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系列——黑洞的公轉和自轉

2020-12-08 星宇飄零

黑洞既有公轉,也可以有自轉。

先從公轉說起吧,先公後私嘛。

我們知道黑洞是通過恆星坍縮後形成的緻密天體,在恆星演化到末期,大質量恆星核聚變產生到鐵,由於鐵核聚變所需的能量超過了其核聚變所能產生的能量,所以恆星就沒法再繼續通過鐵核聚變釋放能量從而抵抗引力坍縮,最終在引力坍縮下產生一次猛烈的超新星爆炸,把大量剩餘物質拋射到宇宙空間,剩下的核心部分會在引力作用下向內坍縮,當坍縮的剩餘的質量超過某個臨界值,核心的坍縮就會相繼突破電子簡併壓的錢德拉塞卡極限和中子簡併壓的奧本海默極限,最終坍縮成一個黑洞。

從整個過程中可以發現,黑洞的前身就是一個大質量恆星,而星系內的所有恆星都是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的,我們假設黑洞前身的超新星爆炸是大致各向均勻的,也就是各個方向拋射的物質大致相同,產生的動量也就大致相同,根據動量守恆,那麼就可以認為,黑洞將保持在原有大質量恆星所在軌道上繼續運行,除了質量小了一截,不會有太大變化,因此它依然會繞銀河系中心公轉。即使實際上並不可能達到這種理想狀況,也就是各個方向上拋射物質的總動量並不一致,這將導致黑洞在某個方向上產生一定的加速度,但是由於黑洞自身的質量太大,而拋射物質的不均勻性是有限的,它所產生的動量不可能把剩餘質量的黑洞加速到星系的逃逸速度,故此毫無疑問黑洞將繼續繞星系的質量中心公轉。

兩個互相繞轉的黑洞

說完公轉我們再來說自轉。

前面說了黑洞是恆星坍縮而成的緻密天體,而坍縮前的恆星一般都是帶自轉的,那麼由於角動量守恆,坍縮成黑洞後也是有自轉的,而且由於恆星坍縮成黑洞後,半徑縮小上萬倍(太陽半徑大約695500km,坍縮成靜態史瓦西黑洞半徑只有3km不到),結果就是在角動量不變的情況下角速度將大幅增加,也就是自轉速度會增加。很多科普文章裡都會用芭蕾舞演員或花樣溜冰運動員張開雙臂自轉時收起雙臂自轉會加速來做例子,如果看過相關視頻的應該知道怎麼回事,如果沒看過也沒關係,我們來看看公式吧。

L =Iω=mr^2ω

L是角動量,I是轉動慣量,ω是角速度,m是質量,r是半徑。

當坍縮恆星的剩餘質量m確定後,基於角動量守恆,其角動量L也是確定的。因此公式裡就產生兩個變量:r(半徑)和ω(角速度),根據公式可以看出,角速度與半徑平方成反比,也就是半徑平方越小,角速度越大,而角速度就是它的自轉速度。因此在恆星坍縮過程中,隨著坍縮的進行,半徑會原來越小,而自轉速度就會越來越大。那到底會有多大呢?我們看公式吧…..

帶自轉的黑洞是克爾黑洞,其半徑公式是:

