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並非動物學專家,本貼也非科普用,僅僅是因為喜歡做而做,部分觀點可能有紕漏和錯誤,還望大家指正,本人不勝感激。 P.S.所有圖片資料均源自網際網路,本篇內容也並非100%為本人原創,本人只在配圖和注釋上撰寫了自己一些淺薄的看法,由於最近處於事業轉型期,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撰寫新的動物,還請大家見諒,本人會儘快調整狀態,投入到新的動物解說中去。
第一部分:對動物的一些誤解
至今為止大概有870萬多種動物在地球上出現,有些已經滅絕,有些還存在,我們對某些動物的認識是完全錯誤的。很多動物的行為對動物學家來說依然很神秘,只有通過長期的研究和觀察,他們才得以破解很多有關動物的謬誤,今天不針對某種動物進行講解,我大概來談一談人類對動物的一些認知錯誤。文中藍色文字部分做了文字連結,可以直接點擊進入看該動物的解說。
貓頭鷹作為智慧的象徵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希臘神話中的萬年」心機婊「智慧與戰爭女神——雅典娜的寵物就是一隻小貓頭鷹。
作為又聰明、又漂亮、又能打的女神來講,一般也不太會在一身戎裝跟敵人玩命的時候帶自己的寵物上戰場,貓頭鷹大多只是在雅典娜比較居家風格的場合下出現。
像雅典娜如此完美的女神飼養的寵物也自然不能被人看成是笨蛋,在古希臘,貓頭鷹就是智慧的象徵。下圖為出土的雅典娜銀幣的照片。
貓頭鷹有著超大的眼睛,表情嚴肅,幾乎臉上總是掛著若有所思的神情,給人留下智慧的印象,好似比其它鳥類高出一籌。從傳奇、民間傳說、兒童故事到好萊塢電影,貓頭鷹一直是夜間守望者——有時陰險,但總是被人認為它很聰明。
然而不幸的是,貓頭鷹實際上是智商較低的鳥類,而最常見的烏鴉則被認為是鳥類中最聰明的。
這種智商較低的言論當然是以人類的標準所定義的,作為寵物的話,貓頭鷹和主人的互動性並不高,它無法像烏鴉或者是鸚鵡那樣通過訓練可以掌握比較多的技能,也不能服從主人的命令。
雖然貓頭鷹的腦袋大,但眼珠子佔了不少地方,作為夜行猛禽來講,也不需要有多高的智商,能打獵就足夠養活自己了。真養在家裡當寵物的畫風大多是這種一臉懵逼的樣子......
真是替雅典娜小姐捉急啊!不過,在中國,貓頭鷹是不可以當做寵物養的,貌似也沒人會閒的養一隻貓頭鷹玩。
而烏鴉顯然在鳥類智商方面拔得頭籌。通過訓練的烏鴉甚至可以展示多段思維能力,人類至少要在四歲以後才能漸漸的熟練掌握。
烏鴉的智商是不是在鳥類中爆表了呢?想了解它嗎?點擊下方文字中的藍色字體可以看到詳細的解說。
我們對貓頭鷹和烏鴉的誤解遠遠不止智商上的差異,更多的則是在文化上的否定,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過我的解說來了解它們。
狗是可以看到顏色的,但其光譜不如人類的寬。除了黑色,白色和灰色陰影,他們還可以區分藍紫和黃綠的顏色。可能這樣說會更正確些,狗是綠色盲。你家的小狗很可能會混淆紅色、橙色和綠色,以及綠-藍色、灰色和紫色陰影。研究人員表明,狗的眼睛中既有視杆也有視錐,但它們的眼睛只有2個視錐,而人類眼睛有3個。只有當狗根本就沒有視錐的情況下,它們才會只能看到黑色和白色。
這個資料翻譯的非常複雜且專業,看的讓人腦袋都大,我用色譜大概來表示一下。簡單來講,我們人類看到的色彩大概是下面這樣的。▼
而狗看到的色彩大概是下面這樣的。▼
