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CiteScore 指標 vs. IF 預測值:全方位解析材料、化學類期刊

2021-01-14 功能材料核心服務平臺

    今年的JCR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預計在六月下旬發布,然而另一個評價指標:Elsevier的CiteScore(CS)卻已經悄悄地發布了。本文我們就材料化學領域主要期刊的已發布最新CS指標與將要發布的IF預測值指標進行系統對比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CiteScore(CS)是愛思唯爾(Elsevier)依託Journal Metrics(JM)平臺公布的衡量期刊影響力的另一個重要指標。CS被定義為,某期刊前3年發表的文獻在統計當年被引用次數除以該刊前3年發表的文獻數。

    CS和IF是同類指標,都是某期刊一定引證時間窗口內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二者的主要區別有3個方面:(1)引證時間窗口不同:IF的引證時間窗口為2年,而CS為3年;(2)IF和CS的分子和分母所包含的文獻類型不同:IF分子為期刊所有類型文獻被引頻次,分母僅計數可被引文獻(論文和綜述),而CS分母為期刊所有類型文獻;(3)引證數據來源不同:計算IF所用的被引頻次來源於WoS,而計算CS所用被引頻次來源於Scopus。

二、材料、化學領域部分期刊的最新CS及IF預測值對比

    最近公布的CS為某期刊在2015-2017年發表的文章在2018年的引用量除以其2015-2017三年的發文總數。而IF預測值為某期刊在2016-2017年發表的文章在2018年的引用量除以其2016-2017兩年的發文總數。特此說明IF預測值可能與即將發布的實際值或有一定偏差。

1、Nature、Science兩大刊最新CS和IF預測值對比

    由表可見Nature和Science兩大期刊的CS與IF預測值相差較大。主要是因為Nature和Science發布了一些評述和短文,這類文章可貢獻引用量,在IF計算時這類文章不計入分母,而CS計算時計入分母。也就是說,IF和CS的分子和分母所包含的文獻類型不同:IF分子為期刊所有類型文獻被引頻次,分母僅計數可被引文獻(論文和綜述),而CS分母為期刊所有類型文獻。

2、材料類部分期刊最新CS和IF預測值對比

 

    和Nature類似,Nature子刊的CS指標均比IF預測值低很多。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和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的CS指標比IF預測值略高。ACS Energy Letters、Advanced Science期刊的CS指標比IF預測值較低。而其他材料類期刊的CS指標和IF預測值相差不大,說明兩大基於引用量的指標具有一定相似性。

3、化學類部分期刊(一區)最新CS和IF預測值對比

 

    Nature Chemistry、Chem、ACS Central Science三個期刊的CS指標比IF預測值低較多,其餘期刊兩個指標值接近。

三、材料、化學相關的幾大資料庫期刊的最新CS及IF預測值對比

1、 ACS

    ACS期刊中,以ACS Central Science期刊的兩個指標差值最大,其次是ACS Energy Letters。其餘期刊兩個指標值皆很接近。

2、 RSC

    RSC期刊兩個指標值均比較接近。

3、Wiley

    Wiley期刊兩個指標值比較接近。2017年新出的Small Methods和Solar RRL等新刊尚未查到最新CS指標。

4、 Elsevier

    Elsevier期刊中,Joule、Chem和Materials Today等期刊的最新CS指標比IF預測值均較低,其餘期刊兩個指標值相差不大。

5、 NPG與AAAS

    Nature、Science兩大刊及部分子刊的最新CS指標比IF預測值均較低。而開放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 advances兩個指標值相差不大。

    Nature Catalysis是2018年Nature新子刊,預計2020年獲得第一個CS和IF指標。Sustainable Energy & Fuels已經被SCI收錄,預計今年可收穫第一個IF。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Joule、Small Methods、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Solar RRL等期刊即時影響因子較高,然而尚未被SCI收錄,今年可能不會出影響因子。

    近年來國產期刊勢頭也比較強勢,新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雖然尚未被SCI收錄,然而即時影響因子和CS指標均已超過15分。納米刊物Nano-Micro Letters和Nano Research超過8分。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China Materials、Science China Chemistry、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CS指標比IF預測值均較低。CCS Chemistry、Nano Materials Science、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InfoMat等新晉國產期刊雖然還沒有CS指標,預計發展前景也不錯。

    Scientific Reports、RSC Advances、Plos One等期刊由於發刊量過大,Web of science引文報告不可用,暫時無法預測其影響因子。其餘期刊的CS指標和IF預測值均比較接近。

