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華創證券,王彬鵬)
核心觀點
玻璃可分為平板和深加工玻璃,下遊主要應用於建築地產。玻璃分為平板玻璃 和深加工玻璃,浮法玻璃是通過浮法工藝生產的平板玻璃,佔總量的 90%左右。 玻璃的下遊中建築玻璃需求較大,佔比 75%。玻璃行業市場集中度低於水泥和 玻纖,兩大龍頭旗濱集團和信義玻璃市佔率分別為 11%和 14%,CR2 僅有 25%。
竣工邏輯有望繼續演繹,預計 2021 年需求複合增長 4%。玻璃產量短期內相對穩定,需求應以銷量衡量。地產佔據玻璃 75%需求份額,玻璃安裝處於地產 施工流程的後期,我們認為可以通過竣工數據趨勢判斷玻璃需求情況。2013 年之後竣工數據和玻璃銷量同步性增強,2018 年至今相關係數達到 0.67,可 以用地產竣工的同期數據對玻璃需求進行分析。2017 年下半年至 2019 年,地 產開工和竣工走勢出現明顯分化,而在一般兩年左右的交房周期約束下,2019 年下半年竣工數據開始回升,2020 年年底至 2021 年地產竣工有望繼續修復。 假設單位竣工面積對應的玻璃需求量相對穩定,經測算在中性假設下,2021 年浮法玻璃需求量為 6.68 億重箱,相比 2019 年複合增長率 3.96%。
當前供給主要受冷修停產復產影響,2021 年供需格局邊際趨緊。影響玻璃實 際有效產能的因素包括新增點火投產的產線、停產和復產的產線,不同時期主 要矛盾不相同,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09 年之前,新增點火產線起主要影響 作用;2010-2015 年,新增產線、冷修停產和冷修復產產線均有較大影響;2016 年至今,冷修停產和復產是主要矛盾。2020 年有效產能僅增加 1.49%,整體保 持偏緊態勢。冷修停產和復產的生產線仍是 2021 年供給的主要矛盾,我們認 為 2021 年新點火產能或低於 2020 年,假設 2021 年浮法玻璃在產產能(供給 量)與 2020 年保持持平,在需求增速 3.96%下,行業供需格局或將邊際趨緊。
價格和實際產能相關性較大,短期關注庫存向上拐點。長周期來看,2018 年 前價格和需求相關,2018 年後價格和供給走勢相關。我們認為原因在於企業 對於產能控制的能力增強,行業有效產能在冷修和復產的博弈下可被企業主觀 能動的調節。短期視角下,庫存呈現出主動去庫、被動去庫、主動補庫、被動 補庫的輪動,庫存的過度反應會加大價格的波動。復盤今年以來價格走勢,玻 璃價格庫存經歷了被動補庫、主動去庫和被動去庫三個階段。當前來看,應關 注行業庫存底部回升拐點,背後推動因素在於需求階段性的下滑,價格向下、 庫存向上,行業或將向主動補庫階段過渡。
成本關注純鹼和燃料,行業成熟期龍頭規模效應凸顯。成本結構來看,原材料 成本佔比 43%,其次燃料成本佔比 34%;原材料成本中,純鹼佔比 53%。純 鹼和燃料是玻璃生產過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其價格變動影響玻璃企業盈利 水平。2021 年純鹼供給過剩或將延續,純鹼端的成本端壓力偏弱。不同玻璃 生產企業所用的燃料不同,燃料成本差異較大,主要有天然氣、石油焦兩種主 流燃料。我們按照每噸玻璃生產需消耗 180 萬大卡測算,使用天然氣的單噸燃 料成本最高為 763 元,其次為石油焦 710 元,其他石油類燃料的燃料成本最低 為 418 元。玻璃行業為重資產行業,企業資產中固定資產佔比較高,單位投資 額大,且玻璃產線需要保持高溫生產、高周轉狀態,考驗企業運營能力,存在 一定的規模效應。2015 年之後,玻璃行業新增產能嚴格限制,行業新增供給 逐漸規範,前期投產產線開始進入冷修周期,玻璃行業整體步入成熟期,龍頭 企業的規模優勢開始凸顯,旗濱集團、信義玻璃的浮法原片毛利率均顯著高於 同行業公司。未來龍頭公司有望繼續產業整合,市佔率持續提升。