可能示意的並不完全正確,但正常的狗應該算是色弱,(好比有些人明明能看到顏色,但在身體檢查的時候卻看不出那些識色卡片上的數字的意思差不多)說狗一點顏色都看不到是不對的。但某些經過人工近親培育的寵物犬可能的確會因為缺陷導致色盲。
狗看到的色彩與人類看到的色彩的動態對比,不過,這種狗眼中的世界也只是靠猜,我們可以肯定狗是色弱,但是不是真的對某種顏色識別不明還不那麼明確。
狗眼還有一層絨氈膜來收集光線並反射到視網膜上,狗的視力在晚上要比人類好得多。
實際上是因為海豚超高的智商和好奇的天性,常常被誤認為是出自關心或友好。例如,海豚在漁船旁邊遊是為了借力船的尾流,這樣它們遊起來更省力,不是因為它們喜愛一切人類的東西。事實上,許多人在試圖與野生海豚同遊時被咬過或受傷。然而,海豚有一種方式幫助人類:最近的研究幫助科學家了解海豚在鯊魚襲擊中活下來,它們的組織再生和抗菌性能被認為簡直就是一個醫學奇蹟。
關於野生海豚(包括野生虎鯨)直接殺人的案例我並沒有找到,不過,海豚並非是脾氣很好的動物,惹毛了也會發飆,而且它們很「好色」,幾乎是除了人類之外深諳此道之樂的動物。人類很可能是將海豚的某些攻擊行為認為是示好,所以,不要以為它真的喜歡人類,搞不好它只是很想暴打你一頓,但它的身體條件也只能允許它如此而已。
基本上所有的雄海豚都是「色坯子」。
不過,另一種「大號海豚」虎鯨卻有著很不一般的智商和情商,想詳細了解的朋友請點擊藍色字體。
鳥類的嗅覺非常有限,被人摸過留下的輕微氣味絕不會被鳥媽媽覺察到。事實上,鳥類不太可能因為一點未知氣味就離開鳥巢,但如果受到強烈幹擾,它們也會放棄自己的鳥巢。很少有鳥能放棄還有雛鳥的鳥巢,這顯然違背鳥類撫養後代的本性。把一隻幼鳥送回鳥巢可以拯救小鳥,只要沒有什麼重大幹擾,鳥媽媽極不可能察覺出人類的接觸。
鳥類並不是靠嗅覺來辨認雛鳥,所以如果遇到掉出巢外的小鳥,大可放心大膽的用手送它回巢。
像杜鵑這種鳥會把蛋產在其它鳥類的巢中,孵化後的雛鳥會把別的雛鳥踢出巢穴佔盡便宜,如果鳥類是靠嗅覺辨認雛鳥的話,早就把它轟走了,但說完全靠視覺也不太對,貌似成鳥會對巢中嘴張的最大,身體最強壯的那一隻雛鳥特別關照,而杜鵑則正是利用了這種鳥類天性來鑽空子。
我們不必對杜鵑的行為進行鄙視,畢竟大自然的殘酷競爭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雖然這個謬誤可恰如其分的比喻那些視而不見,自欺欺人的人,但這不是真實的。事實是,鴕鳥,或任何其它鳥類或哺乳動物,如果把自己的頭埋在沙子裡,就不能呼吸。對這一謬誤的簡單解釋就是鴕鳥把蛋埋在地洞裡,常常一天幾次翻動(用自己的喙)並看顧鳥蛋。從遠處看,總是看起來像是鴕鳥把自己的頭埋在沙子裡。
在孵化期的時候鴕鳥才會更多的隱藏自己。野生鴕鳥的奔跑速度快,耐力強,而且貌似脾氣也很暴躁,還是群居,倒是很少看見非洲的食肉動物獵殺鴕鳥的畫面,它們可不是那麼好抓的。
有人形容對方記性差會說他的記性像金魚一樣。金魚的實際記憶時間是至少3個月,一些研究人員已證明金魚一年以後還能記住教給它們的事。(貌似比某些人記性還要好很多呢)除了有非常好的記憶力,金魚還有良好的視覺,能夠區分形狀和顏色。
下圖為美國密西根大學對金魚記憶的一項試驗證明,金魚的記憶遠比人類想像的要厲害。
所以下次如果再有人把你的記憶力比作金魚,別忘了向他們說聲謝謝。
大象是真的不會跳——如果說跳,我們指的是一個動物以一己之力讓自己離開地面,所有的腳在同時離地的狀態,但大象絕不是唯一不會跳的。還有許多其它動物也不會跳,如樹懶、河馬等,數不勝數。你能想像一頭河馬在空中優雅地滑翔嗎?也許只有在迪斯尼卡通中才能看到吧。
