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飢餓站臺》:333層煉獄,層層分食的貪婪,堂吉訶德的救贖

2020-12-06 Mars的寫字檯

要說最近最讓我感覺到驚喜的劇情懸疑電影,應該就是2019年奈飛出品的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

不得不說2019年的奈飛真的是高質高量,無論是在奧斯卡大放異彩的《美國工廠》、《愛爾蘭人》、《婚姻故事》,還是電視劇集《王冠》、《難以置信》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2019年,完全可以稱為「奈飛年」。

這部西班牙小成本電影《飢餓站臺》,從預告片揭露影片結構的時候就很吸引人,通過一個垂直上下運送食物的監獄,去描述身處在每一層的人面臨的處境和變化。

這部電影被很多人稱為「垂直版」的《雪國列車》,在我看完後更傾向另一部電影——2010年的《死亡實驗》,同樣是通過一個實驗性質的「設定」,去把人放在一個類比現實社會的環境中,觀察人的反應和行為。

《飢餓站臺》更像是一則社會性寓言,最大的作用就是運用各種貼近現實的「設定」,引發人們的思考。

這部電影中的隱喻和明喻非常得多,每個人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下面我將以個人的視角去解析這部腦洞巨大卻無比現實深刻的電影。

01劇情

故事發生在一個被稱為「監獄坑」的地方,0層的廚師們會精心為監獄的囚徒準備食物,問題在於食物的發放是從1層開始,逐步向下,每層有兩個囚徒,當上層的人吃完了,下層的人才可以吃。

男主一醒來便在47層,他的獄友是一個老人,獄友簡單的給他介紹了監獄中的情況。

當承載食物的升降臺到達他們這一層的時候,老人急忙上去狼吞虎咽起來,但是男主卻發現升降臺上的食物都是被上層的人吃剩下來的,到達47層已經一片狼藉,便不願意吃。

老人在告訴男主一些基本信息後,便不願意多說了,首先說話需要消耗有限的體力,這個建議基本到了80層往下,連吃飽都成問題;

其次,老人認為自己告訴對方信息很不公平,只有對方有信息交換的時候,才會說。這也說明了,在這個小型社會中信息資源也是一種隱性資源。

監獄每個人可以帶進來一樣東西,男主帶的是一本小說《堂吉訶德》, 當男主告訴老人自己所帶物品的時候,老人顯然很高興,說的話也多了。

男主是自願參加這個社會實驗性質的項目,老人卻不是,他因為把電視扔出窗外,砸死了一個非法移民,作為一個罪犯進來的。

老人帶進監獄的物品,是電視購物中推薦的加強版武士刀(廚刀)。老人在監獄中生活已經將近一年,顯然對這裡面的規則瞭然於心,在吃完食物後,甚至還會往食物裡撒尿,告訴男主一切都是「顯而易見」的。

最終男主在飢餓的影響下,也開始吃起了食物,有一天他看到升降臺上居然坐著一個亞裔女。

老人告訴他,這個亞裔女每個月都坐著升降臺下來,尋找她的孩子。當亞裔女降到下一層後,被下面的人襲擊了,當然亞裔女能夠每個月坐著升降臺往下也是有依仗的,很輕鬆的反殺了襲擊她的人。

很快一個月的時間到了,監獄每個月都會重置每層人的位置。

男主一睜眼,發現自己被捆了起來,原來他們到了171層,經驗豐富的老人知道這裡不可能有吃的,所以,要靠吃他的肉過活。貌似「好心」地告知:不會切他要害位置的肉,同時會分給他一份。

當兩人餓了一段時間,老人終於動手了,拿著帶進來的武士刀開始切男主身上的肉,正在男主無計可施,疼痛地慘叫之際,坐著升降臺下來的亞裔女到了,並救了他。

憤怒的男主拿起刀殺掉了老人,吃老人的肉過活,亞裔女也離開了。

再次調換樓層的時候,男主到了33層,獄友則是接待他進入監獄坑的女工作人員。作為監獄坑的管理者,女工作人員告訴了他很多信息:這個監獄坑共有200層,實際上的食物量是夠400人吃的,前提是每層人都定量的吃自己那份,這是一個考驗人是否能自發團結的實驗。

