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自轉增加電波輻射強度

2020-12-05 科學網

 

日本國立天文臺安德雷斯·舒爾茨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對多個超大質量黑洞研究發現,黑洞的自轉可能有助於形成高速噴射流,而高速噴射流是遠方宇宙傳來的電波之源。

多數星系的中心存在超過太陽質量數百萬倍的超大質量黑洞,由於黑洞能吸收包括光在內的所有電磁波,因此無法直接觀看其真容。但是在黑洞周圍,有向中心聚集過程中超高溫物質形成的吸積盤,吸積盤可發出光線。天文學家可觀測到具有吸積盤的黑洞釋放的電波,這種釋放電波的天體被稱為類星體射電源,但其中具有強電波的類星體僅為10%左右。電波強烈的類星體,其吸積盤內的一部分物質沒有被吸引進黑洞,而是在黑洞的兩極形成高速射流向外噴出,但高速射流是如何形成的尚不了解。

研究小組調查了黑洞周圍和從吸積盤放射的氧離子光並測量了其強度,根據氧離子光強度計算了中心黑洞的自轉速度。他們通過對8000個類星體射電源進行分析,發現電波較強的類星體,即伴隨有高速射流的黑洞比電波較弱的類星體氧離子光平均強1.5倍左右。這意味著黑洞自轉是噴射流形成的重要因素。

