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池和電力儲能技術創新專利分析》摘要

2020-12-0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儲能網訊:近日,歐洲專利局(EPO)和國際能源署(IEA)聯合發布《全球電池和電力儲能技術創新專利分析》報告指出,電池和儲能領域的專利申請在過去10年中大幅增長,年增長率為14%,在儲能領域中電池專利佔據高達90%的份額,創新主要集中在可充電鋰離子電池、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領域。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先進能源科技戰略情報研究中心 ID:CASEnergy

電動汽車的發展推動了新型鋰離子電池技術的創新,以提高功率輸出、耐久性、充放電速度和可回收性。將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整合到電網中的需求也推動了儲能技術的進步。報告關鍵要點如下:

一、電池與電力儲能在能源轉型中的作用

(1)全球儲能技術發展低迷。可持續發展情景下,全球碳排放將從2018年的330億噸降至2050年的不足100億噸,在2070年實現淨零排放。2020年儲能技術發展無法滿足可持續發展情景要求,電網級儲能發展十年來首次減緩。電動汽車技術發展正步入正軌,未來十年預計持續呈指數增長,2040年充電樁數量將達到目前的100倍。

(2)可持續發展情景下電池和儲能技術的部署將急劇擴張。當前,能源轉型相關電池和其他儲能技術的總需求已接近200吉瓦時/年,其中電動汽車領域佔總需求的75%以上。可持續發展情景下,到2040年所有終端應用部門對電池和其他儲能設備的需求接近10 000吉瓦時。

(3)電動汽車電池創新有利於儲能技術發展。儲能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電動汽車技術發展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電網規模儲能電池。鑑於電動汽車電池的市場規模已經是電網規模電池的10倍,創新和降低電動汽車成本的間接影響可能會帶來顯著的推動作用。目前,約60%的電網規模電池採用了鎳鈷錳酸鋰(NMC)混合材料,這是受電動汽車的新興技術發展推動的。因此,隨著供應鏈向下一種性能更高的混合材料或技術邁進,對電動汽車吸引力下降的技術可能在電網上以較低的成本進行部署。下一代鋰離子電池技術將在未來5-10年內進入市場,採用鎳含量較低的正極材料如鎳鈷鋁酸鋰(NMC,鎳含量低於10%)或NMC 811。雖然能量密度大大提高,但受城市實際交通情況影響,有些電動汽車不一定要達到最高的能量密度,但此類高能量密度材料更有可能滿足電力部門的要求。2019年,由於中國政府提高了電動汽車電池的能量密度要求,導致能量密度相對較低的磷酸鐵鋰(LFP)電池產能過剩,轉而用於電網規模儲能。

(4)電池和其他技術在儲能領域的應用迅速擴大。全球儲能總裝機容量接近200吉瓦時,其中90%以上為抽水蓄能,而電池佔比不到3%。儘管如此,抽水蓄能和壓縮空氣儲能的進一步應用受到選址的限制。固定式儲能對電池的應用正呈現指數級增長。鋰離子電池已迅速成為電池主導技術,2018年其佔到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新增裝機容量的93%。2019年,大多數儲能技術用於住宅、商業和工業部門。根據可持續發展情景,電池儲能總裝機容量將從2019年的6吉瓦增至2040年的550吉瓦。

二、電力儲能專利申請主要趨勢分析

儲能相關技術主要包括四類:電化學儲能(即電池)、電磁儲能(例如超級電容器)、機械儲能(例如抽水蓄能、飛輪儲能)和熱儲能(僅限於儲熱和回收電能的技術)。本報告中的專利分析是基於國際專利家族概念,每個專利家族都代表一項獨特的發明,包括在至少兩個國家/經濟體提交和公開的同族專利申請。

(1)過去十年電力儲能技術相關專利申請活動迅速增長。2000-2018年,全球電力儲能技術專利族申請量超過6.5萬項,呈指數級增長。2005年以後電力儲能相關專利族申請量年均增長14%,遠超所有技術領域專利申請年均增長率(3.5%)。2012年之前,電力儲能相關專利族數量呈指數級增長,隨後幾年趨於穩定。2018年再次顯著增長,增長率達到16.6%。總體而言,2018年電力儲能相關專利族年申請量相較2000年增至7倍,同期所有專利族年申請量僅翻了一番。

(2)電池技術主導電力儲能創新。電力儲能創新主要由電化學技術(即電池)主導,2018年電力儲能相關專利80%以上是電池技術。電磁儲能技術居第二,2018年佔所有電力儲能相關專利族數量的7%,機械儲能和熱儲能分別僅佔3%和2%。不同技術的研究基礎不同,但2012年前所有電力儲能技術專利申請增長強勁,與2000年相比,電化學(電池)技術專利申請增長超過400%,機械儲能增長超過1000%。但2012年以後,除電池外,其他技術都停滯不前甚至下降。