一、玻璃可分為平板和深加工玻璃,下遊主要應用於建築地產
(一)玻璃分為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浮法玻璃佔平板玻璃 90%份額
玻璃可分為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玻璃是由沙子和其他化學物質熔融在一起形成的非 金屬材料,主要生產原料為純鹼、石灰石、石英砂。石英砂用作網絡形成體,由於石英 砂的熔點極高,需加入純鹼降低熔制溫度,冶煉成水玻璃,再加上石灰石增強玻璃化學 穩定性和機械強度,從而製成玻璃。玻璃可以分為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兩大類,深加 工玻璃可看作平板玻璃的產業鏈下遊環節。
平板玻璃:平板玻璃是指未經其他加工的玻璃製品,也稱白片玻璃。根據生產工藝, 平板玻璃可分為浮法玻璃和普通平板玻璃,浮法玻璃是通過浮法工藝生產的平板玻 璃,已佔平板玻璃總量的 90%左右。浮法成型過程是在通入保護氣體的錫槽中,熔 融的玻璃從池窯中連續流入並漂浮在錫液表面,經退火、切割得到浮法玻璃。除浮 法外,普通平板玻璃包括壓延工藝玻璃、平拉工藝玻璃、垂直引上法玻璃。
深加工玻璃:即玻璃二次製品,是利用平板玻璃為基本原料,根據使用要求採用不 同的加工工藝製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玻璃產品,大約 60%的平板玻璃通過深加工流 入終端,深加工玻璃的附加值高於普通平板玻璃。深加工玻璃主要包括鋼化玻璃、 中空玻璃、夾層玻璃、鍍膜玻璃等種類。
純鹼和燃料是最主要成本,下遊建築地產佔據七成以上需求。玻璃處於產業鏈中遊,上 遊為原材料環節,下遊為終端應用領域。平板玻璃的上遊主要原材料以石英砂和純鹼為 主,燃料和動力為各類石油類燃料、天然氣和電力等。從成本結構來看,原材料成本佔 比約 43%,為第一大成本來源,其次為燃料成本佔比 34%。原材料成本中,純鹼為第一 大成本來源,佔據原材料成本的一半以上,其次為石英砂佔比 27%。玻璃的下遊應用包 括建築地產、汽車、太陽能等,其中建築玻璃需求較大,佔浮法玻璃需求的 75%,汽車 和太陽能需求佔比為 15%和 5%左右,地產行業對玻璃需求影響較大。
(二)玻璃行業集中度較低,CR2 明顯低於水泥和玻纖
玻璃行業市場集中度低於水泥和玻纖。競爭格局來看,玻璃行業較為分散,前兩大龍頭 市佔率明顯低於水泥和玻纖行業。水泥行業前兩大龍頭中國建材和海螺水泥市佔率分別 為 21%和 12%,CR2 位 33%;玻纖行業,中國巨石和泰山玻纖市佔率分別為 35%和 13%, CR2 為 48%;浮法玻璃行業,我們以日熔量數據計算,兩大龍頭旗濱集團和信義玻璃市 佔率分別為 11%和 14%,CR2 僅有 25%,相比於水泥和玻纖行業處於較低。
二、竣工邏輯有望繼續演繹,預計 2021 年需求複合增長 4%
(一)玻璃需求應以銷量衡量,地產竣工和施工和需求相關性較大
玻璃產量相對穩定,需求應以銷量衡量。與水泥不同的是,玻璃在通風乾燥的庫房中可 以長期存放,而玻璃生產線在點火生產之後需保持連續生產,停產冷修成本較大,導致 短期內玻璃的供給端剛性較強。從玻璃月度產量和銷量數據可以看出,玻璃產量相對穩 定,在一段時期內具有剛性,銷量圍繞產量存在更大的波動性,庫存在其中起著調節作 用。我們認為玻璃需求的衡量應以銷量更為合適。
