基礎學科「數、理、化、天、地、生、醫」,在總綱上作了原理概括總結,並由此出發指導,讓觀察者可以綱舉目張,收發由心,收放自如,自由馳騁。認知外在世界的未知領域,消化知識信息的理解領悟能力得到增強,天賦本能被打開,潛質得到激活,潛能得到開發,成為自己心天領域的天才奇才,「人傑天驕」,運用自然天工之力,可以「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讓個體生命的「自主意識主宰支配御使自由意志,行使自由選擇權」的駕馭能力大大增強,讓人類自身的心神種子識基因功能,適應環境的生存能力方面,因為有道,自我進化成長、境界提升,實現質的飛躍。人只要尊道貴德,只需坐進此道,就能實現真正的自由,長生久視,長春不老,「逍遙遊」於天地之間。

衡量「氣」的物象指標「度」

度有三態:太過、不及、正好適中。

萬物有「時、境、位、勢」,因此由「天道自然」言人事,人事與天地相參,以「中」體「人情」,把握尺度,適可而止,止於適可,進退有時,行止有度,唯變所適,發必中節。《道德經》有「知止不殆」。

神奇玄幻的空間彎曲

面對萬象,以「氣」為基本存在本體,以「道、理」為存在機制,統攝「形而上的道,與形而下的器」,做到「上學下達下學上達,上下通達,暢通無阻,理事印證,圓融無礙」,心印五圓「圓覺、圓照、圓融、圓通、圓滿」在佛經裡的「中觀空性」「畢竟空,性空緣起,緣起性空」對「萬相莊嚴,萬德圓融」的描述表達,體現至始至終,華夏玄學以「陰陽、五行、卦象卦符、幹支量天尺系統」,作為推演體系來描述表達,對於氣象的自動運行,自化自成,稱「氣運」,運行機制原理稱為「氣機」,作為無形無象的「道、理」的存在體現,對於氣運的「度」也叫「氣度」,既有定性分析的「氣勢」,又有定量分析的「氣數」,自然科學以科學術語、名稱概念來描述表達。

神奇玄幻的時間流變

比如愛因斯坦預言「當物體質量不斷增大時,令周圍時空彎曲,並且旋轉」,這顯然與玄學所討論的「氣旋」現象類似,兩種認知描述各有側重點,因觀察者的心神想像力角度攝取不同,其中物象信息的提取描述,有同也有異。再比如醫學研究人的「遺傳基因、壽命生死、健康與生病、人的心神意識從哪裡來」等生命問題,均不能離開道根的作用:「氣」的「力場道能」去了解生命現象,氣聚則生,氣散則死,一個人的「精、氣、神」足,不勞心、不費神、不煩惱,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少思寡慾,自然無為,心臟功能強大,脈搏強勁有力,氣血旺盛鮮活,經絡運行通暢,四肢百骸調和,人就康健,耳聰目明,,目光炯炯有神,能深根固蒂,這是長生久視之道。同理,其他領域的現象觀察,更是舉不勝舉。

有了這個總綱,這樣我們就對自然科學的玄學原理,瞭然於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杯子與地體都是「氣」的體現,由道根生發,結氣成形,氣聚則有物象,氣散則物象就消失,如同電腦程式編程一下,軟體的指令代碼就是「道根」這樣的存在,背後看不見的無形程序自動運行,產生界面可見的各種圖文音視頻影像。

「道根」與「氣」的關係是「性、相、用」的存在關係,體用一如。「氣」是「道根」之用,「道根」就是「氣」作用的自性本體,所以「氣」又叫「力場道能」,無形地自動運行起道能作用,「自然自為,自動運行」「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莫之命而常自然」的「成然之性」,稱為「大道玄德」。無形地會自己自動運行起作用,這種存在狀態就是「玄」的狀態,道無處不在,隨處可見,動能動力不用人工提供動能動力,自然天工之力所為。

