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首次製得具有負質量的物質!助解決黑洞之謎,顛覆認知!

2021-01-19 環球科學大觀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積極研究與「負」相關的物質,此前已有理論研究提供證據顯示,在遵循廣義相對論的條件下,宇宙中是存在負質量的。許多科學家認為負質量與深層宇宙中科學尚無法解釋的怪異現象有關,如暗物質、黑洞和中子星…

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首席科學家聲明,其團隊已在實驗室成功製得了一種具有負質量的超高原子流體,研究論文已發表於著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什麼是負質量?這意味著,與人類所有已知的物理對象不同,當你推動這種流體時,它會向後運動而不是向前加速!猶如一面看不見的牆…

為了創造出這種超乎尋常的流體,研究團隊使用雷射將銣原子冷卻至絕對零度附近,使之形成超流體。然後將銣原子捕獲在一個小於100μm的碗狀場中,使用第二組雷射器,來回踢動原子以改變其旋轉方向,最終衝出場界,由此表現出具有負質量的性質。

科學家指出:

到目前為止,實驗發現確定準確無誤,但在我們喝慶功酒歡呼之前,還需要等待其他團隊獨立複製此項研究結果。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也面臨著更廣闊的未知領域,需要科學家們迎接更大更刺激的挑戰。但肯定的是,科學一定會越來越強大!很期待接下來會看到顛覆性的新發現。

