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尚未涉足的「量子神秘地帶」

2020-10-18 FanqiangMeng3

三百年前牛頓三大定律為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一百年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帶領了物理學走向鼎盛時期。與此同時量子理論的建立為近代物理學開闢了新天地。

如果把牛頓時期的物理學稱為「經典物理」,它描述了自然界中常見的低速運動及力學定律;愛因斯坦時期的物理學是「高速物理」,它描述了物體以光速運動的物理規律;與「經典物理」相對的是「量子物理」,它描述了微觀領域的物理規律。

量子理論的建立及發展過程是物理學史上的一場「災難」。

量子的「離散」性打破了物理學家的「連續」時空觀;電子在「能級軌道」上的「跳躍」運動,突破了物理學家對「運動模式」的認知範疇;量子不確定性原理限制了物理學家對自然現象的預知能力;量子波粒二象性以及疊加性顛覆了物理學家的科學理念;量子糾纏徹底改變了物理學家的世界觀。

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對「量子領域」的研究還處於基礎層面(基本規律的科學應用),尚未觸及量子物理的根本(深層的本質),不能解釋量子現象背後的本質原理。

隨著科學的發展,未來物理學家必然會涉足量子的未知領域。近代科學史上,科學家做了許多和量子相關的實驗。通過實驗現象可以探索量子潛在的神秘領域,再深度思考,一窺究竟。

單光子雙縫實驗:

現在有一種儀器,每次只發射出一個光子,這時如果遮板上仍然有兩個縫隙A和B。依照傳統理論,該光子每次有且僅有以下三種情況中的一種:被遮板擋住;通過A縫;通過B縫。

因為要觀察投射面的光斑分布,所以不必考慮情況1。也就是說,只要光子通過了遮板,要麼從A縫通過,要麼從B縫通過。

按照這種傳統理論推導,在投射面會形成兩個均勻的光斑,因為每次只有一個光子通過,該光子無法與其他光子發生幹涉。但是實際的實驗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就算每次只發射一個光子,投射出的光斑依然有幹涉條紋!逐漸形成的光斑圖像如下圖:

單光子雙縫幹涉實驗圖像實驗結果表明,就算每次只發射一個光子,在發射若干次後,投射面依然會形成明暗交替的影像。這就說明,每個光子似乎同時通過了兩個縫隙,自己與自己產生了幹涉!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如果用另一個儀器對雙縫進行精確測量,以確定光子到底從哪個縫經過,則幹涉條紋就會就會消失。換句話說,光子似乎能夠知道自己被測量,一旦被測量則它只會從一個縫中通過,沒有幹涉發生,也就沒有了明暗交替的光斑。我們作為觀察者,改變了整個事件。

實驗結論:

1)光子似乎具有「感知」能力。實驗中,光子能夠「知道」自己被測量。

2)光子似乎具有「分身」能力。實驗中,光子自己與自己產生了幹涉!

揭秘:量子的神秘領域

宇宙從何而來?宇宙由什麼構成?按照科學觀,宇宙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然而近代量子實驗發現,物質並不真實存在。宏觀物質由量子構成,但量子不是真實粒子,它是「能量場」的激發形式。量子沒有實在的物質屬性。因此,物質不是構成宇宙的根本。近代一些科學家提出「宇宙資訊理論」,認為構成宇宙的基本元素是信息。但至今為止科學家不能解釋「信息」究竟是什麼?在遙遠的過去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明古國都有對「靈」的記載。他們都認為宇宙是神靈創造的。

如果宇宙是「靈」演變的系統,那麼宇宙的構成及演化都在靈的控制中進行。宏觀物質是神靈呈現的「假相」,微觀領域會更接近神靈的本質。像光子、電子等量子,它們是「靈」屬性與「物質」屬性的分界點。若量子坍縮為粒子,它們就呈現出物質性(遵守物理規律);若量子處于波動狀態(不被觀測狀態),它們就具備「神秘」性(具備靈的神力)。所以,在實驗中光子不被觀測時就具備了「感知」與「分身」的能力。

結論:量子是「靈」與物質的分界點。一方面量子具有物質性(呈現出物質特性,目前科學上所有的量子應用都屬於這個領域),另一方面量子具有靈性(呈現出神靈一般的神秘力,目前科學不能應用這個領域)。

量子的靈性與物質性的調控方式是觀測行為任何觀測行為都會使量子失去靈性,變為普通的物質粒子。反之,在不被觀測狀態量子具有神秘力。(宏觀世界裡,歷史上的一些特異功能大師在科學實驗檢測過程中,特異功能會消失。離開實驗檢測狀態,「功力」又可以恢復。)