當然有人認為以犀牛的體重也不會跳,但事實上犀牛在高速奔跑的時候也有四足離地的狀態,嚴格意義上來講,這應該也算跳了。
也可以說體重較輕的小犀牛更擅長「奔跑跳躍」。
儘管人們常常因為蝙蝠只在夜間獵食而認為它們是瞎子,但事實上,所有種類的蝙蝠都可以看到東西,儘管他們的視力並不發達。它們具有非常敏銳的嗅覺和聽覺,能使用回聲定位並能用聲納導航,在夜間捕食。它們的聲納能力是如此特殊,常常比軍用級聲納更好用,這種小動物的這一功能著實令人稱奇。
蝙蝠也是唯一真正會在空中飛行的哺乳動物。
這隻被救助的果蝠在吃香蕉的時候明顯是用眼睛看的。雖然果蝠也有夜行的超聲波能力,但至少眼前的狀況只需要用看的就可以了。
有人認為這是一隻狗假扮的......並非所有的蝙蝠都長得「獐頭鼠目」,顏值稍微高一些的也不是沒有。
在美國的俚語中,「暴徒」、「打手」的別名之一就是大猩猩。 自從19世紀末法國科學家發現大猩猩以來,由於它們的長相一直給人一種兇惡可怕的感覺,這一形象廣泛存在於人們的腦海中。然而,美國科學家喬治.沙勒在連續幾個月野地觀察與人類同屬靈長動物的大猩猩後,得出相反的結論。沙勒說,大猩猩儘管身軀龐大,卻極為怕羞,一旦碰到人就會躲開。不過,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當大猩猩的子女受到威脅時,它會毫不猶豫地猛咬對方,但是,我們至今還未看到過一例有關大猩猩主動咬死人的報告。
美國一五歲男孩不慎掉入大猩猩園後,大猩猩只是在確認對方無礙之後在一旁老老實實的看著,值得一提的是,這隻大猩猩是頭一次離毫無防備的人類這麼近,它並沒有殘忍的對待對方,在察覺有其他人救助後,立刻主動迴避。
不過,猩猩的力量是人類的五倍之多,輕易就可以將人類搞成重傷,所以對人類來講,野生的大猩猩在被逼急的情況下還是比較危險的,沒事還是不要主動接近它們。
野生大猩猩是珍獸級別的動物,沒事找抽被野生大猩猩一頓胖揍的人估計不會被同情。
猩猩不只是只有大猩猩一種,可以點擊猩猩這兩個字來了解一下。
有人幾乎深信不疑蛇會隨音樂起舞。印度玩蛇人對著眼鏡蛇吹奏音樂時,它們會跟著有節奏地搖擺。其實,蛇的聽覺很不靈敏,只能聽到頻率很低的聲音,所以它不可能對玩蛇者吹奏出來的音樂有所反應,更不用說隨其節奏跳舞了。動物學家說,眼鏡蛇確能感覺玩蛇者的腳在地上輕拍、木棒在蛇筐上敲打的震動,一旦蛇感到有動靜,它會從蛇筐裡搖搖擺擺地探出頭來,尋找出擊的目標。而蛇之所以要左右搖擺是為了保持其上身能「站立」在空中,這是它們的本能,跟吹奏音樂無關。因為一旦停止這種擺動,它就不得不癱倒在地。
印度玩蛇者的技巧。
先震動裝蛇的盒子讓蛇進入狀態。
然後打開盒蓋,此時眼鏡蛇會立刻進入攻擊狀態彈立起來,此時請注意玩蛇者在吹響蛇笛的同時左腿開始晃動,貌似要用這個動作來引導蛇的晃動。
第二個蛇盒打開,調整了一下位置,讓蛇的視線始終盯著它並保持晃動。
第三個蛇盒也打開了,還是要調整位置,保證三條蛇的視線在同一方向,這樣,一個完美的舞蛇表演就基本完成了。當然吹蛇笛只是噱頭。
駱駝能在熾熱的沙漠裡不吃不喝連續行走一星期以上,於是人們從其生理結構上斷定駝峰內貯有水。其實,駝峰內貯藏的並非水,而是脂肪。當然,脂肪在被消化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水分,供給駱駝的生理需要,但並非如人們所想真的儲有水。
駝科動物有好幾種,看起來很「中東」風格的駱駝的發源地其實是美洲,那麼駱駝到底和神獸「草泥馬」是什麼關係呢?點擊羊駝這兩個字就能看到了。
