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塑料天敵,竟是因為一袋生蟲的小米

2020-12-04 紫俠號

塑料被譽為人類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同時也是最糟糕的發明。由於塑料的大量使用,帶來了嚴重的白色汙染問題,塑料在自然狀態下很難降解,往往需要幾百年時間,而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不但包圍了城市,還進入了海洋生態系統,現如今科學家在大部分海洋生物體內都找到了塑料微粒的存在,連南極生物也無法倖免。

如何快速降解塑料,已經成為了一個困擾全人類的問題。不久前,中國北航教授楊軍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因為他發現了能夠讓塑料降解的秘密,還找到了一種塑料的天敵,未來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讓人類看到了解決白色汙染的希望。

而這一重大發展,竟然來自一袋生蟲的小米。

2003年的一天,楊軍正在負責中國大飛機項目C919的論證工作,到了春節前後才回家休息。做飯的時候,楊軍發現自己家裡的小米已經生蟲了,裝小米的塑膠袋被蟲子咬了好幾個小洞。家人都讓他把小米扔掉,但楊軍卻像牛頓被蘋果砸中一樣,想到了蟲子降解塑料的可能性。畢業於清華環境工程專業的楊軍,馬上想到了這件事。

很快,楊軍開始指導研究生做「蠟蟲吃聚乙烯塑料薄膜」的實驗。小米中的這種蟲子就是蠟蟲,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實驗中,蠟蟲腸道內的一種微生物侵蝕並穿透了塑料薄膜,這也就意味著人類找到了一種可以快速降解塑料的方法,那就是利用蠟蟲體內的這種微生物。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楊軍帶領團隊終於從蠟蟲體內分離出了兩種降解塑料最強的微生物,阿氏腸桿菌和芽孢桿菌。這兩種細菌可以以塑料為食,並在塑料上穩定繁殖,快速吃掉一大片塑料。

為了提高速度,楊軍團隊又開始為這兩種微生物尋找合適的載體,最終選擇了黃粉蟲。黃粉蟲可以消化塑料泡沫,這些塑料進入黃粉蟲體內後被轉化為了二氧化碳等物質,對黃粉蟲的生長沒有明顯影響。

