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航天人辛勞付出,終圓我國衛星導航夢,未來前景無可限量

2020-09-17 幽幽龍仔

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於上世紀90年代初正式拉開序幕。這個浩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將耗時近三十年。許多科研人員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北鬥事業,年輕英俊的小夥如今已近天命之年。


1994年,北鬥一號系統工程正式啟動。

2000年,成功發射北鬥-1A、北鬥-1B兩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初步建成系統。三年後,北鬥-1C成功入軌,進一步增強了系統性能。

北鬥一號系統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中,功勳卓著。不僅及時引導救援隊伍進入災區,而且其獨樹一幟的短報文功能把災區的一手信息傳遞了出來。


2007年4月,北鬥二號系統第一顆衛星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拉開了北鬥二號的建設帷幕。此後,幾乎每年都有二至五顆衛星被「安放」到預定位置。

2012年10月,第16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入軌,它將與先期發射的15顆北鬥導航衛星組網運行,形成覆蓋亞太地區的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的服務能力。


北鬥二號系統與一號使用有源定位不同,它使用的是抗電子幹擾能力更強、覆蓋範圍更廣、成本更低的無源定位技術。不需要地面處理中心參與解算,僅靠(至少)四顆衛星便能定位用戶接收機的位置與時間等關鍵參數。

北鬥二號相較於北鬥一號在各項性能上都有提升。北鬥一號解決了中國衛星導航的有無問題。北鬥二號不僅能滿足我國的導航需求,而且面向亞太地區提供定位、授時等服務。


2009年,北鬥三號工程啟動。中國航天人日夜奮戰,勢必要讓北鬥三號驚豔全球,使這近三十年的北鬥工程畫上圓滿的句號。

2017年11月,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首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2018年和2019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高密度發射,至2020年6月北鬥「收官之星」成功定點,所有30顆北鬥三號衛星已全部轉入長期管理模式,全球組網運行之日近在咫尺。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北鬥三號採用無源定位與有源定位技術相結合的全新衛星導航系統。北鬥三號向全球用戶免費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授時、測速服務,還有獨此一家的增強版短報文功能。並且北鬥三號還有付費模式,將為付費用戶提供更高精度等級的服務。北鬥三號的性能完全能與GPS媲美。


為了建設北鬥三號系統,十餘年間,我國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研人員攻堅克難,突破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北鬥三號核心部件百分之百國產化。其中,北鬥三號衛星搭載使用的銣(ru) 原子鐘,精度十分之高,相當於300萬年只有1秒的誤差。



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北鬥正與新一代通信、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加速融合,未來北鬥將帶給我們何種高科技應用體驗,我想缺的只會是我們的想像力了。

北鬥引路,光耀未來,國之重器,不負卅載!


