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科級幹部斂財十多億後跑路,用供職單位便籤寫借條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惠東縣珠三角產業轉移園管委會主任鍾啟章(中)

6月27日,廣東省惠州市公安局發布消息稱,「失聯」3個多月的鐘啟章等3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抓獲。3個月前,作為惠東縣一科級幹部的鐘啟章及其家族十幾人負債10多億元後「跑路」。

鍾啟章案件也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廣東被曝光的第3起基層官員經商欠巨債而「跑路」的案件。此前已有雲浮市原水務局長、陽江一地稅分局局長等先後被曝身負巨債潛逃。

基層「小官」如何坐大成「大亨」?小小科級幹部如何斂財十幾億元?《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獲悉,雖有一系列法律法規明文禁止公務員經商,但這些「官場生意人」手握實權,翻雲覆雨,有的操控家族生意十餘年,欠下巨額債務。債權人不僅有商人,也有政府公務人員。三起基層官員身負巨債跑路案件背後,監管失效難辭其咎。

違規經商

縱然長年違規經商已是圈內「公開的秘密」,但在鍾啟章突然失聯後,浮出水面的「鍾氏」家族生意之龐大和欠債數量之巨,仍讓人震驚。

42歲的鐘啟章身兼惠東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和惠東縣珠三角產業轉移園管委會主任兩職。今年3月18日,鍾啟章向組織部提交辭職申請,稱「由於本人自身原因已無法勝任本職工作」。3月19日,多名債權人收到鍾啟章寫有「對不起」等內容的簡訊。

3月20日,鍾啟章三兄弟及其家族10多人全部無法聯繫,許多債權人頓感大事不妙——一向被認為財大勢雄的鐘氏家族留下了巨額的債務窟窿和一大批血本無歸的債權人。

多名債權人透露,鍾啟章及其家族欠下的債務可能超過十億元。一名債權人向《經濟參考報》記者提供了一份清單,涉及的債權人達82人,債務總額超過14億元。債權人中不僅有多年親朋舊友,還有政府部門的公職人員和信貸公司。

目前能夠核實的債務已超過8億元。惠東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大隊長陳衛東向記者證實,已有31名事主報案,涉案金額7.1億元。惠東縣人民法院書記室主任劉振波說,該院已經起訴立案的涉鍾啟章案件共有17宗,多為民間借貸糾紛,涉案金額約1.3億元。

鍾啟章是惠東縣本地人,在周圍人眼裡「八面玲瓏、擅長交際」。他此前擔任過中國銀行(5.53, -0.07, -1.25%)惠東支行副行長、惠東縣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副主任、行政服務中心副主任等重要職務。而其哥哥鍾啟文也曾當過惠東縣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副局長,兩年前才辭職經商。

鍾啟章幕後經商由來已久。一名陳姓債權人是鍾啟章高中同學,兩人相識20多年。他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鍾啟章經商十幾年,「圈子內的人都知道」。其聰明之處在於:幕後操作,然後以家族其他人的名字「出頭」。

家住黃埠鎮的債權人蔡老漢說,他跟鍾啟章的債務中,整個交易都是鍾啟章出面,談好條件後卻由其弟弟鍾啟信籤名。在蔡老漢提供的欠條上,鍾啟信是借款人,鍾啟章是擔保人。

雖僅為正科級幹部,但鍾啟章掌控的家族生意卻以億萬元計,在小小的惠東縣,更顯龐大。記者了解到,

鍾氏家族涉足的產業有房地產、餐飲、娛樂、外貿,在惠東縣黃埠鎮還有一家鞋業生產公司,僅廠房場地設施就價值三四千萬元,可謂多元經營、四處開花。

事實上,此起「小官大亨」案件並非孤例。此前,雲浮市原水務局長詹大楊欠債數千萬元被網上追逃、陽江市地稅局程村分局局長林其軍在2014年9月負債億元「跑路」。這幾起案例暴露出的基層官員直接或操縱家族經商現象之「豪華」,同樣令人詫異。

詹大揚曾任雲安縣縣委書記、雲浮市水務局局長。退休前以項目開發、生意資金周轉緊張為由,欠下巨額債務,有債權人稱詹大揚欠債3000多萬元。記者從雲浮市雲城區法院了解到,該院已有4起關於詹大揚的民事訴訟,標的總額兩百多萬元。