選擇跟男主做獄友也是女工作人員的「福利」,因為男主是並非罪犯,而且帶進監獄的是一本沒什麼危險性的書,女工作人員帶的則是一條狗。

而這個監獄明顯不能按照實驗的初衷去運行,上層的人不斷的浪費和糟蹋食物,女工作人員是個非常遵守規則的人,她帶來的狗也沒有浪費食物,一人一狗分別在兩天進食。

女工作人員多次試圖影響下層人,讓他們按照自己分配好的量去進食並傳達下去,這樣大家都有的吃。

顯然下層的人是不會理她的,直到男主威脅下面的人,如果不按她說的做,便在食物裡拉屎,下面的人立刻照做了。

但是男主告訴她,這樣只能影響下層的人,卻不能影響上層的人,因為沒有威懾能力。

兩個人一天進食的時候,發現升降臺上的亞裔女受了傷,男主救下了之前有恩與他的亞裔女,這時候狗卻偷留了食物,導致監獄溫度降低,男主急忙將狗留的食物扔了下去,才保住大家的命。

在夜晚,亞裔女殺了狗,像是向女工作人員表達憤怒,他們運行下的監獄坑是多麼的殘忍,亞裔女也是女工作人員接待的。

失去狗的女工作人員很絕望,告訴男主根本就沒有什麼孩子,這個亞裔女是個女演員,想進監獄坑來體驗生活,監獄也不接納16歲以下的孩子。

一個月再次過去了,這次兩個人居然到202層,顯然女工作人員接收到監獄只有200層的信息是錯誤的,也就是說,即使合理分配食物,監獄依然有人要餓死。

本來女工作人員也到了癌症晚期,在失望與絕望中自盡了,男主在矛盾之下通過吃她的肉度過了202層的艱難日子。

再次醒來後,到了8層,這次的獄友是一個黑人,黑人帶進來的物品是一根繩子,他寄望於在8層通過上面人的幫助逐步到達0層,從而走出這個監獄。

可惜,上層的人欺騙他了,不但沒把他拉上去,還騙走了他的繩子,黑人絕望了。

男主此時下定決心,說服黑人,讓他和自己製作武器,下到最後一層,可以保證每個人都有的吃,同時下到最後一層後,通過升降梯可以回到0層。

黑人被走出監獄的想法說服了,兩個人通過拆卸床製作武器,先威脅在前一天飽食的50層以上的人禁止進食,在50層以後通過武力脅迫讓每個人只吃分配好的食物。

在中途遇到一個黑人認識的「智者」,贊同他們的做法,建議要先說服,不行再動武,並保留一份奶昔上到0層,帶給他們「信息」。

在他們繼續向下的過程中,發現下層的世界簡直是人間煉獄。在100多層的時候,他們發現這層的囚徒在襲擊亞裔女,與這兩個人搏鬥了起來。能夠擊敗亞裔女的顯然不是一般人,在搏鬥過程中,兩個人都受了重傷,亞裔女也死去了。

他們帶著重傷繼續下降,最終發現這個監獄居然有333層,在這裡他們遇到一個小女孩,小女孩跟他們要最後的奶昔充飢。

糾結之下,他們給小女孩了,並讓小女孩代替奶昔成為上到0層的「信息」。最後,黑人獄友因為重傷死去了,男主在升降梯下降至333以下的空間,跟著幻覺中死去的第一個獄友老人走了,小女孩升了上去。

02設定

這部現代寓言片,最精彩部分就是看似在一個科幻性的場景,但是卻每件事都在講現實,設定決定了這部片子的深度。

監獄坑

我認為這部影片更接近《死亡實驗》對人性的探索,而不是《雪國列車》對複雜社會關係的思考。

因為在《雪國列車》中,前中後車廂是一個金字塔式的設定,最底層的勞動力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列車長在車尾設置了一個老頭作為「臥底」,適度的反抗只是作為減少人口和平息積怨的手段。