建築地產佔據玻璃 75%的需求份額,地產竣工和玻璃銷量相關性較大。地產是玻璃下遊 最主要的應用領域,佔據 75%的需求份額,可通過判斷地產趨勢來研究玻璃需求的變化。 邏輯上來看,玻璃安裝處於地產施工流程的後期,應與地產竣工趨勢較為接近,我們認 為可以通過竣工數據趨勢判斷玻璃需求情況。
(二)竣工和玻璃銷量同步性增強,預計 2021 年需求相比 2019 年複合增長 4%
2013 年之後竣工數據和玻璃銷量同步性增強。我們計算竣工同比與玻璃銷量同比,設置 一定的滯後期並逐次縮短數據選取區間,分別為 2009 年至今、2010 年至今,直至 2018 年至今。可以看出,地產竣工增速和玻璃銷量增速的同步數據相關係數明顯提升,說明 竣工和玻璃銷量的同步性增強,2018 年至今,地產竣工增速與玻璃銷量增速的相關係數 達到 0.67。而如果計算每個年度中竣工與玻璃銷量的相關係數,2019 年和 2020 年至今 相關係數持續提升。因此我們認為,可以用地產竣工的同期數據對玻璃需求進行分析
2021 年浮法玻璃需求月6.7 億重箱,相比 2019 年複合增長 4%。2017 年下半年至 2019 年,地產開工和竣工走勢出現明顯分化,而在一般兩年左右的交房周期約束下,2019 年 下半年竣工數據開始回升。進入 2020 年之後,受到疫情影響,同時地產融資收緊,地產 公司加快開工放緩竣工,竣工和新開工數據再次分化。我們認為,疫情和融資壓力會對 短期地產竣工產生影響,但竣工和新開工數據的背離已出現 3 年左右,考慮到預售交房 的剛性約束,2020 年年底至 2021 年地產竣工有望開始修復,我們參考華創地產組對2020 年和 2021 年地產竣工的預測,地產竣工同比分別為+0.6%和+15.4%。假設單位竣工面 積對應的玻璃需求量相對穩定,經測算在中性假設下,2021 年浮法玻璃需求量為 6.68 億重箱,相比 2019 年複合增長率 3.96%。
三、當前供給主要受冷修停產復產影響,2021 年供需格局邊際趨緊
(一)有效供給的主要影響因素經歷三輪變化
玻璃窯爐需高溫連續生產,一定時期內供給相對剛性。玻璃的生產需要在高溫窯爐中進 行,窯爐溫度在 1000 度以上,使用周期在 8-10 年左右,超過連續使用壽命的產線需停 產進行冷修。玻璃窯爐的冷修成本較大,關停復產難度和成本較大,因此窯爐點火生產 後需保持連續高溫生產,造成玻璃供給在一段時期內存在剛性。
影響有效供給的主要矛盾經歷三輪變化。影響玻璃實際有效產能的因素包括新增點火投 產的產線、冷修停產的產線和冷修復產的產線三個方面。在不同時期,影響產能供給的 主要矛盾並不相同,我們認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的變化:2009 年之前,新增點火產線對 供給起主要影響作用;2010-2015 年,新增產線、冷修停產和冷修復產產線均對供給有較大影響;2016 年至今,冷修停產和復產是影響供給的主要矛盾。
2009 年之前,浮法玻璃實際產能主要由新增點火產能影響,浮法產線數量從 2002 年的 83 條增長至 2009 年末的 211 條,大量新增產能尚未進入冷修期,整體開工率 保持在 90%以上。
2009 年之後,特別是 2011 年以後,2005 年左右集中建成的玻璃生產線陸續進入冷修期,行業開工率有所下滑。同時新增產能暫未受到嚴格限制,2009 至 2014 年每 年新增的浮法玻璃產線均在 20 條以上,浮法玻璃實際產能受到新增產能、冷修停產 產能、復產產能的三重影響。