同樣是科級幹部的林其軍名下只有一棟八九十平方米的商品房,卻掌控著陽江整個「林之源」家族企業長達10年。一個債權人透露,林其軍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會帶他們去參觀公司項目,「他不喜歡我們叫他林局,而是叫他林總。」

工商資料顯示,其妹妹林其燕名下有陽江市林之源貿易有限公司、林之源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其哥哥名下有陽西縣林之源農貿發展有限公司;其妻子關映紅名下有陽江市江城區紅妤鋁金板材家具廠。

影子老闆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幾起「小官大亨」案件中,一些現象荒誕出奇:官職不高卻有舉債億元的巨大能量;僅憑「官員」兩個字便可「紅口白牙」借貸數百萬、數千萬元;案件發生後,一些本應堂堂正正追債的債權人卻怕跟案件「沾邊」,不少債權人以不公開身份作為接受採訪的「條件」。

荒誕背後,既顯示了「官場生意人」長袖善舞、宜官宜商的「本事」,也暴露了一些債權人對官員的「迷信」,以及背後可能存在的貪腐線索。

——家族實業成為借債「槓桿」。記者採訪發現,案件中官員借債時,都是以其本人及幕後操控的家族財產作為擔保,並許以高利息,以此為槓桿,大肆籠財。如鍾啟章家族開發的金河灣樓盤就在當地頗有名氣,自2005年就已開發,三期工程中每一期市場價值都有數億元。《經濟參考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樓盤位於穿惠東縣城區而過的河流旁邊,地段不錯,一期、二期都已經完工並且入住了不少人。三期已經接近封頂,但處於停工狀態。

多名債權人透露,鍾啟章在借錢時常稱「我就是暫時資金周轉困難,你看我金河灣的樓盤,一賣就是好幾個億,還怕沒錢還你嗎?」這些看得見的財產,成為鍾啟章等官員大肆借錢的基礎。

——「官員」二字變成「信用擔保」。當官員借錢或擔保時,身份的光環使其無往不利。惠東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大隊長陳衛東說,鍾啟章案中,7億多元債務以鍾啟章名義借款有1億多元,其餘債務鍾啟章基本都是擔保人。這些擔保都屬於信用擔保,基本無須抵押。

記者發現,

在日常的生意往來中,甚至有意無意地強調自己的官員身份,如林其軍的借款憑據中,有6份是用印有「陽西縣地方稅務局程村稅務分局」的便箋紙寫的。

——「一家兩制」左右逢源。當地民眾眼裡,在多個重要經濟部門當過領導的鐘啟章是不折不扣的實權人物。「鍾啟章不是一般人啊,銀行、國資辦,哪個不是重要部門?還管著產業轉移園上萬畝土地。」蔡老漢說,這樣的人做起生意來,誰不想「上趕著」借給他錢。

這些官員「跑路」案件中,存在著一些「債權人怕沾邊」的奇怪現象。一些債權人既不到公安部門報案,也不到法院起訴,本該堂堂正正追債卻對此諱莫如深。鍾啟章案中,如果按照82名債權人算,半年過去,到惠東縣公安局報案的債權人不到一半。而詹大揚案中,3年過去,到雲城區法院起訴的僅有4起,總涉案金額數百萬元。

一些債權人透露,出現如此現象,部分是因為債權人中有不少是當地公職人員,怕說出來會影響工作,更主要的原因是怕自己借款的數量被抖摟出來,借款來源說不清楚。

一債權人說,惠東縣有官員借給鍾啟章的錢有1000多萬元,「按工資他們哪裡可能有那麼多錢借人,說不定是從哪裡貪腐來的。」

傾家蕩產

鍾啟章家族跑路後,不少債權人因此傾家蕩產,甚至可能無家可歸。

年過60老人蔡某壽是惠東縣本地人。1983年,蔡某壽利用當時的三來一補政策,跟一個香港老闆合開了一家鞋業公司。到1999年,香港老闆離開,蔡某壽自己成立了鞋業公司。到2010年,因為工廠經營不善,資金周轉不靈,蔡某壽到銀行貸款600萬元,用以支付供應商的材料款。但公司最終沒能保下來,到2012年,工廠已經基本癱瘓。

