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子」不再一家獨大 新指標將提升中國期刊國際地位

2020-11-26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5月3日電(趙竹青)全球學術期刊出版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2016年底開始引入一項新的期刊評價指標:CiteScore(縮寫為CS)。這一指標的推行,將使更多中國期刊將被納入到同一個國際權威數據平臺進行評價,有利於提升中國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愛思唯爾期刊出版全球總裁Philippe Terheggen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40萬科研論文、38%中國作者引用的文章來自愛思唯爾旗下期刊。」

Philippe表示,「如果用領域加權引用影響指數FWCI來衡量,世界科研文章的平均水平是1.0,中國科研文章的平均水平為0.8,愛思唯爾發表的中國文章的質量水平與愛思唯爾發表文章的平均質量都為1.3。」

他表示,目前,評估科研文章影響力最經典、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看它的被引頻次,評價期刊則用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CS的提出,對引導多元化的期刊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有評論認為,CS指標廣受關注,一方面是來源於出版巨頭愛思唯爾的權威地位和其強大的資料庫,另一方面是人們對影響因子「一家獨大」的現象頗有微詞。

但是,Philippe強調,CS仍然只是一個數位化的指標,只能定量化評價期刊的影響力,並不能全面反映科研人員的研究水平。「用來評價期刊的指標不能用來評價人。」

對此,Scopus戰略內容管理總監Wim Meester介紹,CiteScore用出版物連續三年的出版文章在一年裡所獲得的被引頻次,除以三年內發表的所有類型文章。Wim 認為,學術評價要考慮一攬子評價指標,包括學術群體(編委會、作者及個人科研表現)、學術貢獻(發表文章數量、基金資助情況)、使用狀況(被引頻次、下載量、CiteScore、SJR、IF等)、學術影響力(如學術成果在學術圈被討論的次數等)及社會影響力(社交媒體或新聞媒體的傳播)等。

「不可否認的是,沒有哪一項指標是完美、全面的。」 Wim介紹,在使用學術指標時,既要有定量的指標,又要有定性的評價,比如同行評議、調查等;而在定量分析時,也需要結合多個指標進行全面評估。

「CS的優點一是全面,數據源自Scopus資料庫,是全球最大的學術論文索引摘要資料庫,且適用於所有類型的連續出版物;二是透明,計算過程簡單並可以被驗證,並且可以免費獲取;三是時效性很強,每月更新,而且新收錄的連續出版物在一年後就能獲得CS年度值。」Wim說。

Wim透露,推出CS指標後,Scopus資料庫非訂閱用戶的訪問量大增。

「CS用於期刊評價是科學的,與影響因子相比各有千秋。」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學術委員會的專家認為,CS數據來源更加全面,更有包容性,尤其對非英語國家的期刊評價有更明顯優勢,使更多期刊獲得了「影響因子」。

有學者表示,SCI資料庫中,被檢索的中文期刊只有幾十種,而在Scopus中,收錄了好幾百種。因此,中國期刊也是受益者之一。

Philippe指出,近幾年中國研究者發表文章在全球所佔比重不斷增加,並逐漸接近美國所佔比重。「中國科研人員在國際期刊上發表學術成果,對促進中國科研事業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科研成果越突出,我們就更應該關注對它的評估,並思考如何以更多元的方式進行評估。」

(責編:賀迎春、熊旭)

