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中巴兩國政府在北京籤署了瓜德爾港項目一期工程融資協議,此消息一經公布後,旋即引發了以美帝為首的西方國家的一致聲討。
新加坡和印度等諸多國家亦應聲附和,紛紛加入了聲討中國大軍的行列,甚至美國公然拋出瓜達爾港是中國設在巴基斯坦的「海外軍事基地」,新一輪的「中國威脅論」再度甚囂塵上。
瓜達爾港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港口,能讓美國等國如此傷神掛心?為什麼對於中國在海外開建了一個港口就引發了美帝等西方國家的強烈抗議?瓜達爾港的開建對中國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今天歷史偵查處試著從地緣戰略、經濟利益和能源安全等角度著手,深入剖析瓜達爾港的開建對世界格局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瓜達爾港的前世今生
瓜達爾港位於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瓜德爾城南部的一座「錨形」深水不凍港,地理坐標為東經62.19°,北緯25.2°,所轄地區面積14637平方公裡,人口共計8.5萬餘人。
1792年,巴基斯坦西部的卡拉特汗國,將瓜達爾周邊約800平方公裡的土地贈予前來避難的阿曼王子,後來隨著卡拉特汗國的衰落,國防縱深不斷向內陸收縮,卡拉特汗國無力控制沿海地區,瓜達爾地區從此成為阿曼領地。
1958年,巴基斯坦以300萬英鎊的價格自阿曼手中回購了瓜達爾地區,分隔166年的瓜達爾再度重新回到了巴基斯坦的懷抱。由於瓜達爾港位於俾路支省瓜德爾城南部,因此,瓜達爾港也被稱為瓜德爾港。
早在30年前,巴基斯坦政府就有了開發瓜達爾港的設想,只是鑑於當時巴基斯坦國力弱小無力單挑獨幹只得悻悻作罷。
上個世紀80年代,前蘇聯趁著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爭端等問題,強勢派出至少八萬蘇聯軍隊進駐阿富汗,企圖以阿富汗為南下的基地,進而打通陸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脅中東產油區,然後迂迴包圍歐洲,並與其太平洋戰略互相呼應,最終實現其稱霸世界的目的。
而在此期間,前蘇聯企圖通過瓜達爾港打通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中亞地區,並將上述國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出售給外國。
然而,前蘇聯還來不及實施他們的戰略計劃時,阿富汗戰爭於1989年匆匆宣告結束,前蘇聯軍隊的勢力撤出了阿富汗,這個意欲借道阿富汗,實現蘇聯宏圖偉業的想法很快胎死腹中。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巴基斯坦政府試圖通過推進鋪設連接中亞和阿富汗以及瓜德爾地區的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開發瓜達爾港,但仍然由於阿富汗局勢的混亂,巴基斯坦政府被迫擱置了這個計劃。
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瓜達爾港的開發再次被提到議事日程。1998年,巴基斯坦政府避開國際社會注意,與美國福布斯公司在喀拉蚩籤訂了一份共同投資開發瓜德爾港的備忘錄。
美國商人愛德華·福布斯通過巴基斯坦的投資聯合會主席艾克塔特牽線與瓜港所在地政府敲訂了一份高達4.6億美元的瓜港開發投資協議。根據這份協議,福布斯公司在瓜德爾港的運作不僅各種基礎設施一應俱全,而且幾乎取得了一個主權國家所能擁有的一切權力,福布斯公司的控制範圍不僅包括深海港口,還包括陸地延伸部分。在公司範圍內,美方享有警察巡邏權,可以自主決定採取各種安全防衛措施。
美國的這種舉措,無異於在巴基斯坦建立了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中之國」,瓜達爾港照此操作就成了美國在巴基斯坦的「租界」和「海外軍事基地」。
然而,正當美國做著以瓜達爾港為依託,進而稱霸世界的黃粱美夢時,很快,該計劃的內容不脛而走,巴基斯坦媒體和軍方極為不滿,全國上下隨即展開了一場「誰出賣了國家主權」的大討論。
在強大的國內輿論壓力下,瓜德爾港所在地議會通過決議,反對與美國公司籤訂協議,美國的這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就此告一段落。
此後,新加坡橫插一腳,面對巴基斯坦對瓜達爾港運營權的全球公開招標,以高出中國十倍的價格惡意中標。
其實,就中巴關係來看,中國若是當時想要拿下瓜達爾港的運營權可謂是不費吹灰之力,只是鑑於中國每年有80%的石油須經過馬六甲海峽,且新加坡為東協成員國的重要會員,因此,中國沒有與新加坡在巴基斯坦大打出手。
當然,最終的結果就是新加坡輕而易舉的拿下了瓜達爾港40年的運營權,此後的10年時間裡,瓜達爾港在新加坡的經營下可謂一片慘澹,巴基斯坦人民和政府並沒有從瓜達爾港的開港中獲取實在的利益。
