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被譽為人類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同時也是最糟糕的發明。由於塑料的大量使用,帶來了嚴重的白色汙染問題,塑料在自然狀態下很難降解,往往需要幾百年時間,而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不但包圍了城市,還進入了海洋生態系統,現如今科學家在大部分海洋生物體內都找到了塑料微粒的存在,連南極生物也無法倖免。
如何快速降解塑料,已經成為了一個困擾全人類的問題。不久前,中國北航教授楊軍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因為他發現了能夠讓塑料降解的秘密,還找到了一種塑料的天敵,未來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讓人類看到了解決白色汙染的希望。
而這一重大發展,竟然來自一袋生蟲的小米。
2003年的一天,楊軍正在負責中國大飛機項目C919的論證工作,到了春節前後才回家休息。做飯的時候,楊軍發現自己家裡的小米已經生蟲了,裝小米的塑膠袋被蟲子咬了好幾個小洞。家人都讓他把小米扔掉,但楊軍卻像牛頓被蘋果砸中一樣,想到了蟲子降解塑料的可能性。畢業於清華環境工程專業的楊軍,馬上想到了這件事。
很快,楊軍開始指導研究生做「蠟蟲吃聚乙烯塑料薄膜」的實驗。小米中的這種蟲子就是蠟蟲,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實驗中,蠟蟲腸道內的一種微生物侵蝕並穿透了塑料薄膜,這也就意味著人類找到了一種可以快速降解塑料的方法,那就是利用蠟蟲體內的這種微生物。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楊軍帶領團隊終於從蠟蟲體內分離出了兩種降解塑料最強的微生物,阿氏腸桿菌和芽孢桿菌。這兩種細菌可以以塑料為食,並在塑料上穩定繁殖,快速吃掉一大片塑料。
為了提高速度,楊軍團隊又開始為這兩種微生物尋找合適的載體,最終選擇了黃粉蟲。黃粉蟲可以消化塑料泡沫,這些塑料進入黃粉蟲體內後被轉化為了二氧化碳等物質,對黃粉蟲的生長沒有明顯影響。
目前,該技術已經進入了應用開發階段,被業內人士譽為可以降解石油基塑料的化學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