克爾黑洞半徑公式

Rk是克爾黑洞視界半徑,G是萬有引力常數,M是黑洞質量,c是光速常數,J是黑洞的角動量。

當角動量J無窮小時,它跟史瓦西半徑公式是一樣一樣的。

史瓦西黑洞半徑公式

不過隨著角動量增加,兩者的區別會越來越明顯。

相關焦點

  • 答「什麼力量推動了行星恆星黑洞自轉公轉,而且一直轉動下去?」
    答「什麼力量推動了行星、恆星、黑洞自轉公轉,而且一直轉動下去?」2020年9月5日對外國人創有的這些已知知識,應該承認它的存在,但這些知識並不一定就是客觀的真實存在,至少是它們是一種虛幻的存在。那麼是什麼力量在推動行星、恆星、黑洞自轉、公轉的呢?基本是三種力。
  • 科學家首次計算出黑洞的自轉速度
    科學界通常認為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約為光速的45%,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加藤成晃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測算顛覆了這一認識。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黑洞的自轉速度為光速的22%,僅為之前所估計的速度的一半,而且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與小質量黑洞自轉速度沒有差別。
  • 什麼力量推動了行星、恆星、黑洞自轉公轉,而且一直轉動下去?
    從大的方面來說,整個宇宙膨脹是在暗物質、可見天體、暗能量的引力和張力之間獲得平衡,但暗能量的張力更有優勢,所以宇宙膨脹依然在高速進行。從星系、恆星等天體來看,由於引力約束在一起,並圍繞著引力源公轉。那麼啟動行星、恆星、黑洞的旋轉之力是怎麼形成的呢?
  • 科學家首次計算出黑洞自轉速度:光速的22%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黑洞的自轉速度為光速的22%,僅為之前所估計的速度的一半,而且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與小質量黑洞自轉速度沒有差別。  研究小組利用測定氣體向黑洞落下時旋轉氣體圓盤共振現象引起的光速變動新方法,於世界上首次測定出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黑洞的自轉速度。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太陽每天東升西落,那是因為地球繞著自轉軸自西向東轉,從北極點上空來看地球是在逆時針旋轉,而從南極點來看地球則是在順時針旋轉。可見,旋轉方向也是相對而言的,描述時需要有參考系作為依據。●宇宙中天體的旋轉現象1,天體的旋轉分為自轉和公轉。
  • 黑洞之狀態
    黑洞是宇宙循環中的一個奇點狀態,黑洞存在的大小,時間,空間都有自身的特徵,這就像樹上每片葉子,沒有一片是相同的,但又存在一定的共性,都是同一棵樹上的葉子。同樣任何同一個宇宙中的黑洞,都有一個共同的共性,需要不斷地吸收外來物質,或者是能量體,從而達到他的臨界狀態,黑洞在宇宙中表現的形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只滿足自身公轉行;第二種吸收同時發散型滿足公轉和自轉型。
  • 繞黑洞公轉迄今最快的恆星驚現
    太陽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的速度約為每秒220公裡,太陽系繞銀河公轉一圈需要大約2.5億年。 而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的附近有多顆恆星繞黑洞高速運行。由於這些超快恆星非常靠近黑洞中心,過去很難發現它們。
  • 黑洞自轉增加電波輻射強度
    日本國立天文臺安德雷斯·舒爾茨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對多個超大質量黑洞研究發現,黑洞的自轉可能有助於形成高速噴射流,而高速噴射流是遠方宇宙傳來的電波之源
  • 太陽系公轉速度被推翻,正以更快速度衝入銀心,多久會墜入黑洞?
    日本國立天文臺多名科學家通過數年的觀測數據研究後得出,太陽系環繞銀心的運動速度比以前加快了7千米/秒,但和以前相比,距離銀心的距離反而縮小了2000光年!
  • 太陽系公轉速度被推翻,正以更快速度衝入銀心,多久會墜入黑洞?
    日本國立天文臺多名科學家通過數年的觀測數據研究後得出,太陽系環繞銀心的運動速度比以前加快了7千米/秒,但和以前相比,距離銀心的距離反而縮小了2000光年!太陽系公轉和暗物質之謎人類早已認識銀河,但認識銀河系卻不過是最近百年左右的事情,因為在二十世紀以前,即使是科學家也都搞不清楚銀河到底是怎麼樣的,甚至以為整個宇宙就長這樣!
  • 天文學家精確測量超大質量黑洞自轉速率
