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蠟蟲的「飢餓」腸道細菌是其對塑料產生食慾的主要驅動力

2020-11-30 cnBeta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塑料汙染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並且不會很快消失,但是研究人員正在圍繞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開闢新的可能性。加拿大布蘭登大學(Brandon University)的科學家近日獲得了令人振奮的發現,研究了使普通毛毛蟲僅靠塑料飲食就能生存的機制。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能夠「吃掉」普通塑料的生物。這些包括工程酶,對聚苯乙烯泡沫有食慾的粉蟲和一種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分解PET塑料的細菌。蠟蟲是另一個令人興奮的例子。這些是蠟蛾的毛毛蟲幼蟲,通過以蜂蠟為食,在蜂箱中充當破壞性的寄生蟲。但是較早的研究發現,這些生物對塑料也很感興趣,可以咀嚼,消化並轉化為乙二醇。

布蘭登大學生物系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這種獨特行為的潛在機制。他們的工作表明,蠟蟲「吞食」塑料能力與它們的某種腸道細菌有關,他們設法分離出這種腸道細菌,並證明它們實際上在塑料飲食中能夠蓬勃發展。

在該小組的實驗中,蠟蟲僅靠聚乙烯飲食、購物袋、一次性飲用瓶蓋,汽水瓶和其他日常用品中使用的塑料就能生存。這些生物對它的食慾如此之高,以至於其中的60個動物能夠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吞噬超過30平方釐米的塑膠袋。

研究小組發現,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生物降解聚乙烯的蠟蟲腸道中所含細菌的種類。這些細菌能夠存活超過一年,僅依靠塑料來獲取營養。蠟蟲可以自行降解塑料,分離後的細菌也可以降解塑料,但當串聯工作時,它們可以做得更好。

LeMoine博士表示:「吃塑料的細菌是已知的,但孤立時它們會以非常慢的速度降解塑料。同樣地,當我們用抗生素處理毛毛蟲以減少其腸道細菌時,它們不能輕易降解塑料。因此,細菌與其蠟蟲宿主之間似乎存在協同作用,可加速塑料降解。」

與常規飲食的蠟蟲相比,當科學家以100%的塑料飲食餵食蠟蟲時,實際上增加了它們腸道中的微生物。因此,他們將它們稱為「質體」,並將繼續研究蠟蟲與其腸道細菌之間的關係,以期了解它們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其降解塑料廢物的能力。

「吃掉我們的塑料廢料並將其變成酒精的蠟蟲聽起來實在是太好了。」研究的作者Bryan Cassone博士說。「塑料汙染的問題太大了,不能簡單地將蠟蟲扔向它。但是,如果我們能更好地了解細菌與蠟蟲的協同作用以及什麼樣的條件會導致這種細菌繁盛,那麼也許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來設計更好的工具,以消除環境中的塑料和微塑料。」

