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期刊影響力的五個指標

2020-12-05 木筐筐寫論文

(1)某年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期刊某一特定年份的影響因子是該年引證該期刊前2年論文的總次數與前2年該期刊所發表的論文總數之比,度量的是該刊近期發表論文的平均被引頻次。

x年的影響因子= (x-1)年與(x-2)年文章被引總次數 / (x-1)年與(x-2)年文章

(2)五年影響因子(5-year Journal Impact Factor):

計算影響因子時採用的是5年數據,對上述公式稍作調整即可。

(3)年指標(Journal Cited Half-Life):

某期刊當年發表論文的被引次數除以該刊當年發表的論文數。指標值越高,說明該刊論文在學術界引起反響的速度越快。

(4)被引半衰期(Journal Cited Half-Life):

某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總次數中,較新的一半是距離現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的,這是衡量期刊影響力久遠程度的指標。

(5)特徵因子分值(Eigenfactor Score):

與影響因子(IF)不同,Eigenfactor Scores的基本假設是:該期刊如果多次被高學術影響力的期刊引用,則該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越高。

Eigenfactor Scores不僅考察了引文的數量,而且考慮了施引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更好地體現了頂級期刊的學術水平。

相關焦點

  • 科普|學術影響力兩大衡量指標:影響因子還是谷歌學術H5?
    發表之後影響力如何?有沒有含金量?怎麼來衡量,你頭頂是不是飄過1萬個問號?全球每年有上千萬的學術研究著作發表,而關於論文影響力的衡量,一直是個熱門的話題。作者的角度當然期待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公正、客觀、有效的評價;讀者則希望通過可信的評價體系,精準快速的獲取有價值、有公信、有深度的科研資料。
  • 最新《期刊引證報告》揭曉2017年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該年度報告為全球較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提供了多緯度的期刊評估指標,包括著名的期刊影響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相關分析包括引證數據、影響力指標、以及來自業內領先的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藝術和人文學科領域的引文索引資料庫Web of Science中數以百萬計的期刊被引及施引數據。
  • 期刊中心舉辦校期刊學術影響力提升計劃AB類期刊工作推進交流會
    4月16日下午,期刊中心在出版社張元濟講堂召開校期刊學術影響力提升計劃A類及B類期刊工作推進交流會,受資助的13本期刊編輯部負責人相聚一堂,共同探討項目實施以來的建設路徑和舉措心得。交流會由期刊中心副主任蔡雲澤主持。
  • ——氣象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解讀
    》《熱帶氣象學報》和《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進入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陣營。著名的美國湯森-路透公司的期刊引證報告(包括SCI、SSCI、A&HCI)只發布該公司科學引文資料庫所收錄期刊的引證數據和文獻計量指標。而我們國家僅有126種科技期刊和一種社科期刊被收錄和統計。」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主任杜文濤告訴記者,「很多年來,這個公司的報告被普遍認為是評價學術期刊好壞的主要甚至唯一指標。」
  • 連創造者都質疑的影響力指標?最可憐的Altmetrics了解一下
    之前我們介紹了兩種評估影響力的指標——影響因子和h指數,除了這兩種外,還有一種認知度較廣的指標,本期即將介紹這個指標——Altmetrics。這相當有意思,這一創始文件中的自我反思與Hirsch創建的h指數以及Garfield創立的JIF(期刊影響因子)風格懸殊。後兩者雖然會提出這些指標的局限性,但是從來不會以這種方式質疑自己的有效性。
  • 「影響因子」不再一家獨大 新指標將提升中國期刊國際地位
    人民網北京5月3日電(趙竹青)全球學術期刊出版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2016年底開始引入一項新的期刊評價指標:CiteScore(縮寫為CS)。這一指標的推行,將使更多中國期刊將被納入到同一個國際權威數據平臺進行評價,有利於提升中國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 衡量人生贏家的十個指標是什麼?
    那麼,當你垂垂暮年,該用什麼來衡量你的人生幸福呢?如果你已60歲,你告訴20歲的你如何努力才算成功呢?1938年,哈佛大學開啟了一項橫跨半個多世紀的研究,跟蹤2000多人75年的人生發展。哈佛大學 心理學教授George E.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祝賀《工礦自動化》入選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Q1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中國知網CNKI發布了《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以下稱《年報》)。相比於單純地使用影響因子對期刊進行分級,《年報》通過綜合評價指標「影響力指數(CI)」反映期刊的影響力和質量。
  • 北京這本期刊「火」了!連續8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期刊」!
    論壇發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20"和"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20",北京語言大學主辦的《語言教學與研究》連續第八年入選"中國國際影響力TOP期刊(人文社會科學)",在入選的語言文字類中文期刊中排名第二。"中國國際影響力TOP期刊(人文社會科學)"2013年開始評選。