    ,首次對雙黑洞質量進行準確估計,得出了大質量黑洞的自轉速率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一個天文學家小組使用20多臺光學望遠鏡和美國宇航局的SWIFT X射線太空望遠鏡對宇宙中巨大的一個黑洞的自轉速率進行了精確測量。
  • 超大質量黑洞會導致星系自轉嗎?
    提問:如果在星系中心存在一個黑洞,那麼它是否是星系自轉的原因?若真是如此,它的質量會不會越來越大?它的轉速是不是也會越來越快使得星系周期變短直到縮成一點?因此,一個太陽質量大小黑洞的施瓦茨柴爾德半徑約為3千米。粗略估計,黑洞的廣義相對論效應在其施瓦茨柴爾德半徑的1000倍左右距離便可以基本忽略。對於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在距其3×1000千米=3千米其引力效應基本和太陽(太陽質量恆星)相同。這個距離要比太陽與地球間距離小的多,換句話說,這意味著即使太陽是個黑洞,地球也不會改變運行軌道。
  • 太陽系有黑洞嗎?它圍繞太陽公轉嗎?
    黑洞按質量大小不同可以分為好幾種,大質量恆星死亡後形成的是恆星質量黑洞,銀河系中央的人馬座A*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還有一種小黑洞名叫「原初黑洞」。「原初黑洞」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黑洞,它們最早形成於宇宙誕生初期。
  • 白矮星與黑洞
    黑洞裡面有什麼?只能從理論上推測。假如一位勇敢的人駕駛飛船奔向黑洞,他感受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無情的引力。
  • 地球圍繞太陽轉,太陽系又圍繞誰公轉,銀河系還是黑洞?
    如果說地球是人類的家園,那麼太陽系就是構成這一美好家園的創造者,而作為生活在地球的我們也都知道一些常識性問題,比如地球要依靠太陽的牽引力做公轉運動。但你知道嗎?太陽系其實也是要進行公轉的,它的公轉對象就是我們熟知的銀河系。
  • 離我們最近的黑洞
    德國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一個離我們最近的黑洞。它距離地球僅1000光年遠。這個黑洞是一個名為HR 6819的系統的成員。HR 6819位於南半球天空的望遠鏡星座,肉眼就可以看到。該系統還包含兩顆恆星。當時,天文學家正在天空中搜尋滿足這樣條件的恆星:它的自轉速度非常快,以至於組成其自身的等離子體物質從赤道附近拋出來,形成一條壯觀的等離子體「腰帶」。
  • 這是宇宙超級文明的一次黑洞實驗?100億光年外發現黑洞合併,歐空局發布黑洞合併產生的超強引力波
    ,黑洞的質量都不太相同,但基本都達到數百萬倍太陽質量。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在100億光年外有兩個處於合併期的黑洞,最新的計算表明,21年內這兩個黑洞會發生合併,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來研究時空漣漪。為了模擬時空漣漪的出現,歐洲空間局近日發布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來模擬宇宙時空漣漪的出現,即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碰撞的場面,可以揭示宇宙在140億年前是如何誕生的。
  • 黑洞的形成與吸引力波的作用效應
    據我從自然現象為基礎以實驗為依據得出:黑洞的確是由於如太陽的燃燒燃料被耗盡之後處於熄滅的過程中,在宇宙中的原有位置的存在、運動、塌縮。其周圍所有的空間體和物體都被黑洞吸引塌縮到一起,致使黑洞的體積逐漸增大。那麼,其中的變化過程又究竟是怎樣的呢?我通過四十多年的研究得出,地球上和宇宙中的衍化過程都是高度一致的,只是大和小,遠和近的區別。
  • 黑洞無毛定理——黑洞的分類
    黑洞無毛定理又稱三毛定理。說的是所有進入黑洞的物質都會丟失所有信息,只剩下質量、電荷和角動量三個物理量,其餘所有信息都不復存在。電荷:一堆不帶電中性粒子和一堆互為反物質的等量帶電粒子和一堆中性原子掉進去的結果是一樣一樣的。角動量:一個轉動著的球直直掉進去跟一個不轉動的球以特定角度掉進去的結果是一樣一樣的。所有的黑洞,我們只能以質量、電荷和角動量這三個物理量來區分。
  • 我們比想像中更靠近黑洞,而且是超大質量黑洞,地球危險嗎?
    從太空中看,你也會隨著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在不斷運動。太陽也在自轉,並且在相對論所揭示的物理作用下,太陽也會受到行星引力的攝動而運動。更重要的是,太陽和圍繞在太陽周圍的整個太陽系,也在進行著公轉,那就是繞銀河系中心的公轉。在此之前,科學家們指出:在直徑15萬光年的銀河系中,我們的太陽系處於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的位置上,繞銀河系中心進行公轉,公轉速度約為每秒22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