1、CS和IF均是基於論文引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們最大的不同在於引證時間窗口不同,IF的引證時間窗口為2年,而CS為3年;基於論文引用有一定的滯後性,引證時間窗口為3年的CS指標有一定的優越性。

2、從以上表格對比可見,大部分期刊的CS指標與IF預測值接近,可見兩種評價指標有相似性;

3、Nature和Science兩大期刊的CS與IF預測值相差較大。主要因為IF和CS的分子和分母所包含的文獻類型不同:IF分子為期刊所有類型文獻被引頻次,分母僅計數可被引文獻(論文和綜述),而CS分母為期刊所有類型文獻。

4、不論CS指標還是IF指標,都只是一個評價指標而已。作為科研工作者,靜下心來做出硬通貨才是硬道理,像華為那樣。

本文系aishou供稿。





相關焦點

  • 深度研究:回歸模型評價指標R2_score
    回歸模型的性能的評價指標主要有:RMSE(平方根誤差)、MAE(平均絕對誤差)、MSE(平均平方誤差)、R2_score。但是當量綱不同時,RMSE、MAE、MSE難以衡量模型效果好壞。這就需要用到R2_score,實際使用時,會遇到許多問題,今天我們深度研究一下。預備知識 搞清楚R2_score計算之前,我們還需要了解幾個統計學概念。
  • 2019最新材料化學影響因子對比,國產期刊再創新高!
    年6月20日,也就是昨天,最新自然指數和SCI期刊JCR影響因子同時出爐!為了方便與去年的數據對比,筆者將2018年和2019年材料和化學類影響因子大於4的SCI期刊統計如下圖所示(綠色字體表示影響因子漲幅較大,紅色表示影響因子減少,紫色表示新入選JCR或無數據)。
  • 2019年JMAT熱電材料論文匯總(上)
    ZrCoSb半赫斯勒合金熱電性能的提升,具有納米結構的half-Heusler合金Zr1-xHfxCoSb0.9Sn0.1,在 873 K、x = 0.3, 0.4時ZT值達到約 1.1。Journal of Materiomics 2019; 5: 15-33. https://doi.org/10.1016/j.jmat.2018.11.004德國萊布尼茨固態和材料研究所、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弗勞恩霍夫集成系統與設備技術研究所和美國休斯頓大學研究團隊對矽片切割廢料再生利用並研究了它的熱電性能。
  • 2019-2020材料/能源/納米類期刊影響因子預測!
    來源丨清新電源 關注Ta 每一年度6至7月,科睿唯安 (ClarivateTMAnalytics) 都會通過公布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 公布上一年度入選SCI的期刊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 2019年在IF大於20的材料類期刊上的發文情況
    易智編譯統計了中國學者進入2019年在IF大於20的材料類期刊上的發文情況。雖然影響因子不能完全評價一個期刊的好與壞,但是能在影響因子高的期刊上發文,也是一種被認可的表現。易智編譯的編輯來自於生物醫學、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等專業領域,擁有平均20年以上的科研經驗,提供SCI論文潤色、論文翻譯、評估、評審及期刊推薦,基金標書撰寫、評估及審核,文件編輯等優質服務。
  • 2020影響因子出爐 化學/生物/材料類期刊哪家強
    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不僅是衡量期刊價值和曝光的指標,同時也是衡量期刊的學術水平、以及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6月29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最新年度(2019年度)期刊引用報告(JCR),引起業界關注。
  • 2019年SCI期刊影響因子預測
    Cell Biology,4.576;Protein & Cell,6.823;【5】對於這281個雜誌而言,發表的Artticle及Review共129996篇文章;發文超過1000篇的雜誌,達到28個雜誌,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發文最多,達到了7873;其次是PNAS,達到了6448。
  • 影響因子IF 和 CiteScore的區別
    Scopus資料庫涵蓋了更多的期刊(約為SCI期刊的一倍多),其中中文期刊顯著增加。可見CiteScore對多語言期刊的重視,以及持續發展的長遠規劃。而IF對應的SCI期刊是區分了嚴格等級的,從ESCI,到SCIE,再到SCI(你所不知道的SCI, SCIE, 和ESCI)。一本雜誌的SCI升級之路很漫長,而且對國人中文以及其他語言期刊並不友好。
  • 2019影響因子正式出爐|各領域頂尖期刊先睹為快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6月20日,2018年SCI知社學術圈第一時間為您整理各個學科頂尖期刊影響因子,先睹為快。本文僅為學術信息傳播,請勿用於其他用途。在2018年的影響因子榜單上,CA神刊依舊獨佔鰲頭,但相較其2017年的成績(244.59)略有下降。中國期刊NSR與Sci. Bull.雙雙殺入綜合類期刊前10名,其中NSR勁頭最盛,穩居第三,僅次於Nature與Science!
  • 齊魯工業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國際化學類頂級期刊《JACS》上發文