量子神秘領域的開發與應用

實驗名稱:量子暗箱統計實驗

實驗方法及步驟:

1、設計一個量子暗箱。

暗箱滿足這些要求:

1)將一些量子放置於封閉的暗箱內,排除任何觀測行為。

2)大量的量子在暗箱內自由存在,並且能夠產生不同形式的反應。

3)打開暗箱時(代表觀測行為),暗箱內的所有量子坍縮為確定不變的結果。

2、大量重複實驗(首先讓量子在暗箱自由反應,然後打開暗箱使得量子坍縮為確定狀態),統計每次實驗結果。

3、通過大量數據分析,總結量子潛在的神秘規律(探索量子不被觀測狀態中的神秘行為以及規律)。

4、運用規律,延伸技術應用和開發。

相關焦點

  • 科學未解之「量子神秘地帶」
    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對「量子領域」的研究還處於基礎層面(基本規律的科學應用),尚未觸及量子物理的根本(深層的本質),不能解釋量子現象背後的本質原理。隨著科學的發展,未來物理學家必然會涉足量子的未知領域。近代科學史上,科學家做了許多和量子相關的實驗。通過實驗現象可以探索量子潛在的神秘領域,再深度思考,一窺究竟。
  • 所有的陸地人類都涉足過了嗎?科學家:很多未知區域人類不敢涉足
    那麼,如今人類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500萬年的時間,我們對於陸地都有涉足嗎?科學家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地球的表面積一共有5.1億平方公裡,其中29%是由陸地組成,現代科技(衛星勘測等),雖然可以讓人類充分掌握地球的構成,衛星拍攝也沒有放過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區域,不過,我們衛星拍攝到的、衛星繪製的世界地圖,並不代表所有的地方人類都去過,相反的,在地球上,50%的陸地人類都不曾涉足,而且真實的情況要比這還多。這些地方都是哪裡呢?
  • 所有的陸地人類都涉足過了嗎?科學家:很多未知區域人類不敢涉足
    那麼,如今人類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500萬年的時間,我們對於陸地都有涉足嗎?科學家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在地球的海洋之中,還有很多荒蕪的海島也都是孤島,人類也不曾涉足。因此,才會有觀點認為,在地球上人類不曾涉足的地方,或許存在著未知的人類,比方說野人的傳說等等。
  • 中國百慕達:詭異的黑竹溝被稱為「死亡地帶」,為何如此神秘?
    但這裡也充滿了原始、神秘色彩,在核心景區石門關,曾出現過數次人、畜進溝神秘失蹤現象,因此,黑竹溝被人們稱為「中國百慕達」、當地彝族把黑竹溝稱之為「魔鬼三角洲」。黑竹溝處於四川西南邊上的小涼山區林海深處,是四川盆地與川西高原,山地的過渡地帶,黑竹溝因靠近北緯30°,所處緯度被探險家稱為「死亡緯度線」,和神秘的百慕達三角、埃及金字塔等相似。
  • 世界未知之謎集中地帶——北緯30度,科學家也無法解釋的神秘領域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神秘的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它們的地理位置都集中在北緯30度上下波動5度的範圍內,也就是科學家所言的北緯30度地帶。你們可以搜索一下這些地方的坐標,就會發現它們都在北緯30度附近,非常神奇。
  • 禁區、神秘地帶---百慕達三角洲
    近百年數以百計的飛機或船隻在百慕達三角洲莫名其妙地墜毀或沉沒,成千上萬的人葬身海底,甚至連探索這一區域奧秘的科學家也難逃厄運,為此人們稱這一區域為「神秘地帶」。科學家認為,幾百萬年以來,百慕達三角洲海底的淤泥中積累了大量的動植物,它們腐爛、變質、發酵,形成了大面積的油氣田。
  • 科學家:2個神秘地帶就是證據
    如果這些是自然形成的那就算了,為什麼偏偏還「安排」木星和月球「保護」著地球,有木星和月球保護就算了,為什麼還要「設計」一個神秘保護罩保護地球生命的安全,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感覺疑惑,木星和月球保護地球我們知道,它們為地球阻擋很多小行星、隕石和彗星,可是另外存在一個保護罩保護地球又是個什麼情況?
  • 量子並不神秘,別往神秘主義扯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網絡上的這句調侃深入人心,也說明在很多人心目中,量子力學是一門神神秘秘的學科,似乎與神秘主義、唯心主義聯繫在一起。我看見一位信奉「量子佛學」的網民,他提出了他的疑惑:「既然唯物主義強調物質是第一性,為什麼病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影響到身體機能呢?這還不能說明唯心主義的正確嗎?」
  • 愛因斯坦尚未統一電磁力,量子力學就橫空出世了
    量子力學誕生愛因斯坦最初的統一之夢尚且只局限在統一引力與電磁力,然而這兩種力尚未完成統一,物理史上一場更加翻天覆地的新理論誕生了,它就是量子力學。無論是相對論還是電磁理論,都無法解釋原子裡面各種微觀粒子的運動。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量子力學誕生了。