2016 年至今,浮法玻璃實際產能主要受到冷修停產和復產的影響。2016 年和 2017 年國務院和工信部分別發布《關於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 和《鋼鐵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關於嚴肅產能置換、嚴禁水 泥平板玻璃行業新增產能的通知》,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平板玻璃項目,玻 璃新增產能被嚴格限制,每年新增的浮法產線數量大幅下降。產能主要被冷修產線 和復產產線影響,在兩者動態調整下,浮法玻璃實際產能基本維持在 9 億重箱上下。
(二)2021 年供需格局或將邊際趨緊
2020 年至今有效產能僅增加 1.49%,2021 年供需格局或將邊際趨緊。年初疫情影響下, 市場出現產線集體冷修的情形,也存在可復產產線推遲復產的情況,供給呈收縮狀態, 產線開工率僅 61%、產能利用率 65%,均為歷史最低水平。下半年行業開工率和產能利 用率開始提升,基本回升至 2019 年以來平均水平。全年來看,年初浮法在產產能 9.32 億重箱,截至 12 月初為 9.45 億重箱,在產產能增長 1.49%,整體保持偏緊態勢;從產線冷修停產和復產來看,截至 2020 年 11 月底,進入冷修或停產的產線 18 條,主要集中在 上半年;集中冷修的產線在下半年逐漸復產,同時玻璃價格達到罕見的歷史高位,使得 部分產線提前點火,截至 11 月底共新點火和復產 25 條產線。冷修停產和復產的生產線 仍是 2021 年供給的主要矛盾,供需格局或將邊際趨緊。我們認為 2021 年新點火產能或 低於 2020 年,綜合來看假設 2021 年浮法玻璃在產產能(供給量)與 2020 年保持持平, 在需求增速 3.96%下,行業供需格局或將邊際趨緊。
四、價格和實際產能相關性較大,短期關注庫存向上拐點
長周期來看,2018 年前價格和需求相關,2018 年後價格和供給走勢相關。通過對比過去 十年的玻璃價格和需求、供給走勢,可以看出 2018 年之前浮法玻璃價格和需求增速走勢 相關性較大,而 2018 年之後整體需求增速波動明顯收窄,行業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價格 走勢和需求走勢出現背離。供給端來看,2018 年之後行業在產產能走勢和價格走勢吻合 性較好。我們認為原因在於企業對於產能控制的能力增強,行業有效產能在冷修和復產 的博弈下可被企業主觀能動的調節。
短期視角下,庫存周期放大價格波動,關注庫存向上拐點。玻璃保存時間長,有明顯的 庫存周期,庫存呈現出主動去庫、被動去庫、主動補庫、被動補庫的輪動,庫存的過度 反應會加大價格的波動。復盤今年以來價格走勢,玻璃價格庫存經歷了被動補庫、主動 去庫和被動去庫三個階段。
年初國內疫情爆發,受疫情影響國內 2-3 月需求基本停滯,但玻璃供給具有剛性, 行業庫存提升、價格下降,玻璃庫存從年初的 6736 萬重箱,升至 4 月的 11893 萬重 箱,行業庫存接近翻倍。需求不景氣疊加庫存壓力下,上半年浮法玻璃價格逐漸下降,行業處在被動補庫階段;
二季度,趕工潮來臨,需求景氣度不斷提升,而行業庫存已處於較高水平,企業降 價拋貨,4 月-5 月浮法玻璃價格下降 15%以上,創 2018 年以來新低,同時行業庫存 也出現明顯下降,行業處於主動去庫階段;
下半年,需求端維持景氣,玻璃價格在 6 月開啟 V 型反轉態勢,一路上漲至 9 月, 創過去三年的新高,之後整體行情維持高位,走勢平穩,行業庫存持續下降,行業 處在被動去庫階段。
當前來看,應關注行業庫存底部回升拐點,背後推動因素在於需求階段性的下滑,價格 向下、庫存向上,行業或將向主動補庫階段過渡。
五、成本關注純鹼和燃料,行業成熟期龍頭規模效應凸顯
(一)純鹼和燃料是主要成本,玻璃純鹼價差和毛利率走勢相近
