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摸清行業情況,加強上下遊協同,引導市場長期穩定運行,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對華南地區浮法玻璃市場2020年12月20日至26日產銷存及價格情況進行了監測統計和後市分析展望,現向大家通報如下:
1產銷
華南浮法企業平均產銷率為115%,較2020年12月12日監測統計時的平均產銷率110%上升5%,出貨進一步加快。
2庫存
當前華南浮法玻璃企業平均庫存水平僅為4天產量,較12月12日監測統計時的平均庫存水平8天下降4天,約為正常庫存水平(25天產量)的1/6強,庫存顯著偏低,80%的企業庫存處於5天產量以內的超低水平。具體如下:庫存中位6天以上的企業3家,庫存低位5天以下的企業12家。
3價格
目前,華南普通白玻平均價格水平為130元/重量箱(即2600元/噸),較2020年12月12日監測統計時的平均價格110元/重量箱(即2200元/噸)上漲20元/重量箱(即400元/噸),漲幅明顯。具體為:
高端產品出廠價格由2020年12月12日時的120元/重量箱(即2400元/噸)上漲至140元/重量箱(即2800元/噸)的水平,上漲20元/重量箱(即400元/噸)。
中檔產品出廠價格由2020年12月12日時的110元/重量箱(即2200元/噸)上漲至130元/重量箱(即2600元/噸)的水平,上漲20元/重量箱(即400元/噸)。
低端產品出廠價格由2020年12月12日時的100元/重量箱(即2000元/噸)上漲至116元/重量箱(即2320元/噸)的水平,上漲16元/重量箱(即320元/噸)。
4後市展望
元旦前後:因為華南原片價格已持續高漲至目前高位,大多數下遊深加工企業已儲備了8天至10天用原片,且距離春節假期停工只剩下一個月左右時間,預計元旦前後華南浮法市場漲勢將趨於平緩。
春節前:當前華南浮法企業庫存仍處於超低位水平,深加工仍處於年底趕工狀態,市場原片供應仍然緊張,預計春節前主流產品價格仍將在高位盤整,但不排除此前「超漲」的中低端產品價格適度回調,回歸其正常價值。
春節假期:華南浮法企業經受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60天以上超高庫存的嚴峻考驗,對即將來臨的春節假期可能累積的30天左右的庫存,都能以「平常心」從容對待。
春節後:預計隨著今年春節假期結束,下遊深加工陸續復工復產,華南浮法市場將迎來「節後小陽春」,中高端產品價格將保持在2500元/噸以上的水平。
5對上下遊的建議
1.行業上下遊應該統一認識:此輪原片價格暴漲主要還是當前平板玻璃供需失衡、供不應求所導致的。
供給方面,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深入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批的落後產能(如格法玻璃)被淘汰,平板玻璃產能置換政策進一步收嚴,違規新增產能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大批殭屍產能將被去除,同時通過狠抓環保治理,許多環保不達標的平板玻璃生產線被關停,我國平板玻璃產能總體已得到有效控制。受光伏玻璃「一片難求」拉動,華南地區目前已先後有超過6條普白生產線(虎門信義一線500t/d、北海信義三線500t/d和四線500t/d、漳州旗濱七線600t/d和二線600t/d、福建新福興一線400t/d)轉產超白,白玻產能累計縮減3100t/d,不排除後續有更多生產線轉產光伏玻璃,這將導致今後一段時間內華南普通白玻供給持續偏緊。許多中小型深加工企業現金流吃緊,在原片供應緊張、要求現款提貨的新形勢下,拿貨能力弱,無法滿足排產需求,更加劇了市場「一片難求」的焦慮氛圍。
需求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世界各國爭相放水刺激經濟,市場流動性過剩推動了上遊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中國率先實現了經濟正增長,國內市場需求出現報複式反彈;玻璃複合程度(三玻兩腔中空玻璃、光伏雙玻組件等)愈來愈高,大大增加了原片的用量;房地產資金監管的「三道紅線」,倒逼房地產企業2020年年底加快竣工交樓變現,使處於建築工程末端的玻璃需求於2020年年底集中釋放;2020年下半年海外疫情再度惡化,以產業玻璃為代表的大量海外訂單轉移到中國進行生產,進一步拉高了原片需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要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這將大大利好玻璃需求。
綜合供需兩方面情況來看,一個浮法原片供需緊平衡、周期波動明顯減緩、價格長期保持穩定的時代已經來臨。
2.浮法企業應該充分體諒此輪原片價格快速暴漲給下遊深加工企業持續運作所帶來的巨大壓力,高度警惕其可能明顯抑制下遊需求的不利影響。當前,在趕工、原片價格高企且供應緊張、深加工產品與原片價格倒掛的情況下,浮法企業應該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工作要求,站在穩定上下遊產業鏈、穩定經濟大局的高度,優先保障下遊深加工企業的原片供應,同時儘可能控制漲幅,忍一忍,緩一緩,不再推漲跟漲,幫助下遊深加工順利完成趕工和持續接單。
3.浮法與深加工是玻璃產業鏈上的「患難兄弟」,應該「唇齒相依、互相支撐」。浮法企業應該儘可能保持原片價格階段性的穩定和可預見性(定期公布價格調整機制、提前預警、適當緩衝),避免價格「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和「一日一漲」式的頻繁調價,以利於下遊深加工合理計價、持續接單和順利向終端用戶的成本傳導。
4.廣大深加工企業應該認清今後一個時期原片供需緊平衡、價格長期高企的新形勢,化危為機,主動「自救、自律、自強」,共同修復深加工行業生態。
首先是儘可能減少墊資,降低資金風險,保障現金流:未支付定金的訂單不予排產,未按合同支付過程付款的不予發貨,共同爭取「現款現貨」。
其次是摒棄通過原片漲跌擴大毛利的「投機心態」,自覺貫徹執行《建築幕牆門窗工程玻璃購銷合同(範本)》,堅持籤訂原片「開口價」合同,實行深加工產品價格與原片價格聯動,合同下單當天即鎖定原片價格,根據訂單大小做好合理(建議1個月左右)原片庫存,從而鎖定成本、鎖定利潤。
第三是摒棄以往「低價競爭」「以量取勝」的經營策略,改以「利潤導向」,憑藉科技創新、差異化定位、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合理價格、合理利潤,從而贏得競爭,贏得市場。
第四是不再怨天尤人,而是自律自強,主動調整應對,積極與下遊幕牆門窗和業主開發商展開溝通協商,向終端用戶合理傳導大幅上升的成本。
5.行業協會應該更好發揮行業平臺的溝通協調作用,進一步加強浮法與深加工企業上下遊之間的溝通協調,加強對原片市場產銷存及價格的監測統計和分析預警,定期發布原片和深加工產品「指導價」,主動向下遊幕牆門窗和業主開發商通報行業運行情況,為玻璃企業合理定價、成本傳導提供有效依據和有力支持,正確引導玻璃市場平穩健康運行。
責編:褚贊贊 張文齋
校對:張健
監審:陶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