    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王耀光博士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化學類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發表題為「Self-Luminescent 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s Signal
  • 獨家解讀 | 2019 期刊影響因子發布:國產期刊趕英超美(附完整名單...
    昨天,廣受科研股民關注的2018 年 SCI 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終於發布了!學霸菌整理了今年的影響因子,用一句話總結今年的趨勢:牛刊依然牛,國產趕英超美,OA 日子不好過。另外一本醫學筒子們大愛的期刊《Medicine》,在改為 OA 模式後,影響因子在次年暴跌一大半,從 2014 年的 5.723,變為 2015 年的 2.133,今年的 IF 只有 1.87,估計短期內很難翻身了。
  • JMAT首個影響因子5.797,多學科材料學Q1分區
    JMAT在2017年和2018年共發表79篇論文,被引總次數達到458次,其中引用次數居前7位的文章如下 其中,上海大學施思齊教授團隊發表在2017年第為繼續擴大國際影響力,JMAT的2019年發文量將超過了2017年和2018年論文總和。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大家提供優質服務。期望我們攜手一起提升JMAT的刊文質量和影響力!
  • 化學類專業介紹和就業情況解析
    作為基礎學科之一,化學類專業被納入理學的範疇之中,下設四個二級學科:化學、應用化學、化學生物學、分子科學與工程。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化學類專業信息及就業情況。(應用型,偏向材料)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儀器分析與技術,生物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等無機化學,高等有機化學,無機材料化學等。
  • 金融異象指標的失靈
    我們在統計時經常用到P值,一般認為P≦0.05有統計學意義。但是現在很多統計學家並不是這樣認為,對於P值的濫用和誤用進行了苛刻的批評。因此出現了一個新詞:P-hacking。P-hacking 按照字面的意思來看是「P值黑客],但是實際上的意思科研動力認為是「P值篡改」或者「P值操縱」。P-hacking是科研人員不斷的嘗試統計計算直到p<0.05,當然有時這可能是無意識的。
  • 大連化物所主辦的三種學術期刊2008年文獻計量指標又有提高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近日發布的《2009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期刊《催化學報》、《色譜》和《天然氣化學》(英文刊)2008 年度各項文獻計量指標又有提高。其中,《催化學報》影響因子上升為1.108,《色譜》影響因子為1.093,在中國化學類34種期刊中的排名分別為第3位和第4位,總被引頻次分別為第6位和第7位。
  • 第十屆食品科學國際年會-董海芹副編輯-施普林格:食品、化學類書籍和期刊
    董海芹,化學類副編輯,施普林格出版社北京辦公室,主要負責中國區域包括港澳臺化學類期刊和書籍的出版
  • SCI 期刊 2019 影響因子預測
    2019 年的影響因子很快就要公布了,根據以往的經驗,大約是 6 月。 IF 的方法: 這裡小編整理了部分 SCI 雜誌在 2019 的 IF,主要是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選擇的都是 2016 年度 IF 大於 5 分的近 100 本期刊。當然這個預測是存在誤差的,一般在 [94%,106%] 範圍內。
  • Springer Nature自然科學與工程開放獲取期刊|2019最新期刊指標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備受矚目的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在2019年6月20日正式發布。在此,整理出施普林格自然旗下自然科學與工程學開放獲取期刊的最新期刊指標,供大家先睹為快。Nature Research、BMC以及SpringerOpen 已籤署了《舊金山科研評估宣言》(DORA),並將一如既往地主張以一系列不同的指標來評估期刊。
  • 2019最新影響因子發布——能源與材料方向必須關注的54個期刊
    2019年6月20日,SCI期刊JCR影響因子發布。儀器信息網整理了能源與材料方向最受關注的54個期刊。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以74.449的影響因子高居榜首,而其姊妹刊Nature Reviews Chemistry的影響因子也高達30.628。
  • 《藥學學報》英文刊(APSB)2019年影響因子7.097,CiteScore 10.5!
    《藥學學報》英文刊(APSB)2019年影響因子7.097,CiteScore 10.5!月29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發布了2019年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