(3)過去十年裡電池創新相關專利申請活躍。2000年以來,電池技術主要由電池單元創新推動。2018年專利族數量同比增長14.9%,佔所有電池相關技術專利近3/4。2005年以來,鋰離子技術一直主導電池技術創新,尤其是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領域。2018年,鋰離子電池專利佔電池相關專利總數的45%。2009年以後,電池組技術在汽車應用領域發展活躍。儘管汽車領域在過去十年裡佔據電池應用主導,但其他領域也從中受益,22%的汽車電池組相關專利也可用於其他兩個應用領域。

三、電池技術專利申請人分析

(1)亞洲企業在電池技術創新中佔領先地位。電池技術創新主要來自亞洲,全球前10名申請機構中亞洲企業佔9個,前25名中亞洲企業佔2/3。三星幾乎在所有電池技術領域都名列前茅;松下擁有更加多樣化和平衡的投資組合,在鋰離子和其他電池領域都擁有相對較強的地位(專利族數量佔比平均為7.1%);中國臺灣富士康雖然在電池領域沒有很強的影響力,但在電池組終端應用方面顯示出強大的技術專長。

(2)電池技術創新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過去五年,排名靠前企業的電池技術創新活力略有下降。電池技術創新仍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2000-2018年,這些公司在所有電池相關專利中保持約80%的份額。2000-2018年,約70%的專利申請來自成立20年以上的企業。過去十年,成立10-20年的企業提交專利數量佔比幾乎翻番,2018年已上升至18%。

四、電池技術創新區域分析

(1)全球電池技術創新區域分布。2000-2018年,日本在電化學儲能和電磁儲能領域的專利申請最為活躍,佔比分別達到40.9%和47.1%,超過排名第二和第三地區的總和。在機械儲能和熱儲能領域,歐洲處於優勢地位。2000年以後,日本的電池專利申請全球領先,但並未轉化為市場動力,其僅佔有全球2%的電動汽車市場。過去十年,中國電池技術創新顯著增長,2018年專利申請數量已超越美國。歐洲電池技術創新主要由德國主導,其電池技術專利申請數量佔據歐洲的一半以上。

(2)日本在電池創新技術中佔據絕對優勢。韓國和日本在電池創新的專業化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美國、中國和歐洲則相對較弱。在歐洲,德國是明顯的領跑者。過去五年,雖然歐洲和美國在電池創新的相對貢獻有所下降,但它們參與國際合作的比例卻有所上升(歐洲從8.3%上升到8.5%,美國從11.8%上升到12.4%)。相比之下,中國在電池創新領域的迅速崛起伴隨著中國涉外合作專利數量急劇下降(13.2%降至6.6%)。日本和韓國的電池創新主要由大企業主導,美國主要以中小企業和大學/科研機構為主。

五、鋰離子電池技術進展

(1)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技術進展情況。自2000年以來,鋰離子電極材料相關專利申請數量一直穩定增長。2010-2013年間,從355件增加到近900件。到2018年,約40%電極專利均涉及鋰離子技術。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一直是發明競爭的焦點,因為它是決定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質量能量密度等性能和降低成本的限制因素。體積能源密度對於可攜式設備至關重要;體積能量密度和質量能量密度均對電動汽車極為重要,必須確保與內燃機汽車的性能和成本相當,同時保持車輛重量。具體技術進展如表1所示。

(2)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專利申請趨勢。目前,鋰離子電池技術挑戰重點已從提高體積能量密度和穩定性轉向提高質量能量密度、耐用性、功率輸出、充放電速度和可回收性等,正極材料也逐漸轉向NMC和LFP。2005年LCO專利申請數量是NMC的兩倍,但在2011年被NMC超越,NMC的專利申請數在2009-2018年間增加了400%。鋰離子負極材料專利在過去十年增長了200%。石墨作為一般性活性材料廣泛用於可攜式鋰離子電池負極。然而,石墨負極也有其局限性,如鋰的嵌入能力差。鋰合金是目前第二大最常用的負極材料,在2011-2018年期間專利數增長了四倍。

(3)鋰離子電池相關專利申請機構所佔份額差異明顯。2014-2018年,鋰離子電池前15位申請機構中,電極材料和固態電池相關專利數佔比略低於一般鋰離子技術。不同領域申請機構所佔份額差異很大(尤其是正極材料),前15位機構在主要材料如NMC(50.6%)和LMO(44.5%)的專利累計佔比很高,而新興材料如NCA(27.9%)和LFP(29%)專利佔比相對較小。鋰離子技術中78%的專利來自於大企業,但中小企業、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在新興技術領域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如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在鋰及其合金負極(23%)和LFP(21%)領域具有優勢,中小企業對NCA(20%)技術擁有一定優勢。

