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文明從誕生距離至今有超過三百多萬年的歷史,其中擁有文字的歷史也有5000餘年。而在整個人類歷史發展中已經出現過數不清的發明,如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及印刷術,西方的蒸汽機、無線電、青黴素及電燈泡等等,隨便哪一個都是無比的偉大。
然而,真正值得稱讚的是,玻璃才算得上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
中世紀教堂美輪美奐的玻璃飾窗,大航海時代的指南針鏡片,工業革命的玻璃管、機械鐘及天文望遠鏡,現代的顯微鏡、光電分析儀和雷射發生器等等。這一切得以問世無不歸功於玻璃的衍生。而玻璃正是科技得以迅速發展的根基。
可想而知,假如失去了玻璃,科技只能局限於肉眼可見的範圍,那當今文明大概比古羅馬時期高不了多少。
玻璃是什麼?玻璃是非晶無機非金屬材料,一般是用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鹼等)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輔助原料製成的。它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和其他氧化物。
在談完玻璃的含義之後,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玻璃是如何誕生發展的。
玻璃最初由火山噴出的酸性巖凝固而得。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約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玻璃器皿,但在當時只有有色玻璃。
3000多年前,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混合在一起,然後用一種特製的爐子熔化,製成玻璃球。公元前1000年前,中國也製造出了無色玻璃。而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研製望遠鏡的需要,西歐制出了光學玻璃。1873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終於在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目前,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玻璃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從原料的採掘、玻璃產品的生產到製品的加工,產業鏈已經日臻完善。目前來看,玻璃行業涉及上遊原材料及輔助材料,中遊玻璃製造行業,下遊玻璃產品應用三大領域。
上遊原料:
製作玻璃的主要原材料一般包括石英砂、純鹼、石灰石、鉀長石以及白雲石等,輔助材料有脫色劑、著色劑、澄清劑和乳濁劑等,還有相關燃料,如石油化工類產品的重油、石油焦,煤制氣和天然氣。
純鹼與燃料是影響玻璃製造成本的兩大因素。拿平板玻璃來說,平板玻璃的純鹼佔成本比重約23%,燃料佔生產成本的比例更高,達到34%。其中燃料價格往往與原油價格有較大關係,波動也相對較大。
中遊玻璃製造:
玻璃的生產過程包括原材料預加工,配合料製備,高溫加熱(熔制),成型,熱處理,裁切和儲存等。玻璃有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兩種。其中平板玻璃也稱白板玻璃或淨片玻璃,其化學成分一般屬於鈉鈣矽鹽酸玻璃。深加工玻璃在製作過程中添加特殊物質或者由平板玻璃經過二次加工製得。深加工玻璃主要有建築玻璃、汽車玻璃、鋼化玻璃、中空玻璃、夾層玻璃、單向透視玻璃、太陽能光伏玻璃、電子精細玻璃以及特種玻璃(如安防玻璃、家電玻璃、Low-E玻璃等)。
目前,平板玻璃按照工藝又主要分為浮法玻璃、壓延玻璃、引上法平板玻璃和平拉法平板玻璃。然而,浮法工藝由於其平度好、透明度高且不易破損,已成為平板玻璃生產的主流工藝。2017年,浮法玻璃佔到平板玻璃產量的85%以上。浮法玻璃工藝技術首先由英國皮爾金頓公司發明,在60、70年代,西方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為此我國通過自主研發,用了10年時間才掌握了先進的浮法玻璃生產技術。
此外,壓延玻璃近年來因為在一些太陽能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亦保持著一定的市場比例。引上法和平拉法平板玻璃是平板玻璃生產中被逐漸淘汰的生產工藝。
對於玻璃製造行業,我國生產玻璃板塊的上市公司還較少,但業務各有所長。具體表現為旗濱集團以生產玻璃原片為主,福耀玻璃專注汽車玻璃,洛陽玻璃專注超薄玻璃。信義玻璃和南玻集團則全產業鏈覆蓋,而山東藥玻則專注模製瓶生產。
下遊玻璃製品應用:
平板玻璃及其深加工產品都廣泛應用於地產建築、汽車、消費電子、太陽能光伏以及裝飾等領域。下遊行業中,地產建築與汽車都具備一定的周期性,使得玻璃需求也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波動,對於地產開發商,由於集中度較高,且玻璃屬於大宗品,品牌差異不大,因此對下遊的議價能力偏弱。
建築玻璃在我國需求很大,佔到玻璃需求約75%,而汽車與太陽能光伏玻璃的需求佔比分別為15%與5%左右,其他剩餘佔比5%。
從建築玻璃來看,2018年,我國房屋建築施工面積為140.89億平米,同比增長7.0%,對應2018年平板玻璃銷量增速為6.7%。國內房屋建築施工面積持續增長,帶動平板玻璃銷量增長。
