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計算出黑洞的自轉速度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科學界通常認為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約為光速的45%,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加藤成晃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測算顛覆了這一認識。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黑洞的自轉速度為光速的22%,僅為之前所估計的速度的一半,而且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與小質量黑洞自轉速度沒有差別。

研究小組利用測定氣體向黑洞落下時旋轉氣體圓盤共振現象引起的光速變動新方法,於世界上首次測定出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黑洞的自轉速度。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比眾多科學家認為的要慢得多,其原因可能是巨大黑洞的自轉能被抽取並轉換成黑洞射流等其他能量所致。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研究小組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測定巨大黑洞自轉的方法,就是利用氣體向黑洞落下時的旋轉氣體圓盤(吸積盤)產生的共振現象。由於黑洞幾乎不發光,直接觀測很困難,但其周圍存在著旋轉氣體圓盤,氣體邊圍繞黑洞公轉邊向黑洞中心墜落。圓盤的氣體之間摩擦產生高溫,釋放出X射線、γ射線等各種電磁波。在黑洞周圍公轉的氣體會出現相反方向的運動和使之復原的動力,產生振動現象。

恆星質量黑洞成長為巨大黑洞時,通過旋轉的降落圓盤吸收巨大質量的氣體和角運動量,因此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應該更大。但此次研究得出的數值卻顯示,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和較小的恆星質量黑洞沒有大的差別。研究小組認為有兩個理由可以對此作出解釋:一是旋轉軸方向的左右角運動量互相吸收;二是黑洞的自轉能量被抽取。