所以有形的物象稱為「形而下」學,無形的「道」稱為「形而上」學,玄學的證悟要領「心物玄同」,上學下達,下學上達,上下通達,暢通無阻。

相關焦點

  • 「氣」是什麼,有質量嗎?如果有,存在狀態是哪個量級?
    物質演化進程,在中華文化裡有個基本概念「氣」,中國人用「氣」這個字描述各種自然現象發生變化,既可宏觀也可微觀。由於氣是處於太素階段,形成物質,意味著氣有波粒二象性,具有振動頻率、波長。量子力學裡,有普朗克常數、普朗克時間、普朗克長度、普朗克質量、真空零點能這些基礎量綱指標,還有玻爾茲曼常數k。
  • 張衡球:渾天說「氣能」渾體道根論,在現代科學宇宙觀中得到發展?
    「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張衡在《靈憲》中按照「五太」宇宙模型,闡述「渾體道根」:「昔在先王,將步天路,用(之)[定]靈軌,尋緒本元。先準之於渾體,是為正儀立度,而皇極有逌建也,樞運有逌稽也。乃建乃稽,斯經天常。聖人無心,因茲以生心,故靈憲作興。
  • 南宋黃裳《天文圖》
    黃裳《天文圖》最早的二十八宿天文圖 黃裳所繪的《天文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一張具有二十八宿名稱的天文圖,在天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蘇州碑刻博物館所藏的天文圖碑,總高約2.45米,寬約1.17米,分兩部分:上部為一圓形全天星圖,比較詳細地描繪了天體形態,重點繪出了內規、外規、黃道、赤道、銀河等內容;下部為《天文圖說》,正確解釋了地體、北極、南極、赤道、日、月、黃道、白道及現象。
  • 感悟先天八卦,行走在天道中的學問
    相傳,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伏羲氏的目的是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大家一聽到神明,不要認為如同《西遊記》或者《封神演義》中的那些神仙一樣,如此才是神明,如此想法就大錯特錯了。「神」為精神,也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被無明覆蓋,貪嗔痴慢疑,五毒俱全,所以才不明,不明的心,生出如多愛別離憂悲苦惱。
  • 天文望遠鏡選址學問:最重要指標視寧度
    此外,一個白日視寧度優異的太陽觀測臺址也是一個必要條件。  所謂視寧度,是用於描述天文觀測的目標受大氣湍流的影響而看起來變得模糊和閃爍程度的物理量。在晴朗的夜晚,當我們在遠離城市的郊外或鄉村抬頭仰望天空,看到滿天的繁星。有的星比較亮,有的比較暗。長時間仔細盯著看的話,會發現它們都在閃爍,似乎在向你眨眼。而在觀測條件很差的城市環境中,星星的閃爍乃至模糊不清更是最常見的情況。
  • 功能粉體核心指標
    #功能粉體核心指標#功能粉體核心指標粉體固體顆粒的集合體,又稱粉體填料,可起到降低成本、改善性能、改進工藝等作用。粉體白度物質表面白色的程度,以白色含有量的百分率表示,一般以Mg0(氧化鎂常見粉體遮蓋力大小:金紅石>鈦白粉>硫酸鋇>銳鈦礦鈦白粉>高嶺土>矽微粉。粒徑分布將礦物粉體按粒徑不同分為若干級,每—級粉末(按質量、按數量或按體積)所佔的百分率。常用篩分法、沉降法、雷射法進行測定。目數一般以D50和D90作為標準進行衡量,標準不同,目數相差較大;雲母粉以D50為準,其他粉體常以D90為準。
  • 詳解誤差的衡量精度指標
    在測量工作中,為了檢測觀測結果的精度,以便確定其是否符合要求,需要建立衡量精度的統一標準,測量常用的衡量精度指標得有:中誤差、相對誤差和極限誤差。小編接下來就為大家講解一下幾種衡量精度的指標。一、中誤差:在相同觀測條件下的一組真誤差平方平均值的平方根。
  • 天文望遠鏡選址學問:最重要指標視寧度-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此外,一個白日視寧度優異的太陽觀測臺址也是一個必要條件。  所謂視寧度,是用於描述天文觀測的目標受大氣湍流的影響而看起來變得模糊和閃爍程度的物理量。在晴朗的夜晚,當我們在遠離城市的郊外或鄉村抬頭仰望天空,看到滿天的繁星。有的星比較亮,有的比較暗。長時間仔細盯著看的話,會發現它們都在閃爍,似乎在向你眨眼。而在觀測條件很差的城市環境中,星星的閃爍乃至模糊不清更是最常見的情況。
  • 氣的陰陽轉化:「道根本元」決定的宇宙觀,「人與自然」的心物關係
    有道在其中,成然之性,自然天工之力使然,無需人工之力作用其上。「玄」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佛家又叫「空」門,兩家融合共同於「中」道,對儒家學說,筆者主要將之歸於道家,玄的存在狀態體現為「氣」的陰陽轉化。
  • 高可用性指標說明及容災的幾個衡量指標
    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簡稱HA)多被定義為IT系統的運營綜合指標,其體現形式就是一個多個九的百分數,表徵IT系統運營的穩定可靠程度,越靠近100%,就表明系統約穩定可靠,當然這種穩定與可靠需諸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獲得,例如應用程式結構設計、IT系統冗餘架構、災備機制、環境基礎(水、電、空、火、間)、設備質量以及精細化運維管理,幾乎缺一不可,那麼HA的百分數,具體表示什麼意思呢
  •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聽楊綱凱講宇宙學
    1964年,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演講《近代高能物理學之認識》時,楊綱凱還一名高二學生,他從此決定以物理學為終生追求的方向;40年後,有著「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頒發首屆獎項,楊綱凱已經以邵逸夫獎評審會副主席的身份,站在了評審會主席楊振寧的身邊。
  • 北京中軸線設立北緯40度地理標誌
    本報訊(記者趙耕)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茅玉麟提交了一份大會書面發言,建議在北緯40度線和北京的城市中軸線交會處設立一個地理標誌,建成奧運文化新景觀。  茅玉麟委員提出,在特殊緯度線建立標誌性建築在國內外早有先例,北緯40度線雖然在地理上不如北回歸線和赤道的意義重要,但它與北京城南北中軸線的交會點會構成一個獨特的地理坐標。
  • 衡量期刊影響力的五個指標
    (1)某年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期刊某一特定年份的影響因子是該年引證該期刊前2年論文的總次數與前2年該期刊所發表的論文總數之比,度量的是該刊近期發表論文的平均被引頻次。(3)年指標(Journal Cited Half-Life):某期刊當年發表論文的被引次數除以該刊當年發表的論文數。指標值越高,說明該刊論文在學術界引起反響的速度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