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科學家打造出纖維素含量更高的熱門3D列印材料

2020-08-27 生物3D列印技術菌

近日,據外媒報導,纖維素是一種天然聚合物、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它作為一種生態友好、生物兼容的3D列印材料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現在,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列印纖維素含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的複雜物體的方法。


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研究機構和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Empa)的研究人員聯合開發出這種新技術。

首先,研究人員用水和6-14%的纖維素顆粒和纖維製成了一種「列印墨水」。這些納米級的纖維素顆粒懸浮在水上,這使得墨水能夠擁有凝膠般的粘稠度。然後利用一種被叫做「直接墨水書寫」的工藝讓材料從一個印表機噴嘴逐層噴出並形成一個三維物體。

該物品隨後被置於有機溶劑中,此時,纖維素顆粒會通過跟溶劑的反應聚集在一起,這能讓該物體收縮和緻密。然後,這個取出這個變得更小的物體從而讓還在其中的溶劑蒸發掉。

接下來,它被浸泡在一種含有光敏塑料前體的溶液中,這種前體滲透到組成這個物體的纖維素「支架」中。當物品隨後暴露在紫外線下時前體就會變成固體塑料。


根據ETH Zurich的說法,這使得最終的複合產品的纖維素含量達到27%,這是一個新的紀錄。根據使用的塑料前體的類型,對象可以是硬的也可以是軟的,這取決於它們的預期應用。