六、其他新興技術進展

(1)氧化還原液流電池技術發展情況。氧化還原液流電池的創新最近幾年才出現,該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在2012年幾乎翻了一番,到2018年已達到166項。2000-2018年,中小企業、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在氧化還原液流電池技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佔該領域所有申請專利的近一半。排名前五的機構在該領域專利總佔比為18%,明顯低於一般電池領域(28%)。美國在氧化還原液流電池領域佔主導地位,2000-2018年佔該領域專利份額的1/3,其次是歐洲(23.7%)和日本(19.2%)。

(2)超級電容器技術發展情況。2000年以來超級電容器有了重大發展,2017年專利申請量增至500多項。早期發展主要集中在靜電超級電容器以及混合型、贗電容型和電化學超級電容器。2006年以來,納米管和石墨烯電極是一個不斷增長的創新領域。除靜電超級電容器(大型企業專利佔比達81.2%),超級電容器的大部分創新來自中小企業和公共研究機構。從超級電容器創新區域來看,日本是明顯的領先者。2000-2018年間,所有專利數量中日本幾乎佔了50%,美國以18.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原標題:EPO和IEA發布《全球電池和電力儲能技術專利分析》報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全球電池和電力儲能技術專利分析》報告
    近日,歐洲專利局(EPO)和國際能源署(IEA)聯合發布《全球電池和電力儲能技術創新專利分析》報告指出,電池和儲能領域的專利申請在過去10年中大幅增長,年增長率為14%,在儲能領域中電池專利佔據高達90%的份額,創新主要集中在可充電鋰離子電池、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領域。
  • 最新通知:第二屆(2020)國際儲能和氫能及燃料電池工程技術大會暨...
    最新通知:第二屆(2020)國際儲能和氫能及燃料電池工程技術大會暨展覽會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2020-04-
  • 含分布式電源電網儲能技術綜述
    峰會上業界已經取得的共識是:儲能正是從根本上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接入問題的最有效途徑,通過儲能系統來彌補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缺陷,從而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力平滑併入電網[2]。儲能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並有望得到國家大力支持,科技部發布了的《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把儲能作為戰略必爭領域。儲能技術將為改變現有的電網發展模式提供了可能,未來有望大範圍應用。
  • 2021年電力儲能和通訊儲能鋰電池行業預測
    2021年電力儲能和通訊儲能鋰電池行業預測。隨著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電力制度商業化、市場機制建立、商業模式建立、鋰電池儲能裝機量加速增長。未來隨著鋰電池產業規模效應進一步顯現,成本仍有較大下降空間,發展前景廣闊。
  • 世界能源領域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3D列印技術應用於太陽能電池...
    世界能源領域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3D列印技術應用於太陽能電池製造工藝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興起,應對氣候變化達成全球共識,能源技術成為引領能源產業變革、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源動力。目前,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均把能源技術視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突破口,從能源戰略的高度制定各種能源技術規劃、採取行動加快能源科技創新,以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能源技術開發的最新動態也預示著未來全球能源發展趨勢。
  • 動態|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陳海生應邀講授華北電力大學...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5月12日,應華北電力大學動力工程系和吳仲華學院邀請,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陳海生研究員在線講授《能源與動力工程前沿專題》第一講《中國儲能技術與應用進展
  • 適用於分布式發電的儲能技術比較
    標籤:分布式發電 儲能技術 電池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253.htm摘要:分布式發電與儲能技術的結合大大提高了系統的能源利用率該 文在簡單分析了各種可用於分布式發電的各種儲能技術之後,重點對比研究了各種電池儲能技術,認為鋰離子電 池儲能系統是目前最有發展前景、最有應用優勢的儲能方式。
  • 工程熱物理所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獲2017國際儲能創新大賽儲能...
    工程熱物理所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獲2017國際儲能創新大賽儲能技術創新典範TOP10 2017-05-27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等10項技術獲儲能技術創新典範TOP10。本次大賽是首屆國際儲能創新大賽,也是目前儲能領域最高級別的獎項。
  • 液化空氣儲能技術的發展與經濟性分析
    液化空氣儲能技術不僅能應用於可再生能源的存儲,還可以用於解決電網的峰谷差問題。文章對液化空氣儲能技術的發展現狀做了較詳細的論述,分析了液化空氣儲能技術的各項參數,並與其他儲能技術做了比較,有利於工程技術人員更直觀的了解液化空氣儲能技術。 引言 當今人們的生活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汙染如溫室效應、臭氧層消耗和酸雨等,而這一切的根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燒。