但《飢餓站臺》明顯不是,下層不被需要,互相之間只有純粹的剝削關係,沒有需求。

在監獄坑的設定中,食物是不能保留的,這個設定非常的重要,因為這個自上而下的監獄坑,顯然是一個設定化的社會階級的象徵,而食物是社會資源的代表。

吃東西,是人們生存的最基本保障,但是如果可以保留食物,便可以用個人對資源的調配來對這個規則進行影響,比如上層人可以囤積大量食物,導致下面的人完全吃不了。

這樣的設定無疑確定了,哪怕是1層也不能通過壟斷來控制來源,說白了,整個監獄裡都是被統治者,監獄坑就是一個直線的上下階級的關係。

而《死亡實驗》也是這樣,一批人被分為囚犯和獄警,身份都是被賦予的,沒有互需關係,只有上下級關係。

調換樓層

監獄坑調換樓層的設定無疑是最核心的設定,如果不能調換樓層,便有了天生不平等的關係,上下層也沒有互相理解,換位思考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這個監獄沒有希望,會導致兩個結果,上層腦滿肥腸,因為暴食導致肥胖等各種疾病;下層人間煉獄,只要有體力就會暴動。

但是調換樓層給了下層希望,也給了他們換位思考的能力。我想設計者的初衷便是讓囚徒們通過上下層的流動團結起來,去改變一些什麼。

但是結果卻是貪婪,還有報復心,到達上層的人會因為之前的下層經歷拼命的暴食,糟蹋下面人的資源,侮辱他們的地位,都忘了其實大家都一樣。

0層

0層是這個監獄的實際統治者,因為他們掌管食物(資源)的產出。可以看出0層的人出發點是好的,甚至囚徒喜好的食物都會去做。

那麼問題在什麼地方呢?

首先0層的人只局限於做好「眼前的工作」——烹飪。他們雖然擁有設定上的無限資源(山珍海味都有),但是他們不思考資源如何分配,他們也不知道監獄坑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其中有個片段就是廚師長發現義大利奶昔沒人吃,大發雷霆,去問責每一個廚師。

我個人非常傾向於這是整部片子的結局,因為按照影片的環境,100層以下的人都沒得吃,不可能有奶昔留下,而最後的小女孩也是主角幻想出來的「希望」,最終奶昔到達了0層。

從這點看出來,0層的廚師們不是明知道監獄餓死那麼多人卻熟視無睹,因為他們根本沒想到奶昔是有人刻意送上來的,而是因為有根頭髮。

這不禁讓人哭笑不得,卻又發人深省。

這很像是世界的規則制定者們,絕大部分出發點都是好的,用政治學的話來說是「利益共同體」,監獄坑死人對他們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但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政策下發的具體情況,甚至都不了解自己服務的監獄坑。

在現代社會,連一個企業提拔管理者都需要基層經驗,無疑就是為了杜絕這種情況。

但是,往往越是防範的越是解決不了,奶昔上的頭髮,簡直就是一個「何不食肉糜」的電影版本。

03人物

《飢餓站臺》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著鮮明的代表意義,除去這些人物,基本都是監獄坑中的普通囚徒,也就是現實中麻木不仁的人們。

主角

其實主角進入獄中帶著那本《堂吉訶德》基本就說明了主角的象徵意義,一個看似不符合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雖然站在小說中堂吉訶德是一個令人發笑的荒誕角色,但是這個人物並非為了諷刺理想主義者或批判騎士精神。

《堂吉訶德》的創作一是在騎士文學的墮落下呼喚騎士精神,另外是反映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西班牙作為堂吉訶德的故鄉,無疑對這本文學著作有著執念。

堂吉訶德不是小丑,而是光。

在這現實世界,想要改變卻荒誕的光。就像主角一開始不願意吃餐桌的殘羹剩飯,這是一種可笑、不切實際的信念。

在切身體會了人間煉獄後,主角與堂吉訶德一樣產生了失望、悲觀的情緒,光眼看就要熄滅。

但最終,這束光轉變成了彌賽亞(救世主),提到彌賽亞,這部電影的宗教味道也很濃重。

當然,西方國家基本都是基督教國家,也並不意外。在基督教中,最早的彌撒亞便是耶穌,甚至連主角的選角也很像是耶穌。

片中當主角拿起武器下到每一層分配食物的時候,有個囚徒還諷刺他:「你以為你是耶穌嗎?耶穌可以創造食物,而不是阻止我們拿食物。」

耶穌並不能創造食物,彌撒亞卻能帶來希望,最終主角帶著堂吉訶德式的結局走了,似乎一切沒有改變,但是誰說希望的種子沒有埋下呢?