在文學作品中,人們常以蜉蝣這種小昆蟲來比喻生命的短暫,而希臘文「蜉蝣」一詞就是僅一日生命的意思。其實蜉蝣的種類很多,在全世界約有2000種。熱帶、亞熱帶的湖泊沼澤附近,在日落時經常能見到有大群蜉蝣成蟲在空中飛舞。雌蟲產卵於水中,卵孵化為稚蟲,可活1-3年或5-6年,後羽化成蟲。成蟲的壽命因種類不同而有長有短,有的僅活幾個小時,有的是一二日,最長的可達一周。所以,人們常言蜉蝣朝生暮死,這是不太確切的。
很多昆蟲在成蟲後的生存時間都不長,其最終任務是繁殖下一代,一生最輝煌的時期已是臨近落幕......這一點上來講,也不僅僅是蜉蝣如此。
老鼠的天然食物主要由穀物和水果組成,這兩種食物都富含糖類。研究人員指出,老鼠對食物的氣味、結構和味道都會有反應,而且不怎麼挑食,基本上能吃的都會吃,並不是說它們最喜歡奶酪。
這只能說是一則創意廣告,事實上,很多人工食物對動物的健康來講反而是有害的。
儘管被籠養的樹懶一天睡眠時間長達16小時,但野生樹懶的睡覺時間卻不到10小時,相對每天要睡20小時的考拉而言,它們的睡眠時間就少得多了。樹懶在動物園裡之所以睡的時間長,是因為它們在那裡非常安全,所以沒有必要擔心遭到天敵的攻擊(在沒有動物可獵捕的情況下,動物園的獅子也總是昏昏欲睡),再者有人定時給它們餵食,因此也不需要外出四處尋食。樹懶是一種很低調的動物,行動緩慢,性格安靜只是它們的一種避危天性,並不代表它們很懶惰。
真正無危險之憂的樹懶的性格反而相對要張揚一些,在精神飽滿的時候還是挺活躍的,看不出是個懶傢伙。
想了解樹懶的可點擊籃字進行觀看。
無論是圈養的還是野外的大象,對老鼠早已是司空見慣,毫無懼怕之意。除了人以外,健康的成年大象幾乎沒有天敵,它們只會對不熟悉的情景和聲音感到害怕。據說在古羅馬時期,被徵集當戰象的它們因家豬的嚎叫而逃跑。
可以肯定的是大象絕對不會怕老鼠,但這段資料說大象怕豬叫就有點蹊蹺了,畢竟無論是非洲還是亞洲都存在野豬,難道說野豬的嚎叫和古羅馬的家豬不一樣?
野生動物的本能都是儘可能的不讓自己受傷,所以即使是如大象這種巨獸在遇到未知風險時也多是以退為守,但如果被逼急了,它可能會踏平一切敢於挑釁它的動物。
所以說,大象被豬叫嚇跑很有可能是如上情形,並非是它真的打不過對方,而是為了防止自己受傷而選擇主動避讓。
人們自古總把鴛鴦看作是忠貞不渝的愛侶,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鴛鴦在一般情況下並不成雙成對,在孵卵期則多單獨活動。雄鴛鴦只是在繁殖初期才對雌鴛鴦情意綿綿,交配完後,雄鴛鴦不再露面,抱窩、撫育後代的任務全由雌鴛鴦承擔。如果雌雄鴛鴦有一方死亡,另一方便尋求新的配偶。
人們會被鴛鴦求偶時雄性對雌性緊追不捨的畫面所誤導,認為它們是對愛情忠貞不二的鳥類。
實際上......越是雌雄外貌差異大的鳥類就越不會對愛情忠誠,就好比一隻漂亮健壯的大公雞有個三妻四妾很正常。而像烏鴉、老鷹、丹頂鶴、天鵝這種雌雄外貌差不多的鳥類反而大多會從一而終。(但不絕對是這樣)。
其實,烏鴉並非全是黑的。在坦尚尼亞就有三種:一種叫斑駁鴉,身長40多釐米,頸項有白圈,胸有白羽;另一種叫白頸大渡鴉,頸、背部有塊形似月牙的白毛;第三種叫鬥篷白嘴鴉,嘴呈白色。
純白的烏鴉大多是白化病的烏鴉,是一種病態的白,和單純的白羽概念不同。
如果在貓小時候就讓它接觸水的話,貓會高興地涉水前行。在野生貓裡,甚至有些種類的貓依靠水生存。在尼泊爾、印度和中國生活的孟加拉貓,就是眾所周知的「遊泳貓」。
此外,貓並沒有九條命,雖然貓具有「正位反射」的能力,讓它們可以在一瞬間旋轉,從而保持身體的平衡,但貓保護聯合會的一項報告顯示,在貓墜落窗臺導致受傷中,最常見的是下巴和骨盆斷裂。如果墜落的位置太高,貓也會摔死。
