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便攜長焦 適馬150-600(C)鏡頭評測

2020-12-08 蜂鳥網

  近兩年來,各大廠商推出了多支體積輕巧的浮動光圈遠攝變焦鏡頭。在這一波遠攝變焦鏡頭的熱潮中,適馬公司也在2014photokina展會上同時推出了兩款型號同為150-600mm F5-6.3 DG OS HSM的遠攝變焦鏡頭,分別隸屬Sports和Contemporary兩個系列。其中Sports系列的150-600mm F5-6.3 DG OS HSM鏡頭我們已在去年photokina展會上進行了現場試用(文章連結),以及這款鏡頭的詳細評測(文章連結)。Sports系列的150-600mm F5-6.3 DG OS HSM 鏡頭整體不俗的光學性能、在體育和生態題材拍攝中的良好表現,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定位相對Sports版本較低的Contemporary版本150-600mm F5-6.3 DG OS HSM鏡頭(以下簡稱適馬150-600mm(C)鏡頭)其性能表現,也是我們非常感興趣的重點。此外,適馬150-600mm(C)鏡頭於今年4月份已在中國大陸市場上市,售價為7999元。


適馬150-600mm F5-6.3 DG OS HSM(C)鏡頭外觀設計


適馬150-600mm F5-6.3 DG OS HSM(S)鏡頭外觀設計

  適馬150-600mm(C)鏡頭延續了適馬Art、Sports和Contemporary三個新系列鏡頭中的變焦鏡頭的設計風格,相比Sports版本150-600mm鏡頭在外觀設計上面進行了一定的簡化。適馬150-600mm(C)鏡頭變焦環取消了Sports版本的階梯狀設計,變焦環的寬度更大,而對焦環則適當變窄,可以在四個位置準確固定的腳架環也沒有出現在C版鏡頭中。此外,適馬150-600mm(C)鏡頭的Φ105mm×260.1mm的直徑和最大長度、1930g的重量(安裝腳架環時)相比Φ121mm×290.2mm、2860g的Sports版本鏡頭有了一定的減小,這種設計使得適馬150-600mm(C)鏡頭擁有了更小的體積和重量,同時也帶來了更加出色的便攜性。

  在鏡頭的參數設置上面,Contemporary和Sports這兩個版本的150-600mm鏡頭也有所區別。適馬150-600mm(C)鏡頭採用了14組20片的光學結構(含1片FLD鏡片、3片SLD鏡片),鏡片、鏡組和特殊鏡片的數量均少於Sports版本鏡頭,而最近對焦距離也長於後者。但Contemporary版本鏡頭的優勢在於更加小巧的濾鏡直徑、最大直徑、鏡頭長度和鏡頭重量。在去年photokina展會現場,筆者手持Sports版本150-600mm鏡頭搭配佳能EOS 5D Mark III機身時,沉重的重量給手持拍攝帶來了一定困難。而Contemporary版本鏡頭則降低了將近1公斤,更小的濾鏡口徑也降低了購買濾鏡的負擔。此外,之前在Sports版本的150-600mm鏡頭上搭載的TSC (Thermally Stable Composite)材質也出現在這款鏡頭上。鏡頭內鏡筒的TSC材質更不容易受到外界溫度變化影響,與玻璃鏡片具備更好的親和性,在不同溫度的場景下均能保持高畫質水平。適馬還為這款鏡頭推出了型號為SIGMA TELE CONVERTER TC-1401和SIGMA TELE CONVERTER TC-2001的兩款1.4倍和2倍增倍鏡,這兩款增倍鏡分別配備1片和2片SLD鏡片。

·產品開箱:附贈配件豐富

  適馬150-600mm(C)鏡頭產品包裝盒體積相對較大,並且在包裝內附帶了多種附件。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款產品的包裝內容:這款鏡頭外包裝盒配色設計採用了適馬三個新系列鏡頭的一貫風格,白色為主體、黑色裝飾條點綴的方式比較新穎、清新,淡雅的配色、簡潔的字體印刷與其他廠商的產品包裝盒實現了比較明顯的區分。


