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臨界水氧化法降解有機物廢水技術

2020-11-2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1 引言(Introduction)

越來越多的有機汙染物通過工業生產過程排放到環境中, 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歐陽創, 2013;Gong et al., 2016).傳統處理方法如生物法、物理法、一般化學氧化法對難降解的有機廢水的處理效果不佳.超臨界水氧化法是一種能快速有效降解有機物的廢水處理技術, 且不產生二次汙染, 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水在超臨界狀態下(T >374 ℃, P>22.1 MPa)能與有機組分、氧化劑完全互溶, 形成均相體系(Zhang et al., 2014).超臨界水氧化法以超臨界水作為反應介質, 以氧氣或過氧化氫作為氧化劑, 通過高溫高壓下的自由基氧化反應, 能迅速將各種難降解有機物徹底氧化為CO2、H2O及少量無機鹽等無害物質(Rice et al., 1997).眾多研究表明, 超臨界水氧化法對甲胺磷、喹啉、鄰二氯苯、多氯聯苯等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 降解率能達到95%以上, 有些甚至能達到100%(林春綿等, 2000;Lee et al., 2006;Svishchev et al., 2006;劉春明等, 2012).

定量構效關係(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QSAR)研究可以深入剖析化合物結構與性質的關係, 從而對化合物性質和反應機理進行解釋和預測, 是研究和預測化合物降解性的有效途徑.目前, QSAR的研究已廣泛應用於藥物化學、環境毒理學及有機物降解動力學等領域(Wang et al., 2004;Xiao et al., 2015;Qu et al., 2012).其中, 量子化學參數的選取是QSAR研究的重要環節, 影響了預測的準確性.眾多研究表明, 代表活性位點的Fukui指數、電荷密度、原子軌道電子布局數等量子化學參數在討論化合物性質時具有重要的意義(Wiktor et al., 2015;張世國等, 2004).

目前, 超臨界水氧化法降解有機物主要是針對單一物質進行試驗研究, 鮮有對多種有機物同時進行系統的研究.因此, 本文選取鄰苯二甲酸氫鉀、雙酚A、辛基酚、壬基酚等20種有機物, 研究其在超臨界水氧化中的降解效果, 探究溫度和停留時間對超臨界水氧化降解的影響, 並進行動力學分析.同時, 採用軟體Gaussian 09和Material studio 6.1對有機物進行量子化學參數計算, 進而分析20種有機物降解速率常數與量子化學參數之間的關係.

2 實驗部分(Experiments)2.1 實驗裝置

實驗裝置由進樣系統、反應系統、控制系統組成(圖 1).進樣系統由兩臺平流泵組成, 反應系統包含反應釜、冷卻裝置、氣液分離裝置, 控制系統包含熱電偶傳感器、背壓閥.通過溫度儀控制反應溫度, 背壓閥設定反應壓力.

圖 1超臨界水氧化實驗裝置圖

2.2 材料與試劑

過氧化氫(GR, 阿拉丁)及實驗所用20種有機物的具體信息如表 1所示.

 
 

2.3 實驗方法

稱取1 mmol有機物至於1 L容量瓶中, 緩慢加入去離子水定容, 充分混合溶解後靜置待用;但個別有機物, 如NP、OP等在去離子水中的溶解度不足1 mmol˙L-1, 對此先稱取1 mmol上述有機物於1 L燒杯中, 磁力攪拌10 h後, 取其飽和溶液待用;實驗採用30%(質量分數)H2O2作為氧化劑, 取5倍過氧量;將配置好的模擬有機廢水和氧化劑分別置於不同進樣瓶, 並分別通過不同平流泵泵入反應系統;調節背壓閥以控制壓力至24 MPa, 通過調節平流泵流速以控制停留時間(t1=30 s、t2=60 s、t3=90 s、t4=180 s、t5=360 s), 打開加熱開關調節溫度(T1=325 ℃、T2=375 ℃、T3=425 ℃、T4=475 ℃、T5=525 ℃);待達到設定的壓力和溫度時, 根據出水流速計算取樣時間, 保證反應在足夠的時間下進行, 取得該條件下的出水水樣, 待測.模擬水樣初始濃度及待測樣品濃度都採用TOC來表徵, 由總有機碳分析儀測定.

