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年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期刊某一特定年份的影響因子是該年引證該期刊前2年論文的總次數與前2年該期刊所發表的論文總數之比,度量的是該刊近期發表論文的平均被引頻次。
x年的影響因子= (x-1)年與(x-2)年文章被引總次數 / (x-1)年與(x-2)年文章
(2)五年影響因子(5-year Journal Impact Factor):
計算影響因子時採用的是5年數據,對上述公式稍作調整即可。
(3)年指標(Journal Cited Half-Life):
某期刊當年發表論文的被引次數除以該刊當年發表的論文數。指標值越高,說明該刊論文在學術界引起反響的速度越快。
(4)被引半衰期(Journal Cited Half-Life):
某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總次數中,較新的一半是距離現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的,這是衡量期刊影響力久遠程度的指標。
(5)特徵因子分值(Eigenfactor Score):
與影響因子(IF)不同,Eigenfactor Scores的基本假設是:該期刊如果多次被高學術影響力的期刊引用,則該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越高。
Eigenfactor Scores不僅考察了引文的數量,而且考慮了施引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更好地體現了頂級期刊的學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