相關焦點

  • 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提升至11.981
    7月30日,據美國湯森路透集團(Thomson Reuters)發布的最新期刊引證報告(2013版)顯示,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1.981,在SCI收錄的185種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13位,在同領域亞太地區學術期刊中排名第一。
  •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提升至14.812
    ,北京時間6月14日,據美國湯森路透2015年度刊引證報告(JCR)顯示,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4.812,穩居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類學術期刊第一的位置。
  • 愛思唯爾期刊影響因子提高
    本報訊 《2006年期刊引用報告》顯示,2006年,全球最大的科學、技術及醫學出版商愛思唯爾旗下超過65%的期刊影響因子顯著增長,其中53種期刊影響因子位居相關領域首位。 勵德愛思唯爾中國區董事長梅山說:「期刊影響因子的上升是全體愛思唯爾作者、審稿人和編輯共同努力的結果。
  • 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 中國科技期刊提升話語權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在專業信息與分析服務機構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七,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其影響因子已經超過多個《自然》和《細胞》旗下該領域內的高端子刊,學術水平躋身國際一流期刊之列。
  • 影響因子首破20!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實現從2到20的跨越,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一位科技出版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在上海,學術界和產業界對國際話語權的需求意識都相當明確,而科技期刊正是爭奪國際科技話語權、展現科創全球影響力的重要平臺。發出中國聲音堅持科學優先厚植全球學術影響力影響因子只是衡量一本學術期刊質量的指標之一,最「硬核」的指標是它在科學家中的口碑,這才是國際學術影響力的真正體現。
  • 影響因子首破20!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圖片來源:《細胞研究》編輯部■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實現從2到20的跨越,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文匯報資料圖片紮根上海深厚的創新土壤,一批「上海原創」科技期刊正通過跨越式發展,在世界一流學術出版陣營中嶄露頭角。根據科睿唯安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CR),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以20.507的影響因子,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 影響因子破20!中國創辦的《細胞研究》成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中國自主創辦的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細胞研究》編輯部負責人表示,這表明該期刊作為中國本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頂尖學術期刊,成功躋身國際頂尖學術出版陣營,為提升中國學術期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中國科學文化更好更快走向世界,促進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原始創新發揮著重要作用。
  • 影響因子破20!中國創辦的《細胞研究》成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2019版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發布,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江曉原:上海科技期刊創造「中國影響因子首超20」意味著什麼
    一方面,融入國際主流學術評價體系,在「借勢」上做文章。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設有競爭力的本土化學術評價體系。做大做強科技期刊,引導本國科學家將優秀科研成果率先發表在本土期刊上,夯實中國科技創新軟實力,事關長遠和未來。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是國家科技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 2018年頂級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預測!
    對於很多科研人員和廣大的學生而言,新一年期刊的影響因子尤為牽動。此外,隨著中國科研實力與發表文章水平的提升,大家也逐漸關注和重視相關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目前,我們已經可以大致估算2018年年中發布相關期刊的影響因子,藉此可以為大家做出一定的參考。
  • 江曉原:上海科技期刊創造「中國影響因子首超20」意味著什麼
    加快培育一批與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期刊,關鍵在於「兩條腿走路」,即堅持國際化與本土化並重。一方面,融入國際主流學術評價體系,在「借勢」上做文章。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設有競爭力的本土化學術評價體系。做大做強科技期刊,引導本國科學家將優秀科研成果率先發表在本土期刊上,夯實中國科技創新軟實力,事關長遠和未來。
  • 劉雲:迷信「期刊影響因子」給高等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期刊影響因子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一般來說,一家期刊發表的高質量論文越多,且這些論文的觀點或結論被其他研究者已發表的論文引用的次數越多,影響因子就越高,期刊的影響力越大。 在國際上,《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刊都以高影響因子而著稱,目前影響因子都在30以上,這在學術期刊中是極為罕見的,三大刊也因此被視為國際上最頂尖的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在國際科學界影響力無與倫比。
  • 產業·動態丨影響因子首破20!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圖片來源:《細胞研究》編輯部■ 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實現從2到20的跨越,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發出中國聲音,堅持科學優先厚植全球學術影響力影響因子只是衡量一本學術期刊質量的指標之一,最「硬核」的指標是它在科學家中的口碑,這才是國際學術影響力的真正體現。立志於成為國際一流的上海科技期刊,瞄準「內容為王」鍛造核心競爭力。
  • 【中國新聞網】中國自主創辦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  影響因子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一項客觀的期刊評價指標。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總數。  《細胞研究》主編裴鋼30日受訪時表示,該期刊影響因子的突破,是中國基礎研究發展的一個表現,但不能過度量化,「『分』只是外在表現,期刊還是看口碑,要支持真正科研的發展,支持更多原創的工作。」
  • 中國首次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20
    ■上海科技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這是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今年,中國共有九種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超過10,「上海原創」期刊佔據1/3    ■
  • 爭奪科技大數據:高影響因子期刊出現「中國陣營」
    《細胞研究》在國際分子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升至第九;創辦僅兩年的《國家科學評論》,首次亮相即進入全球綜合期刊前五;創辦於2013年的《光:科學與應用》已成為國際光學界頂級雜誌……昨天,湯森路透發布2015年度《SCI期刊分析報告》,一批中國自然科學學術期刊表現搶眼。 與10年前的「一潭死水」相比,中國科技期刊如今已在世界科學界發出新啼。
  • SCI期刊及影響因子前途未卜,中國科研評價何去何從?
    引用數低於期刊影響因子(IF)的論文比例三天後(7月11日),湯森路透集團在發布新一年影響因子報告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宣布以35.5億美元將其旗下的Web of Science等SCI相關業務賣給加拿大Onex公司(Onex Corporation)和霸菱亞洲投資(Baring Private Equity
  • 中國原創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為20.507,在Clarivate Analysis(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7,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
  • JCR:愛思唯爾旗下期刊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根據《2006年期刊引用報告》(JCR),愛思唯爾旗下超過65%的期刊影響因子在2006年中顯著提高,其中53種期刊影響因子(IF)位居相關領域首位。     影響因子是一種衡量方法,計算在某個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在特定年份內被引用的頻率。它是衡量同一領域內期刊相對質量的主要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