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 (記者 孫滿桃)儘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我國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卻並未因此受阻,截止2020年10月,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仍共計達到69.4萬件,同比增長56.3%。
11月12日,2020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軟體博覽會於杭州開幕。開幕式中,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通過視頻致辭,並表示軟體作為信息技術之魂、網絡安全之盾、經濟轉型之擎、數字社會之基,正通過「軟體定義」全面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驅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推動智慧社會加速到來。
在13日召開的人工智慧融合發展分論壇上,國際導航與運動控制科學院院士、紐約科學院院士蔡自興及來自產業界代表以「智在融合 慧聚未來」為主題,圍繞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合作做主旨演講,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工信部電子智慧財產權中心發布《2020人工智慧中國專利技術分析報告》,展示我國人工智慧領域創新發展新態勢。
該報告顯示,在我國新基建政策鼓勵下,2020年人工智慧技術創新踴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國自主研發人工智慧技術發揮重要作用,助力抗擊疫情,人工智慧開源社區蓬勃發展,以開放共享的姿態向世界提供高質量技術,促進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發展。
在我國新基建政策的激勵下,中國人工智慧技術專利申請數量不斷刷新。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截至2019年底,中國人工智慧技術專利申請總量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申請數量最多的國家。儘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我國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卻並未因此受阻,截止2020年10月,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仍共計達到69.4萬件,同比增長56.3 %。
另外,中國人工智慧專利技術分支統計顯示,雲計算作為人工智慧的基礎支撐技術,專利佔比最多,達到18.38%;計算機視覺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技術,緊隨其後,佔比為17.72%。深度學習、自動駕駛及智慧機器人各佔比為14.52%、12.36%和9.55%。其後按照佔比數值排序分別是佔比7.58%的交通大數據、佔比5.72%的智能推薦、佔比5.65%的自然語言處理、佔比5.35%的智能語音、佔比3.16%的知識圖譜技術。
值得關注的是,除應用技術外,我國創新主體注重在基礎技術領域布局,以深度學習為例,特定功能的數字方法、數字識別、基於生物學模型的計算機系統等基礎技術分支,我國該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十企業,如百度、騰訊、平安科技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專利,說明我國在具體關鍵技術領域的基礎研發已具有一定基礎。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