純鹼和燃料是玻璃生產最主要成本。從玻璃的成本結構來看,第一大成本來源為原材料 成本,佔比 43%;其次為燃料成本佔比 34%。原材料成本中,純鹼佔比 53%,是生產玻 璃的主要原材料,其他原材料包括石英砂、芒硝、白雲石、石灰石等。綜合來看,純鹼 和燃料是玻璃生產過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其價格變動影響玻璃企業盈利水平。
純鹼玻璃價差和毛利率走勢相近,未來預計成本端壓力偏弱。純鹼工業可以分為輕質純 鹼和重質純鹼以及副產品氯化銨,重質純鹼是由輕質純鹼進一步加工得到。輕質純鹼主 要用於洗滌劑、食品等領域,重質純鹼主要用於平板玻璃生產,整體來看純鹼下遊需求 中 61%為玻璃生產。純鹼上遊主要為原鹽行業,屬化工產業鏈,純鹼價格波動明顯,對 玻璃企業生產成本較大。我們按照 1 噸玻璃生產消耗純鹼 0.2 噸計算玻璃純鹼價差,可 以看出玻璃純鹼價差和主要企業的浮法玻璃原片毛利率走勢相近,價差是影響浮法原片 毛利率的重要因素。而純鹼下遊六成為玻璃生產,其價格並未表現出明顯的對玻璃價格 的跟隨或同步變動。2020 年純鹼行業整體供給過剩,4 月純鹼工業協會發布純鹼行業減 產通知,要求企業減產 30%以實現產能出清,但隨後宣布通知無效。預計 2021 年純鹼供 給過剩或將延續,純鹼端的成本端壓力偏弱。
燃料成本差異較大,環保壓力下天然氣或是未來主流選擇。不同玻璃生產企業所用的燃 料不同,主要有天然氣、石油焦兩種主流燃料,其他還有重油等石油類燃料和煤制氣作 為燃料的選擇。天然氣屬於清潔能源,燃燒效率穩定,是新上中高端玻璃生產線的主流 燃料選擇,但價格較高,天然氣價格圍繞供需情況波動,我國天然氣儲量充沛,價格穩 定性較強;石油焦、重油等石油類燃料作為石油產業鏈上的產品,價格受經濟、政治等 多項因素影響,波動明顯。我們按照每噸玻璃生產需消耗 180 萬大卡測算,使用天然氣 的單噸燃料成本最高為 763 元,其次為石油焦 710 元,其他石油類燃料的燃料成本最低 為 418 元。各類燃料成本差異較大,而未來隨著環保壓力增大,天然氣或將是越來越多 玻璃生產企業的選擇。
(二)行業供給端逐漸規範,龍頭規模效應凸顯
玻璃行業為重資產行業,單位產能投資較大。玻璃行業重資產屬性明顯,企業資產中固 定資產佔比較高。以旗濱集團的資產結構為例,2013 年以來公司固定資產與在建工程的 合計佔比均超過 60%,近年單固定資產在總資產中的佔比已超過 65%。玻璃單位產能的 投資額也較大,從塔牌集團 2017 年募投的萬噸線項目和福萊特 2020 年 12 月公告的光伏 玻璃項目投資額來看,1t/d 水泥熟料產能投資額為 17 萬元,而 1t/d 玻璃產能投資額為 72.5 萬元,玻璃單位產能投資明顯高於水泥行業。
行業步入成熟期,龍頭企業規模效應凸顯。玻璃行業固定資產佔比較重、單位投資額大, 且玻璃產線需要保持高溫生產、高周轉狀態,考驗企業運營能力,存在一定的規模效應。 2015 年之後,玻璃行業新增產能嚴格限制,行業新增供給逐漸規範,前期投產產線開始 進入冷修周期,玻璃行業整體步入成熟期,龍頭企業的規模優勢開始凸顯,旗濱集團、 信義玻璃的浮法原片毛利率均顯著高於同行業公司。未來龍頭公司有望繼續產業整合, 市佔率持續提升。
六、重點企業分析(參見原報告)
旗濱集團:A 股玻璃龍頭,從周期到成長、從平板到深加工,打造多元化玻璃集團。
信義玻璃:浮法玻璃龍頭,三大業務協同發展。
七、風險提示
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地產竣工進度不及預期,供給側產能限制政策變動。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獲取精品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