從汽車玻璃來看,經過多年的競爭,市場集中度較高,2013年全球CR5就已經超過80%,目前主要是外資、國產兩大陣營。其中在2018年外資三大家(日本旭硝子、日本板硝子、法國聖戈班)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而信義、福耀兩家汽車玻璃全球市佔率合計接近30%。值得一提的是,福耀玻璃不僅在全球汽車玻璃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其在中國市場上更是一家獨大,市場佔有率高達63%。
從光伏玻璃來看,我國2006年突破光伏玻璃的技術門檻,之後快速發展,經歷了從全部依賴進口,到如今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產國,全球90%以上的晶矽組件採用中國生產的光伏玻璃。
平板玻璃是與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不可缺少重要基礎材料,就目前技術而言,還沒有任何一種材料能在近期內會代替用途廣、用量大的平板玻璃。
1949年,我國平板玻璃產量為92萬重箱,佔世界總量僅1.7%。改革開放後,我國開始引進國外先進設備與技術,能夠逐步開發出高檔浮法玻璃、高檔著色玻璃、高檔深加工玻璃等多種新型浮法玻璃產品。1989年,平板玻璃已經增至8441萬重箱,居世界產量首位。到2008年,我國平板玻璃總產量為5.74億重箱,佔世界總量將近50%。
尤其2008年以來,在房地產新建項目、現存建築節能改造、汽車需求、太陽能光伏發電以及消費電子、其他新興產業拉動下,我國玻璃產業市場保持持續增長。2018年,我國平板玻璃產量為8.68億重量箱,同比增長2.1%。2019年上半年我國平板玻璃累計產量達4.62億重量箱,同比增加6.8%。2018年,我國平板玻璃銷量為8.18億重量箱,同比增長6.69%,而2019年上半年平板玻璃銷量為4.21億重量箱,同比增長10.2%。
過去,大批資本湧入玻璃行業,玻璃產能不斷增加,火熱的市場行情使得玻璃的產能擴張速度已經遠遠超過需求的增長速度。當時,我國玻璃工業發展仍未脫開粗放方式,存在發展無序、產能失控以及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此外,由於大量玻璃行業因排放引起的汙染問題,促使國家不得不開始限制玻璃生產。
2012年7月,國家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工業節能工作的意見》,明確淘汰9000萬重箱玻璃產能。2015年6月份以來,在房地產周期驅動及環保整治政策下,玻璃行業新增產能增速明顯放緩。2017年10月31日邢臺市環保局發出《關於對未持有國家統一制式排汙許可證玻璃企業實施停產的函》,要求9條未取得排汙許可證的玻璃產線停產,產能6200噸/日,佔全國在產產能近4%。2017年12月上旬,河北沙河地區13條玻璃生產線被撤銷已核發的排汙許可證,並要求實施停產,共涉及產能9200噸,佔全國在產產能的6%左右。
在國家去產能政策指引下,同時疊加環保政策,玻璃行業產能擴張速度得到了一定遏制。目前,玻璃行業內新點火產能在逐步減少,總產能增量下行,產能供給周期整體被拉長。截止2019年4月,我國浮法玻璃生產線共計372條,產能為13.39億重量箱,其中在產產線232條,產能為9.12億重量箱,較2018年底減少1.51%。
總體來看,隨著供給側改革和環保約束的不斷加力,過去採用低成本、高汙染燃料的企業不得不採用價格更加昂貴的清潔能源,這就極大提升了運行成本,使得玻璃行業的門檻不斷提高。因此,那些規模小、生產效率低的玻璃企業將難以生存,而資源利用效率最出色的企業最終能夠被篩選出。
信義玻璃(HK0868):亞洲最大的浮法玻璃生產商,浮法玻璃日熔化總量達到18400噸,2019年上半年佔中國及亞洲(含中東地區)的市場份額分別為8.98%和8.64%。產品主要分為浮法玻璃(主要用於高檔建築及精密電子行業等),汽車玻璃和建築玻璃。
福耀玻璃(600660/HK3606):汽車玻璃龍頭。國內市場佔有率約65%,全球市場佔有率約25%。在中國16個省市以及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韓國等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現代化生產基地和商務機構,並在中美德設立6個設計中心,全球僱員約2.7萬人。公司專注汽車玻璃主業,產品包括用於汽車的兩種主要玻璃類型,即夾層玻璃和鋼化玻璃。
旗濱集團(601636):玻璃原片龍頭。其中浮法玻璃企業總產能排名位列全國第一,佔全國總產能的7.4%。目前公司營收規模仍小於南玻集團、信義玻璃和福耀玻璃,但增速自上市以來顯著高於同行。2019年,信義玻璃、南玻集團等營收均為負增長,公司依舊保持較快增速。
南玻A(000012):現擁有10條代表國內最先進技術的浮法玻璃生產線、兩條太陽能壓延玻璃生產線,年產約232萬噸各種高檔浮法玻璃原片,43萬噸太陽能加工玻璃。「南玻」品牌是國內節能玻璃領先品牌和太陽能光伏產品及顯示器件著名品牌。
洛陽玻璃(600876):超薄玻璃產能居國內第一。公司超薄電子玻璃產能及產品品種、規格均位居國內浮法玻璃生產企業前列,具備批量生產 0.12mm-2.0mm系列浮法玻璃生產能力。2018年4月,公司研發生產出0.12mm 超薄浮法電子玻璃,再次創造了浮法技術工業化生產的世界最薄玻璃記錄。目前公司主營業務為信息顯示玻璃、新能源玻璃兩大板塊。
(資料來源於:解析投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