適馬150-600mm(C)鏡頭外包裝盒設計

  打開包裝盒後,我們可以看到這款產品附贈了一個體積較大的鏡頭軟包,鏡頭軟包的厚度比較大,可以在產品運輸、攜帶拍攝時為適馬150-600mm(C)鏡頭提供安全的保護。此外,附帶的鏡頭軟包背帶則方便用戶外出攜帶,不必背負尺寸更大的攝影包。


適馬150-600mm(C)鏡頭外包裝盒內附帶的鏡頭軟包


適馬150-600mm(C)鏡頭軟包背帶

  這款鏡頭包裝內還附贈了多種語言的說明手冊,裡面詳細地介紹了這款鏡頭的主要特點、使用方式、鏡頭背帶及橡膠保護環的安裝方法。


適馬150-600mm(C)鏡頭說明手冊

  適馬150-600mm(C)鏡頭在包裝內還附帶了鏡頭背帶。由於這款鏡頭質量較大,如果只使用機身背帶,用戶在背負時,較大的重量可能會對相機卡口的壽命產生影響。而該產品標配的鏡頭背帶則可以令用戶在不購買第三方相機肩帶的情況下輕鬆背負鏡頭和機身。


適馬150-600mm(C)鏡頭背帶


適馬150-600mm(C)鏡頭附帶的橡膠環

  除了上述的配件之外,適馬150-600mm(C)鏡頭還配備了一個橡膠材質的保護環。這個保護環可以在用戶拆卸鏡頭腳架環後,填補腳架環的空隙,同時保護鏡筒腳架環安裝處的四個限位螺絲。儘管適馬150-600mm(C)鏡頭由於產品定位的關係對鏡頭的設計進行了簡化,但依舊配備了豐富的配件,儘可能考慮到了用戶在攜帶、拍攝時的需要。

·拓展閱讀:

黑科技VS黑科技 適馬騰龍150-600外觀對比
黑科技便攜長焦 適馬150-600鏡頭外觀賞析
性價比高 適馬150-600(C)新鏡香港上市
CP+2015:全新X3單反開發中 適馬高層訪談
CP+2015:黑科技長焦 適馬150-600C試用
CP+2015:適馬C版150-600mm新鏡登場
CP+2015:適馬展臺多款新機鏡頭齊亮相

 

·產品外觀:與S版相比體積小巧

  看過了適馬150-600mm(C)鏡頭的包裝盒設計及附帶內容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這款鏡頭的主要外觀設計:適馬150-600mm(C)鏡頭的整體設計風格與Sports版本的鏡頭相近,但鏡頭前部與內鏡筒共同運動的外鏡筒佔整個鏡頭鏡筒的比例更大。前置變焦環、後置對焦環,位於對焦環和腳架接環中間的對焦距離窗等布置風格也與Sports版本鏡頭相近。


適馬150-600mm(C)鏡頭正面外觀

  在鏡頭側面我們可以看到鏡頭變焦鎖、對焦模式開關、對焦限位開關、OS光學防抖系統開關,以及自定義設置開關,具體這些控制開關的功能我們會在後面產品細節部分向大家介紹。


適馬150-600mm(C)鏡頭側面外觀

  在鏡頭背部,我們可以看到適馬150-600mm(C)鏡頭的腳架接環設計與Sports版本鏡頭有所不同。Sports版本鏡頭腳架接環無法完全拆下,並且配備了三個1/4英寸快裝板安裝螺孔(文章連結),而這款產品腳架接環長度更短,並且只配備了一個1/4英寸快裝板安裝螺孔。


適馬150-600mm(C)鏡頭背部外觀

  這款鏡頭在600mm焦段,內鏡筒會向前伸出一段距離。適馬150-600mm(C)鏡頭變焦環較為寬大,阻尼比保持在比較順滑的狀態,能夠實現快速、便捷的變焦體驗。這款鏡頭配備了變焦鎖,當鏡頭向下懸空放置時無需憂慮鏡頭會自然脫落。此外,適馬150-600mm(C)鏡頭還配備了一個塑料材質的遮光罩,並且支持遮光罩反裝,便於用戶攜帶。