為了歸還銀行貸款,蔡某壽打算將自己在惠東縣城區開的「一竹堂休閒中心」出售。知道了消息的鐘啟章找到蔡某壽,多番談判後,以565萬元的價格買下了蔡某壽的休閒中心,先支付130萬元,餘款2個月後付清。在此期間,每月按3%的利率支付利息。談好價錢後,鍾啟章讓他弟弟鍾啟信來籤合同,自己做了擔保人。

「當時覺得鍾啟章是政府領導,是比較可靠的。如果沒有鍾啟章出來做擔保人,我絕對不會賣給他,也絕對不會兩個月後再拿錢。」蔡某壽說。

兩個月的期限到了之後,鍾啟信並沒有將餘款還給蔡某壽。於是蔡某壽在今年1月5號到鍾啟章家裡去討債,幾番交涉之後,鍾啟章讓鍾啟信將開發中的金河灣三期的兩套房子以每套房36萬元的價格抵債一部分,穩住了蔡某壽。兩個月後,鍾啟章家族集體「跑路」。

「我欠銀行幾百萬塊,一年利息就幾十萬(元)。根據當時的合同,如果到期之後沒還清,每月最高還要加息5%。當時是用房子做貸款抵押的,如果3到6個月的期限過後,銀行執行抵押權,房子就沒了。我就連住的地方都沒了。」蔡某壽說。

同樣受鍾啟章家族跑路影響的,還有購買了金河灣樓板的幾百戶業主。這些人因為房產證問題,只能不斷上訪。如今金河灣的一些房產已經被債權人申請查封凍結,有的人購買的房子因為沒有在房管局備案,辛苦幾十年攢下來的購房款可能就此打水漂。

劉小瓊在金河灣買了兩套房,一套是自己的名下,一套是女兒名下。劉小瓊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她的第一套房是2011年買的,購房款已經全部交齊,但一直沒有拿到房產證。去年7月她去售樓部催要房產證,才知道開發商並沒有去辦,結果她自己去地稅局交了1萬多元契稅和滯納金,才把房產證辦下來。第二套也是2011年買,但是2014年才籤的合同。鍾啟章家族跑路後,她去房管局查發現連備案都沒有。從法律上說,這意味著劉小瓊及其女兒沒有這套房子的產權。如今,因為一些債權人申請凍結鍾啟信的資產,這套房子已被法院查封。

據惠東縣房管局介紹,金河灣二期銷售了785套房子,其中有344戶未申請辦證。

織密籠子

現有的一系列法律法規都對官員經商明文禁止,但案件中官員長期經商,哪怕已是圈內公開的秘密,事發前卻始終穩如泰山。專家認為,官員經商欠債「跑路」反映出地方對幹部管理和監督還需進一步落到實處,反貪反腐亟待加快向基層下沉。

我國《公務員法》、《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等都明文規定,禁止官員個人或借他人名義經商、辦企業。但是,林其軍等經商之事直到「跑路」才暴露於公眾面前。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張浩認為,鍾啟章等案暴露出了基層管理漏洞,應當加大反貪反腐向基層下沉的力度,把基層「小官大亨」作為反腐重點,做嚴織密制度「籠子」,對失察者、包庇者進行嚴肅處理。

基層熟人社會不出事沒人舉報的環境也是「影子老闆」們得以長期潛伏的重要原因。《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市縣基層仍屬於熟人社會,涉及幹部經商的事,圈子內人要的是「大家一起發財」,自然不與外人說。圈外人要麼不知道,要麼知道了也抱著「與我無關」心態。除非有利益紛爭,少有主動「結仇」得罪人的。對此,張浩認為,應增強民眾法制意識,鼓勵群眾監督舉報,增強防控力度。