目前,該技術已經進入了應用開發階段,被業內人士譽為可以降解石油基塑料的化學革命。

相關焦點

  • 一袋生蟲小米 讓他發現塑料降解的秘密
    該演講也讓公眾了解到這一被高分子材料領域專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其鳳院士評價為「世界級工作」的發現——蟲子可以「吃」塑料。「空窗期」下廚的意外收穫此前從事多年汙水生物處理研究的楊軍因為一袋小米開闢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沒錯,還是一袋生蟲的小米。「這個發現說明,男人一定要做飯。」楊軍笑著說。
  • 大米發黴,生蟲怎麼辦?4個小妙招幫你解決
    而大米失去穀殼這層保護外衣後,很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在溫度、溼度影響下,容易發黴、生蟲。 米裡為什麼有蟲? 米裡長蟲是一種自然現象。 一個原因是:糧食還在地裡時,本身就帶上了米蟲的卵。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原標題: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圖為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  「  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  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紅木家具生蟲嗎?如何預防紅木家具生蟲?
    紅木家具生蟲嗎?一般來說,紅木家具是不會生蟲的,因為真正的高檔紅木家具是以紅木心材為原材料,心材是具有很強的防腐、抗蟲蛀的功效。但是,在紅木家具市場上,許多紅木家具廠商出於利益的考慮,在使用紅木心材的時候,摻雜使用了邊材(俗稱白皮),甚至有的不符合紅木國標規定。
  • 海洋動物喜歡吃塑料垃圾竟是因為……
    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了眾多海鳥、魚類、鯨魚以及其它動物進食如此之多的塑料垃圾的原因,與科學家們之前認為的並不太一樣。 夏威夷利沃德群島上的黑腳信天翁正在進食塑料垃圾。現在科學家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早就知道海洋垃圾被誤食是因為其形似食物。比如說,海龜經常將透明、易損壞的塑膠袋當作水母。另一些海洋動物,如魚類會進食被陽光和波浪活動分解的微小塑料顆粒,因為這些顆粒很像它們通常進食的微生物。   最新的研究認為味道在海洋動物進食塑料的過程中起到一定作用,這在該領域中尚屬首次。
  • 家中的小米容易生蟲怎麼辦?學會這幾招,就可以長久的保存小米了
    現在人們都很注重養生了,而小米就是一種營養物質豐富的食物,因此通常我們都會在家裡屯上一部分,但是我們都知道,時間久了,就會生蟲子。尤其夏天是適合米蟲生長的季節,更是很容易就會壞掉,真是太浪費了,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保存小米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個儲存小米的幾個妙招,簡單又有用。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  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中國科學家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克服廢棄塑料難降解問題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仿生薄膜材料集成了優異的光學、力學和熱學性能,並且在自然條件下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克服了廢棄塑料難以降解的問題。大約100年前,人類發明了塑料,既便宜又方便,融入大眾生活每個環節,帶來巨大便利。
  • 中國科學家研究深海生物,發現放射性元素
    中國科學家研究深海生物,發現放射性元素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的生活的確在慢慢的變好,但是人類所影響的各種生物卻在不斷地遭殃,人類目前已經在大量的海洋生物體內發現微塑料,甚至還有各種各樣的垃圾,有的海洋生物因為人類垃圾的汙染而死亡,這都是人類造成的,也難辭其咎。
  • 塑料正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
    塑料正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在1分鐘內,全球就能賣出100 萬個塑料瓶,200萬個塑膠袋,人類平均每年製造800萬噸塑料廢物。這些急速增加的塑料要等1000多年才能降解。儘管人類知道塑料對於地球的危害,卻不知道微塑料也在侵蝕地球。
  • 「蠢萌」的鯨頭鸛,竟是鱷魚天敵?撕咬力十分驚人
    在我們的認知裡,說到鱷魚這種生物,腦海裡對它的既定印象一般和兇殘有扯不斷的關係,總覺得它似乎沒有任何天敵,連犀牛都不是它的對手。其實不然,鱷魚或許處在某種食物鏈的頂端,但不是最強橫的存在,它也是有天敵的。
  • 一起來聊聊信鴿的天敵有哪些?
    當今的賽鴿活動,越來越具有扼殺作用的外部因素就是猛禽,賽鴿的這類天敵,對竟翔的威脅是十分巨大的,有時可以說致命性的。除了氣候、氣象以及賽鴿本身的原因外,還有其它的原因嗎?為什麼愛鴿歸舍後,你會發現它的翼、尾缺損,體毛脫落,有時竟是皮開肉綻、血肉模糊呢?一個常常被鴿友忽視的重要因素猛禽。因此,提防「天敵」訓練你的賽鴿在遭遇天敵時順利逃生,是每位鴿友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信鴿形成危害的主要天敵有兩類:一是被猜殺;無論是種鴿還是賽鴿,都會給你帶來屬於隼形目的鷹隼類;二是屬於勢形目的貓頭意想不到的損失。
  •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種新恐龍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種新恐龍     大爪子 短胳膊 體型「迷你」  據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屈婷)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日前發現和命名了兩種新的恐龍
  • 農家樂發現尖嘴怪魚 一查竟是兇猛的雀鱔
    原標題:農家樂發現尖嘴怪魚 一查竟是兇猛的雀鱔   重慶晨報訊 (記者 王寒露)7月初的一天,重慶榮昌廣順街道黃葛山莊的老闆肖松林,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那頭重慶榮昌縣農委漁政站的工作人員告訴他,他的農家樂魚塘裡發現了一條兇猛的怪魚,要帶走進行處死。這是條什麼魚,要受此大刑呢?
  • 廣東一幼兒誤食塑料碎塊 4年後才被發現
    讓小琪的父母吃驚的是,老是讓小琪生病的竟是4年前誤食的一塊塑料湯匙碎塊。  據家長講述,4年前,小琪開始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飲水嗆咳、咳嗽伴發熱等症狀。對此,當地醫院醫生考慮為「肺炎」,給予抗感染治療。但小琪的病好了一段時間又反覆發作。近日到中山一院,醫生覺得異常,通過給小琪做食管造影和CT檢查,發現小琪的食管和氣管有瘻灶,且有食管氣管瘻周圍炎症。
  • 男子在雙匯火腿腸中吃出塑料 廠方稱難鑑定(圖)
    男子稱在火腿腸中吃出塑料  吃到第四根發現有異物  13日左右,張先生在即墨馬山鎮一家超市裡買了一袋雙匯加鈣脆骨王火腿腸,八塊錢一袋,一袋10根。他一看火腿腸,裡面有個塑料一樣的東西,「當時就把我噁心的,沒敢再吃了。」張先生說自己吃完後並沒覺得身體有什麼異樣,但他很擔心自己到底有沒有將塑料吃到肚子裡。  於是,張先生撥通了火腿腸上的客服電話,「他們說第二天就派銷售人員過來賠我兩包火腿腸,我當時沒有同意。」張先生在電話中提出要求去醫院做個檢查,看是不是將塑料吃到了肚子裡,對身體有沒有影響。
  • 大米生蟲後要不要曬,能吃嗎?大米如何貯藏放得久?防米蟲有方法
    大米是日常生活的主食,若加工的大米或購買的大米較多時,放久了就開始生蟲,因為稻穀加工成大米後失去了外殼及皮層保護,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吸溼受潮,米中的蟲卵便會孵化幼蟲並取食大米生長,最終羽化成蟲,即肉眼可見的米象、赤擬谷盜(成蟲呈赤褐色或褐色,外殼較硬)、麥蛾。
  • 南京發生罕見報復傷人事件 「報復者」竟是只母老鼠
    南京發生罕見報復傷人事件 「報復者」竟是只母老鼠 2002年8月27日12:56  揚子晚報   本報訊 昨天,南京發生了一起罕見的報復傷人事件,奇的是,「報復者」竟是一母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