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提升至11.981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7月30日,據美國湯森路透集團(Thomson Reuters)發布的最新期刊引證報告(2013版)顯示,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1.981,在SCI收錄的185種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13位,在同領域亞太地區學術期刊中排名第一。這是繼2013年Cell Research 影響因子衝破10以後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在繼續保持上升態勢的同時,也進一步確立其在國際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領域權威優秀期刊地位,並向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的目標前進了一大步。這也標誌著Cell Research 成為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學術期刊國際品牌「精品」,促使我國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領域學術期刊和中國科學文化更好更快走向世界。

  Cell Research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生命科學期刊社承辦,是一家以全英文形式出版、編輯和發行原創性研究論文、學科綜述及快報的國際性學術月刊。 

  2013年,Cell Research 實現了中國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過10的歷史性的突破。在此基礎上,2014年Cell Research 的影響因子又紮實地向前發展,提升到11.981,基本形成了同Cell、Nature 等國際權威品牌期刊的子刊同臺競爭的態勢,標誌Cell Research 已確立了其在國際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領域權威優秀期刊的地位,必將更好地為中外科學家們提供優質服務。 

  據悉,影響因子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一項客觀的期刊評價指標。它是美國湯森路透集團期刊引證報告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 

  Cell Research 早在1990年創刊之時,首任主編姚錱院士就確立了國際化的辦刊方向。2006年,裴鋼院士擔任主編後,力邀時任國際權威學術期刊Cell 雜誌的Associate Editor李黨生博士回國擔任期刊常務副主編,並於2006年啟動了與國際著名出版集團英國自然出版集團(NPG)的合作,至此也將期刊發展推至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心下,在編委和廣大中外科學家的支持下,Cell Research 編輯團隊長期以來一直堅持深入科學研究一線,致力於為中外科學家發布一流的創新成果提供優質的服務,使期刊原創論文水平大幅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逐步成為中外科學家展示優秀科研成果的一個高端平臺,並成功躋身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行列,在新的發展階段穩步向前發展。 

  同時,在2013年底,Cell Research 榮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李黨生研究員榮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獎。中國出版政府獎是我國新聞出版領域的最高獎。與此同時,Cell Research 還以排行第一的成績成功入選「2013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本項評價遴選結果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文獻國際評價研究中心聯合發布,從文獻計量學角度,全面、客觀揭示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Cell Research 8月刊雜誌封面:Notch通路的核轉錄因子RBPJ參與小鼠胚胎-子宮軸向建立,RBPJ通過植入前抑制雌激素受體 (ERα)和 植入後調節轉錄調控基質金屬蛋白酶(MMP)的表達保證胚胎-子宮的正確定向和蛻膜重塑。