該小組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輯》上。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蠟蟲能分解塑料
    研究發現蠟蟲能分解塑料圖片來源:galleryhip.com 通常,塑料很難分解,而人們每年能消費數萬億的聚乙烯塑膠袋。不過,研究人員4月24日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報告稱,他們可能找到了解決塑料汙染的方法。而主角就是一種被稱為蠟蟲的毛蟲。
  • 【塑料百科】研究發現蠟蟲能分解塑料
    塑料通常很難分解,而人們每年能消費數萬億個聚乙烯塑膠袋。不過,研究人員4月24日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報告稱,他們可能找到了解決塑料汙染的方法,而主角就是一種被稱為蠟蟲的毛蟲。        「我們發現這些蠟螟的幼蟲能生物降解一種最難分解和最常使用的塑料:聚乙烯。」
  • 環境||吃塑料的蟲子和吃金屬的細菌
    Role of gut microorganisms」(齧食塑料黃粉蟲對聚苯乙烯的生物降解和完全礦化作用:2. 腸道微生物的作用)倆篇姊妹研究論文,首次以全面證據揭示了黃粉蟲齧食降解聚苯乙烯、將其完全降解礦化為二氧化碳、並利用同化為蟲體脂肪,同時證明是其腸道微生物起主導作用,並且分離鑑定了一株降解聚苯乙烯的細菌。此研究成果為解決廢棄塑料汙染環境的問題提供了嶄新的思維。
  • 會吃塑料的毛毛蟲,解決世界上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塑料廢物
    2017年,當研究人員發現毛毛蟲可能潛在地幫助解決世界上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塑料廢物時,這種微小的蠟蟲從零變成了英雄。這種生物可以刺破塑料,甚至可以刺破聚乙烯,而聚乙烯是一種常見且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目前堵塞了垃圾填埋場和海洋。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塑料在環境中難以自然降解,而聚苯乙烯又是其中之最,由於高分子量和高穩定性,普遍認為微生物無法降解聚苯乙烯類塑料。中美研究人員近期在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報告說,黃粉蟲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們已在黃粉蟲體內分離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細菌,並將其保存。
  • 【VOA聽新聞】吃塑膠袋的蠟蟲!
    她說,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大蜡螟的幼蟲可以生物降解塑膠袋。生物降解是指通過自然過程或細菌來分解。Accidental discovery意外發現They discovered this by accident, Bertocchini explains.伯特科希尼解釋說,他們意外發現了這一結果。
  • 這種蟲子竟然能「吃」塑料!
    法媒稱,科學家24日發布報告稱,一種養殖出來作魚餌的飛蛾幼蟲愛吃特別難降解的塑料,讓人寄希望於這種生物能幫助解決全球塑膠袋汙染難題
  • 這些蟲蟲竟然可以吃塑料
    + 生物「武器」之大蜡螟 +西班牙和英國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研究發現,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幼蟲(通常被稱為蠟蟲經過實驗發現,每隻蠟蟲平均每小時可產生2.2個孔。12h後,100隻蠟蟲降解了92mg塑膠袋。
  • 人體腸道藏神奇細菌:主要目的是製造能量
    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表明,人體腸道細菌能夠「發電」。該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研究報告合著作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微生物學家丹尼爾·波特努瓦稱,發電細菌並非一個新概念,在遠離人類生活的環境中可以找到,例如:湖泊底部。但是之前科學家還不知道腐爛植物或者哺乳動物體內的細菌能以一種更簡單的方式發電,尤其是農場牲畜。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  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  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一袋生蟲小米 讓他發現塑料降解的秘密
    但博士畢業於清華環境工程專業的楊軍,那時腦中卻閃出了一個想法:蟲子咬破塑膠袋後,把塑料吃進去了嗎?如果吃進去了,消化了嗎?「如果能證實蟲子確實吃進塑料並且將其分解的話,這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楊軍說。因為,過去50年,全球塑料產量增長了20倍,累計產生了70億噸塑料垃圾。但由於塑料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穩定,其自然降解至少需要500年。
  • 如何合理控制食慾?科學家們來支招
    :細菌可控制宿主的食慾doi: 10.1128/JB.01384-12在過去的五年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胃腸道的正常菌株能在人類和動物體中發揮各種至關重要的作用。最近來自法國魯昂大學的Norris教授以及合作者提出胃腸道細菌具有一種新的功能:它們能在一定程度控制宿主的食慾。他們的這一回顧性研究已於印刷版之前,在線發表於《細菌學》上。
  • 科學家揭示黃粉蟲降解聚苯乙烯塑料證據
    Role of gut microorganisms」(齧食塑料黃粉蟲對聚苯乙烯的生物降解和完全礦化作用:2. 腸道微生物的作用)兩篇姊妹研究論文,首次以全面證據揭示了黃粉蟲齧食降解聚苯乙烯、將其完全降解礦化為二氧化碳、並利用同化為蟲體脂肪,同時證明是其腸道微生物起主導作用,並且分離鑑定了一株降解聚苯乙烯的細菌。此研究成果為解決廢棄塑料汙染環境的問題提供了嶄新的思維。
  • 科學家發現一種細菌在調節肥胖者的飢餓誘因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種細菌在調節肥胖者的飢餓誘因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該細菌實際上可以通過控制血糖水平和飢餓激素ghrelin來減少飢餓的渴望。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細菌菌株具有調節血糖和控制飢餓激素的能力,使其成為管理2型糖尿病的有力工具,同時也是與肥胖作鬥爭的個人的潛在援助。在這項發表在《EBioMedicine》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人類腸道細菌和整體健康之間建立了聯繫,包括肥胖的發展,以及在許多情況下,2型糖尿病的最終發生。
  • 關於微塑料的一些事實:腸道菌群受微塑料影響嚴重
    因為微塑料不僅造成全球環境汙染,同時也對人類和動物的健康帶來隱患。研究顯示 ,我們每個人平均每周要攝入2000顆微塑料,重量約5克,相當於一張信用卡。一想到這麼多的塑料小顆粒就這樣被吃進我們嘴裡,決策者和科學家們頭頂都不免騰起一片烏雲。微塑料的種類和來源微塑料根據來源主要分兩類。
  • 研究:腸道細菌的缺失可能會破壞睡眠質量
    據外媒報導,現在越來越清楚的是,腸道細菌在一個人的健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一個人的飲食和其他因素,這些都有可能改善或破壞健康。來自日本的一項新研究將腸道細菌跟睡眠質量聯繫在了一起,研究發現那些性格混亂的人--比如最近使用抗生素的人--可能會因此而出現睡眠質量不佳的情況。
  • 研究:腸道細菌的缺失可能會破壞睡眠質量
    據外媒報導,現在越來越清楚的是,腸道細菌在一個人的健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一個人的飲食和其他因素,這些都有可能改善或破壞健康。 來自日本的一項新研究將腸道細菌跟睡眠質量聯繫在了一起,研究發現那些性格混亂的人,比如最近使用抗生素的人,可能會因此而出現睡眠質量不佳的情況。
  • 中國科學家發現塑料天敵,竟是因為一袋生蟲的小米
    由於塑料的大量使用,帶來了嚴重的白色汙染問題,塑料在自然狀態下很難降解,往往需要幾百年時間,而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不但包圍了城市,還進入了海洋生態系統,現如今科學家在大部分海洋生物體內都找到了塑料微粒的存在,連南極生物也無法倖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已經成為了一個困擾全人類的問題。
  • 願鯨魚胃裡「80斤塑料」事件不再重演
    這對誤食塑料的動物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危害之一。觸目驚心的「80斤塑料」據《鏡報》報導,菲律賓達沃市東海岸3月16日發現一頭年幼的柯氏喙鯨擱淺死亡。經過解剖,工作人員在其胃中發現約40公斤(80斤)消化不了的塑料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