亞裔女

亞裔女是這個監獄最初的反抗者,根據女工作人員的信息,她的兒子是不存在的。但不代表亞裔女不是在尋找「兒子」,「兒子」其實是希望的代表。

她很像是歷史上最初的反抗者(陳勝吳廣、李自成等等),有能力,也有機會(一直處在上層),但是卻沒有明確的思想目標,甚至她都沒說過話。

所以最終她沒有完成改變,但是她為主角這樣的人提供了啟發,如果沒有他,彌撒亞不會出現,主角也會沉淪在無力的現實世界中。

最終亞裔女遇到了死在了悍匪的手裡,正如很多最初的反抗者,這個世界一昧的暴力和無明確目標的反抗最終都會消亡。

老人獄友

老人是這個監獄的現實面,不算是惡人,但也不是好人。完全是一個適應規則的極致利己和現實主義者。

老人甚至比很多想不明白的囚徒活的更好,畢竟已經生存了一年。這也反應了現實,在生活中,那些現實主義者、利己主義者們生存往往不是問題,在底層他們吞噬同伴,在上層時積累熱量,對信息、資源精心計算。

如果老人有亞裔女那樣的身體條件及武力,我相信他一定能走出監獄,但也僅僅是他自己而已,改變不了什麼。

為什麼說老人不算是惡人,因為這個世界大部分人都改變不了什麼,能夠自己走出「監獄」就已經很好了。

他糟蹋食物,惡劣的對下層人,也看不起他們,但是他並沒有以殺戮為目標,還保留了一定的人性。

黑人獄友

黑人代表了積極進行階級提升的人,但是他的提升必須要上層人幫助他。

他其實也是個自私的人,他沒有想過上層的人是否擔心他上去後會威脅別人的生命,甚至連拉他上去的理由都沒有。

黑人沒有具體的計劃,上去後如何安排所有人繼續上升,他要求的很天真,僅僅是「拉我上去」。

這在現實生活中,是我們常說的「貴人相助」,貴人會平白無故「相助」嗎?

黑人並沒有提供真正的價值,他的價值僅僅是有一根繩子,上層人便搶奪了他的價值。

當黑人失去繩子後便絕望了,但是他依然是為數不多想要逃離監獄坑的人,所以成為了主角的隊友。

智者

智者的設定很像曼德拉,代表了對反抗行動提供思想基礎的偉人。

智者之所以要求主角和黑人的分配行動「先禮後兵」,便是對這種行動的一種思考。

擁有強大武力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固然很有效,但是如果以後沒有武力威脅,還會有效嗎?

所以智者讓他們先禮後兵,便是儘量能夠將思想傳達,希望播種,不然就會像歷史上的軍政府、獨裁者一樣,短時間固然有效,但是只是歷史的一瞬。

女管理者獄友

監獄的女管理者是唯一個這座監獄運行的參與者,可惜,她知道的信息也不完全。

這是這個影片「陰謀論」的一面,但是我認為,管理局並不是一個人性化的定位,更多的代表這個世界本身的固有資源和既定規則。

女獄友像極了很多底層的公共服務者,出發點是好的,工作也兢兢業業,但始終事與願違。當跳出體制後,發現這個世界與她的想像完全不一樣。

同樣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將希望寄托在主角身上。

最後的小女孩

我堅定的認為這個小女孩女孩是主角的幻想,不管從電影的立意,還是客觀邏輯,333層不可能出現這個女孩。

之所以這個希望是小孩而不是奶昔,是因為在主角的思想中希望通過人性的訴說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個空洞的奶昔。