相關焦點

  • 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國刊榮光!cell research IF首次突破20分!
    想必科研界的各位都已經獲悉,就在昨天,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版(2019 年)SCI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
  •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提升至14.812
    >   中新上海網6月15日電(鄭瑩瑩)來自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消息稱,北京時間6月14日,據美國湯森路透2015年度刊引證報告(JCR)顯示,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
  • 2015年生物相關影響因子點評
    LANCET 44.002Nature biotech 超越CNS 達到43.11, 所以單純看「分」,韓春雨老師終於得到一絲安慰nature 38.138science 34.661cell 28.71 (好慘,一方面幹細胞熱度下降,另外cell 不發基因組文章,現在也開始收了,看來再牛的雜誌也扛不住啊)NATURE
  • Cell Research | 孫麗明/胡蘋合作報導程序性細胞壞死的全新功能...
    敲除細胞壞死關鍵蛋白MLKL或者RIPK3的表達並不影響小鼠的發育【11-13】。傳統上普遍認為,過度的細胞壞死會通過釋放損傷相關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引起大量炎症反應,介導免疫因子風暴導致的免疫性損傷等有害的病理反應【14-17】。因此細胞壞死一直被認為扮演著對機體有害的角色。
  • 揭示先鋒轉錄因子在細胞凋亡表觀遺傳中的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
    Evans, Yunfu Sun, Gergana Dobreva 發表時間:2019/04/25 數字識別碼: 10.1038/s41422-019-0168-1 原文連結:http://t.cn/EKljgTi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sneIJJuGWsIcJ9oXFLlI4A
  • 國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有望3年內超30
    要說國產期刊誰最牛,那非Cell Research莫屬,其創刊於1990年,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以全英文刊登國內外細胞生物學及其相關領域的原創性研究論文、綜述、快報和述評的國際性期刊,2001年首次獲得影響因子
  • 大氣所《大氣科學進展》影響因子提升至1.479
    大氣所《大氣科學進展》影響因子提升至1.479 2015-06-19 大氣物理研究所 【字體   根據湯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科技信息集團6月19日發布的2014年SCI期刊引證報告,《大氣科學進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AAS)2014年影響因子穩中有升
  • Protein & Cell首獲影響因子
    在2013年最新發布的《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中,Protein & Cell 首獲影響因子,為3.214(2010-2011年所發表的205論文在2012年被引660次),位於細胞生物學領域Q2區。
  • 《Cell Research》:2014年被引次數最多的中國期刊
    在這些雜誌期刊中,Cell Research以其國際影響力,年年攀升的影響因子而佔據榜首,這份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雜誌於1990年創刊,2001年首次獲得影響因子,去年影響因子突破10之後,今年又穩步上升至了11.981。
  • CellResearch2001年影響因子達到2.102
    根據該報告,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主辦、姚 錱 院士主編的我國細胞生物學領域的英文期刊Cell Research 《細胞研究》2001年的國際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為2.102,在同類專業細胞生物學 (Cell Biology)領域147種國際期刊中排名第77位 。
  • 2014年(2013版)SCI影響因子點評
    但是小編相信好事多磨,根據之前科學網孫學軍的預測版本,咱們一起盤點一下今年影響因子的變化。1.CA-CANCER J CLIN的影響因子。去年打破記錄到150多分,今年將回歸到100分左右。今年CA-CANCER J CLIN影響因子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一路飆升至162.5。對比排名一二位的數量級差異,腫瘤研究的熱度就可想而知了。
  • 【學會動態】熱烈祝賀學會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首破20!
    【學會動態】熱烈祝賀學會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首破20!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標誌著Cell Research作為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學術期刊,已穩居國際頂尖期刊行列,在提升我國學術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我國科學文化更好更快走向世界,促進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原始創新方面發揮重要引領作用。Cell Research 是以英文形式出版高質量原創性研究論文、權威綜述及快報的國際性學術月刊。
  • 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8.151 核心期刊排名第14
    根據近日發布的200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Cell Research(中文刊名《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8.151,在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發表原創論文的147種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4位,並連續5年在中國科技期刊中排名第一。影響因子是期刊定量評價的重要工具。
  • 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國刊Cell Research首次突破20分
    來源 Web of Science 整理 科研圈 6 月 29 日,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版(2019 年)SCI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
  • Cell Research:生殖細胞克隆新技術
    2015年3月3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最近一期的《cell research》雜誌上,來自洛克菲勒大學幹細胞系的 最近由劍橋大學Azim Surani課題組發表在《cell》雜誌上的一篇研究提供了一類可以人工誘導胚胎幹細胞生成生殖細胞前體的技術。
  • 國刊Cell Research首次突破20分!2020年SCI期刊影響因子出爐,附全部期刊影響因子Excel表格!
    後臺回覆:2020IF,可直接獲取全部期刊影響因子Excel表格。期待著期待著,一年一度的影響因子終於在今天公布了!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統計數據及計算的影響因子等指數,而成為一種期刊評價工具。圖書館可根據JCR提供的數據制定期刊引進政策,論文作者可根據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名決定投稿方向。
  • JIPB影響力不斷提升!最新影響因子4.885
    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國植物學會共同主辦的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JIPB)  (http://www.jipb.net) 的最新影響因子為4.885。JIPB在SCI收錄的全球234種植物學期刊中排名第17位, 已經連續8年穩居Q1區。
  • 這本新晉的SCI期刊今年首個影響因子將超過5分,值得關注
    在高影響因子的SCI期刊上發表論文是眾多學者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這些成名已久的高影響因子期刊往往難度較大。新晉的SCI期刊由於影響力還未傳播,知名度也不高,因此投稿難度相對容易,而且這些新晉的SCI期刊也不乏一些影響因子比較高的期刊,這對於廣大學者來說投中即為賺到。
  • 宏基因組/微生物組雜誌簡介及2020最新影響因子
    詳見:https://www.nature.com/nature-research/about/journal-metrics小編有幸投過三次,一次直接被拒,兩次送審後被拒,至今無發表記錄,希望有緣再見。
  • 影響因子出爐,看看你的功利心?
    今天一大早看郵件,收到Wiley Materials Science發來的郵件,告知旗下數個期刊的最新影響因子。去年有一個稿件想投那裡,學生說沒有影響因子,怕影響畢業,投了Optics Letters,結果主編建議直接轉到Photonic Research(上海光機所2012年創辦的新期刊),也是沒有影響因子,學生不同意,最後投了RSC Advances。現在,最新的影響因子出來了,AOM的因子4.06,如果PR的因子如期刊自己預測那樣也超過4,我們就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