  • 發展前景廣闊 燃料電池行業需注重專利申請和布局
    近年來,燃料電池頻繁受到政策關注,氫能源車「十城千輛」計劃也推出在即。隨著燃料電池產業的推進和以氫能源為核心的儲能技術的發展,氫氣作為交通、發電和儲能三大領域的關鍵能源,重要性不斷上升,未來地位有望與石化資源比肩,市場價值或超萬億。
  • 比爾·蓋茨的儲能方案能否取代鋰離子電池?
    但是,除了鋰離子電池,還需要更便宜、更持久的儲能技術才能完全取代化石燃料發電廠,實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但其中大部分還不是很划算。目前,燃氣電廠彌補了與可再生能源之間的差距,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比目前的電池能夠提供更長的時間。英國政府推出的綠色工業革命中其中有一項就是10億英鎊的能源創新基金,以幫助新的低碳技術商業化。
  • 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的應用
    ,那麼你可能並不知道它的一些組成部分,比如它可能含有的鋰離子電池儲能,那麼接下來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學習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 除了做動力鋰電池,鋰離子電池作為儲能電池,動力鋰電池更高的價格之間,與動力鋰電池,電池儲存能量密度的要求不高,但是電池的安全和生活的需求非常高,如磷酸亞鐵鋰離子電池,由於能量密度較低,在動力鋰電池領域逐漸取代了三元鋰離子電池,和磷酸亞鐵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很好,大多數儲能電站選擇磷酸亞鐵鋰離子電池作為儲能電池。
  • 瀋陽微控新能源王智勇:高性能磁懸浮飛輪儲能技術與應用
    ----瀋陽微控新能源市場技術支持部產品經理王智勇11月28日由中國長江經濟帶可再生能源裝備製造業產業聯盟、江蘇省南京市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集群、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9第九屆加強應用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新能源創新發展論壇暨首屆新型電力(智能電網)技術裝備發展大會」在南京盛大開幕。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0期:寧德時代打響國內鋰電專利戰「第...
    寧德時代方面表示,塔菲爾製造和銷售多款與寧德時代設計相同或類似型號的電池產品,嚴重幹擾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其行為涉嫌侵犯了寧德時代的智慧財產權。因此公司向福建省高院提起訴訟,案件於1月初獲受理,案件標的為1.2億元,涉案專利與防爆閥相關。部分業內人士透露,塔菲爾部分技術團隊來自寧德時代,他們參與了寧德時代和寶馬的動力電池的研發。
  • 韓國儲能技術新突破:使用亞納米粒子穩定鋰氧電池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韓國儲能技術新突破:使用亞納米粒子穩定鋰氧電池 韓國儲能技術新突破:使用亞納米粒子穩定鋰氧電池 發布日期:2020-11-22 00:21:55
  • ...先進燃料電池、高效儲能與海洋能發電等新能源電力技術瓶頸...
    【發改委:加快主軸承、IGBT、控制系統、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核心技術部件研發】發改委發布《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聚焦新能源裝備製造「卡脖子」問題,加快主軸承、IGBT、控制系統、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核心技術部件研發。
  • 重力儲能和氫氣儲能將打入鋰離子電池市場?
    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美國電力行業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開始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在各種稅收激勵和更加低成本的刺激下,可再生能源發電已經將注意力轉移到儲能上,以確保不穩定的風能和太陽能提供更加可靠的服務。
  • 鋰電池是電化學儲能主流技術路線,邁進規模化階段(附報告目錄)
    電儲能是最主要的儲能方式,按照存儲原理的不同又分為電化學儲能和機械儲能兩種技術類型。其中,電化學儲能是指各種二次電池儲能,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和鈉硫電池等;機械儲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飛輪儲能等。
  • 2019年中國釩電池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大規模儲能領域需求前景廣闊
    釩電池(VRB)又稱全釩氧化還原液流電池,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大容量儲能裝置,其特有的電化學原理使其不同於傳統的蓄電池,並具有耐大電流充放電,容量易於調整,可深度放電,電解液重複使用,能實現瞬間充電,壽命長等諸多優點,不會造成環境汙染,不僅可與太陽能、風能系統集成,還可用作電站調峰系統、邊遠地區貯能系統、應急電源系統和電動車能源等優點
  • 國家能源局:鼓勵開展多種儲能示範應用 提升電化學儲能技術經濟...
    二是為進一步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我局於今年7月印發了《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組織申報科技創新(儲能)試點示範項目的通知》,旨在通過分析總結包括電化學在內的儲能項目的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促進電化學等先進儲能技術裝備與系統集成創新,建立健全相關技術標準與工程規範,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商業模式,推動出臺支持電化學等儲能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