適馬150-600mm(C)鏡頭600mm端變焦效果


適馬150-600mm(C)鏡頭安裝遮光罩效果


適馬150-600mm(C)鏡頭搭配佳能EOS 5D Mark III機身效果

  在本次測試中,我們搭配適馬150-600mm(C)鏡頭的機身是佳能EOS 5D Mark III,與Sports版本的150-600mm鏡頭相比,這款產品的重量輕了將近一公斤,搭配佳能EOS 5D Mark III機身時,更加不容易出現頭重腳輕的情況。在筆者實際拍攝中,較長時間手持拍攝並不會帶來更多負擔。

 

·產品細節:細節做工精緻

  上面我們向大家介紹了適馬150-600mm(C)鏡頭的主要外觀,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這款鏡頭在細節方面的設計:適馬150-600mm(C)鏡頭的濾鏡口徑為95mm、前組鏡片直徑也比較大,鍍膜顏色偏向品紅色和淺綠色。除此之外,適馬150-600mm(C)鏡頭在前組鏡片鍍膜進行了特別處理,可以更好地杜絕水滴或油汙的附著,前組鏡片的清潔保養也更加方便。


適馬150-600mm(C)鏡頭前組鏡片細節設計

  前面我們提到,適馬150-600mm(C)鏡頭在很多細節設計上面具備較高的人性化。在鏡頭前部遮光罩安裝區域,這款鏡頭配備了一圈寬大的橡膠環,用戶能夠更加穩固地握持鏡頭、拆卸或安裝遮光罩。此外,在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適馬150-600mm(C)鏡頭的產地為日本,更加凸顯了其日本血統。


適馬150-600mm(C)鏡頭前部細節設計

  適馬150-600mm(C)鏡頭在外觀設計上面的一個亮點在於寬大的對焦環,變焦環表面較粗的防滑橡膠紋路提供了不錯的握持手感,變焦環的阻尼也非常均勻。


適馬150-600mm(C)鏡頭變焦環細節設計

  之前在Sports版本150-600mm鏡頭上就開始配備的,可以鎖定在任何變焦環上標註焦段的變焦鎖也出現在適馬150-600mm(C)鏡頭上。變焦鎖旁邊的鍍鉻字母「C」銘牌也標明了這款鏡頭隸屬適馬的Contemporary系列。


適馬150-600mm(C)鏡頭變焦鎖細節設計

  與Sports版本鏡頭相比,適馬150-600mm(C)鏡頭的對焦環更窄,表面的橡膠防滑顆粒的覆蓋面積也不及對焦環的一半,不過好在這款鏡頭的對焦環阻尼較小,令手動對焦相當方便。


適馬150-600mm(C)鏡頭對焦環細節設計

  適馬150-600mm(C)鏡頭對焦距離窗位於對焦環的下方,最近對焦距離為2.8米,相比Sports版本150-600mm鏡頭的2.6米最近對焦距離稍遠一些。


適馬150-600mm(C)鏡頭對焦距離窗細節設計

  這款鏡頭在功能開關的配置較為豐富,下圖中從右上角開始分別為對焦模式、對焦限位、OS光學防抖模式和自定義拍攝模式開關。適馬150-600mm(C)鏡頭配備了在Sports系列150-600mm鏡頭上出現的MO手動優先對焦模式。當機身在連續自動對焦模式下,用戶轉動對焦環即可自動切換至手動對焦模式。此外,這款鏡頭的光學防抖模式也很實用,模式1為常規拍攝防抖模式,而模式2則為運動拍攝模式。模式2下OS光學防抖系統會對鏡頭垂直或斜線方向的運動進行檢測,進行有效的防抖補償。適馬150-600mm(C)鏡頭可以搭配適馬開發的USB DOCK鏡頭底座,支持對焦精度和速度等參數的自定義設置,並在存儲在鏡頭上。