2.4 量子化學計算

通過量子化學計算對有機物的結構參數進行詳細描述, 揭示反應物性質, 進而研究反應物的分子結構與其降解速率的關係.本文採用Gaussion09-DFT/B3LYP/6-311G(d, p)和Material Studio 6.1(Dmol3/GGA-BLYP/DNP(3.5)basis)方法進行量子化學參數計算.

共選取19種常見的量子化學參數來建立定量構效關係.這些量子化學參數包括:總能量E(B3LYP);偶極距μ;H原子NBO電荷最大值q(H+);分子結構體系內與C或N結合的H原子NBO電荷最大值和最小值, 即q(C-H+)max和q(C-H+)min;C或N原子NBO電荷最大值和最小值, 即q(C-)max和q(C-)min;最低空軌道能量ELUMO;最高佔據軌道能量EHUMO;C—C鍵鍵級最大值和最小值, 即BOmax和BOmin;親核Fukui指數最大值和最小值, 即f(+)max和f(+)min;親電Fukui指數最大值和最小值, 即f(-)max和f(-)min;親自由基Fukui指數最大值和最小值, 即f(0)max和f(0)min;C和H原子中親自由基Fukui指數最大值f(0)C和f(0)H.

3 結果與討論(Results and discussion)3.1 溫度對超臨界水氧化降解有機物的影響

當壓力為24 MPa、停留時間為90 s時, 改變溫度(325、375、425、475、525 ℃), 探究溫度對超臨界水氧化降解有機物的影響.圖 2是20種有機物在SCWO中TOC去除率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 有機物的TOC去除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說明升高溫度對超臨界水氧化有機物有促進作用.其中, 苯胺、吡啶、喹啉在臨近超臨界點325 ℃時, TOC去除率分別只有16%、19%、23%, 升高溫度至525 ℃時, 去除率都可以接近90%, 升高溫度對其降解影響顯著.Lachance等(1999)研究發現, 硫二甘醇從亞臨界到超臨界的氧化降解過程中, 溫度對其降解效果影響顯著, 當溫度為300 ℃時, 降解率只有2%, 500 ℃時降解率為40%, 525 ℃時降解率達到了99%.但對於苯磺酸、鄰苯二酚、苯酚、雙酚A、鄰甲酚、2, 7-二羥基萘, 升高溫度對其降解影響不大.這是由於其初始TOC去除率已經很高, 都在60%以上, 升高溫度反應很快趨於完全, 降解率上升的空間有限.另外, 溫度的升高會導致超臨界水的密度變小, 這樣反應物的濃度降低, 從而引起反應速率減慢.王齊等(2012)採用超臨界水氧化法處理印染廢水, 發現溫度從400 ℃上升到500 ℃, TOC的降解率從86%上升到了99%, 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似.

酚類化合物中, 鄰苯二酚、苯酚的最終去除率較高, 分別為98%、92%, 其次是間苯三酚的去除率為85%, 而苯的去除率最低為64%(圖 2a).可能是因為結構對去除率的影響較大, 苯的結構為六角對稱, 最難降解, 間苯三酚為三角對稱, 比較難降解, 其餘為非對稱結構, 易降解.林少琴等(2005)採用電催化氧化降解酚類廢水, 發現鄰苯二酚的降解率大於間苯三酚, 本研究結果與之一致.