而對「官場生意人」牽出的貪腐線索,專家建議應一查到底,順藤摸瓜深挖下去,將隱藏在背後的腐敗揪出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多地科級幹部「報家底」:嚴防「蒼蠅」長成「老虎」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景玥)科級幹部也要申報個人報告事項,這是北京、廣東、貴州、海南、新疆等地近期啟動的一項新政策。專家指出,北京等地在中央要求的基礎上,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對領導幹部個人報告事項的申報範圍擴圍,是收緊制度籬笆的舉措。
  • 「虎蠅」危害猛於虎:科級幹部借職權索賄五千萬
    近兩年來,先有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家中搜出現金折合人民幣2億餘元,後有北戴河供水總公司總經理馬超群家中搜出現金上億元、黃金37公斤,這些「小官大貪」的案例令人震驚。據記者調查,在去年各地紀檢部門公布的「反腐成績單」中,基層「小官」佔比不斷增加,其中不乏「虎蠅」:西安市紀委2014年查處的鄉科級及以下幹部佔貪腐類案件總量的87.9%,個別案件涉案金額上億元;北京市紀委2014年共查處「小官」貪腐案件194人,違紀金額3.58億元,其中千萬元以上4人……  總體來看,發生「小官大貪」的部門雖然級別不高,但都是一些權力集中的部門,其中也包含一些關鍵崗位
  • 科級幹部與處級幹部的退休待遇有什麼區別?
    科級幹部與處級幹部雖然只是上下級差距,但從職級來看,正科級幹部要比正處級幹部低2個級別,所以兩者退休後的待遇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地區、財政收入等因素的影響,這種差距甚至是成倍的。以正科級、正處級幹部為例,正科級是市級以下鄉鎮地區一把手,比如鄉鎮長、縣各局局長、鄉鎮書記等都是正科級幹部,對應的公務員級別是16~23級; 正處級是縣級機關單位一把手,比如縣長、縣委書記、縣各局局長等都是正處級幹部,對應的公務員級別是12~18級。正科級幹部與正處級幹部的退休待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 市醫保局開展科級任職幹部集中廉政談話
    11月30日,市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付君召集全局2020年轉正任職和新提拔任職科級幹部進行集中廉政談話。付君指出,組織上對幹部的培養源於德、能、勤、潔、廉全方位的考察,科級幹部是一個單位的中層領導幹部,是業務骨幹和中堅力量,要做到: 一是心存敬畏,服從組織安排調度,充分發揮德才能力,認真做好各項工作
  • 借條裡的幾個大天坑,踩中一個即血本無歸!附教科書級借條模板
    不客氣的說,出借人自認滴水不漏的欠條,在法官、律師、公證員看來,可能漏洞多到像張破漁網。比如,您剛才八成沒有發現,前文中欠條一詞就相當危險:借條的訴訟時效最長有20年,但如被別有用心者寫成欠條,那麼訴訟時效只有區區3年。
  • 入局即出局 「科級天花板」底下的官場悖論
    治理結構的特點導致縣域公務員群體晉升問題突出,其主要表現是「科級天花板」,即絕大部分公務員最高的晉升層級是科級,提升到縣處級的概率微乎其微。因此,本文用「科級天花板」作為典型現象,概括縣域治理 中的晉升問題。理論上,因為晉升崗位的稀缺, 每一層級都會面臨晉升天花板問題。但是,高層級的晉升天花板涉及的主要是組織內部管理的問題。
  • 湖南給黨員幹部再念「緊箍咒」 嚴查隱形操辦婚喪喜慶藉機斂財
    「個別幹部隱形變相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藉機斂財,我們堅決查處,決不手軟!」5月8日,湖南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一針見血指出。近兩年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認真抓好《規定》的貫徹執行,把整治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問題作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暢通舉報渠道、加強明察暗訪、強化監督問責、通報典型案例等方式,多措並舉,推動《規定》執行到位,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斂財現象得到了明顯遏制。去年以來,湖南省共查處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問題233起,處理296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48人。
  • 多名落馬官員靠打牌斂財,有官員稱「贏錢的感覺真是其樂無窮」