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天體物理雜誌》上。(來源:科技日報 陳超)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什麼力量推動了行星、恆星、黑洞自轉公轉,而且一直轉動下去?
    130多億光年距離的星系我們能夠觀測到、接收到它們的光和各種電波射線,也是電磁力的作用。而且電磁力的力度很強,強度僅次於強力,是強力的1/137,其傳遞媒介是光子,所以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電磁力作用的結果。引力也是長程力,理論上作用無限遠。
  • 黑洞系列——黑洞的公轉和自轉
    黑洞既有公轉,也可以有自轉。先從公轉說起吧,先公後私嘛。前面說了黑洞是恆星坍縮而成的緻密天體,而坍縮前的恆星一般都是帶自轉的,那麼由於角動量守恆,坍縮成黑洞後也是有自轉的,而且由於恆星坍縮成黑洞後,半徑縮小上萬倍(太陽半徑大約695500km,坍縮成靜態史瓦西黑洞半徑只有3km不到),結果就是在角動量不變的情況下角速度將大幅增加,也就是自轉速度會增加。
  • 天文學家精確測量超大質量黑洞自轉速率
    ,首次對雙黑洞質量進行準確估計,得出了大質量黑洞的自轉速率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一個天文學家小組使用20多臺光學望遠鏡和美國宇航局的SWIFT X射線太空望遠鏡對宇宙中巨大的一個黑洞的自轉速率進行了精確測量。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神秘失蹤,只留下一團匪夷所思的電波「迷霧」
    NASA / CXC / STScI / NAOJ / Subaru / NSF / NOAO / KPNO / VLA一頭超級怪獸理應藏身在距地球約27億光年的星系中心,然而它不在那兒,只留下了一團神秘的電波「迷霧」。科學家相信每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 黑洞暈溫度高達10億攝氏度,你知道為什麼這麼熱嗎?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與國立天文臺等機構的聯合研究小組觀測到巨大黑洞周圍存在高溫等離子冕電波放射現象,並首次成功測定了黑洞冕磁場的強度。
  • 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中子星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根據最新的假說,在中子星和黑洞之間加入一種理論上的星體:夸克星),同黑洞一樣是20世紀激動人心的重大發現,為人類探索自然開闢了新的領域,而且對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上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
  • 第一張黑洞照片能驗證黑洞輻射理論嗎?霍金是不是該得諾貝爾獎?
    這次黑洞照片的公布再一次證明了愛因斯坦確實是個超級大神,但霍金是不是還是一個未知數,因為霍金儘管是非常著名的研究黑洞的科學家,但他關於黑洞的「霍金輻射」理論並不能在這張「黑洞寫真」的照片中體現!這張M87星系中央超大黑洞的發布圖上的文字會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
  • 黑洞的非熱輻射與熱輻射,彭羅斯與霍金
    那麼,如果我告訴你,黑洞也會發出輻射,你是不是覺得前後矛盾了?事實上,黑洞存在著非熱輻射和熱輻射,而這兩者分別與彭羅斯和霍金的理論相關。在克爾黑洞的事件視界和無限紅移面之間有一個能層,這個能層具有負能軌道,這些負能軌道都是角動量為負的軌道。1969年,彭羅斯提出了從克爾黑洞能層提取能量的想法。一個物理分裂成兩塊,其中一塊落入能層,另一塊自由地飛往宇宙空間。落入能層的那一塊最終會具有負的能量,由於能量守恆,另一塊物體的能量必然增加。這被稱為彭羅斯過程。
  • 科學家首次計算出黑洞的自轉速度
    科學界通常認為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約為光速的45%,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加藤成晃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測算顛覆了這一認識。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黑洞的自轉速度為光速的22%,僅為之前所估計的速度的一半,而且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與小質量黑洞自轉速度沒有差別。
  • 超大質量黑洞會導致星系自轉嗎?
    提問:如果在星系中心存在一個黑洞,那麼它是否是星系自轉的原因?若真是如此,它的質量會不會越來越大?它的轉速是不是也會越來越快使得星系周期變短直到縮成一點?因此,一個太陽質量大小黑洞的施瓦茨柴爾德半徑約為3千米。粗略估計,黑洞的廣義相對論效應在其施瓦茨柴爾德半徑的1000倍左右距離便可以基本忽略。對於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在距其3×1000千米=3千米其引力效應基本和太陽(太陽質量恆星)相同。這個距離要比太陽與地球間距離小的多,換句話說,這意味著即使太陽是個黑洞,地球也不會改變運行軌道。
  • 黑洞很可怕?這種天體比黑洞還可怕,能釋放上千倍於星系的能量!
    黑洞很可怕?這種天體比黑洞還可怕,能釋放上千倍於星系的能量!宇宙中最為神秘的存在莫過於黑洞,這種未知的天體不以真面目示人,人類到現在都還沒有看到黑洞裡面有什麼,又或者黑洞的樣子。其實宇宙中黑洞卻不是最可怕的天體,最可怕的天體其實是類星體,這種類似恆星的天體同樣非常神秘。類星體是宇宙早期的一些天體,這些天體現在觀測到的都在百億光年外,並且在遠離地球,不過這種星體卻一直讓人困惑。
  • 科學家首次計算出黑洞自轉速度:光速的22%
    [更多圖片]  科學界通常認為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約為光速的45%,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加藤成晃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測算顛覆了這一認識。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黑洞的自轉速度為光速的22%,僅為之前所估計的速度的一半,而且巨大黑洞的自轉速度與小質量黑洞自轉速度沒有差別。  研究小組利用測定氣體向黑洞落下時旋轉氣體圓盤共振現象引起的光速變動新方法,於世界上首次測定出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黑洞的自轉速度。
  • 電波傳播的基礎知識
    電波傳播是研究由輻射源所輻射的無線電波通過自然條件下的媒質到達接收天線的傳播特性和規律。電波傳播的基本方式有以下幾種:一、表面波傳播:地面上的天線沿地面輻射的電波,沿地面向遠處傳播。表面波其輻射電波只要是沿著地表傳播,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大,電波強度逐漸減弱。由於水平極化的表面波衰減較大,因此表面波的主要極化形式是垂直極化。地表的電參數與形狀是影響地波傳播的主要因素。地波在向前傳播的過程中有部分能量傳入地下,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大,電波將逐漸減弱,這裡除了因擴散引起的自然衰減外,還有大地的吸收衰減,大地的吸收衰減跟大地的電參數和電波的波長有關。
  • 黑洞是什麼洞?我來給你拍個照,黑洞成像系統
    黑洞是宇宙間的一種天體,它是最初是一顆衰老的巨大恆心,有資格成為黑洞的恆星,質量上要達到太陽的數十倍,恆星在發光發熱時消耗核聚變的能量,能量再大也是有限的,當恆星的能量不足,無法支撐起外殼的重量,在外殼的重壓之下,恆星的內核開始塌陷,最後所有物質聚成了一個體積極小,密度超大的點,一般我們叫這個點為奇點
  • 又一個公式誕生,能夠計算出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霍金又對了!
    物理學家開發出了一個公式來計算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這使得物理學家可以確定:通過對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進行量子修正,這種輻射將如何改變。,研究了試驗場的經典(準標準)和霍金輻射。並估算了愛因斯坦-膨脹-高斯-波內特黑洞的霍金輻射強度。文本場是黑洞附近的所有場,因為它們在黑洞的背景上傳播(例如,狄拉克場或電磁場)。霍金輻射和狄拉克磁場的強度被證明是一個明顯比其準正交譜更敏感的特徵。
  • 與黑洞一起搖擺
    大於20個太陽質量的恆星,在其生命終點時,核心會塌縮成為恆星級質量黑洞,銀河系內可能存在上億個這樣的黑洞,但這些黑洞大多孤孤單單的存在著,沒有恆星與之作伴。所以,它們只能吸積周圍空間中的星際介質,而星際介質本身的密度又極低,因此這些黑洞的輻射就相當微弱,人們很難看到它們。而少數黑洞由於有恆星與之作伴,形成雙星系統,黑洞的強引力可以俘獲來自伴星的物質。
  • 屏蔽室和電波暗室究竟有何區別?
    屏蔽室的屏蔽效能定義:沒有屏蔽體時空間某點的電場強度Eo(或磁場強度Ho)與有屏蔽體時被屏蔽空間在該點的電場強度E1(或磁場強度H1)之比。適合測試樣品的輻射發射幹擾。暗室一般分全電波暗室和半電波暗室。
  • 又一個公式誕生:能夠計算出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
    此外,即使對引力波的觀測,也不排除另一種引力理論可能是準確的,它們可以用來描述黑洞。這些包含額外的量子理論與觀測到的黑洞合併圖景並不矛盾。  根據這些理論進行的 計算預測,在彼此相距很遠的地方,黑洞行為是相同的。 但同時,也展示了事件視界附近的重要特徵,即進入視界就沒有回頭路了。 人們認為不可能將 目光投向黑洞的視界之外,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逃脫,包括粒子和輻射。
  • 人們使用巨型反波鏡接收太陽電波,經研究太陽的電波種類複雜
    想要了解太陽的輻射人類還是用到專門的儀器去接收這些來自遙遠太陽的輻射,就像使用巨型收音機接收無線電波一樣,我們經常看到一種巨大的向鍋一樣的天文儀器就是用來接收太陽電波的。最早的觀測者注意到射電波的強度和變化情況。現在人們經常觀測到來自太陽的射電波,這些波的波長在8毫米和10毫米之間。研究這些射電波的儀器是很靈敏的無線電接收機。接收極短的輻射波的儀器是一個金屬的大鏡面,有些大的非常驚人。在這種反波鏡的焦點上有一根小小的天線,隨著就是放大器,它具有不可思議的靈敏度和穩定性。由天線接收的能量經過放大之後以電流的形式被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