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數作為在高中引入的新概念,在高考中常以簡單題出現,一般在選擇題前3題出現,屬於必拿分的題型。針對複數這個專題,其主要考點和難點在其加減乘除的運算,尤其是乘除部分,是本專題的高頻易錯點,所以一定要多加練習。
本期主要介紹和複數相關的基礎概念。第四期的內容中會重點介紹複數的四則運算。在高中階段,複數專題我們歸在簡單知識行列,但很多同學往往由於簡單而不重視,許多概念容易遺忘或記混,這對於成績本就中下的同學是致命一擊,所以一定要注重基本概念,尤其是平時不起眼的一些知識點,其基本概念更是要抓牢。雖然複數考題的重點在四則運算,但實際考試中,零散的知識點穿插得也比較多,所以建議通讀教材,歸納理解一些基本概念。我簡單整理了一些常見的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一:複數的一般形式及分類。
考察複數虛部時,易錯點有兩點,一是容易記成虛部為bi,二是當b的符號為負時,容易忘記負號。考察複數分類時,主要考點集中在純虛數上,需要重點關注複數為純虛數時的條件。
記住純虛數的條件是解法本題的關鍵,因為z為純虛數,所以實部為0,虛部不為零,解得x=-3。所以z=-3i。
二:複數的相等與幾何意義。
點(a,b)所處的象限即為複數z所處的象限,特殊地,當複數z在虛軸上時,說明其實部為0,為純虛數;當複數z在實軸上時,說明其虛部為0,為實數。
複數相等的充要條件是實部與虛部分別對應相等,即3a=b-2且2b-3=5a,解得a=-1,b=-1,所以答案分別為-1,第二象限。
三:共軛複數與複數的模。
共軛複數的和為2a,是一個實數,差為2bi或-2bi,當b不為0時,是一個純虛數,當b為0時,是一個實數,即為0。在複平面內,互為共軛複數的兩點複數所處的位置關於x軸對稱,且模相等。複數的模也可以理解為表示複數z的點(a,b)到原點(0,0)的距離。
例3中,由z在第四象限可判斷a,b的符號。第四象限的坐標特徵是(+,-),所以a>0,b<0,所以ab<0。其共軛複數坐標為(a,-b),為(+,+),所以其共軛複數在第一象限。
例4中,複數相等,可得b=2a且b=2,所以a=1,則-a+bi=-1+2i,模為√5。其共軛複數為-1-2i,對應的點為(-1,-2),位於第三象限。
四:i的特性與複數的大小比較。
複數本身不能比較大小,只有相等或不相等兩種關係,但當複數的虛部為0,這個複數為實數時,是能比較大小的。複數的模,是表示它的點與原點連線的長度,也可以比較大小。
由於2019=4×504+3,所以z1=3-2i,89=4×22+1,所以z2=1+4i,排除A,B兩個選項,由模長公式可得D選項正確。
大家自己嘗試解決變式訓練題,歡迎留言討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