3.2 停留時間對超臨界水氧化降解有機物的影響

當壓力為24 MPa、溫度為425 ℃時, 改變停留時間(30、60、90、180、360 s), 探究停留時間對超臨界水氧化降解有機物的影響.圖 3是20種有機物在SCWO中TOC去除率隨停留時間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 有機物的TOC去除率隨著停留時間的延長而增大, 說明延長停留時間對超臨界水氧化有機物有促進作用.在反應初始階段(30~90 s), 有機物的TOC去除率迅速升高, 如鄰苯二甲酸氫鉀、苯酚、壬基酚在30 s時的TOC去除率分別為42%、43%、46%, 在90 s時去除率分別達到90%、88%、90%, 這是由於在反應初始階段, 有機物和氧化劑濃度大, 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會隨著停留時間的延長而快速上升;當停留時間達到180 s時, 大多數有機物的降解達到平衡, 去除率基本能達到95%, 這是因為隨著反應進行, 反應物的濃度逐漸降低, 使得反應速率降低, 趨於穩定.現有研究表明, 超臨界反應都在幾秒到幾分種之內迅速完成(Vogel et al., 2005;Lee et al., 2005;歐陽創等, 2013).林春棉等(2000)研究發現, ε-酸在超臨界水中氧化降解時, 當停留時間從27.6 s延長至84 s時, COD去除率從62%提高到98%.程誠等(2016)進行了喹啉、吡啶、吲哚、萘、聯苯5種持久性有機物的SCWO實驗, 發現5種有機物在0~70 s內的去除率顯著增加, 停留時間為70 s時, 有機物的去除率在99%以上.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在高濃度、難降解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但是由此帶來了大量的難降解、高濃度有機化工廢水,該類廢水單獨使用生物法或物化法等「常規」方法通常難以有效處理,且處置成本高,汙染問題也成為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超臨界水氧化技術應用於環境汙染治理,是近些年興起的一種新型高效的處理技術,在處理各種難降解、高濃度廢水和汙泥、危險廢物等方面已取得了較大的成功。
  • 超臨界水氧化處理含油廢水的實驗研究
    研究表明:超臨界水氧化法是一種高效、快速的有機廢棄物處理技術;隨反應時間增加、溫度升高, 廢水COD 去除率顯著增大;以冪函數方程描述了氧化劑過量時含油廢水超臨界水氧化的反應動力學規律, 氧化反應對廢水的反應級數為1 級, 在26MPa 時, 反應活化能和頻率因子分別為(5 896. 83±243. 68)J /mol 和(0. 065 2 ±0. 002 8) s - 1 , 模型計算值與實驗值的誤差為
  • 印染廢水處理方法研究進展
    由於超臨界水與常規水相比具有極低的介電常數和良好的擴散、傳遞性能,顯示出非極性物質的性質,因此其可與苯、甲苯等有機物以及氧氣、氫氣、氮氣等氣體按任意比例互溶。超臨界水的溶解特性使超臨界水氧化反應成為均相反應,廢水中難降解有機物可在短時間內(幾秒至幾十秒)徹底氧化成 CO2 和 H2O。
  • 汙水處理技術篇:廢水處理的實用高級氧化技術
    3.6超臨界水氧化法1982年,美國學者Modell首先提出了超臨界水氧化(SCWO)法,它與溼式氧化法一樣也是以水為液相主體,以空氣中的氧為氧化劑,在高溫高壓下反應,但其改進與提高之處在於它利用水在超臨界狀態(Ѳc>374℃,Pc>22.05MPa)下性質發生較大的變化,介電常數減少至與有機物和氣體一樣,從而使氣體、有機物完全溶於水中,氣液相界面消失,形成了均相氧化體系
  • 上海交大研發廢水處理撒手鐧,超臨界水氧化秒殺有毒有機物
    澎湃新聞網報導  大量的難降解高濃度廢水,怎麼處理?有機毒物廢水處理,有沒有「天敵」?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申哲民教授團隊、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單愛黨教授團隊強強聯合,經過10年艱苦的技術攻關,研發水體汙染治理「撒手鐧」破解這一難題!攻克高毒難降解廢水處理,這塊工業生產領域的硬骨頭。
  • 深剖解析超臨界水氧化技術!!
    化工行業由於其特殊性,產生的廢物種類多、成分複雜,往往含有高濃度有機物,可生化性差、難降解、對微生物具有毒性和化學鍵能高,若想將之降解只能採用深度氧化的方式進行。超臨界水氧化危廢處置技術為人們開闢了新的環境有機廢物處理途徑。
  • 化學原理在造紙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造紙廢水;絮凝法;氧化還原法造紙工業廢水大量排出,並且具有複雜的組分,特別是含有大量難以降解的有機物質,例如木質素、半纖維素和單糖。它容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是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並且非常難處理。生物降解性差,毒性高,氣味重,泡沫多。[1]處理廢水的方法根據原理大體上分為以下三種,它們是物化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
  • 化學、電化學催化、溼式、超臨界水、光催化、超聲波氧化技術
    高級氧化處理技術作為物化處理技術之一,具有處理效率高、對有毒汙染物破壞較徹底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於有毒難降解工業廢水的預處理工藝中,已經逐漸成為水處理技術研究的熱點。目前的高級氧化技術主要包括化學氧化法、電化學氧化法、溼式氧化法、超臨界水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等。
  • 幾種主流的氧化技術原理及優缺點!