適馬150-600mm(C)鏡頭控制開關細節設計

  適馬150-600mm(C)鏡頭配備了可完全拆卸的金屬材質的腳架接環,腳架接環後部有一根金屬杆,用戶可以將鏡頭背帶固定在此處,便於外出背負攜帶。


適馬150-600mm(C)鏡頭腳架接環細節設計


適馬150-600mm(C)鏡頭腳架接環細節設計

  這款鏡頭採用了黃銅材質的金屬卡口,並在卡口外沿設計了防塵防滴的橡膠圈,也具備一定的防塵防滴性能。此外,適馬150-600mm(C)鏡頭的後組鏡片鍍膜顏色偏向橙黃色和品紅色。


適馬150-600mm(C)鏡頭卡口及後組鏡片細節設計

  這款鏡頭在腳架接環處的設計可以說是獨具匠心。當用戶需要拆卸腳架接環時,旋鬆腳架接環固定旋鈕並不能立刻取下腳架環,需要將腳架接環的刻度線對齊下右圖中鏡頭後部標註「REMOVE」處的刻度線後方能取下。取下腳架接環後我們可以看到鏡筒外部的四個限位螺釘,安裝前面提到的橡膠保護環即可對這些限位螺釘起到保護的效果,同時也更加美觀。

 
適馬150-600mm(C)鏡頭安裝橡膠保護環前(左)和安裝後(右)細節設計


適馬150-600mm(C)鏡頭遮光罩細節設計

  相比Sports版本,適馬150-600mm(C)鏡頭在遮光罩上面的設計也有所不同。Sports版本的150-600mm鏡頭的遮光罩採用金屬旋鈕固定的方式,而Contemporary版本則使用了更加常規的刺刀式設計。這款鏡頭的遮光罩採用塑料材質,內部設計了有消光功能的螺紋。

·解析度實拍測試(150mm端):全開出色

  適馬150-600mm(C)鏡頭採用了浮動光圈設計,最大光圈為F5-6.3,那麼最大光圈下的解析度性能就顯得非常重要。筆者選擇了實際場景拍攝了150mm和600mm兩個焦段各擋光圈的樣張,並選取畫面中央和邊緣100%放大截取。


適馬150-600mm(C)鏡頭150mm端解析度測試實拍樣張(紅框內為100%放大截圖區域)

 
F5光圈實拍樣張中央(左)和邊緣(右)100%放大截圖

 
F5.6光圈實拍樣張中央(左)和邊緣(右)100%放大截圖

 
F8光圈實拍樣張中央(左)和邊緣(右)100%放大截圖

 
F11光圈實拍樣張中央(左)和邊緣(右)100%放大截圖

 
F16光圈實拍樣張中央(左)和邊緣(右)100%放大截圖

 
F22光圈實拍樣張中央(左)和邊緣(右)100%放大截圖

  從上面的各擋光圈解析度測試實拍樣張100%放大截圖來看,適馬150-600mm(C)鏡頭150mm端全開光圈F5下畫面中央解析度性能不錯,與最佳光圈F8相比非常接近。而畫面邊緣部分的解析度性能稍顯偏軟,光圈收縮至F8後畫面邊緣解析度達到了較高水平。

·解析度實拍測試(600mm端):F8最佳

  看過了適馬150-600mm(C)鏡頭在150mm端的解析度表現,筆者又拍攝了600mm端各擋光圈下的樣張,並100%放大畫面中央和邊緣截圖。從筆者實際拍攝的體驗來看,這款鏡頭在600mm端依舊能夠保持快速、堅決的自動對焦性能,如果開啟對焦限位的話對焦速度還能有一個進一步的提升。而適馬官方資料也提到適馬150-600mm(C)鏡頭的HSM環形超聲波驅動系統在連續自動對焦的合焦成功率具備5%的提升。


適馬150-600mm(C)鏡頭600mm端解析度測試實拍樣張(紅框內為100%放大截圖區域)

