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萬得通訊社報導,全球資本市場論帶貨能力,馬斯克絕對是「一哥」,特斯拉不僅僅在實體電動車製造行業大殺四方,在資本市場圍繞電動車的炒作也是如火如荼,但馬斯克最看中的業務還是商業航空,SpaceX會像特斯拉一樣再次掀起一陣旋風嗎?
2020年5月,SpaceX使用自家的運載火箭 「獵鷹9號」成功發射了自家的載人飛船「龍飛船2號」,把兩名航天員送上太空。這使美國人結束了長達9年沒有載人飛船可坐的尷尬局面,也讓SpaceX成為世界上第一家擁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商業公司。
2020年11月,NASA首次使用民營企業的商業太空飛行器:Space X龍飛船,將太空人運送入既定軌道,美國商業航天時代帷幕拉開。
今年1月12日,SpaceX二代貨運龍飛船從國際空間站啟程返回地球。據悉,飛船攜帶了近2噸科學實驗物資及其他貨物,預計將在36小時後在佛羅裡達海岸濺落。這也是升級版貨運龍飛船首次往返國際空間站。
1月13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經批准SpaceX在本月晚些時候向極地軌道發射10顆星鏈衛星。據悉,SpaceX計劃在1月21日進行的Transporter-1「拼火箭」任務中發射這10顆星鏈衛星。如果發射成功,這10顆星鏈衛星將是SpaceX計劃中的數百顆極地星鏈衛星中的第一批。這些極地軌道衛星將被用於向美國一些最偏遠的地區提供高質量的寬帶服務。
據CNBC發言人表示,SpaceX的衛星寬帶服務Starlink於去年11月獲得了「地球站網絡許可證」。而在獲得英國電信監管機構Ofcom的許可後,現在Starlink正在英國鄉村中進行測試網際網路服務。
不僅SpaceX發展迅速,1月14日,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私人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完成了新謝潑德(New Shepard)火箭助推器和乘客艙的第十四次試飛。消息人士透露,藍色起源計劃在6周之內進行第二次測試飛行,也就是2月底的時候。之後再過6周,也就是4月初,計劃啟動首次載人飛行。
貝索斯曾表示,每年將出售大約10億美元的亞馬遜股票,為藍色起源「輸血」,但近期貝索斯加大了亞馬遜股票的出售力度,2020年中他套現了約100億美元。這兩家公司都在牟足了勁拼太空經濟。
「太空經濟」意味著全球航天活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與傳統軍事航天相比,新航天的輻射面、帶動面已經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投入和參與主體也由原來較為單一的政府和科研院所擴展到市場化公司甚至民間團體和個人。
放眼全球,民營公司已成航天中的重要力量。從2020年完成首次正式載人飛行的SpaceX,到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再到傳統巨頭企業如加拿大電信衛星公司(Telesat)、美國波音公司及韓國三星公司等,紛紛布局商業航天。
2015年,中國第一顆商用遙感衛星吉林一號發射,以此為標誌,中國民營商業航天正式起步。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把「航天航空事業」納入了「新基建」範疇。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國內已註冊的商業航天領域公司194家,較2018年增加37.6%。其中,衛星製造企業50家,衛星發射企業33家,衛星運營企業46家,衛星應用企業65家。
作為重資產行業,商業航天具有高投入、高風險和長周期的特點。因此行業存在自我造血能力和構建商業閉環能力不足的問題,對資本依賴度很高。
從整個航天行業來講,最後不可能說是很多玩家瓜分市場,賽道越來越窄,只有幾個大玩家能夠脫穎而出,這樣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應用。航天本身是一項前沿技術,現在開始有加速領跑的跡象。不僅在美國,中國也會出現很多非常優秀的商業航天企業,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就在周三,「牛市女皇」旗下基金Ark Invest已向美國證監會提交文件,計劃新設一個「太空探索ETF」,代碼為「ARKX」,專注於那些「引領或受益於太空技術產品和/或服務」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