    超聲氧化法集合了自由基氧化、焚燒、 超臨界水氧化等多種水處理技術的特點,降解條件溫和、 效率高、 適用範圍廣、 無二次汙染,是一種很有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的清潔水處理技術。   超聲降解有機物主要是在空化效應作用下,有機物通過高溫分解或自由基反應兩種歷程進行。
  • 幾種主流的高級氧化技術原理及優缺點!
    高級氧化技術主要分為Fenton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 臭氧氧化法、超聲氧化法、溼式氧化法和超臨界水氧化法。一、幾種高級氧化技術1.Fenton氧化法過氧化氫與催化劑Fe2+構成的氧化技術體系稱為Fenton試劑。
  •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處理含酚廢水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項目簡介含酚廢水主要來源於焦化、煤氣、煉油和以苯酚或酚醛為原料的化工、製藥等生產過程,其來源廣、數量多、危害大,是各國水汙染控制中列為重點解決的有毒有害廢水之一。2011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約652億噸,其中含酚廢水排放量約5110萬噸。
  •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
    超臨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簡稱SCWO)技術是一種可實現對多種有機廢物進行深度氧化處理的技術。超臨界水氧化是通過氧化作用將有機物完全氧化為清潔的H 2 O、CO 2 和N 2 等物質,S、P等轉化為最高價鹽類穩定化,重金屬氧化穩定固相存在於灰分中。
  • 高級氧化技術在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工業的發展,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其中來自造紙、醫藥、石化、油氣開採等行業這類工業廢水具有成分複雜、高COD、高含鹽量、有毒含量高和難降解的特點。此類難降解工業廢水若不經過處理而直接排放,會汙染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耕地,影響植物及微生物的正常生長,從而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目前難降解工業廢水已成為國內外水處理領域的一大研究熱點及難題。
  • 超臨界水氧化處理工業廢水的技術問題及解決思路
    摘要:超臨界水氧化(SCWO)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作為取代焚燒處理高濃度工業有機廢水的技術開發取得了巨大的進展。超臨界水氧化作為新型廢物處理技術存在一些缺陷,譬如反應器腐蝕與鹽堵塞阻礙了其工業進程中的應用。此項研究詳細描述了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存在的幾類相關問題。
  • 11種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匯總
    潘巧明等人採用膜生物反應器-納濾膜集成技術處理糖蜜製酒精廢水取得了較好結果,出水COD小於100mg/L,廢水回用率大於80%。我國的膜技術在深度處理領域的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今後的研究重點是開發、製造高強度、長壽命、抗汙染、高通量的膜材料,著重解決膜汙染、濃差極化及清洗等關鍵問題。
  • 山東東阿金華鋼鐵:染料廢水處理技術應用
    山東聊城東阿金華鋼鐵公司:環境汙染中染料廢水處理技術應用  1  物理法  1.1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體(如活性炭、吸附樹脂等)與染料廢水接觸,利用吸附劑表面活性,將染料廢水中的有機物和金屬離子吸附並濃集於其表面,達到淨化水的目的。
  • 製藥工業廢水處理方法
    2、化學處理化學法包括鐵炭法、化學氧化還原法(fenton試劑、H2O2、O3)、深度氧化技術等。    (1)鐵炭法工業運行表明,以Fe-C作為製藥廢水的預處理步驟,其出水的可生化性可大大提高。採用鐵炭—微電解—厭氧—好氧—氣浮聯合處理工藝處理醫藥中間體生產廢水,鐵炭法處理後COD去除率達20%。
  • 紡織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研究現狀及進展
    採用臭氧氧化法深度處理印染廢水二級生化出水,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達75%和85%。Fenton氧化法。Fenton氧化法是利用過氧化氫(H2O2)在亞鐵離子(Fe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具有高反應活性的•OH,其氧化性不具有選擇性,可與大多數有機物反應使其降解。
  • 難生物降解有機汙廢水處理新技術
    這類水總體特徵是水量大、營養較為豐富、COD在100~300 mg/L,可生化性良好(B/C大於0.3),經以生化為主體的工藝處理後,原汙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均得到非常充分的降解,出水中的有機物主要有兩類,一是汙水中本身就存在的微生物處理過程中剩下難啃的「硬骨頭」,二是微生物在分解汙廢水中的有機物時新產生的代謝產物,二者都屬於難生物降解部分,因此出水雖然達到了原有排放標準,但其可生化性已然從大於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