截止到目前,這項技術已經被用於製造一些相對較小的、精緻的物體。一旦技術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該工藝將可以被用於生產軟骨替代植入物或定製產品包裝等產品。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來源:cnBeta.COM 環球網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製出更加綠色環保的木質3D列印原料
    為此,德國弗萊堡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特地開發出了一種能夠讓有機聚合物「廢物再利用」的方法 —— 將之轉化為一種適合 3D 列印的生物糊劑的基礎成分。弗萊堡大學 Marie-Pierre Laborie 教授表示,研究團隊正在試驗一種新型生物粘貼材料,其由基於纖維素(生物質的另一關鍵成分)和木質素結晶而成。其實早在 1980 年代,就有另一支科學家團隊對此展開過研究。當時的發現是,晶體可為糊狀物提供一定的強度支撐,而木質素在其中扮演了膠水的角色。
  • 外媒:科學家研製出更環保的木質3D列印原料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日,據外媒《應用生物材料》(Applied BioMaterials)報導稱,德國弗萊堡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能夠讓有機聚合物「廢物再利用」的方法,將其轉化為一種適合3D列印的「生物糊劑」。據介紹,此前有研究團隊開展過將木質素(一類複雜的有機聚合物)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比如用於碳纖維、更堅固的混凝土、甚至降低電池的製造成本。
  • ACS Nano: 3D列印超彈性,吸溼性和離子傳導性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材
    可壓縮和超彈性的3D列印塊材在儲能,軟電子和傳感器等各種應用中顯示出了巨大的應用前景。儘管這種彈性的塊體結構已經使用了石墨烯類材料,但在自然界最豐富的材料——纖維素中尚未實現,部分原因是纖維素內部有很強的氫鍵網絡。
  • 科學家開發出可降解的水溶性3D列印支撐材料
    中國3D列印網11月13日訊,目前一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材料,非常適合用作增材製造(3D列印)的通用水溶性載體。它的熱穩定性和牢固的附著力特性使其成為各種建築材料的理想支撐系統。 大多數製造商了解3D列印如何使他們能夠生產更堅固,更輕的零件和系統。
  • PLA材料3D列印自行車架獲Eurobike金獎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近日,來自義大利帕多瓦的Eurocompositi設計工作室開發出一款讓人驚豔的PLA材質3D列印山地車車架Aenimal Bhulk,並由此獲得了2015 Eurobike產品設計金獎(Eurobike Gold)。
  • 3d列印材料大全,看看你知道幾個
    在3d列印領域,3d列印材料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3d列印材料是3d列印技術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材料的發展決定了3d列印能否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目前,3D列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樹脂、橡膠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等。另外,彩色石膏材料、人工骨粉、細胞生物材料、砂糖等食品也用於3D列印領域。
  • 3D列印超彈,吸溼和離子傳導納米纖絲氣凝膠壓500恢復91%
    【前沿背景】由於對材料合成具有綠色和可持續的要求,纖維素納米原纖維(CNF)作為一種豐富的,可再生的和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已被廣泛探索為3D列印的理想選擇。但是,這些3D列印的CNF整料通常是剛性的,在乾燥條件下沒有令人滿意的彈性和壓縮形狀恢復行為。
  • 從墨水出發,顛覆生物3D列印
    摘 要 CELLINK公司是瑞典的初創公司,該公司研製出了首個通用型的生物3D列印墨水,適用於多種生物3D印表機,或為正在尋找合適的生物列印材料的研究機構或製藥公司帶來福音。
  • 超級絕緣體氣凝膠:3D列印世界上最輕的材料
    氣凝膠是一種介孔溶膠-凝膠材料,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具有高比表面積(500–1,000 m2g-1)和低密度(0.001–0.200 g cm-3)等特點。二氧化矽氣凝膠在工業和建築保溫材料中被大量使用,每年市場約2.2億美元。儘管氣凝膠具有極高的強度/重量比,但是,氣凝膠具有本徵的易碎性,難以通過常規的機械加工來製造小型物體,導致其大規模應用之路並不順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發現3D列印在構建氣凝膠物體方面獨具優勢,目前已經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氮化碳、金、纖維素等氣凝膠領域得到了良好的驗證。
  • 超級絕緣體氣凝膠:3D列印世界上最輕的材料!
    氣凝膠是一種介孔溶膠-凝膠材料,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具有高比表面積(500–1,000 m2g-1)和低密度(0.001–0.200 g cm-3)等特點。氣凝膠是由空氣或自由空間與陶瓷,金屬,顆粒,粉末或碳固體介質組成,其中空氣或自由空間的比例> 99%。因此,氣凝膠可以非常輕。
  • 3D列印材料之 PLA材料
    聚乳酸(PLA)是一種新型的生物基及可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資源(如玉米)所提出的澱粉原料製成。澱粉原料經由糖化得到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及一定的菌種發酵製成高純度的乳酸,再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後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在特定條件下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汙染環境,這對保護環境非常有利,是公認的環境友好材料。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流淌著的血液 3D列印材料有哪些(二)
    【中關村在線3D列印頻道原創】上期,筆者系統闡述基於不同3D列印技術下所使用的3D列印材料,並結合實際情況敘述FDM機型所需要的線材。FDM機型需要將3D列印材料製作成線狀的材料,我們通常稱為線材。時下,線材的種類有很多,如常見的PLA、ABS線材,另外還有各種性能的線材,如具有磁性的線材、可導電的線材等等。
  •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AFM|3D列印高強韌雙網絡顆粒水凝膠
    近期,瑞士摘要:許多柔軟的天然組織顯示出令人著迷的一組機械性能,而這些性能仍然是人造的同類產品無法比擬的。這些前所未有的機械性能是通過結構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以及局部改變這些天然組織的成分來實現的。在軟合成材料中無法達到這種控制水平。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近日,據白令三維了解,來自高分子創新研究所、科學院和工程學院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跨學科團隊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乳膠3D列印方法,並獲得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與米其林北美合作開展這個項目。 化學教授兼首席研究員蒂莫西龍(timothylong)表示:我的想法是,只有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合作,才能實現這些創新。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根據設計需求,我們可以應用多種不同材料來進行3D列印珠寶,比如多功能塑料、金屬銀,鉑,黃銅,青銅和鋼,針對金和銀等材料。那麼怎麼根據這一些材料進行3D列印呢?目前珠寶3D印表機主要有兩種技術,一種是能夠直接列印出貴金屬實體模型的3D列印技術,即雷射燒結技術;另一種是運用了3D列印技術先列印出蠟模,然後再應用失蠟法等工藝,將貴金屬澆築翻模,再進行簡單後期加工處理,即可得到珠寶首飾成品。
  • 垃圾也能作為3D列印的原材料?
    近日,德國弗萊堡大學團隊研發出一種能夠讓有機聚合物「廢物再利用」的方法,將其轉化為一種適合3D列印的「生物糊劑」。科學家們打造出由一半木質和一半纖維素製成的粘稠生物糊劑。它不僅易於加工,還具有迅速固化的特點,非常適合作為 3D 列印時的輕質結構。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瑞士EMPA科學家開發纖維素傷口敷料,採用肽類物質殺滅細菌
    這種實驗性敷料由瑞士聯邦材料測試與開發研究所(EMPA)的科學家們開發,採用主要由植物提取的纖維素纖維製成的薄膜形式。每根纖維的直徑不到一微米。在用於製造纖維的電紡過程中,聚氨酯被添加到纖維素中。這使得該材料具有靈活性,同時也很耐用。接下來,膜要經過定製的 "雙功能 "肽(胺基酸短鏈)溶液處理--之所以說它們是雙功能的,是因為它們既能與纖維素結合,又具有抗菌性。更重要的是,它們比更多常用的抗菌蛋白更容易生產,另外,它們更穩定,因此更持久。在實驗室測試中,這種膜對人類皮膚細胞的耐受性很好,另外它還能根除99.99%以上的有害細菌,如葡萄球菌--這些細菌通常存在於感染的傷口中。
  • Anisoprint近期發布了兩款由Polymaker開發出的3D列印材料
    打開APP Anisoprint近期發布了兩款由Polymaker開發出的3D列印材料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01 11: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