巨大黑洞的自轉能量,據認為是像黑洞射流一樣成為星系中心發生的爆發現象的能量源。以接近光速噴發的宇宙射流,不僅對星球的形成,對星系的形成活動也會造成巨大影響。通過對星系中心巨大黑洞自轉的測定,可以為了解巨大黑洞的成長以及揭開宇宙演化之謎提供重要手段和線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計算出黑洞自轉速度:光速的22%
    A星黑洞的黑色輪廓[更多圖片]  科學界通常認為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約為光速的45%,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加藤成晃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測算顛覆了這一認識。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黑洞的自轉速度為光速的22%,僅為之前所估計的速度的一半,而且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與小質量黑洞自轉速度沒有差別。  研究小組利用測定氣體向黑洞落下時旋轉氣體圓盤共振現象引起的光速變動新方法,於世界上首次測定出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黑洞的自轉速度。
  • 科學家新發現一個神奇黑洞,其自轉速度竟接近光速!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它由大質量恆星坍塌而成,密度極高,會對周圍的時空產生巨大的影響。在當今的黑洞研究領域,人們通常會使用質量與旋轉兩個基本特徵來描述存在於宇宙中的黑洞,其中針對質量的測量早在數十年前便已經實現,而對於旋轉,即記錄落入黑洞的物質的角動量的工作卻一直被研究人員視為一個難題。
  •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Credit: BarkerNCSA Advanced Visualization Laboratory)(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第一次能夠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研究結果發表在了《天體物理期刊通訊》上。
  • 我國科學家發現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恆星,比太陽自轉速度快270倍
    宇宙中的所有星體都在自轉,我們所在的地球每自轉一周為一天(一個地球日),月亮由於被地球潮汐鎖定,每自轉一周為一個月(約27.3地球日),而太陽的自轉則比較奇特,由於它上面的物質為可流動狀態的等離子體,所以它的不同區域的自轉速度不一樣,赤道地區自轉一周約25天左右,速度隨緯度升高而遞減,到了兩極地區自轉一周就需要35天了。
  • 天文學家精確測量超大質量黑洞自轉速率
    ,首次對雙黑洞質量進行準確估計,得出了大質量黑洞的自轉速率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一個天文學家小組使用20多臺光學望遠鏡和美國宇航局的SWIFT X射線太空望遠鏡對宇宙中巨大的一個黑洞的自轉速率進行了精確測量。
  • 地球自轉速度異常!科學家:地球自轉速度已達到有史以來最快
    雖然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感受不到,但我們的地球一直在進行自轉與公轉兩種天體移動,自轉使得地球的日照面一直在改變,也就有了24小時的晝夜輪轉,也讓地球受日照均勻,不至於出現一半沙漠一半冰川的情況。
  • 黑洞死亡後:轉為白洞 吐出已吞物質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猜測在星系的核心部位存在大質量黑洞,並且隨著它們吞噬更多周遭的塵埃,氣體以及其他物質,它們的質量變得越來越大,自轉速度也越來越快。但科學家們一直都找不到一套可靠的方法來測量黑洞的自轉速度,直到去年情況才有所改變。儘管黑洞難以探測,但它們的周圍會發出劇烈的X射線輻射。
  • 超大質量黑洞自轉速度幾乎達到了光速
    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利用美國宇航局「核星」(NuStar)X射線望遠鏡和歐空局的「XMM-牛頓」X射線望遠鏡,對我們鄰近星系中央的一顆大質量黑洞釋放出的X射線進行了觀測。計算表明,該黑洞邊緣的自轉線速度為29.8萬公裡/秒,幾乎達到了光速!
  • 地球自轉速度異常!科學家:地球自轉速度已達到有史以來最快!
    雖然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感受不到,但我們的地球一直在進行自轉與公轉兩種天體移動,自轉使得地球的日照面一直在改變,也就有了24小時的晝夜輪轉
  • 宇宙中自轉最快的星球:1秒鐘自轉1968圈,速度竟接近光速
    相信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一個規律,那就是太陽東升西落了,這樣的現象其實是由於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球自轉一周大概在24小時左右,也就是1天。而這1天其實並不是24小時,而是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根據這個時間,我們可以計算出地球自轉的線速度(物體上任一點對定軸作圓周運動時的速度稱為「線速度」(linear velocity)),這個線速度最大值(以赤道為準)約等於466m/s。
  • 美國航空航天局研究證實:超級黑洞自轉速度接近光速_遊俠網 Ali213...
    據外媒報導,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近日宣布,最新研究證實,位於宇宙深處的怪物、超級黑洞自轉速度接近光速,即每秒鐘接近30萬公裡。而類星體實際上就是一個超級黑洞,其規模比起大多數小型銀河系(比如我們居住的銀河系)中心的超級黑洞還要大,經過研究,這個被命名為《Q2237+0305》的類星體核心超級黑洞的自轉速度接近光速,即每秒鐘接近30萬公裡。
  • 科學家精確計算海王星自轉一周時間單位
    科學家精確計算海王星自轉一周時間單位時間: 2012-06-05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 習人     自1846年德國天文學家伽勒首次發現海王星,海王星於2011年7月才完成環繞太陽運行一周。
  • 史瓦西:計算出黑洞的人
    當然了,作為一位已經聲名鵲起的科學家,史瓦西在戰爭中幹的活也要和科學有點關係才行。於是,他被派到比利時,擔任一個氣象站的站長。之後,他被調到法國,到炮兵部隊去計算彈道,這種事兒對史瓦西來講都是小菜一碟。不過沒過多久,他又被派到東線戰場,從此踏上了俄國大地。
  • 科學家成功測出黑洞自轉速度 約為光速86%
    【科技訊】4月30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導,人們主要用兩個基本特徵描述黑洞通過研究對環繞在周圍的恆星所產生的引力效應,天文學家在幾十年前便已經能夠測量一個黑洞的質量。但測量旋轉——即記錄落入黑洞的物質的角動量——卻被證明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特別是對於位於星系中央的特大質量黑洞而言尤為如此。由於旋轉的黑洞表面並沒有放射出光線,因此天文學家轉而尋找發散出的X射線作為替代,例如跌入一些黑洞的旋轉的物質盤。
  • 黑洞系列——黑洞的公轉和自轉
    黑洞既有公轉,也可以有自轉。先從公轉說起吧,先公後私嘛。即使實際上並不可能達到這種理想狀況,也就是各個方向上拋射物質的總動量並不一致,這將導致黑洞在某個方向上產生一定的加速度,但是由於黑洞自身的質量太大,而拋射物質的不均勻性是有限的,它所產生的動量不可能把剩餘質量的黑洞加速到星系的逃逸速度,故此毫無疑問黑洞將繼續繞星系的質量中心公轉。
  • 牛頓、愛因斯坦錯過的「黑洞」理論,卻被他在戰壕裡計算出來了!
    這是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成功獲得的超大黑洞的第一個直接視覺證據,它是用望遠鏡矩陣直接長時間曝光拍攝了10天,經過長達1年的背景音去除等工作獲得的,是首次直接觀測到的,對於未來黑洞與星系的演化,以及對於黑洞更深層次的理解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也有力地反擊了一些質疑黑洞存在的科學家。
  • 太陽系公轉速度被推翻,正以更快速度衝入銀心,多久會墜入黑洞?
    日本國立天文臺多名科學家通過數年的觀測數據研究後得出,太陽系環繞銀心的運動速度比以前加快了7千米/秒,但和以前相比,距離銀心的距離反而縮小了2000光年!
  • 太陽系公轉速度被推翻,正以更快速度衝入銀心,多久會墜入黑洞?
    日本國立天文臺多名科學家通過數年的觀測數據研究後得出,太陽系環繞銀心的運動速度比以前加快了7千米/秒,但和以前相比,距離銀心的距離反而縮小了2000光年!當然這只是猜測,沒有任何證據,真正給出證據的是哈勃,因為他以造父變星測量出了仙女星系的距離大約是一百多萬光年,儘管這個距離明顯低估了,但已經讓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是一個獨立的星系,很有可能像仙女星系一樣是個漩渦狀的星系!
  • 黑洞自轉增加電波輻射強度
    日本國立天文臺安德雷斯·舒爾茨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對多個超大質量黑洞研究發現,黑洞的自轉可能有助於形成高速噴射流,而高速噴射流是遠方宇宙傳來的電波之源
  • 科學家首次測定170光年外行星的自轉速率
    2M1207b所在的系統是一顆褐矮星,軌道半徑為50億英裡,褐矮星被命名為2M1207,該系統距離地球大約170光年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對太陽系之外的超級木星進行了觀測,這是利用系外行星直接成像技術對大質量系外行星自轉速度的一次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