相關焦點

  • 飢餓站臺:層層監獄,層層都是人性……
    最近,有一部西班牙小眾電影非常火爆,雖然,成本不高,場景不多,但勝在電影的概念新奇與寓意生動,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它就是——《飢餓站臺》《飢餓站臺》是一部這部電影是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導演的長片電影處女作。
  • 《飢餓站臺》,為什麼在333層溫度不會發生變化,真相原來是這樣
    最近西班牙小眾電影《飢餓站臺》因為極其赤裸的隱喻而被刷屏。影片以垂直社會階層和資源分配不均為背景,講述著各階層之間的人性。監獄裡面其他的設定我們暫且不說,單獨來討論一下為什麼在333層,奶凍被留下來之後這層監獄溫度沒有升高或者降低來懲罰。有些觀眾認為是技術水平限制,溫控系統在333層或者上面幾層就已經失效了。筆者認為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全片來看,監獄的溫控系統很精密,不太可能出現失效的情況。
  • 《飢餓站臺》影評:殘酷的人性實驗,真實的社會寓言
    再到我們今天要講的《飢餓站臺》,它們豆瓣評分至少都在7以上,也深得中國影迷的喜愛。在自由文明的國度,我們會說:「人人生而平等」,但我們清楚的很,這只是一句「烏託邦」式的理想口號,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三六九等,只是一個泛數,《飢餓站臺》把這個概念給具化了,它告訴我們,人是分為333等的。
  • 飢餓站臺,一個更殘酷更血腥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飢餓站臺》的設定無疑是最大的噱頭:有一座幾百層的監獄,每層樓的中間都有一個大洞,最高層的廚師會做好足夠讓所有人生存的食物,這桌大餐逐層下降,在每層停留幾分鐘時間。但是被分配到上層的人並不會管下層人的死活,他們大吃大喝,隨意浪費食物,以至於每次食物在50層左右就會被消耗完。
  • 反烏託邦電影《飢餓站臺》引人反思:飢餓面前生存和理想哪個重要
    反烏託邦電影《飢餓站臺》引人反思:飢餓面前生存和理想哪個重要近日,一部反烏託邦國度的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上線,上線後以高諷刺的寓意和反烏託邦國度的拍攝角度,引起一眾影迷關注。《飢餓站臺》故事的背景是在一棟密閉的監獄裡,監獄房間由上而下的垂直設置,直接的呈現出了真實的階級制度,每天廚師做好食物由監獄的最上層下降到最下層。避免偷盜的事件,房間還設置了如果偷拿食物,房間就會變得極熱或則極冷。而且每個人只會在不同層級待短暫的時候,然後就會被麻暈,再隨即放入其他層級。
  • 西班牙驚悚大片《飢餓站臺》,殘酷的人性實驗,真實的社會影射!
    ,囚犯們被關押在垂直的牢房裡,電影更多的講的是扭曲的社會寓言,直擊了人性深處那最黑暗的一面。日前這部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火了,在Netflix上首發就以其令人稱奇的場景設定以及荒誕驚悚的故事走向獲得如數好評。半閉合又半開放式結尾掀起了網絡上熱烈的討論,豆瓣評分7.8超過了全網88%的驚悚片。
  • 地獄到底有多少層,這部電影或許會給你一個答案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最近比較火的電影---飢餓站臺關注我獲取本片下載地址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西班牙電影近年來佳作頻出。比如2016年的《看不見的客人》,就憑藉著燒腦的劇情和意外的反轉而刷爆社交媒體。
  • 豆瓣7.7分,縱向版《雪國列車》,透析真實人性的333層人間地獄
    去年,一部同樣揭露人性的西班牙電影上映,豆瓣評分7.7分,它就是《飢餓站臺》。這個電影名有種不知所云的感覺,故事發生在一個封閉空間之中,裡面的人都住在封閉的空間裡,只有兩站床和水龍頭,每天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一個從天而降的餐桌果腹。