相關焦點

  • EHT發布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顛覆人類對噴射流狀態的認知
    這張黑洞照片拍攝於2017年4月,是一張55億光年外的類星體3C 279中央核心,以及其射流起源照片。 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來了。不難看出,這張照片依舊高糊,但它首次揭示了黑洞噴射流是呈彎曲狀,顛覆了天文學家以往對黑洞輻射流呈直線狀的印象。
  • 顛覆物理學的「負質量」流體究竟是怎麼回事?| 勘誤正源
    儘管文中也較為詳細介紹「負質量」的實際指代,但是標題和前面介紹具有一定誤導,這次借原理公眾號和科研圈公眾號的內容正本清源,同時學習「有效質量」這一概念。科學家觀測到「負質量」流體,徹底顛覆物理學 —— 《獨立報》(英國)
  • 宇宙實際上是一個「超級黑洞」?科學家的發現顛覆認知
    因為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顛覆認知且細思極恐的事實:如果將已知宇宙的質量帶入史瓦西半徑計算公式中計算,得到的數據和哈勃半徑只有極小的誤差。由於對宇宙的計算數值非常龐大,無法做到完全的精確,所以可以認為史瓦西半徑和哈勃半徑是相等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宇宙是一個超級黑洞。
  • 最大恆星級黑洞被發現,現有黑洞理論被顛覆,中國科學家功不可沒
    黑洞,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密度最大的物體,黑洞的前身是大質量的恆星,當恆星進入演化末期,內部能量全部燃燒殆盡,並且經歷超新星爆炸之後,就會坍縮成為黑洞。黑洞的特徵是在一個空間區域內,具有非常強大的重力,就連光都沒有辦法從黑洞的視界中逃脫。
  • 黑洞王者被科學家發現,顛覆以往科學認知,或將改寫黑洞研究理論
    白洞對於科學家來說更加神秘,因為白洞的隱匿性,甚至比黑洞更神秘。雖然很多科學家認為,一些類星體應該是白洞,但是經過長期的研究,科學家依舊沒有找到任何證據。現在黑洞是人類唯一發現的天體,但是我們現在對於黑洞知之甚少。今天美女小倩給大家說一下黑洞的新發現,希望朋友們能夠加我粉絲一起探討。我們的宇宙中有很多神奇的黑洞,以往科學家認為黑洞的質量有其內在的限制,因為這是一些物理條件造成的原因。
  • 科學家:黑洞不吞噬物質,內部向外飛出未知物質!
    配對這種物質對於很多天文愛好者來說都非常的熟悉了,黑洞自從被發現以來,人們就知道黑洞在宇宙當中是一種無解的存在,而且黑洞能夠吸收一切物質,無論什麼物質都難以填滿黑洞,霍金曾經也對黑洞做出過闡釋,無論是什麼東西只要在黑洞旁邊經過,那麼這一個物質都會被黑洞給吞噬掉。
  • 探索| 人類歷史上第二張黑洞照片:彎曲噴流,顛覆人類認知
    雖然這張照片依舊高糊,但它首次揭示了黑洞噴射流是呈彎曲狀,顛覆了天文學家以往對黑洞輻射流呈直線狀的印象。  天文學家在論文中稱,3C 279是一顆具有顯著無線電射流的光學劇變類星體,其接近光速運動的物質噴流被認為指向地球方向,由於都卜勒效應呈現出比其它類星體更亮和更多變的高能輻射特徵。不同於其他光學劇變類星體,3C 279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還盤旋著一個能發出強烈輻射的氣體吸積盤(環繞在黑洞周圍的氣體和塵埃混合物),並往外噴射火焰狀的高速等離子體。
  • 科學家首次計算出黑洞的自轉速度
    科學界通常認為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約為光速的45%,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加藤成晃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測算顛覆了這一認識。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黑洞的自轉速度為光速的22%,僅為之前所估計的速度的一半,而且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與小質量黑洞自轉速度沒有差別。
  • 美宣稱創造出負質量超流體
    原標題:美宣稱創造出負質量超流體   科技日報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聶翠蓉)17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雜誌刊登了一項重要成果: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在實驗室成功製成一種具有負質量的超流體,當推動它時,它不會像普通物體那樣向前加速,而是向後運動。
  • 科學界三大謎團,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人類的認知,讓人類文明飛躍
    科學是一門浩瀚偉大的學問,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們難免會遇到很多的難題和謎團,其中有三大謎團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它們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的認知,讓人類文明飛躍。一、黑洞的奧秘,對於黑洞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它是愛因斯坦相對論之下的一個猜想,後來科學家通過大量的觀測數據,確定了黑洞的存在。
  • 科學家首次計算出黑洞自轉速度:光速的22%
    A星黑洞的黑色輪廓[更多圖片]  科學界通常認為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約為光速的45%,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加藤成晃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測算顛覆了這一認識。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黑洞的自轉速度為光速的22%,僅為之前所估計的速度的一半,而且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與小質量黑洞自轉速度沒有差別。  研究小組利用測定氣體向黑洞落下時旋轉氣體圓盤共振現象引起的光速變動新方法,於世界上首次測定出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黑洞的自轉速度。
  • 實力堪比黑洞的星系,直徑400萬光年,它的存在顛覆人們認知
    然而在宇宙中除了小星系外,還存在著最大星系,最大星系距離地球大概有10.7億光年,直徑高達400萬光年,可以說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星系,有的星系比太陽系還要小,有的星系比仙女座星系還要大,甚至有的星系還包含著一個質量巨大的黑洞。
  • 黑洞引力波源合併產生劇烈爆炸,科學家觀察到中質量黑洞
    海外視頻網站ladbible於9月2日新發布了一段太空視頻,視頻內容顯示,美國科學家在太空中再次探測到了引力波,而此次引力波之所以被探測到,是由於兩個黑洞的「巨大引力波源」合併,產生了相當於8個太陽能量的巨大爆炸,從中心向宇宙中擴散出強烈的衝擊波。
  • 超質量黑洞來源之謎被揭開,日本科學家:它是宇宙中的瘋狂吞噬者
    超質量黑洞來源之謎被揭開,日本科學家:它是宇宙中的瘋狂吞噬者在宇宙中,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黑洞類型一共有三種,第一種是原初黑洞,它們誕生於宇宙初期,跟宇宙大爆炸初期暴漲的超高物質密度有關;第二種是超大質量黑洞,它的形成科學家們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
  • 中國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顛覆認知
    這一中科院領銜的最新發現,顛覆了過往對恆星演化模型的認知。要知道,此前,按照天文學家的推演,銀河系中單個恆星黑洞的質量不超過太陽的20倍。這是因為,銀河系中質量非常大的恆星,隨著壽命的臨近,在坍縮成黑洞之前,會因為爆炸和強大的恆星風而失去大部分質量。留下太陽近70倍質量的餘量,完全超出了科學家們的想像。
  • 什麼是負質量?奇特的負物質真的存在嗎?
    在理論物理學中,負質量是一個質量與正常物質質量符號相反的物質。這樣的物質會違反一個或多個能量條件,並顯示一些奇怪的性質。它被用於某些推測的理論,比如蟲洞的構建上。最初已知的最接近這種物質的真實代表是卡西米爾效應產生的負壓力密度區域。
  • 顛覆認知: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不該出現的黑洞」
    編者按:近日,天文學家發現了至今最強的黑洞碰撞,由85倍太陽質量和66倍太陽質量的兩個黑洞環繞併合成為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同時8倍的太陽質量轉化為能量巨大的引力波在時空中傳播。問題在於,根據目前的理論計算,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是不可能存在的,處於所謂黑洞質量範圍的「缺口」之中。那麼,這樣的黑洞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引力波現象。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迫切希望揭曉其中謎團,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宣稱,首次探測到有比已知最大中子星更大、比已知最小黑洞更小的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 超級黑洞內竟含暗物質?蟲洞形成之謎被揭開
    ,近日有科學家表示在超大質量黑洞中發現了暗物質的存在,蟲洞的形成很可能就是因為黑洞與暗物質的結合。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康斯坦蒂諾斯-季莫普洛斯博士認為,在某些星系的中心,高密度氣體與塵埃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劇烈燃燒,黑洞噴射物產生的強大磁場可能會影響暗物質的屬性。隨著星系內核的燃燒,一種由軸子(一種理論上的粒子)構成的暗物質特別有可能受到影響。
  • 原初黑洞能否解開宇宙中漩渦星系引力異常之謎?
    然而在近年,在依然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其存在的情況下,它又被賦予了更多的使命,其中之一就是解釋暗物質之謎。 原初黑洞有望解開星系質量消失之謎但根據觀測結果通過微引力透鏡(稍後介紹)和霍金輻射理論的推算,可能存在的原初黑洞的質量也遠不夠暗物質所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