 
F6.3光圈實拍樣張中央(左)和邊緣(右)100%放大截圖

 
F8光圈實拍樣張中央(左)和邊緣(右)100%放大截圖

 
F11光圈實拍樣張中央(左)和邊緣(右)100%放大截圖

 
F16光圈實拍樣張中央(左)和邊緣(右)100%放大截圖

 
F22光圈實拍樣張中央(左)和邊緣(右)100%放大截圖

 
F29光圈實拍樣張中央(左)和邊緣(右)100%放大截圖

  適馬150-600mm(C)鏡頭F6.3光圈下畫面中央和邊緣解析度表現不錯,收縮2/3擋光圈至F8就達到了最佳的解析度表現,而F8-16期間畫面中央和邊緣的解析度大體維持在同一水平。光圈小於F16之後,解析度下降比較明顯。雖然這款鏡頭在600mm端最大光圈僅為F6.3,但全開就具備不俗的表現,邊緣解析度表現也比較穩定,可用性較高。筆者在拍攝時,能夠很放心地使用F6.3的最大光圈,

·暗角&畸變測試

  從適馬官方的周邊暗角的測量曲線圖來看,適馬150-600mm(C)鏡頭在150mm和600mm兩端全開光圈下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暗角。於是筆者選擇了在實際場景拍攝鏡頭暗角的測試樣張,截取對比如下:


適馬150-600mm(C)鏡頭暗角測試實拍樣張(150mm端)


F5-8光圈暗角測試樣張截圖(150mm端)

  在150mm端,適馬150-600mm(C)鏡頭全開光圈F5下回出現明顯的暗角,光量降低程度較大。光圈收縮至F5.6以後暗角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繼續收縮光圈至F8以後暗角程度進一步降低,僅存在輕微的暗角。


適馬150-600mm(C)鏡頭暗角測試實拍樣張(600mm端)


F6.3-11光圈暗角測試樣張截圖(150mm端)

  而在600mm端,適馬150-600mm(C)鏡頭全開光圈下的暗角程度相比150mm端有所改善,光量降低程度大幅度減小,光圈收縮2/3擋至F8後,暗角基本消失。

·畸變測試:


適馬150-600mm(C)鏡頭畸變測試實拍樣張(150mm端)


適馬150-600mm(C)鏡頭畸變測試實拍樣張(600mm端)

  而在畸變控制方面,適馬150-600mm(C)鏡頭的150mm端和600mm端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枕形畸變,但好在畫面中心區域枕形畸變並不明顯,僅在靠近畫面邊緣的區域出現。

·色散測試:全焦段色散控制出色

  在色散控制方面適馬150-600mm(C)鏡頭配備了包括1片螢石級別FLD低色散鏡片和3片SLD特殊低色散鏡片,來矯正鏡頭的色散程度。而在實際拍攝中筆者也發現這款鏡頭在150mm端的色散控制尤其出色,在高反差區域想要拍攝出色散還是相當困難的事情。


適馬150-600mm(C)鏡頭150mm端色散測試實拍樣張(紅框內為100%放大截圖區域)


F5-8光圈樣張100%放大截取對比

  上面F5-8光圈的實拍樣張100%放大截取來看,這款鏡頭在150mm端的色散控制出色,僅存在輕微的色散程度。考慮到這款鏡頭的價格和定位,能有這麼好的色散控制實屬不易。


適馬150-600mm(C)鏡頭600mm端色散測試實拍樣張(紅框內為100%放大截圖區域)


F6.3-11光圈樣張100%放大截取對比

  而在600mm端,適馬150-600mm(C)鏡頭色散控制稍有下降,但依舊具備較高水平。100%放大畫面後,在高反差區域出現了輕微的紅色和綠色色散。總體來看,這款鏡頭的色散控制十分優秀。

·焦外成像:焦外成像柔和

  儘管適馬150-600mm(C)鏡頭採用了F5-6.3的浮動光圈設計,但得益於遠攝焦段和9片圓形光圈葉片的幫助,較大光圈下還是能夠獲得柔和的焦外成像。筆者選取了使用中間焦段、F6.3光圈值拍攝的樣片,100%放大截取可能會出現二線性的樹枝。從100%放大的截圖來看,這款鏡頭焦外成像柔和,並未出現二線性的情況。


焦外測試實拍樣張(紅框內為100%放大截取區域)


焦外成像測試實拍樣張100%放大截圖


焦外測試實拍樣張(紅框內為100%放大截取區域)