狼對月長嚎的情景很悲慘。研究表明,狼嚎叫有幾個原因,但沒有一個是如傳說中受月亮感召的。它們這樣做一是為了顯示在狼群中的級別——低級別的狼群成員可能會因參與「嚎叫」而受到懲罰;二是為了在獵食之前和獵食過程中召集狼群。
實際上和狼原本就是一種動物的狗也很擅長使用嚎叫來標明身份和地位,尤其是狼犬,這種狼嚎行為會非常明顯。
在英國鄉下流傳的傳說中,野兔具有瘋狂的且野蠻的暴力舉動。其實野兔飛速地追趕、暴跳和假裝「打拳」與瘋狂沒有任何關係。-這是野兔的一種奇特的發情期行為——佔優勢的雄性野兔趕跑情敵、雌性野兔「教訓」對它過分友好的異性。這種「瘋狂行為」從2月-9月都可能發生。
請注意,野兔和我們常說的兔子並不是一種動物,雖然廣義上來講都叫兔子,但彼此之間的差異要大過馬和驢。
科學研究發現,公牛實際上對不同顏色旗幟的反應沒有什麼差別,它們是根據移動做出反應的。一個穿著花哨的人在它們面前舞動鬥篷,四周還圍有一大群人製造出可怕的噪音——公牛是這樣被激怒的。
西班牙的鬥牛都是經過特殊訓練北非公牛,貌似從小要它們看抖動的鬥篷的同時再進行鞭打,所以公牛才會對鬥牛士手中的鬥篷「恨之入骨」,一隻合格的公牛要經過四五年的培育。而鬥牛士之所以用紅色等鮮豔顏色的鬥篷是為了給觀眾增加刺激醒目的視覺效果。
蟾蜍身上長有疙瘩,父母想說服孩子不要觸摸他們剛剛發現的這些黏乎乎的噁心的動物。可實際上,在哪兒都可能誘發疣,唯一的原因在於人類乳突病毒HPV——與蟾蜍沒有關係。不過,父母親仍舊可以給孩子們一個不要觸摸蟾蜍的好理由:它們的皮膚含有蟾毒素,可能引起過敏疼痛。
我們說的各種瘊子其實就是疣(HPV)的某些變種,只有人類的皮膚才是這種病毒的宿主。很多未成年兒童會長扁平疣,但隨著年齡和免疫力的增強,大多數扁平疣會消失。。
雖然蟾蜍的皮膚比較讓人噁心,但蟾蜍蛻下的皮卻是一種藥材。
好吧,這個也許不是謬誤,但在沒有親身感受的前提下,姑且算一個吧......
明明「攻擊力」很強啊,還說自己不是攻?
很多人對寵物狗的教育存在誤解,認為什麼事只要順著它就好,但狗是一種群居動物,經過上萬年的演化,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人類在狗的生活中的重要性要遠遠超出其他動物,沒有其他哪種動物像狗這樣依賴人類了!但是,狗是有地位級別觀念的,對於狗來講,主人相當於最高領導,如果主人不幫他們確立地位的話,他們自己也有自己的方法確立地位,而主人將會被自己的狗看扁導致教育失敗,今天大概講一講如何確定狗在家中的地位。
這是首領的權力。所以所有的食物都只能在你決定給他的時候給他,不能它找你要的時候給他。而且,每次給他之前都應該發個命令,讓它做到了才給,不要給它免費的午餐。
哈士奇這種狗也可以通過訓練做到不得到命令絕對不吃東西。
必須你先吃之後,再給狗吃。地位高的先吃,這是規矩。絕對不要你一邊吃一邊喂。這樣就搞亂了地位關係。即使有要給狗吃的東西,也等人吃完之後一次性給它。對於狗挑食,我覺得很多主人的思路最好轉換一下,不是我們「求」狗吃什麼,而是我們「給」它們吃什麼。不要象哄孩子似的求它們吃,給什麼就必須吃什麼,不吃拉倒。
對於挑食的傢伙可以餓上一兩頓作為懲罰,狗很耐餓,但不耐渴,飲用水要供給充足。
不管食物還是玩耍,都不要在狗求你的時候滿足它。而是在你決定的時候滿足它。讓它能夠知道,決定權在你不是它,總之就是要它守規矩,知道你才是主人。想吃、想玩必須乖乖的服從主人命令。
只有首領才能在領地範圍內想睡哪就睡哪,其他狗是不可以的。如果讓狗養成上床睡覺的習慣,那麼......