  • 從《飢餓站臺》看地球未來:合理分配才是人類最好的「生存法則」
    電影《飢餓站臺》就給所有人講訴了一個關於資源爭奪的故事。電影一經上映迅速火爆全網,關於影片的講解眾說紛紜,引發了觀眾們激烈的討論。有的人說它是講述人性的電影,而有的人說它是關於階級的故事。而這些觀點並不能很完美的解釋電影中的一些劇情,導致很多人說電影裡有很多bug、完全看不懂這部電影之類的吐槽,從而給電影打上了「爛尾」的標籤。其實,整部電影的結局是開放性的,電影本身的隱喻也是多元的,我們可以換一種角度來看導演想表達的想法。
  • 《飢餓站臺》:在惡中選擇善,才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希望
    我們無法理解自己所指責如果恰巧發生自己身上的事件會呈什麼狀態,《飢餓站臺》這部電影用淺顯易懂的冷酷的告訴你,並給了你一種忠告或者說是一種期盼,「偉大的人如果有惡習,那麼他的惡習影響也大。富有的人如果不慷慨,那麼他只是吝嗇的乞丐。富有的人只會擁有財富,那他不會得到快樂。」
  • 西班牙驚悚電影口碑爆棚,揭露最現實的人間,講一個吃人的世界
    《飢餓站臺》講述一個不太遙遠的「反烏託邦」公民自願將自己監禁起來,並承諾釋放後將增加社會流動性,但由於被囚禁,他變得如此激進,以至於不惜一切代價乘坐一張單程票上的魔鬼送菜升降機來保護「義大利奶油布丁」。
  • 我以一棵樹的姿勢,在電影、書籍裡棲居
    本文作者:Vicky刺蝟這一年,我的2020【電影】2020年,在一場疫情中開始,在疫情中結束。沒法遠行,只好在光影的世界裡繼續沉溺。對於外面的風雲變幻,早都沒有黑白分明的態度,更沒有酣暢淋漓的表達欲望,索性沉默,在一場又一場的電影裡放空情緒。
  • 《飢餓站臺》中有太多的明喻和隱喻,現實生活中也能找到很多
    《飢餓站臺》中有太多的明喻和隱喻,現實生活中也能找到很多。表面上看,"牢坑"似乎與我們無關,但實際上它講述的是我們的故事。最可怕的不是那些荒唐的現象,最可怕的是那些荒唐的現象能與現實生活一一對應。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監獄,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其中。
  • 年度神作科幻驚悚片,無底洞式監獄剖析人性之暗——《飢餓站臺》
    在《看不見的客人》、《海市蜃樓》等高分懸疑佳作之後《飢餓站臺》這部電影堪稱提前鎖定了年度燒腦神作的科幻驚悚片稱號。該片號稱垂直版《雪國列車》,但情節和設定卻更加燒腦暗黑,更富有哲學思考性。如果這個世界真的存在地獄,那麼這部影片已經形象地為大家展示出了地獄的模樣。
  • 年度燒腦神作科幻驚悚片《飢餓站臺》無底洞式監獄剖析人性之暗
    在《看不見的客人》、《海市蜃樓》等高分懸疑佳作之後《飢餓站臺》這部電影堪稱提前鎖定了年度燒腦神作的科幻驚悚片稱號。該片號稱垂直版《雪國列車》,但情節和設定卻更加燒腦暗黑,更富有哲學思考性。如果這個世界真的存在地獄,那麼這部影片已經形象的為大家展示出了地獄的模樣。
  • 《下一層》:一場饕餮大餐的背後,是對人性貪婪的自我反思
    2008年上映的高分短片《下一層》,以一場豪華的饕餮大餐作為敘事線索,採用奇幻的誇張表現方式,對人性的貪婪進行一步步展現,同時折射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的資本逐利和貪婪本性,損害了全球各個國家與世界人民的利益。
  • 穿越火線:煉獄的第一層皮要來了
    煉獄換子彈可以從0快速填充,並且可以隨時停止填充子彈。另外,煉獄處於全火狀態時,槍上多個噴射裝置同時發射,超酷拉風。從此,6盤龍加成的煉獄成為生化模式下的標準配置,而劉立龍添加的斯泰爾就成了無數殭屍的噩夢。
  • 這部臺灣電影堪比《七宗罪》,拍出了國產恐怖片新高度
    《雙瞳》Double Vision這部電影離現在已經有點久遠了,然而看起來依然發人深思。亞洲的恐怖片,一旦引入了宗教元素就變得極具神秘感,思路可以天馬行空的放開,考證和想像相結合。看上去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固執的臺灣警探與美國FBI專家聯手追捕離奇連環殺人案幕後真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