焦外成像測試實拍樣張100%放大截圖

  而在600mm端,這款鏡頭的焦外成像同樣非常柔和,上圖中位於焦外的大天鵝已經沒有明顯的輪廓,也不存在二線性的情況。總的來看,儘管適馬150-600mm(C)鏡頭最大光圈較小,但依舊具備不俗的焦外成像性能。

·樣張賞析&編輯觀點

  在實拍體驗中,筆者發現適馬150-600mm(C)鏡頭整體畫質表現出色,尤其是在連續自動對焦模式下追焦成功率較高。此外,這款鏡頭配備的智能防抖系統也能進一步提升拍攝成功率,而150-600mm的焦段覆蓋範圍相比超遠攝定焦鏡頭,能夠適應更多的場景的拍攝。


焦距:600mm  光圈:f/6.3  ISO感光度:1250 
曝光時間:1/10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335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1250 
曝光時間:1/16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31mm  光圈:f/6.3  ISO感光度:1250 
曝光時間:1/8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403mm  光圈:f/6.3  ISO感光度:1250 
曝光時間:1/20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600mm  光圈:f/6.3  ISO感光度:3200 
曝光時間:1/2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435mm  光圈:f/6.3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10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手動


焦距:600mm  光圈:f/6.3  ISO感光度:200 
曝光時間:1/16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手動


焦距:600mm  光圈:f/6.3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16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手動


焦距:421mm  光圈:f/7.1  ISO感光度:800 
曝光時間:1/16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手動


焦距:600mm  光圈:f/6.3  ISO感光度:800 
曝光時間:1/16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手動

·編輯觀點:

  適馬150-600mm(C)鏡頭在評測中的良好表現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款鏡頭各焦段全開光圈下具備的高解析度、良好的色散和畸變控制、柔和的焦外成像,以及不俗的對焦速度令其具備了出色的整體性能。目前這款鏡頭7999元的售價結合其整體性能來看,具備了較高的性價比表現。

·優點:

1.做工精緻,變焦環可鎖定在任意刻度焦段,轉動對焦環可自動解鎖;
2.全焦段解析度表現好;
3.良好的畸變和色散控制
4.卡口部分防塵防滴設計;
5.連續對焦追焦速度和防抖效果不俗;

·缺點:

1.對焦環偏窄;
2.全開光圈暗角表現有待加強。

相關焦點

  • 另類黑科技新鏡 適馬發布24-35mm f/2
    完美展現了適馬最新科技的結晶產品。5.實現了舒適稱手的握持感。  該鏡頭延續了Art系列最高水準光學性能,涵蓋了24mm、28mm、35mm 三大經典焦距。打破「變焦鏡頭」的常識,展現令人窒息的成像素質。   即便是變焦鏡頭,適馬也想追求與定焦鏡頭同等的最大可用光圈以及最高水準的成像素質。
  • 赤壁外傳 適馬24-70&蔡司24-70對比評測
    適馬家的這位「小子」最近已經為大家所熟知,它的外貌是24-70裡典型的「黑小胖」造型。所謂「黑」,指的是適馬24-70外表那層黑衣,這個適馬塗層讓它和索尼24-70的黑完全不一樣,沒有反光的光澤,可能還會引來部分看官對其塗層做做工的猜疑。所謂「小」,是這款適馬24-70的個頭是24-70陣營裡最小的,其身高僅為94.7mm,比索尼24-70矮了一截。
  • APS-C掛機標頭典範 適馬30 1.4試用評測
    適馬擁有F1.4系列鏡頭豐富的設計經驗,其著名的「黑科技」系列定焦鏡頭均為F1.4的光圈設計,全開即可得到優異的成像質量。,美中不足是缺少一個便攜鏡頭包,這也可能是適馬對用戶選擇這支鏡頭「掛機」的信心。
  • 敢與原廠試比高 適馬24-105鏡頭對比測試
    :佳能EOS 5D Mark III  在橫向評測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適馬24-105mm F4 DG OS HSM的產品包裝:自從適馬重新規劃了Contemporary、Art和Sports三個鏡頭系列之後,新推出的產品包裝盒一改適馬過去黑底紅字的傳統。
  • 零畸變黑科技,適馬發布新款14-24 2.8鏡頭
    適馬14-24mm F2.8 HSM Art鏡頭適馬在鏡頭圈一直被冠以「黑科技」的稱號,前段時間曝光的適馬新款大燈泡鏡頭終於發布了。適馬發布的新款Art系列超廣角變焦鏡頭14-24mm F2.8 HSM Art,號稱高畫質,零畸變。
  • 「經典」的長焦微距 適馬105mm F2.8 DG DN MACRO | Art評測
    微單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各大新品層出不窮,而在各大品牌完善自己相機和鏡頭群布局的同時,各家鏡頭廠商也在不遺餘力的完善自家的鏡頭群陣營,適馬自進軍微單相機鏡頭市場至今,鏡頭群發展勢頭異常迅猛,適馬官方也高調的宣布自家鏡頭群的策略是「一月一新品」,而看過此前適馬發布的幾隻E口和L口新品之後,此次我把目光鎖定在了新發布的適馬105mm F2.8 DG DN MACRO
  • 最純粹的影像記錄 適馬dp2Q便攜相機試用
    適馬單眼相機產品線以SD命名,便攜機以DP命名。SD9是適馬在2002年發布的機型,也是第一款採用Foveon X3傳感器的數碼單眼相機,是以2001年SA9膠片機身作為原型機。2004年,Kodak同樣基於SA9機身推出了全畫幅KODAK DCS PRO SLR/c數碼單眼相機。
  • 長焦鏡頭拍攝的魅力,你學會了嗎?
    如果全畫幅模式下的50mm標準視角,那超過75mm鏡頭的通常都被認為是長焦鏡頭。如果使用Super 35傳感器,你將獲得額外的50%的裁切,因此鏡頭焦段會顯得更長。這意味著Super 35傳感器上的100mm鏡頭將與全畫幅上的150mm鏡頭具有相同的視野。SIGMA fp等一些全畫幅相機可讓機內裁切,只需單擊一個按鈕即可有效地將鏡頭焦段延長,而所有這些都不會犧牲解析度或壓縮率。
  • 黑科技不止鏡頭 適馬發布微晶玻璃保護鏡
    適馬這款型號為WR CERAMIC PROTECTOR的玻璃保護鏡,濾鏡口徑覆蓋了67-105mm,可以覆蓋目前比較常見的全畫幅鏡頭,適合用戶在鏡頭安裝此玻璃保護鏡,給自己的鏡頭帶來更好的保護性。受到衝擊時,適馬WR CERAMIC PROTECTOR保護鏡獨特的分子結構能夠確保衝擊波不易擴散。·編輯觀點:  適馬公司的「黑科技」已經不僅僅局限在鏡頭和可攜式數位相機上了,在昨天又推出了由高透明微晶玻璃這種原本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的玻璃材質應用在傳統的玻璃材質鏡頭保護鏡上。
  • 大光圈變焦重炮 適馬新120-300/2.8評測
    近年來適馬的鏡頭在解析度、色散抑制等光學領域頗有建樹,適馬的120-300mmF2.8就是這樣一款產品。那麼阻擋在適馬和用戶之間的鴻溝是什麼呢?,之前影友們留言中提到了配合2X增距環的問題,經過我們確認查詢它確實可以配合2X環,這支鏡頭可以在600mm達到F5.6的光圈大小,並實現自動對焦,和動輒小十萬元的超長焦定焦大炮比起來,它可便宜多了。