於是巴基斯坦不顧與新加坡籤訂租期40年的合約,憤然撇下新加坡,並將瓜達爾港的運營權交到了中國的手中,至此,中國開始著手了瓜達爾港的全面建設和開港。
不懷好心的西方集團
瓜達爾港的開港建設歷程,可以說是經歷了戲劇性的一波三折,多國輪番染指瓜達爾港的建設,足見瓜達爾港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豐厚的經濟利益和絕對牢靠的能源安全意義。
那麼,我們先從瓜達爾港所處的位置,分析它極其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
瓜達爾港,南臨阿拉伯海、西接阿曼灣,向西,則可與荷姆茲海峽、波斯灣遙相呼應,扼守中東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等國的原油產出和航運,進而實現對波斯灣的長期控制;往西南,可通過亞丁灣進入吉布地海峽沿紅海北上通過蘇伊士運河楔入地中海,以實現北扼歐洲、南定非洲、東懾小亞細亞,西出直布羅陀海峽,兵指西歐的雄圖霸業。
除此之外,由於瓜達爾港距離荷姆茲海峽直線距離僅有400km,距離我國的吉布地海軍基地直線距離也只有2521km,距離印度最南端的拉克代夫海直線長度僅為2565km,可以說瓜達爾港的輻射控制能力涵蓋了整個印度洋、紅海和中東地區,因此,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誰控制了瓜達爾港,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地緣戰略格局的走向。
而從經濟利益和能源安全來分析,中國牢固掌握瓜達爾港的運營權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中國要搞西部大開發,新疆是重中之重,而新疆卻處於極其偏僻的內陸西部邊陲。
以實際等距離比例尺計算,新疆喀什距離上海的直線距離為4257km,而距離瓜達爾港的直線距離僅有2034km,因此,從這個層次來講,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出海運輸線僅有國內出海運輸線的一半左右。
也就意味著我國進出口到歐洲和非洲的貨物運輸距離比傳統海上商路整整縮短了一大半都不止,隨著貨物運輸距離的大大縮短,運輸成本、效率和安全係數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對於刺激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比擬的巨大作用。
根據2019年的相關數據統計,中國現階段石油對外依賴程度達到驚人的72.45%,其中,傳統的海上石油運輸線有非洲、中東和南美三大主線。
更要命的是,這三條石油大動脈的海上運輸線必須經過印度洋、馬六甲海峽以及我國南海地區,周邊形勢的異常複雜,對於我國的能源安全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和考驗。
倘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操縱印度、新加坡對我國實施海上能源的封鎖,其後果簡直不敢想像。而通過連接瓜達爾港的公路、鐵路、油氣管線和光纜,中國就可以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對中國能源的禁運和封鎖,同時還可以打通外界的聯繫,瓦解西方集團對中國的孤立。
配合瓜達爾港的建設,中國還與伊朗籤訂了恰巴哈爾港和格什姆島石油碼頭建設,鑑於恰巴哈爾港和瓜達爾港的距離僅有80公裡,於是,中國鋪設了一條自恰巴哈爾港貫通瓜達爾港的油氣管線。
那麼,以中國的這種戰略布局來分析,一旦恰巴哈爾港、格什姆島石油碼頭和瓜達爾港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從中東產出的石油在格什姆島石油碼頭集結後,途經恰巴哈爾港與瓜達爾港的輸油管線,便可直抵經由中巴經濟走廊帶的石油管線輸送到中國內陸了。也就是說,中國甚至無需經過海洋運輸石油而直接獲取來自中東的原油了。
倘若放眼時下中國正在進行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來剖析的話,「絲綢之路經濟帶」自西安出發,覆蓋中亞、中東、東歐和西歐的遼闊區域。
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我國東南沿海起航,涵蓋了整個東南亞、印度洋、北非及地中海沿岸各大經濟塊,由瓜達爾港直通新疆喀什的「中巴經濟走廊」又恰巧把「一帶一路」緊密的串聯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工字形」的紐帶,無形中便打通了中國通往世界的「任督二脈」。
使得中國與歐洲、中東、非洲的戰略布局更加緊密了,也使中國的戰略體系更加立體和完善。
也正是因為中國這種一系列繞開馬六甲海峽,拋開印度洋和擺脫美國島鏈封鎖的舉動,才使得美國、新加坡和印度等國的利益受到了嚴重損害,故此面對中國獲得瓜達爾港的運營權,美帝等西方集團不遺餘力進行打壓和阻撓,甚至顛倒黑白展開大肆的抹黑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