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積極研究與「負」相關的物質,此前已有理論研究提供證據顯示,在遵循廣義相對論的條件下,宇宙中是存在負質量的。許多科學家認為負質量與深層宇宙中科學尚無法解釋的怪異現象有關,如暗物質、黑洞和中子星…
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首席科學家聲明,其團隊已在實驗室成功製得了一種具有負質量的超高原子流體,研究論文已發表於著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什麼是負質量?這意味著,與人類所有已知的物理對象不同,當你推動這種流體時,它會向後運動而不是向前加速!猶如一面看不見的牆…
為了創造出這種超乎尋常的流體,研究團隊使用雷射將銣原子冷卻至絕對零度附近,使之形成超流體。然後將銣原子捕獲在一個小於100μm的碗狀場中,使用第二組雷射器,來回踢動原子以改變其旋轉方向,最終衝出場界,由此表現出具有負質量的性質。
科學家指出:
到目前為止,實驗發現確定準確無誤,但在我們喝慶功酒歡呼之前,還需要等待其他團隊獨立複製此項研究結果。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也面臨著更廣闊的未知領域,需要科學家們迎接更大更刺激的挑戰。但肯定的是,科學一定會越來越強大!很期待接下來會看到顛覆性的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