  • 中國南海四大群島,遊客尚未涉足,景色不遜馬爾地夫
    並開放了到南海的郵輪旅遊線路,遊客才涉足到中國南海海境。三沙市身處熱帶海洋帶,海洋景觀獨特,風光旖旎。是中國海島旅遊難得的優質資源,想必建設完善後,風景定可媲美馬爾地夫,以後海島遊不必花大錢去國外海島了。南海四大諸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目前現狀是如何的呢?
  • 5個尚未被人類過多觸碰的神秘地方,風景如此迷人
    雖然旅行者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但仍有一些地方幾乎沒有人類涉足過。這些神秘的地方可能因為路途較遠且交通不便,可能是因為藏在原始森林中很隱蔽的地方很長時間無人知曉。下面就是5個尚未被人類觸碰的地方,它們如此神秘,風景又那麼迷人,看了照片就想去。
  • 科學家揭示海洋缺氧地帶碳—硫循環機制
    原標題:科學家揭示海洋缺氧地帶碳—硫循環機制   日前出版的《科學》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M。 R。 Raven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 量子技術如何突出數學與物理學的神秘聯繫
    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尤金·維格納(Eugene Wigner)稱數學的神秘力量為「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不合理效力」。維格納說,某種程度上講,旨在解釋已知現象的數學包含了尚未經歷的現象的線索-該數學給出的結果比實際情況要多。「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巨大用處與神秘事物接壤,……沒有對此做出合理的解釋。」維格納( Wigner )在1960年寫道。
  • 從量子的角度看生命
    (原標題:從量子的角度看生命)
  • 科學家揭示海洋缺氧地帶碳-硫循環的機制
    科學家揭示海洋缺氧地帶碳-硫循環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54:41 2020年12月17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M.
  • 神秘的量子世界:讓科學家崩潰的雙縫實驗|進化的歷史121
    神秘的量子世界 複雜性給我們對客觀世界的理解造成困難,也讓我們知道科學理論的局限性。理論可以被實踐驗證是值得慶幸的,但是如何解釋理論,讓理論可以被我們理解則可能是另外一個挑戰了。在量子力學領域裡這樣的挑戰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其中最著名就是雙縫幹涉實驗。
  • 神秘的量子世界:讓科學家崩潰的雙縫實驗 | 進化的歷史121
    神秘的量子世界 複雜性給我們對客觀世界的理解造成困難,也讓我們知道科學理論的局限性。理論可以被實踐驗證是值得慶幸的,但是如何解釋理論,讓理論可以被我們理解則可能是另外一個挑戰了。在量子力學領域裡這樣的挑戰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其中最著名就是雙縫幹涉實驗。
  • 量子生物學的起源
    這被許多人視作是最早涉足量子生物學領域的嘗試之一。但據近期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A》上的一篇論文所述,這個領域實際上可以追溯量子力學的發展初期,也就是20世紀20年代。論文的作者之一Johnjoe McFadden是一名微生物學家,也是英國薩裡大學量子生物學中心的主任。他說:「人們都誤以為量子生物學是一門非常新的學科,實際上它在二戰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 探索科學神秘地帶 看看海底奇觀「死亡冰手指」到底為何物?
    攬盡天下秘趣,探盡世間傳奇,最神秘、最新奇、最不可思議盡在科學神秘地帶。小編今天帶你探索科學的奧妙,探索科學神秘地帶,領你看看海底奇觀「死亡冰手指」。看看它到底為何物?海洋世界一直是一個高度神秘的地方,海底的世界一直激發著我們的想像力,科研人員對許多同樣令人震驚的海洋奇觀很感興趣,它們也都是真實存在的。你們知道大海中的神秘現象叫做「死亡冰手指」,它是啥樣的嗎?「死亡冰手指」是怎樣形成的?
  • 日本科學家第一次看到鳥類有神秘的「量子感」。
    關於他們的視覺系統,他們"看到"我們星球的磁場,量子物理學和生物化學的巧妙技巧,幫助他們導航很遠的距離。 東京大學的科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直接觀察到一種關鍵反應假設,這種反應在鳥類和許多其他生物的背後,是感知地球兩極方向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