    俗話說,十賭九輸。可是就有不少手握實權、熱衷打牌的黨員領導幹部,甘於被老闆商人、下屬等圍獵,沉迷於在賭桌上當常勝將軍、在贏錢贏到手軟的虛幻滿足之中難以自拔。譚本仲的通報發布次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徐會良受賄、濫用職權、貪汙一審刑事判決書》。
  • 讓幹部真正成為「第一推動力」
    如今,和張良、於春芳一樣,通過工作日誌記錄每天工作「實況」,寫下所思所得,是秦皇島全市科級以上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基層工作最考驗執行力,要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細落小落實。工作日誌通過定性定量,拿實績說話,督促領導幹部主動作為,敢於擔當。」孟祥偉說。領導幹部工作日誌制度自去年11月試行,今年年初在全市全面推行。
  • 走進廣東南嶺幹部學院
    編者按:今日,《人民日報》客戶端發表推文《走進廣東南嶺幹部學院》,大篇幅報導我市廣東南嶺幹部學院建設歷程、學院環境及教學優勢。武江發布現予以轉發。敬請垂注。黨建「硬核」力量,幹出建設「加速度」從2019年4月29日奠基到2020年6月29日正式揭牌,廣東南嶺幹部學院僅用了420天,不僅實現了「快好省廉」,而且打造了「精品工程」。
  • 【貼紙製作】便籤紙製作方法 環保實用便籤紙DIY方法
    【貼紙製作】便籤紙製作方法 環保實用便籤紙DIY方法 自製便籤紙方法一 第1步:準備一張正方形彩紙,上下對摺。 第2步:下半部分,左右對摺,出現一條中線摺痕。 第3步:上半部分用尺子和鉛筆把它平均分成三份,出現兩條豎著的鉛筆痕。
  • 雙方對十年前借條各執一詞 債權人丈夫接受測謊
    梁衛保:借條我承認有,但是我不承認這個錢是借他的,我不可能承認這個事。  畫面定格。  旁白:這位,就是咱們今天要說的主角之一,打借條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新鄉化工聯合實驗廠廠長梁衛保  梁衛保:這個事不是承認不承認的問題啊,而是有還是沒有的問題,對不對?他是有借條,我借過他的錢我不承認。
  • 母親生病,老婆找娘家借8萬,嶽父讓我寫借條,我和嶽父斷絕往來
    母親生病,老婆找娘家借8萬,嶽父讓我寫借條,我和嶽父斷絕往來 生活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每個人在一生中總會遇到缺錢的時候。當我們缺錢了,會找身邊的親戚朋友借錢。借錢開口容易,但又有多少人願意借錢給你呢?許多親戚就是因為借錢有了矛盾,關係弄僵了。
  • 前妻被帶走後落馬的他 是省裡首個斂財過億的"老虎"
    (原標題:前妻被帶走後落馬的他,是省裡首個斂財過億的「老虎」) 落馬一年多後
  • 借條應該怎麼打?「打借條」應注意的17個法律要點(附範本)來啦!
    一方面大幅減少了部分情形的構成要件, 重點突出民間借貸需以自有資金為資金來源, 嚴格禁止吸收他人資金、套取銀行貸款、企業向單位員工集資後轉貸。這意味著今後,可能更多的民間借貸合同將被判決無效!如果是借款人因為用款找到借款人,或借款人是基於相識或介紹只在符合一定條件下,才出借款項的,則不應認定為「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根據上述這些重要修改,今後,我們應該怎樣出具合法借條呢?
  • 1萬元借給親戚未寫借條 事後親戚卻說只借了1000元想賴帳 法院這樣...
    一男子借款1萬元給親戚未寫借條,到期後對方試圖賴帳,僅承認自己借了1000元。法院審理判決,欠款者還應向借款者償還欠的借款本金9000元。李平(化名)與江明(化名)沾親,平時如朋友般多有走動往來,借錢還錢也是常有的事,李平曾多次找江明借錢,金額從幾千元到二萬元不等,都沒有寫借條,前幾次,江明均全額償還了借款。2016年,李平再次向江平借款。
  • 被撕毀後拼湊的借條還有效嗎?看法官怎麼說?
    經審理查明:原告李宙提交的該《借條》,系經撕毀後由10餘張碎片拼湊而成。在庭審中,原告李宙還從口袋中掏出多張疑似借條撕碎後的紙張碎片。審判長:你這張借條是怎麼撕碎的?李宙:我可能記錯了,我應該是聽說高小詩去世後本人自行撕毀,又覺得吃虧才重新拼湊。
  • 【最新排行】便籤紙十大品牌 便籤本品牌大全 便利貼十大品牌
    導語 INTRODUCTION 便籤紙一種小型的便於攜帶的紙,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無論是學習,還是辦公,總有他們的身影。什麼樣的便籤紙好呢?雖然便籤紙是小小的文具,但是好的質量也能讓辦公更加方便,而不會出現不必要的尷尬。便籤紙什麼牌子的好?一起來看看便籤紙十大品牌吧。
  • 【應知應會】幹部人事檔案相關知識
    2查(借)閱市委管理幹部人事檔案人員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查(借)閱人員必須政治意識、保密意識強,了解幹部檔案查(借)閱制度。 (二)查(借)閱人員必須兩人以上,且系中共黨員和查(借)閱單位的正式幹部。查(借)閱市委管理幹部檔案,查(借)閱人員必須為科級以上幹部或查(借)閱人員中必須有科級以上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