  • APS-C專用 適馬OS 50-150 F2.8+7D深度首測
    適馬APO 50-150mm F2.8 EX DC OS HSM鏡頭是一支APS-C畫幅單反專用長焦變焦鏡頭,其擁有全焦端F2.8的恆定大光圈設計。這隻頭為50-150mm F2.8規格鏡頭的第三代產品,為50-150mm F2.8 EX DC HSM、APO 50-150mm F2.8 II EX DC HSM的升級版本。
  • 副廠鏡頭上的那些英文字母都是什麼意思?騰龍、適馬
    副廠鏡頭以優益的性價比獲取了不少用戶的青睞,每款鏡頭都有其獨特的功能,這些功能都是以英文字母的形式記錄在鏡頭上的,看懂這些縮寫字母的含義,我們也就大概了解了這款鏡頭的功能和性能。這篇文章將詳細介紹騰龍、適馬兩個品牌鏡頭上的字母含義,記不住沒關係,可以收藏後,用的時候拿出來看看。
  • 12倍光變小長焦 佳能SX150IS全面評測
    今天,其中一款便攜長焦SX150 IS來到了泡泡評測室,SX150 IS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12倍光學變焦鏡頭和1400萬像素的超高解析度,這讓大家在挑選國慶出行用的相機上又多了一個不錯的選擇。筆者認為,這款佳能SX150 IS便攜長焦相機,就非常適合大家在國慶假期使用,SX150機身不大不小,攜帶非常方便,同時12倍光學變焦能力和1400萬的高像素,在拍攝人像和風景時都很適用。在旅遊時經常會用到長焦端拍攝,但大家也都知道在長焦端時,畫面抖動會很厲害,不容易拍出滿意的照片,而佳能SX150 IS獨有的智能IS光學防抖模式,能解除大家的後顧之憂。
  • 適合慢慢品味的黑科技相機 適馬dp3Q試用
    現在dp3 Quattro產品線則選擇了50mm F2.8鏡頭,折合35mm相機焦距為75mm。對於全新的適馬dp Quattro系列相機,此前已經評測過適馬的dp2 Quattro和適馬的dp1 Quattro,而今天要試用的則是適馬最新的dp3 Quattro。
  • 22倍長焦3D相機 奧林巴斯SP-610UZ評測
    前言:  奧林巴斯SP-610UZ是今年奧林巴斯公司發布的一款新型長焦相機,作為一款SP-600UZ的換代機型,奧林巴斯SP-610UZ的光學變焦範圍從上一代的15倍提升至22倍,焦段覆蓋28-616mm,並且支持雙重防抖功能。
  • 全能選手畫質新標 適馬70-200mm f/2.8 S評測
    在我們學習攝影的過程中,焦段選擇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每種焦段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其中長焦練就了選擇的藝術。它提供的壓縮感、強烈虛化以及狹窄視角,幫助我們不僅初識遠方的世界,還能夠深入事物的局部,在我們的鏡頭流動時,所捕捉到的是層次、幾何形狀或者從背景中剝離的主體,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觀看方式,因此我認為中長焦是最有力的創作焦段。
  • 高性價比長焦炮 騰龍70-300mm鏡頭評測
    從上圖可見該鏡頭搭載在D300上顯得分量很足,畢竟是焦距可達300mm長焦鏡頭,在體積上也不會太小,如果是搭配入門級機身,則會顯得「頭重尾輕」了。而重量方面,無論是機身還是鏡頭的重量都並不少,所以外出長時間手持拍攝,對於手腕的負擔還是挺重的。
  • 盤點佳能7大良心鏡頭
    因此,在這個價位的副廠70-300鏡頭幾乎只剩下了「金屬屁股」「傻大黑粗重」這樣的特點了……作為本文推薦的第一隻EF-S半幅鏡頭,筆者認為無論從拍攝題材拓展,還是性能,解析力等,55-250 STM已經做到很高的水準。性能評分:9分,請不要懷疑來自佳能的長焦鏡頭!
  • 適馬新10-20mm F3.5超廣角全國獨家評測
    本次評測用適馬10-20鏡頭由適馬(香港)有限公司提供,存儲卡由SanDisk獨家提供,特此鳴謝!    今天評測的這款10-20mm F3.5 EX DC HSM又將為APS格局帶來何種改變呢?讓我們拭目以待。適馬10-20mm F3.5 EX DC HSM簡介
  • 大尺寸CMOS長焦相機 富士F775EXR評測
    大尺寸CMOS長焦相機 富士F775EXR評測 2012年05月03日 03:30作者:李肇巍編輯:李肇巍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數位相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