(轉載請取得授權,否則必究;本文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開通!從無到有二十餘年!致敬中國航天人!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開通!從無到有,二十餘年,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今天正式開通,我們從此可以用自己的導航系統,和GPS從此說再見,我們再也不用別人的眼睛了。北鬥衛星導航是用三種不同的軌道衛星組成的混合衛星導航系統,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的設想,從1994年正式開始,一直到2020年6月23日日全部發射完成.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一共有撒三種不同的衛星類型,分別是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中圓地球軌道衛星三種。前兩種衛星和地球自轉同步,屬於固定衛星,而中圓衛星能夠不斷運動,和地球自轉不同步,所以可以覆蓋全球。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並參觀北鬥系統建設發展成果展覽展示,代表黨中央向參與系統研製建設的全體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誠摯的問候。 北鬥系統是黨中央決策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
  • 點亮北鬥 導航世界 網友熱議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宣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這一消息,迅即傳遍網絡,引發網友熱議。截至8月5日,微博話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已有5.3億次閱讀、8萬次討論。另一話題「北鬥衛星是個什麼星」,閱讀量也高達8993.2萬次,討論量1.2萬次。
  • 【北鬥背後的故事】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
    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讓中國的北鬥終成世界的北鬥。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  作為北鬥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鬥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
  • 點亮北鬥 導航世界
    來源:海外網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一消息,迅即傳遍網絡,引發網友熱議。截至8月5日,微博話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已有5.3億次閱讀、8萬次討論。
  • 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約30分鐘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四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第十八、十九顆組網衛星(長時間曝光照片)。
  • ​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
    9時43分,伴著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騰空而起的長徵火箭底部拖曳著耀眼的白色尾焰,託舉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飛向太空。約30分鐘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 專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冉承其
    近日,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入網工作。系統全面建成開通後,將提供全球定位導航授時,以及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精密單點定位、國際搜救等多樣化服務,這標誌著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了這場「收官之戰」,北鬥人堅持自主創新,核心部組件全部國產化,僅衛星系統就實現了百餘項技術突破。
  • 北鬥導航前景如何?美國人:未來手機上的導航或不叫GPS,而是BDS
    我們知道,全球有四大導航系統,分別是美國的GPS、中國的北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以及歐洲的伽利略,要說知名度,肯定就是美國的GPS了。不久前,中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升空,北鬥全球網組建完畢,那麼北鬥導航前景如何?有是否能趕上GPS?
  • 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萬年差一秒
    本文轉自【央視網】;央視網消息: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宣布建成開通。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讓中國的北鬥終成世界的北鬥。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 作為北鬥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鬥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
  • 26年鍛造終成北鬥星座!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導航服務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自此我國成為全球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美國GPS和俄羅斯GlONASS)。北鬥「三步走」發展戰略分別為:1994年開始,建設北鬥一號系統;2004年開始,建設北鬥二號系統;2009年開始,建設北鬥三號系統。未來,北鬥系統將持續提升服務性能,擴展服務功能,增強連續穩定運行能力。
  • 我國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未來會發生什麼改變?
    目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已成功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該顆衛星是北鬥導航系統提供定位導航、星基增強位等服務的關鍵衛星,同時意味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投入使用。未來,身處北鬥時代的我們,還會享受北鬥帶來的哪些好處呢?
  • 一張「星網」耀太空 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約30分鐘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新華社記者查春明攝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我國相繼發射兩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北鬥一號系統建成。  至此,中國人正式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建成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特別是用導航衛星「發簡訊」的短報文服務,則是國外其他任何一個衛星導航系統都不具備的中國北鬥特色。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定位 打破美全球導航壟斷產業
    2007年4月14日4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太空。新華社記者李剛攝資料圖片:2010年12月18日4時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第7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
  • 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萬年差一秒
    央視網消息: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宣布建成開通。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讓中國的北鬥終成世界的北鬥。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
  • 今晚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今天(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5月份,將按計劃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
  • 中國北鬥全球夢圓——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之際
    2020年建設北鬥三號全球系統,實現了中國人孜孜以求的「全球夢」。接過歷史接力棒的新時代北鬥建設者,已經定下了新的奮鬥目標:計劃2035年左右,建成以北鬥系統為基礎,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 衛星導航原理,北鬥導航到底如何?
    北鬥三號系統採用3軌道設計,分別在距離地面21500千米中圓軌道的3個軌道面、赤道上方35800千米高的地球靜止軌道和同高度的傾斜地球同步軌道部署了24顆、3顆和3顆衛星,5顆試驗衛星,總數35顆。其他3家導航系統衛星都處於中圓軌道,而美國GPS有32顆衛星(8顆備份),俄羅斯格洛納斯有29顆(5顆備份),歐盟的伽利略有30顆(3顆備份)。
  • 點亮北鬥,導航世界!| 畫裡有話
    今天,是一個適合仰望星空的日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從50年前宇宙中第一次出現中國製造的「星星」,到「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從1994年北鬥一號系統工程立項,到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浩瀚的太空見證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本色、激蕩著中國人民的探索精神。那些刺破蒼穹的衛星,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是擁有偉大創造力的!
  • 未來,世界導航靠「北鬥」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打破了國外衛星導航領域的壟斷