  • 高可用性指標說明及容災的幾個衡量指標
    來量化可用性, 最常說的就是類似 「4個9(也就是99.99%)」 的可用性。描述通俗叫法可用性級別(HA)年度停機時間基本可用性2個999%87.6小時較高可用性3個999.9%8.8小時具有故障自動恢復能力的可用性4個999.99%53分鐘極高可用性5個999.999%5分鐘容災恢復能力的關鍵指標RPO:(Recovery Point Obejective,恢復點目標)是指業務系統所允許的在災難過程中的
  • 寒旱所三期刊分獲最具國際影響力和優秀學術期刊稱號
    日前,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知網在國家會議中心發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2版)》、《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報告(2012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主辦的《冰川凍土》和《高原氣象》《中國沙漠》分獲「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2012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稱號據悉,本次共有3533
  • 詳解誤差的衡量精度指標
    在測量工作中,為了檢測觀測結果的精度,以便確定其是否符合要求,需要建立衡量精度的統一標準,測量常用的衡量精度指標得有:中誤差、相對誤差和極限誤差。小編接下來就為大家講解一下幾種衡量精度的指標。一、中誤差:在相同觀測條件下的一組真誤差平方平均值的平方根。
  • 2019年 CiteScore 指標 vs. IF 預測值:全方位解析材料、化學類期刊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CiteScore(CS)是愛思唯爾(Elsevier)依託Journal Metrics(JM)平臺公布的衡量期刊影響力的另一個重要指標。CS被定義為,某期刊前3年發表的文獻在統計當年被引用次數除以該刊前3年發表的文獻數。
  • 《光學精密工程》入選「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近日,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報告」。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光學精密工程》入選「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主辦的《發光學報》入選「2012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會上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科技部、教育部等有關領導為入選期刊授牌。
  • 《經濟地理》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4年12月16日,「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暨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國內引證報告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科教文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中宣部、教育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協
  • 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首次發布 海洋所三刊榜上有名
    12月26日,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知網在國家會議中心發布《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2版)》、《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報告(2012版)》,並首次發布了「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名單。
  • 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影響力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發布,湖南高校入選...
    學術影響力是評價科研人員的科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但是,如何評價學者學術影響力?一直是學界的難題。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索性的構建一套客觀的、公開透明的、可重複的、操作性強的、多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者學術影響力的評價體系。 一、排行榜計算原則 (1)科學性 科學性原則是本研究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根本原則。
  •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學術影響力再創佳績
    7月30日,美國湯森路透集團(Thomson Reuters)發布的最新期刊引證報告(2013版)顯示,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MCB)(《分子細胞生物學報》)最新影響因子達到8.432,在SCI收錄的185種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27位。
  • 華人科學家孫大文主編學術期刊影響力創新高(圖)
    》(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著名華人食品科學家孫大文創辦和主編的國際學術期刊《FoodandBioprocessTechnology,簡稱FABT》(食品與生物加工技術)國際影響力再創新高,其影響因子(ImpactFactor,IF)首次突破4.0,高達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