當然,貓也不建議讓它養成上床睡覺的習慣,等你回家發現滿床的毛絕對讓會讓你抓狂。
當你坐臥在什麼地方的時候,狗會靠近你,並把前腿搭上你的肩膀或者膝蓋,甚至有時候會把真箇身體重量壓過來(這在大型犬中常見)逼迫你離開,這個時候,你絕對不能讓位。道理同上,狼群中,不管某個地方有沒有狼坐臥,只要首領走過去坐下,其他狼就必須讓位。把前爪搭到對方肩膀(膝蓋)則是狗語中向對方宣示:我的地位比你高 的語句。反過來,主人反倒可以經常這樣,當狗站或者坐身邊時,把手或前臂搭到對方肩膀上。如果狗不扭動很自然的接受,說明它承認了你的地位,否則,它會努力反過來搭你的。
簡單點講就是有教養的狗在被主人「壓制」時,不能有反抗、掙脫、反「壓制」的動作和不滿情緒,只能順從或者離開。
一旦它兇你或者咬你,你就用報紙卷打它(動作不能太輕,當然也不能往死裡打,讓它感到害怕即可),打到它慫,讓它知道你的力量比他強大。不要示弱,這個時候你示弱就是助長了它的氣焰。對於你這種情況用軟言勸慰的方式可能反而讓狗覺得你是在鼓勵他兇。而如果只是輕拍來制止,結果狗往往會認為你是跟它玩。
這位姐姐,你做的很好,但我的意思是要讓狗分清主從,不是讓你當「頭犬」......
對狗的一切命令包括喝止和鼓勵,都必須明確,不要猶豫不決。狗能輕易感受到你的猶豫和軟弱的。做好一套四樣(坐、stay,來,不準)的服從訓練,這個訓練是其他訓練的基礎。
用食物引導訓練是個好辦法,若有一隻訓練好的成犬做榜樣效果更好。
對於狗的一些基礎教育就說到這裡,以後有機會我還會說一些其它有關寵物的飼養和護理方法,當然,都很淺顯,大家千萬不要拿我的看法當權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以上就是我收集整理並配圖的一些人類對動物以及寵物狗的誤解,如果您想看哪種動物的詳細解說請長按或掃下方二維碼關注我的公眾號——勇者鬥惡狼。(A5886188)
比如您想了解又神秘又聰明的烏鴉,關注以後可以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詞「烏鴉」就能看到了。
當然,如果您不止想看烏鴉這種動物的話,我還準備了很多其它動物的關鍵詞供您回復觀看,不過,如果您嫌回復關鍵詞麻煩的話,也可以點擊下列動物的名字進入該動物解說的頁面。
德牧 / 大象 / 狗 / 考拉 / 貓 / 狍子 / 金毛 / 錦雞 / 邊牧 / 蜜獾 / 博美 / 北極熊 / 泰迪 / 柯基 / 鬣狗與灰狐 / 薩摩耶 /虎鯨 / 博比特蟲 / 獵豹 / 海豹 / 阿拉斯加 / 布偶貓 / 巴哥犬 / 海鸚 / 柴犬 / 兔子 / 浣熊 / 猩猩 / 怪鳥 / 虎 / 樹懶 / 海獺 / 企鵝 / 烏鴉 / 羊駝 / 貓頭鷹 / 狐狸 / 吱星人 / 大熊貓 / 小熊貓 / 海鷗 / 鼬 / 狼 / 刺蝟 / 冷血寵物 / 馬 / 金絲猴 / 哈士奇 / 熊 / 鴨嘴獸 / 巨蜥 / 狐村 / 獅子 / 兔猻 / 水豚 / 袋鼠 / 中華秋沙鴨
今天就到這裡吧
全文完......
出場真是越來越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